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笞不醫看《紅樓夢》中的禮制觀念

2021-02-19 紅樓夢學刊

紅樓夢學刊 微信號:hlmxkzzs

新朋友們點擊標題下藍色字「紅樓夢學刊」關注

小提示:點擊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因琪官、金釧兩事被賈政笞撻,學界對這一節研究頗豐,然多集中在藝術特色、人物心態等方面。寶玉挨打之後,賈母、王夫人、薛姨媽、鳳姐、襲人等人只是在飲食、起居上悉心照料,卻並未請醫用藥,這與寶玉在賈府的地位十分不符。目前,學界對這個問題尚未有所關注。通過對受笞不醫原因的探究,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紅樓夢》所展現的時人的禮制觀念。也只有在特定的禮制環境中解讀《紅樓夢》,才能夠更為準確地透析各色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一、寶玉之依禮當笞

中國古代素有笞子的傳統,這一傳統集中體現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和家國觀念。《呂氏春秋》認為「家無怒笞,則豎子、嬰兒之有過也立見」,將笞撻作為治家的手段,以此防止子孫犯錯。《顏氏家訓》指出「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治家之寬猛,亦猶國焉」,更是將笞撻對治家的作用上升到治國的高度。顏之推認為笞撻是治家的有效方法,如果廢棄則子孫的過錯易現。他在《教子篇》中提到梁大司馬王僧辯年過四十仍為其母魏夫人捶撻,正是因為如此,王僧辯方能成就「勳業」。在顏之推這樣的儒家學者看來,笞子為的是助子立身揚名,以榮耀家族並為國家效力。儒家提倡「孝」,這為笞子傳統的形成提供了道德支持,賦予了父母笞子的權力,規定了為子者甘心受笞的義務。

作為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賈氏家族傳承了儒家教育思想,遵從笞子的傳統。賴嬤嬤是服侍過榮府老主子的下人,在賈府頗有地位。她不僅可以在年輕的主子面前嘮叨自己的孫子,認為小孩子必須要嚴加管教,否則就會鬧亂子;還敢指著寶玉教育,提到賈赦、賈政小時候經常挨父親的打,不似寶玉這般被賈母護著;並且直言批評賈珍的行為,雖然賈珍教子是按照老祖宗的規矩,但因自身品行不正難以讓兄弟子侄信服。賴嬤嬤所謂的「老祖宗的規矩」便是笞子的教育傳統,從她的敘述中可知賈代化、賈代善教子甚嚴,笞撻是賈府家庭教育慣用的方法。

賈政之所以重責寶玉,乃是他身為父親的責任。首先,寶玉為了琪官招惹忠順親王會為家門帶來禍端,故賈政說出「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這般言辭。賈政為了維護家門利益,給忠順王府一個交代,必須嚴厲懲治寶玉。其次,賈環所言金釧之事並非事實,但賈政信以為真,氣得面如金紙,甚至要「把這幾根煩惱鬢毛剃去,尋個乾淨去處自了」。(第三十三回) 在賈政看來,作為父親卻教子無方,為免「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必得嚴責寶玉。正是因為這兩方面原因,使得賈政下狠手笞撻寶玉,這頓打自是與往日不同。

寶玉沒有光耀門楣的心思,他荒疏學業,流蕩優伶,依禮當受責罰。並且,他的行為有違教令,依律亦當受笞。儒家思想進入律法領域,使得禮法結合,笞子的傳統即是禮法結合的典範。《唐律疏議》卷一《名例》載:「刑罰不可弛於國,笞捶不得廢於家。」明確將笞捶與刑罰相併立,指出了二者對於家、國的重要作用。《大清律例》中「子孫違犯教令」律文規定:「凡子孫違犯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養有缺者,杖一百。」「違犯教令」的範圍是很廣泛的,似寶玉這般「在外流蕩優伶,表贈私物」、「在家荒疏學業,淫辱母婢」的行為顯然違背了賈政平日對他安心學業、以科舉起家的教導,依律應受杖責。處處維護寶玉的襲人也認為這頓打是理所當然的,「論理,我們二爺也須得老爺教訓兩頓」。(第三十四回)襲人所謂的「論理」便是依禮、依律之意。她是寶玉的貼身侍女,最熟悉寶玉素日的所作所為,知曉許多外人所不知的事情,連她都認為寶玉「須得」教訓,那麼寶玉挨打的合理性自是不容置疑。

