東京大審判,中國法官霸氣聲明:我們的國旗要放在第一

2021-03-05 這才是戰爭

本文作者 :黃河故人,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因為公眾號最新版本的原因,頂部作者顯示是我,特此申明

一百年前,這八個即將漂洋過海前往美國的學生,他們正值青春年少,也是當時中國的精英,自比桃園結義,秘密組成一個團體。這八個人很有特點,七男一女,真正好和八仙相同;八個人有七個留學美國,只有一人因身體原因未能赴美留學;八個人有七個人加入了共產黨,只有一個人例外。前兩個大家已經閱讀過了,分別是冀朝鼎和徐永煐。那麼我們開始介紹後面的幾位。

 

我相信,看到這裡,讀者們關心的不是那七個共產黨是誰,而是那一個不是共產黨的是誰。好的,我們的話題就從這裡開始。

 

這唯一一個沒加入共產黨的清華生叫梅汝璈。

梅汝璈先生,1916-1924就讀於清華學校,之後赴美先後留學斯坦福和芝加哥大學,獲法學博士。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梅汝璈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當時東京大審判有十一個法官,梅汝璈第二年輕。審判長由澳大利亞韋伯法官擔任,其餘法官分別來自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印度、紐西蘭、菲律賓。

梅汝璈在東京大審判期間

梅汝璈先生時刻把國格放在心上,開庭之前,就注意到了一般人會忽略的法官入場順序。按澳大利亞審判長安排,中國第三個入場,排在美英之後。梅汝璈立即對這一安排提出強烈抗議:「如論個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們代表各自國家,我認為法庭座次應該按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籤字順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審判日本戰犯,中國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戰時間最久、付出犧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戰歷史的中國理應排在第二,再者,沒有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便沒有今日的審判,按各受降國的籤字順序排座,實屬順理成章。」在梅汝璈的力爭之下,按照受降順序,中國第二個入場。

梅汝璈個子和其他法官比,確實是太小了,不用註明大家都能找到

當11位對日參戰國的法官穿著法袍莊嚴地坐在審判席上等待預演開始時,法官之間又因國旗位置而發生的爭執。這時候,審判席後面插著的參戰國國旗,美國國旗插在第一位,中國國旗插在第二位,梅汝璈向庭長衛勃提出:「中國國旗應插在第一位。」

正前方為法官席。

美國法官克萊墨十分傲慢地說:「為什麼?」梅汝璈當即用流利的英語慷慨激昂地闡述了中國軍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直到1945年8月15日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代價。他說:「殘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侵略戰爭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國人民傷痕累累,幾千萬亡靈沉冤九泉。17年間,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我國軍民傷亡逾3500萬人,擊斃擊傷日軍達130多萬,佔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總數的70%。事實充分證明,中國正是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主力。」隨即,中美雙方展開激烈的爭論。幾番唇槍舌劍,美方理屈詞窮,最終做出讓步,中國國旗插在了第一位,美國國旗則移至第二位。

在對戰犯量刑方面,一些來自未遭到日軍過多侵略踐踏的國家的法官們不贊成處以死刑,印度法官巴爾甚至主張要以「慈悲」為懷和國家犯罪不應追究個人責任等原因無罪釋放25名戰犯。在梅汝璈的力爭下,終於以6:5的微弱優勢,把東條英機等戰犯送上了絞架。

在法庭最後環節的工作——判決書的書寫問題上,有人主張判決書統一書寫,但梅汝璈認為,有關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罪行的部分,中國人受害最深,中國人最明白自己的痛苦,中國人最有發言權,因此,這一部分理當由中國人自己書寫。經過他的交涉,由這次歷史性審判而形成的長達90餘萬字的國際刑事判決書,留下了梅汝璈代表4億多受害中國人民寫下的10多萬字。梅汝璈:「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梅汝璈的遺憾是有一大批的日本戰犯逃脫了審判,東京大審判拖得時間太長了。1948年底東條英機等人才上絞架,這時候冷戰都開始了。如果繼續對剩下的日本戰犯進行審判,韓戰大概都要打完了。

個人的得失,可以讓;國家的利益,絲毫不讓,這裡沒有讓他三尺又何妨。梅汝璈先生在這裡展現了一個中國人的風骨。

除了梅汝璈,參加了東京大審判的另外兩位是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向哲浚為檢察官、武漢大學法律系教授吳學義擔任顧問,他們都還有助手,我沒能一一找到他們的名字。(本來法官是向哲浚,但是向哲浚覺得檢察官責任更大,推薦了梅汝璈做法官,自己做檢察官)向哲浚教授在起訴日本戰爭罪行的時候,通過據理力爭,把日本的戰爭罪行起點定在了1928年,想到我們把八年抗戰改成十四年抗戰才剛過去了多少時間;吳學義教授是第一個發現國旗位置問題的人,他和梅汝璈心有靈犀一點通,一個手勢就梅汝璈就知道了他要表達什麼。

