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這是關於她的畫!奶奶您辛苦了

2021-01-09 梵谷兒

2月3日,和往年一樣,原本是一個上班的工作日。馬路上車水馬龍,人群川流不息,地鐵裡人潮湧動,每個人都掏出手機刷抖音,看新聞,籃球場上的帥哥們身穿湖人24號球衣,用一記經典的翻身跳投向科比致敬,商場裡的姑娘正挑選著自己的新年衣服,外賣小哥提著魚香肉絲急匆匆地衝出電梯,滿眼都是努力奮鬥的樣子......然而,事實卻是大街上的人屈指可數,商場關門,餐館停業。我們和17年前一樣正遭遇著一場危機。

我突然想起來2008年,當汶川地震發生後,有一位老人在黑板上重重的寫下了「多難興邦」幾個字。的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中國人民越艱難越團結。我們一起迎難而上,共同抗擊疫情。就在這群可愛的中國人裡,就有那麼一群令人無比敬佩的勇士夜以繼日的奮戰在第一線。他們是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他們是上萬名火神山、雷神山的建造者,他們是隔著玻璃與家人擁抱的醫務人員。當然了,還有我們今天的畫中人,一位可愛可親的「赤腳醫生」,一位年過古稀的老奶奶,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浙江紹興是一個真正出人才的好地方,陸遊、王羲之、謝靈運,當然還有文學大家魯迅、著名教育學家蔡元培、「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等名人。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李蘭娟院士就來自於這樣一個好山好水的好地方。聽她說話就感覺老太太特別的親切。剛好,李蘭娟和我奶奶同歲,所以,我在這裡想稱呼李蘭娟院士一聲:李奶奶!李蘭娟是浙江大學的教授,中國著名的傳染病學家。說真的,以前並沒有聽過李蘭娟這個名字,只知道每次有疫情,救我們的那個老爺爺叫鍾南山。其實,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工作中,李蘭娟對浙江省「非典」防治提出並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性措施。對抗擊非典疫情做出過非常大的貢獻!當我們在歌頌84歲的鐘南山院士時,也不要忘了讚美73歲的李蘭娟院士,他們都是國士,也都是我輩楷模!

談到李蘭娟的奮鬥史,不禁讓我們這一代過慣了好日子的年輕人汗顏。李蘭娟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患了眼疾,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賺錢養家,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她的母親身上。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李蘭娟也因此懂事得特別早。她從小聰慧,和別的小孩子貪玩不一樣,她十分喜愛讀書,13歲的李蘭娟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至紹興第一初級中學,然而在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因為家境貧寒,她不得不下決心選擇輟學。還好班主任的幫助讓她可以繼續讀下去,從此以後,李蘭娟省吃儉用,靠著助學金讀完了初中。

後來,李蘭娟因為家裡窮,一路坎坷,在學校和家人的共同幫助下,以非常優異的成績從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學畢業。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她回到老家做了鄉裡的代課老師,她在教學之餘注意到許多父老鄉親常年腰背疼痛,於是,她便聯繫了浙江省中醫院學起了針灸,從此踏上了一條改變她人生的醫學之路。

教書三個月後,村裡組建了農村合作醫療,因為李蘭娟會針灸,所以村民推薦她做了「赤腳醫生」,赤腳醫生是特殊年代的特殊工作,他們的特點是:亦農亦醫,農忙時務農,農閒時行醫,或是白天務農,晚上送醫送藥的農村基層兼職醫療人員。

做「赤腳醫生」的日子裡,無論哪裡有人生病,李蘭娟都會風雨無阻的上門診治,1970年,因為這個「赤腳醫生」深受群眾喜愛,23歲的她就被推薦到了浙江醫科大學深造。這裡要省略一些李奶奶的奮鬥史,因為她仍然像小時候一樣認真讀書,努力奮鬥,優秀的人到哪裡都會優秀!後來,就有了救死扶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民的好醫生,國士無雙的李蘭娟!

現在,本應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的老人,卻依然在第一線堅守!感謝李蘭娟奶奶,感謝鍾南山爺爺,更感謝千千萬萬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務人員們,你們辛苦了!