賈母是寶玉在賈政面前的保護傘。然而,賈母的溺愛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寶玉的言行必須符合禮制規範。正如她對甄家僕人所言,在甄家、賈家這樣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刁鑽古怪,但見了外人必須有正經的禮數,「若一味他只管沒裡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第五十六回)縱然阻攔兒子教訓孫子,並因孫子挨打斥責兒子,賈母對孫子的縱容是有底線的。這一標準從極度溺愛孫子的賈母口中說出,更具有可信度。如果說賈政對兒子要求是科舉及第、雅好詩書這樣的高標準,那麼賈母對孫子的要求則是遵從正經禮數這樣的最低標準了。

賈母與王夫人都趕來阻止賈政打寶玉,不管是賈母的咄咄逼人,還是王夫人的動之以情,實際上都沒有否定賈政實施家法的合理性。賈母以不孝壓制賈政,逼得賈政連連認錯,但賈母的一句「你的兒子,我也不該管你打不打」挑明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賈政為了光宗耀祖教訓寶玉是合情合理的。得知寶玉挨打,匆忙趕到書房來的王夫人採用了曲折的勸阻方式,她先是哭道怕惹得賈母不自在,把寶玉的生死與賈母連在一起。再哭訴夫妻之情,希望賈政顧及多年夫妻情份。最後又哭喊賈珠,一下子戳到了賈政的軟肋上,於是賈政「那淚珠更似滾瓜一般滾了下來」。(第三十三回)王夫人認為寶玉該打、賈政應當管教兒子,之所以拼命阻攔不過是怕打狠了、打壞了而已。後來當襲人說到「我們二爺也須得老爺教訓兩頓」時,王夫人贊同道「這話和我的心一樣」。(第三十四回)可知王夫人雖心疼寶玉,但也認為寶玉此番理應挨打。寶玉在外「流蕩優伶」、「不與大人爭光」,在內被賈環誣陷「淫辱母婢」,這在素有笞子傳統的榮府都屬於「該打死」的行為。賈政笞子,於禮於法都是合理的。雖然賈母、王夫人百般庇護,也不得不承認寶玉依禮當笞。

二、賈璉之無辜受撻

從當時的禮制觀念來看,寶玉的行為實屬當打。除此之外,《紅樓夢》還寫到了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無辜受撻,為子者因指出父親的過錯而遭到責罰。賈璉挨打沒有像寶玉挨打那般激烈,他的傷勢也沒有寶玉那麼重。賈璉挨打的原因,是通過平兒說出來的。賈赦讓賈璉買石呆子的古扇,石呆子堅決不賣,賈赦就天天罵兒子無能。賈雨村為討好賈赦,誣陷石呆子拖欠官銀,變賣其家產賠補,把扇子作了官價送給賈赦。賈赦便拿著扇子責備賈璉無能,賈璉說了一句「為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也不算什麼能為」。(第四十八回)賈赦為兒子拿話堵自己而生氣,他顧不上拉倒賈璉用板子打,衝著站立的賈璉混打一頓,把賈璉臉上打破了兩處。

賈赦所謂的「堵」,是指他讚賞賈雨村的行為,而賈璉沒有認同。賈璉對賈雨村這種強奪的行徑不滿,這實際上也是對賈赦的規勸。賈赦不僅不聽勸,反而惱羞成怒以「不順」為由責打賈璉。這與邢夫人「兒女奴僕,一人不靠,一言不聽」的處事方式頗為相像,無怪乎賈赦夫婦不得賈母歡心。