前排左起:桂裕(顧問),倪徵燠(顧問),向哲濬 ,吳學義(顧問),鄭魯達(翻譯),張培基(翻譯);後排左起:周錫卿(翻譯),劉子健(秘書),楊壽林(法官秘書),鄂森(顧問)部分參加了東京大審判的中國官員。

這是正在發言的中方檢察官向哲浚

顧問吳學義在日本期間的照片,另兩個都是清華出來的,他不是,他留學日本。

最後說一下1949年這三位的去向吧。吳學義在中央大學教授的位置上留了下來;向哲浚也在東吳大學教授的位置上留了下來;梅汝璈在日本,通過香港回到了大陸。向哲浚的後代多數棄文從理,這是向哲浚的意思,國家缺乏理工科的人才;吳學義的後代多數棄文從醫,也是響應國家的需要;梅汝璈的後代則是各行各業都有,海內海外都有。

——————————————————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原創發布,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特別是最不要臉的鐵血網、北京時間、360快資訊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這才是戰爭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

騰訊換了新的讚賞碼,蘋果手機也可以點擊使用

如果本篇文章使您有所收益,請長按下方二維碼給黃河故人打賞和鼓勵,謝謝

相關焦點

  • 【文史】東京審判時,印度法官說戰犯無罪,中國梅汝璈堅不讓步、言...
    二戰以後的1945年12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決定對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進行審判。當時的中國政府接到駐日盟軍統帥總部的通知後,經外交部和司法部甄選,決定指派42歲的復旦大學教授梅汝璈(讀áo,1904.11.07—1973.04.23)博士為中國法官,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向哲浚為檢察官,武漢大學法律系教授吳學義任顧問。
  • 《東京審判》讀書分享
    世紀大審判」。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加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終勝利。為了處置戰犯,警示後人,維護世界長久和平,中、蘇、美、英等戰勝國在日本東京組織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一批日本甲級戰犯進行了公開審判。這次審判的法官和檢察官分別來自美、英、中、蘇、法、澳、新、荷、加、印度、菲律賓等11個國家,這11個國家的人口總數佔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 東京審判詳細揭秘:哪些國家投了死刑票
    71年前的今天,一場正義對邪惡的國際大審判在日本東京進行,史稱「東京審判」。但近年來,在日本卻出現了一股否定東京審判結果,企圖為甲級戰犯開脫罪責,甚至從根本上質疑東京審判正義性、合法性的思潮。難道70年前的審判在今天真的站不住腳了嗎——  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3日開始至1948年11月12日結束,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對日本戰犯進行了審判,史稱東京審判,這是國際社會共同意志和人類正義的體現。但近年來在日本卻出現了一股否定東京審判結果,企圖為甲級戰犯開脫罪責的思潮。難道70年前的審判在71年之後真的失去了正義性、合法性?今天又該怎樣看待那場國際大審判呢?
  • 家長講堂 | 聽《東京審判》主角原型向哲濬後人講述遠東軍事法庭大審判
    現任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何謂正義?正義就是人類審判罪惡的驅動力,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終究會到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向隆萬教授於10月30日下午來到七德家長講堂,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為七德師生們講述了二戰勝利後那場耗時924天的世紀大審判,他的父親向哲濬正是這一重要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大審判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去世
    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間,高文彬參加東京審判,先後任國際檢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職務。高文彬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門口的木牌前  「上海民盟」微信公眾號 圖7月20日,我們在醫院探望了高老,遺憾的是他當天早晨突然陷入昏迷,無法接受我們的採訪。看著平靜躺在病床上的他,回顧這位世紀老人的一生傳奇,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 《東京審判》中那些不扛槍炮的民族英雄
    從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戰犯的國際審判。這些人中包括東條英機、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等對中國和亞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戰犯。審判由美國、中國、蘇聯、英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印度和菲律賓這些勝利的同盟國共同任命法官審理,史稱東京審判。
  • 【光影法納】《東京審判》:是正義的審判,還是勝者的審判?
    有一個人的權力無比大,那就是駐日盟軍最高統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這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戰後日本的佔領、管制、重建、執行投降條款,統統都由這個人負責。可以說,日本他說了算,誰叫他拳頭比較硬呢。但面子上總得過得去,形式上要走一走。他的權力從哪來?自然應該是我們幾個國家的授權了。
  • 東京審判:為那段不允許良心靜默的歷史
    今天,我們重看東京審判,回顧其曲折的取證、艱難的庭審,是希望永遠銘記這段不允許良心靜默的歷史,捍衛這段屬於全人類的反法西斯集體記憶。血肉換來的審判1946年5月3日,南京大屠殺發生3063天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正式開庭。
  • 99歲高文彬去世:「東京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的珍貴回憶