在這裡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為大家搜集了國內美術家們為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畫的肖像畫。美術家在行動,用藝術抗擊疫情,我們眾志成城,一起努力,我相信勝利就在眼前,我們一定能戰勝病毒,迎來美好的春天。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相關焦點

  • 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二(2)班於藝涵:這位奶奶,她叫李蘭娟
    掃一掃 直達專題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二(2)班於藝涵讀後感這位奶奶,她叫李蘭娟照片上的奶奶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她剪著一頭齊耳短髮,戴著一副銀邊的眼鏡,皮膚白白的,看上去很精神,很有學問的樣子。媽媽告訴我,這位奶奶叫李蘭娟,也是杭州市樹蘭醫院的醫生,今年已經74歲了。我問媽媽:「李奶奶的臉為什麼看上去像受傷了一樣?」媽媽說:「那是因為李奶奶的臉被口罩和防護裝備穿戴的時間太長而留下的深深的壓痕。」哦,原來是這樣!
  • 小S奶奶凌晨去世享年98歲 忍痛告別:奶奶您辛苦了
    1905電影網訊10月26日,徐熙娣(小S)通過個人社交帳號發文,PO出爺爺奶奶年輕時的合照,透露奶奶凌晨過世的消息:「奶奶,我們會永遠思念您,您辛苦了~」。小S發文表示奶奶凌晨1點多過世,而這輩子奶奶心中最大的痛只有2個,分別是爺爺和爸爸的早逝,如今奶奶和爺爺、爸爸相聚,一定很開心。她強忍悲痛表示:「我們能做奶奶的孫女是莫大的幸福!
  • 李蘭娟最新建議
    25日晚播出的抗疫特別節目《這是我們這是光》中,李蘭娟院士也提醒道,儘管國內疫情已經控制下來,但仍要注意無症狀感染者,特別是武漢遺漏的感染者的存在,「發現一個,就要把他/她進行隔離和治療。復工、復學、復產是非常重要的,但防控依然不能放鬆。」
  • 「抗疫女神」被追星,寧夏粉絲送給李蘭娟院士的畫像長啥樣?
    11月19日,「抗疫女神」李蘭娟院士離開銀川時,熱心粉絲擠上前贈送了一幅畫像,還求了籤名。事後記者了解到,這不是普通的一幅畫,而是寧夏書畫院院長周一新創作的李蘭娟院士抗疫肖像畫列印件。贈送給李蘭娟院士肖像畫的原作。新消息報記者 祁國昌 攝40歲的追星者連夜裱畫裝框李蘭娟院士演講結束後,熱心粉絲向她贈送畫像的照片。
  • 冬日暖心必看的《季春奶奶》|「我開始畫有陽光的世界了」
    《季春奶奶》雖不算一部新電影,卻比太多的新電影更值得看。影片以風景優美的濟州島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一個五歲的孩子丟了,她叫慧智,善良、愛畫畫,是奶奶暖心的「小棉襖」。12年間經歷了怎樣的煎熬不知道,之後祖孫倆的再次相遇卻暗藏玄機:她叫恩珠,小慧智被親生母親「偷走」以後就和恩珠父女倆生活在一起,所以她冒名頂替來騙取奶奶的保險金,而真實的慧智,在一場車禍中與奶奶天涯兩相隔了……
  • 韓紅被黑,李蘭娟也被黑?幕後者到底想幹什麼?
    黑韓紅的暗中行動還在這裡進行,李蘭娟在那裡遭到襲擊。李蘭娟,好可愛的奶奶。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流行病、國家和人民的貢獻。近日,有消息稱,李蘭娟在新藥檢測中推銷了兒子的產品。但是,她是為這次抗疫情做出巨大貢獻的李蘭娟院士。你們黑人怎麼能下得了手?
  • 李蘭娟:希望疫情結束後,大喊一聲「我們勝利了」
    4月25日,由優酷、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新華社、新華視頻聯合主辦的《這是我們這是光》抗擊疫情特別節目中,在武漢疫區奮戰了兩個月的李蘭娟院士,對著鏡頭溫馨地做出了一個比心手勢。節目中主持人問:「李院士,我們全面勝利的那一天,您最想做什麼?」,李蘭娟則綻放燦爛的笑容並回答道:「我希望大聲地喊一聲:我們勝利了!」。
  • 張慧琴 || 奶奶,我們想念您
    就這樣陰差陽錯,奶奶嫁給了比她大15歲的新堂爺爺。奶奶一生生育了8個孩子,夭折2個,成活5子1女:長子張本勳,次子張本文,三子張本藝,四子張本貞,五子張本程,女兒張本枝。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生養8個孩子的辛苦是現在人想像不到的。那時條件差,農村婦女生孩子都是在家找個收生婆。有時正幹活孩子要出生了,連收生婆都來不及找。奶奶的幾個孩子都是自己收生的,弄點開水把剪子消消毒,臍帶一剪,就妥了。
  • 李蘭娟最新建議來了!快看→
    連日來李蘭娟等專家給出了答案要旅遊還是中國最安全儘量就近出行24日,李蘭娟院士在視頻連線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時,特意回應了五一假期出遊的問題。她表示,要旅遊還是在中國最安全,建議大家不要去國外,畢竟很多國家還處於疫情高發期,坐飛機也有較大風險。
  • 「抗疫英雄譜」院士醫生李蘭娟:始終把治病救人當生作一生的使命