關於規諫父母的方式,《禮記·內則》有所闡釋,「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則復諫;不說,與其得罪於鄉、黨、州、閭,寧孰諫。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賈璉或許沒有做到「下氣怡色」、「柔聲以諫」,直接批評了父親所賞識的賈雨村,但他的初衷是好的,其不能仗勢強奪的勸諫也是合乎禮制的。賈璉對父親吩咐之事可謂盡心, 為了父親的喜好到處尋找古扇,「好容易煩了多少情」、「說之再三」才找到好扇;買不到扇子,被父親天天罵,也沒有抱怨。就此事而言,賈璉在為子之道上並無虧缺。後來賈璉往來平安州、完成賈赦交待的事,賈赦十分歡喜,「說他中用」,不僅賞了他一百兩銀子,還將秋桐賞他為妾。為父如賈赦者,不把是否符合禮制規範、能否榮耀家門等作為獎懲的標準,而是單純地注重「中用」與否,只因「不順」而責打賈璉,實非為父之道。

據禮制規定,不管父母的責打是否有理,為子者都不能抱怨。清道光時劍川歲貢生趙有藺的父親性子急,子每有小過必笞之。每次父親生氣,趙有藺都「怡然長跪,大杖亦受」。有人勸他躲避,他卻認為「父病蹙,避之恐傷其心耳」。據此可窺知父親笞子並非全因子有過,即便是無過挨打,兒子也要甘心承受。所以,當賈璉挨打之後,平兒對賈赦沒有半點微詞,只罵賈雨村是「餓不死的野雜種」、「沒天理的」。很難想像一向溫柔的平兒能說出這般言語,並且還是「咬牙」罵出來的,這些話很可能是挨打後的賈璉所罵,平兒不過轉述而已。賈璉縱然是無辜受責,被「打了個動不得」,也不敢對父親有所怨恨,而只能將不滿之情發洩在賈雨村身上。

三、受笞不醫的禮制依據

寶玉深受賈母寵愛,更是王夫人的終身指望,如玉釧兒所言乃是榮府的「鳳凰」。他平時生病時都有太醫診治,為應付父親查功課裝唬住時,王夫人也趕忙命人看視給藥。連他的丫鬟如襲人、晴雯者生病,也有醫生開方調治。然而,寶玉挨打之後無人提及請醫之事,只是賈母、王夫人、薛姨媽眾人替寶玉療治,然後送回怡紅院。在養傷期間,王夫人給他吃進上的玫瑰露,特地為他準備不常做的蓮葉羹。眾人只是關注寶玉的飲食起居方面,除了薛寶釵送來棒瘡藥用於散淤血,並沒有煎藥調理。

寶玉受笞不醫,並非因為傷勢過輕。這頓打又狠又快,寶玉最後動彈不得,無法攙扶,只能被人用春凳抬進賈母房中。寶玉的傷勢非常嚴重,小衣上皆是血漬,由臀至脛沒有一處好地,或青或紫,或整或破,腿上腫起四指寬的僵痕。在賈母看來「今日這頓打不比往日」,襲人也說道「怎麼下

這般的狠手」,甚至連賈政也覺得打重了,後悔「不該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據此可知,寶玉此番挨打受傷嚴重。

現有常在賈府走動、每年四節送禮的太醫,何以寶玉受笞後無醫診療,而只是慢慢調理恢復呢?這主要是因父親責打致傷,為子者為表示對父親教育的認可與對孝道的遵從而不求醫。為子者既有「違犯教令」 之舉,依禮理應受責,且責罰之後不能診治。賈母、王夫人等雖心疼不已,但都自覺遵守這一禮制要求,沒有違禮請醫。作者也沒有花費筆墨做出解釋,更無伏筆可言。可見,不管是作者,還是時人,都以此為常理。正是這種習以為常、自然而然反映出作者的禮制觀念,以及當時人們所普遍認可的行為規範。