    他找出一疊收拾得整整齊齊的資料提供給記者做參考,依稀可見他當年在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辦事處做秘書時的風格。「很可惜,當年我從日本帶回國的很多資料和照片,現在都找不到了。」時年25歲的高文彬作為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的翻譯和秘書,參加了舉世矚目的東京大審判。
  • 《東京審判》:這是一部所有中國人都必看的影片
    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始,來自11個國家的11個法官在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聚首,決定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戰犯們的命運,時稱「東京審判」。東京審判到1948年11月才宣判終結,共歷時近兩年零七個月。法庭戲的臺詞有80%完全出自當年現場的庭審記錄,貫穿影片的畫外音也都是從《東京大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法官梅汝璈日記》中精心摘選的點睛之句
  • 東京審判完勝中的功臣——吳江人倪徵日奧
    很多人知道,東京審判中國完勝,但其間歷經了多少辛酸和艱苦,恐怕很多人還不清楚,而在這場捍衛文明的正義審判的過程中,最大的功臣就是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吳江人倪徵日奧。1946年5月的一天。中國歷史上記下了一段最為憋屈的對話:「東京審判的境況如何?」倪徵日奧問。「說是我們審判犯人,還不如說是犯人審判我們!」秦德純答。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是由高群書執導,劉松仁、曾江、英達、朱孝天等擔任主演的歷史紀錄片。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該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為首的中國法官在大國利益主導的勢力擠壓下,奮力突圍,終於將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個戰犯送上絞刑架。
  • 「民族脊梁」梅汝璈:東京審判將7名戰犯判處死刑,晚年受辱而死
    他的話音至今仍在在我們心間迴蕩: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他是舉世矚目的東京審判之中代表中國首席法官,他的名字,叫梅汝璈。 一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
  • 東京審判中印度法官帕爾,為何成為了靖國神社裡唯一供奉的外國人
    1946年,二戰的硝煙還未來得及完全散去,坐落在日本東京的遠東軍事法庭迎來他們的「主人」,在二戰中犯下了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由美國、中國、蘇聯、英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印度和菲律賓共十一個同盟國共同任命法官審理這些日本戰犯曾犯下的罪惡。 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中國代表團本以為可以很輕鬆的就使日本得到應該的懲罰,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卻是另外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為了嚴厲懲處日本28名甲級戰犯,這場二戰之後的硬仗,一打就打了兩年半。
  • 深度解析《東京審判》銘記那段永遠都不該忘卻的歷史
    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始,來自11個國家的11個法官在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聚首,決定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戰犯們的命運,時稱「東京審判」。東京審判到1948年11月才宣判終結,共歷時近兩年零七個月。同名電影《東京審判》以紀錄片般的影像再現了半個多世紀前那場引起全世界關注的世紀大審判。
  • 尊重私法人格的東京審判 - 人民法院報
    二戰結束後,在德國紐倫堡和日本東京,分別舉行了兩場戰後大審判,設在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簡稱東京審判。審判之時即有人稱其「無法依罪刑法定、罪行均衡而為之,而只能依靠平等、人權等更高價值」,甚至法國法官帕納特和印度法官帕爾居然也聲稱審判僅僅依據自然法,為此,日本湧現過四次學術熱潮。
  • 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生前口述:關鍵證據是如何找到的
    他曾在上海高等檢察院擔任首席檢察官,他問了問我什麼時候畢業的,家庭、學習情況,然後給了一段《申報》的新聞要我翻譯,讓我留下地址、電話。大概過了四五天,他打電話通知,邀請我參加中國檢察官辦公室的翻譯工作,我當然是非常地高興。我們一共去了五個,除了我,還有周錫卿、張培基、鄭魯達、劉繼盛。5月份,我們在江灣機場乘坐盟軍總部的飛機到達了日本東京。
  • 全新《東京審判3》,你還能看到些什麼?
    2015和2016年連續兩年,我所在的外語紀錄片團隊製作了兩季共6集《東京審判》系列紀錄片。從審判的緣起、組織經過到中國代表團所做的貢獻與努力,全面地介紹了東京審判兩年半庭審的整個過程。從國際傳播的角度出發,兩季《東京審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摘得了包括亞洲電視節系列紀錄片大獎以及中國新聞一等獎在內的國內外大小獎項。所以當我知道要製作《東京審判3》的時候,說實話,我很抓狂。我不禁問自己,關於東京審判,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 大江東|滬上法院評十佳青年:揭秘法官審判的幕後故事
    在大江東工作室看來,兩年一次的評選,重要的不是結果,就像司法文書的公開一樣,透過他們深入的自我剖析,可以感知法官心中的公平正義、眼中的法治中國。2001年,上海一中院在無先例可循、法律無明確規定、理論界也沒有現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出合情合法的判決,讓未盡到安全防範義務的賓館對受害者予以賠償,最終登上《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至今在中國法院網上作為典型刊載。 這個傳奇,讓20多歲的沈竹鶯熱血沸騰,早早錨定人生方向,向紅圈律所、大公司法務部揮手作別,住進了上海一中院單身宿舍,「是良法的魅力,讓我走上法官之路。」
  • 拒絕懸掛中國國旗!中國隊當場霸氣退賽,主辦方還要求不準公開
    而當每個國家在面對升國旗的時候,都為祖國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一些比賽項目上面,自己國家的勝利,懸掛本國的國旗肯定是畢生難忘的。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這個國家拒絕懸掛中國國旗!中國隊當場霸氣退賽,主辦方還要求不準公開,真是不把我國當回事!究竟是哪個國家呢?一起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