    她是一位中科院院士,用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她是一位醫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赤腳醫生」的使命;她是兒子眼中的好媽媽,更是很多孩子眼中的「好奶奶」;從武漢疫情爆發以來,1月17日,73歲的李蘭娟院士和84歲鍾南山院士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趕赴武漢
  • 每天只睡3小時,李蘭娟院士「沒有問題,我身體蠻好的」
    目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目前正和她的團隊在武漢。我們將走進李蘭娟的「一線日記」,紀錄她的工作,記錄一線醫護人與病毒賽跑的速度。2月4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李蘭娟抵達武漢第3天。
  • 想起了李蘭娟院士
    「憑什麼要別人了解你的辛苦?」憑此尋常一問,楊冪問鼎熱搜。為誰辛苦為誰忙,答案卻基本一致:「為自己!」想起了李蘭娟院士今年2月,網傳李蘭娟院士對娛樂圈明星的一段「跨界」寄語:「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一國院士,出身貧寒的她靠知識改變命運
    直到解放初土地改革後,家裡分到了田地條件才慢慢好轉,李蘭娟也有了機會讀書。但即使如此,她的求學之路也不順暢,全憑助學金讀完了初中和高中。出身農村的李蘭娟分外關注那裡的醫療狀況,她在杭州高級中學讀書期間,就到省中醫院學了一手好針灸。「上山下鄉」後,她一邊當老師一邊為當地鄉親們打針灸。
  • 傳奇「梵谷奶奶」離世:一筆一畫皆是心血
    ■ 莊媛  在向日葵綻放的盛夏,83歲的「梵谷奶奶」常秀峰走了。  這是一位淳樸的農村老太太,幾乎不識字,年過70歲才開始畫畫,卻讓無數人深深愛上了她筆下的向日葵、山楂樹和鄉村田野,在網上有不小的知名度。由於畫風頗有「後印象派」風韻,被人們稱為「中國農村的梵谷」。
  • 電影《季春奶奶》真假孫女都是奶奶的愛
    小女孩問奶奶:「奶奶,是天空寬還是大海寬?」奶奶說「大海寬」。小女孩不解的問:「為什麼呢?您有去過天的盡頭或者海的盡頭嗎?」奶奶回答:「沒去過也知道,活得久了,自覺就知道了。」這一老一少兩個人,就是季春奶奶和她的5歲的孫女慧智。一 走失慧智的爸爸去世了,媽媽也改嫁了,她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是一名海女,靠常年在海上潛水打撈過日子。
  • 李蘭娟:有幾株非常適合做疫苗 正緊鑼密鼓地開展
    昨天(2日)凌晨4點35分許,由上海南開往重慶北的Z256次列車停靠武昌站,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的10人左右醫療團隊下車後,趕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展開患者救治工作。在這裡,院方專門設置了一個新區域開展危急重症救治工作,這也是接下來專家組每天工作的場所。
  • 「毛衣奶奶」收到千裡之外寄來的手繪畫
    孩子們送給李奶奶的畫。(王博 攝)孩子們收到老人的愛心毛衣。(趙傑供圖)奶奶正在織毛衣。(王博攝)昨天中午,鄞州區東勝街道曙光社區的「毛衣奶奶」李素玲老人收到了一份來自千裡之外甘肅天水的快遞。快遞包裹裡,有一幅畫和兩封信件。畫上,一位戴著眼鏡的老奶奶,正在聚精會神地織著毛衣。兩封信,一封是清水縣白駝鎮寧波小學老師雷榮榮寫的,一封是白駝鎮董堡小學學生劉瑩寫的。
  • 李蘭娟院士專訪
    我是李蘭娟。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全國女性同胞積極行動、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風雨同舟,充分展示出了不讓鬚眉的巾幗風採,也為戰勝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這裡,我要向所有女性同胞們致敬!」這是李蘭娟院士通過全國婦聯「女性之聲」向網友們發來的問候。
  • 3位70歲奶奶的畫: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 摩西奶奶的農場生活 /在芍藥看來,摩西奶奶的勵志程度不輸塔莎奶奶,全名安娜·瑪麗·摩西,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她對農場生活了如指掌,77歲時才開始將它們一幅幅畫下來,一發不可收拾。2014年11月,國內才首次出版她的隨筆作品《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大國院士
    筍思 十點人物誌1965年,李蘭娟還是杭州第一中學的一名高中生。這一年的6月26日,毛澤東主席作了「六二六指示」,發出號召:「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一聲令下,始於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愛國衛生運動」進入高潮,深入到佔全國人口80%的廣袤農村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