尤其是在以禮治家的榮府中,對禮制規範的遵守更為嚴格。府中諸人往往以此為榮,賈母所云「你我這樣人家」,賈敏所提「與別家不同」,鳳姐所謂「我們家的規矩大」,便是自矜於家族門風。不僅是主子,榮府的下人也引以為傲,賈璉的小廝興兒對尤二姐口口聲聲說到「我們家的規矩」、「那正經大禮」,麝月對墜兒的娘說「怪不得不知我們裡頭的規矩」。外人也頗知榮府知禮重禮,李嬸、薛姨媽贊曰「這正是大家的規矩」,劉姥姥嘆曰「禮出大家」,賈雨村評曰「詩禮之家」,皆是對榮府守禮的讚譽。

《禮記·內則》雲「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子女受父母笞撻後流血,不僅不能疾怨,還要起來行孝。對於打傷後是否請醫,禮文中沒有明確記載。但據「起敬起孝」來看,似乎難有閒暇醫治。並且,在榮府這類詩禮世家,將禮文中未盡之意加以闡發,形成本家族的

禮制———為父母所撻受傷不醫,這是極有可能的。賈璉挨打之後,亦無請醫之舉,只是平兒找薛寶釵要上棒瘡的丸藥。平兒之所以「忙忙」地特向薛寶釵要藥,是因為寶玉挨打時寶釵送去的藥療效很好,更深層的原因是不能請醫只能尋藥敷上。不管是寶玉的依禮當笞,還是賈璉的無辜遭撻,都沒有請醫診療,這主要是源於責罰者是他們的父親。

《說苑》《韓詩外傳》《孔子家語》皆載舜遇父笞時小杖則受、大杖則逃,逃的目的不是為了免於挨打,而是為使父免於落下不義之名。古時父笞子致傷則父不義,子為父隱則為孝。一旦請醫,父笞子致傷的事情就會宣揚出去,故子為保父名不就醫,此為孝道的一種表現。因此,被父親責打之後,為子者不僅不能請醫,還不能喊疼,只能默默承受。王夫人向襲人詢問寶玉的傷勢和飲食,襲人說到「才剛捱了打,又不許叫喊」,所以沒讓寶玉吃具有收斂功效的酸梅湯。「不許叫喊」一語把禮制的要求表述得明明白白,為子者挨打後不能喊痛,被視作榮府鳳凰的寶玉也不能例外。


不僅是父母,若為祖父母所笞亦不得醫治。賈瑞之父已經過世,他的祖父賈代儒便承擔著管教的責任。賈代儒在賈瑞病重時各處請醫治療,後因孫子要吃獨參湯而無力供應,不惜向榮府求取人參,足可見賈代儒為醫好孫子竭盡全力。賈瑞被王熙鳳設局關在穿堂中,一夜未歸。賈代儒打了他三四十大板後,罰他餓著肚子,跪在院中讀文章。雖雲賈瑞「其苦萬狀」,亦不見請醫敷藥之文,更可證父祖責罰子孫,子孫不得就醫的禮制觀念。

《明史·孝義傳》《清史稿·孝義傳》記載了明清的孝義名士,其中不乏孝子承受父母笞撻的事跡。明代歸鉞為繼母所譖,屢受父撻幾近於死,仍然在父卒之後孝事繼母。清代李應麟為父母所逐後,依然恭謹行孝。清代方立禮在遭受後母杖責後暈倒,他醒來後面不改色地孝事父母。歸鉞、李應麟、方立禮都是無辜遭笞,皆無所怨恨而事之愈謹,故得入《孝義傳》。可知,時人對他們的這種行為是積極肯定的。 

明清時期,時人並不以受父笞為苦,甚至有將父親責罰視作榮耀者。《清稗類鈔》在孝友類中記載了柴虎臣以孝感人的故事。柴虎臣葬父後遇到為避父笞的出亡者,柴虎臣認為有父笞非苦、無父笞乃苦,為此作《遊子遇孤兒行》。出亡者垂泣自恨,受其感化終成孝子。柴虎臣的觀點當是時人所普遍認可的觀念,雖然當時已有逃避父笞者,但時人多不以父笞為苦。明代何喬遠《名山藏》記載許進少時為父所撻一事,其事云:「少時被父撻,指出血,後舉指示人,感泣不已。」許進為明成化二年進士,正德元年為兵部尚書,後轉吏部尚書,因宦官劉瑾專權免官。許進以進士入仕,曾奏請明武宗崇聖學。他不屈於宦官,可謂儒家典範。從挨打後不止血反而舉指示人的行為可知,許進是以受到父親教誨為幸,故而「感泣不已」。許進的指傷應未敷藥包紮,否則也無法以傷示人。據此可推知,最晚在明時已有受笞不醫的風氣。

作為詩禮之家的榮府當是沿襲受笞不醫的禮制,使之成為了治家的規範。當然,受笞不醫的禮制在當時應是較為通行的,因此作者沒有多加解釋。遇有與時人習俗不同的禮制,作者通常會有所闡釋。像是賈母召集眾人商量為鳳姐慶生時,賴大母親等三四個老媽媽坐在小杌子上,鳳姐等站著。作者解釋此乃賈府的風俗,「年高服侍過父母的家人,比年輕的主子還有體面」。(第四十三回)賈環輸了耍賴,寶玉只問了聲怎麼了,賈環就不敢應聲。作者加以註解,「寶釵素知他家規矩,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第二十回)以上二例,便是作者將時人不甚理解的禮俗加以講解。可知,在時人看來,受笞不醫已是約定俗成的禮制觀念,無需注釋。

通過比較寶玉挨打與賈璉挨打可知,在如榮府這般詩禮之家,為子者在遭受父母責打後,不管是理應受罰,還是無辜遭責,都要恭敬接受,不能有所疾怨。在這樣的禮制環境中,為子者受笞之後不能喊痛、不得請醫,此舉既是對父親教誨的感恩、對至高父權的遵從,也是對子為父隱孝道的遵守。賈母、王夫人平日溺愛寶玉,賈母在寶玉挨打時更是因孫責子,但她們毫無異議地承認賈政笞子的合理性,並且在寶玉挨打後未請醫診治,從中更可看出時人對為子者受笞不醫這一禮制觀念的自覺遵守。

(本文原載於《紅樓夢學刊》2016年第2期,為方便手機閱讀,已刪去內容提要、關鍵詞及注釋。)

隆重推薦訂閱號:

經學文獻微信平臺   ID:jingxuewenxian   

聯繫郵箱:jingxuewenxian@126.com

「經學文獻微信平臺」專注於經學的研究。內容以傳播經學史、經學文獻學的研究成果。

歡迎大家關注。

紅樓夢研究  IDHLMYJ001    編輯微信:dongzhu1968

「紅樓夢研究」由紅學愛好者聯合創辦,編輯和撰稿人均為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行業專業人士,大多就職於政府機關、學校和傳媒界,衷心希望與各位紅迷朋友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相關焦點

  • 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封建禮制下,古代人是如何理髮的?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這句話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的本意該是什麼?就是說自己的皮膚和頭髮都是父母給予的,要好好地愛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還會讓自己的父母感到傷心。
  • 《知否知否》宋代女性的內宅鬥爭,呈現了禮制家族的真實面貌
    「雙刃劍」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在宋朝尤為重要,他們以家族宗室為家庭模式,同宗同族世代同居,由此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體系,而只有家庭不睦才會分居,就像劇中男主角顧廷燁和顧家鬧翻才會出現分居在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家族體系中,女子作為主內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家族禮制中是分尊卑等級的,
  • 大秦賦之「爵」之禮制
    殷人在祭祀過程中,演化出一套嚴格、複雜、嚴密的祭祀程序,這既是對於禮儀的要求,同時也是對祭祀對象的尊重,以祈求鬼神、祖先保佑自己及其統治。殷人的宗教觀念以及繁複的祭祀活動成為了殷王及其奴隸主貴族有力的統治工具。祭祀過程中酒變成為了不可缺少的神聖之物。
  • 電影《不朽的古代建築》第三集「含蓄與禮制」
    《不朽的古代建築》完成於1992年,共四集,分別是第一集《穩定與變異》,第二集《豐富與融合》,第三集《含蓄與禮制》,第四集《自然與意境》。透過建築領悟文化,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不同。因為原始膠片照片還未整理成電子文件,此處所用圖片為網際網路下載或者該影片截圖。)
  • 從《紅樓夢》看古代反對浪費的政令法度_文化動態_民主與法制網...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賈母處吃飯,結果端上來的不是賈母等人吃的紅稻米,而是下人的主食白粳米,賈母見此問:「你怎麼昏了?盛這個飯來給你奶奶?」鴛鴦等連忙解釋因旱澇不定等,現在不比往昔。賈母笑道:「這正是『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   這一問一笑頗有「學問」。
  • 香滿《紅樓夢》,古人的香文化與香火觀念
    《紅樓夢》裡,過年祭宗祠時。(祠堂)裡邊香燭輝煌,錦帳繡幕,雖列著神主,卻看不真切。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墊,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
  • 古代禮制中,守喪為什麼要三年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古代禮制中的守喪三年,即便是天子也要遵循,而且在給父母辦喪禮這件事上,不存在貴賤之說,都要竭盡所能地讓自己的父母安樂長眠。為什麼要這樣?眾所周知,這是孔子儒家學說必須要遵循的基本教義。
  • 《紅樓夢》中醫者稱謂初探
    這與小說中的情節若合符契。 最後,小說多處顯示出王濟仁對待賈母之畢恭畢敬的態度,如前往賈府診病時「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階」,至賈母面前時「不敢抬頭」,慌忙請安等。不僅如此,王濟仁除給賈母看過病外,寶玉甚至晴雯都曾受其診斷。那麼,有必要首先釐清清代太醫院的服務對象究竟為誰。
  • 《紅樓夢》深度分析:世事洞明的賈母,一個不受時代束縛的家長
    引言:《紅樓夢》一書對女性形象的塑造,無疑達到了中國文學的頂峰,尤其是賈母這個人物形象,更是讓人驚嘆不已,因為在《紅樓夢》之前的文學作品中,婆婆、祖母的稱呼已經固化成尖酸刻薄、壓迫後代、維護封建禮教的代名詞,而賈母和藹和親、睿智不俗的形象,無疑打破了這一形象模式。
  • 春秋時期天命觀念的演變
    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禮制當中的等級觀念深刻地滲入信仰領域,信仰系統中的神靈有了嚴密的等級差別,不同的神靈位列不同的級別,不同等級的人群對應不同級別的神靈,神靈的上下尊卑變得極其森嚴。禮制與信仰系統的緊密結合,等級關係的固化,對於穩定天帝的尊貴地位起到重要作用。在禮的規定之下,天帝對應於最高統治者,這一點在春秋社會有明確的說法。
  • 《紅樓夢》居然還能這麼解!
    王夫人既有害人之心,寶玉有意阻止,又因孝道當前,父母有錯不可直接反駁,方以插科打諢岔開話題,有了為林黛玉配藥之說。以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大何首烏和千年松根、茯苓膽配藥,恐怕是寶玉受冷香丸啟發杜撰出來的方子。不說用藥離譜,寶玉說薛蟠配了此藥,卻又絕口不提給林黛玉服用,本就前後矛盾。王夫人認為寶玉說謊,寶釵不幫寶玉說話,因為王夫人是自家姨娘。
  • 《紅樓夢》中的中醫中藥
    相信大家都看過文學巨著《紅樓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紅樓夢》
  • 中國古代最高的禮制建築,使用權專屬於皇帝一人,現今已經失傳了
    不過,作為一種祭祀性建築,它應當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中。雖說,禮制興起於兩周時期,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禮制建築,卻是出現在漢朝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禮制建築位於長安,至今我們仍能在西安市西郊找到三處漢代禮制建築遺址,它們分別為:明堂闢雍、官社官稷以及王莽九廟。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明堂闢雍。
  • 《紅樓夢》中三個人物的特殊判詞
    《紅樓夢》中三個人判詞比較特殊,值得拿出來講一講。一個是賈元春,一個是賈惜春,一個是秦可卿。這三個人都是主角,都屬於金陵十二釵裡的人物,可是在小說裡,他們又不經常出現,對他們印象又不深,究竟曹雪芹寫她們的意義任在?
  • 朱天文:有風的禮制
    對於新事物,要會得先看人家的好處,欣賞人家跟我們相異之處。不喜歡,常常是因為不理解。連對自己,都要能夠異於自己。況且人生裡多少時候,豈由得你挑三揀四喜歡不喜歡!  三小姐聽了也笑,也鄭重應答:「我父親本來是一個膽怯的人,受到胡先生啟蒙,因為背後有胡先生在支持,才敢出來做了好些大事情。」
  • 《紅樓夢》中的愛情悲劇到底是怎樣的?
    《紅樓夢》中的婚姻也多不考慮當事人的想法,而是由家中長輩決定。同時,由於長輩多堅持門當戶對的原則,因而導致諸多愛情婚姻均以悲劇結局。即使是最受家長喜愛的賈寶玉的婚姻亦不能例外。賈寶玉在賈母眼中是如玉釧所說的「鳳凰」,而在他的終身大事上呢?張道士曾試著給賈寶玉提親,被賈母否決了。
  • 醫美概念股大受追捧,國內市場空間達千億級別規模丨牛熊眼
    五連板朗姿股份收關注函,近一個月六批機構接踵調研上周五,醫美概念股朗姿股份收穫5連板。上述6輪機構中,有來自同一家公司的不同基金經理,也有同一基金經理調研了兩次。愛美觀念加深,醫美行業未來增長潛力大醫療美容產業鏈主要由三個環節構成。上遊主要包括原材料及器械供應商,涉及透明質酸(玻尿酸)、肉毒素等原料以及透明質酸填充劑及能量源美容器械的研發和銷售。
  • 悅讀《紅樓夢》:深度解讀你所不知道的薛潘之妻夏金桂的命運
    《紅樓夢》寫盡人情人心人性,今天且說薛潘之妻夏桂華。在曹雪芹筆下,浮在紙上的是一個愛自己尊若菩薩,窺他人穢如糞土,秉花柳之資,而具風雷之性之人。她嬌若桂花,少時由寡母嬌養溺愛,竟釀成個盜蹠的性氣,含香而帶刺,惡毒至極,笞香菱,欺薛母,玩弄薛潘於股掌之上,一個呆霸王被制服的氣焰逐漸低了下去。
  • 從「菊花詩」看《紅樓夢》中蘊含的獨特詩學精神
    這一傳統在中國詩歌的演進乃至歷史的演進中,都被廣泛而頻繁地使用。寶釵的「螃蟹詠」,更是對這一傳統詩教精神作出的積極回應。大觀園裡的雅宴賦詩,並不全是些個人情感的短短長長,寶釵在這裡更為凸顯的是正統的詩教觀念。
  • 《紅樓夢》中的僕人等級以及超越封建思想的主僕關係
    鍾超   《紅樓夢》是封建社會中寫成的,因而作者筆下的《紅樓夢》是一個封建社會中四大家族的興衰史(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以封建社會中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描繪了封建社會上下、男女、老少的眾生相,人物眾多,關係複雜),其中主人與僕人、僕人與僕人之間都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就有了各個階層的人對於他人的不同態度,這也體現了封建社會中的封建思想(下面便以寶玉一屋為例,看看《紅樓夢》中的僕人等級以及超越封建思想的主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