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久不露面的崔健及其代表作《一塊紅布》上了熱搜。熱搜和他本人沒關係,而是這首經典歌曲被一檔男團綜藝節目看上,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魔改」。
說這次的改編是「魔改」並不冤枉,在網絡流傳的改編版《一塊紅布》中,原曲僅僅被保留了基本的旋律和歌詞,而長達4分半的演出中,插入了大量電音舞曲,兩位來自偶像團體的年輕演員也伴隨著改編後的節奏表演著勁歌熱舞。如果不是開頭處的「一塊紅布」四個字,去掉聲音的這場演出可以隨時替換成任何一個電音舞曲,或者說看上去更加貼切。
這種罔顧《一塊紅布》歌曲內涵價值的改編,很快被搖滾樂迷發現,並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也有明星粉絲為藝人辯解,自認為偶像也有改編經典的權力。但在樂評人丁太升看來,這場爭論本身並不是偶像與搖滾之爭,而恰恰是音樂本身的問題,「他們翻得太爛了,糟蹋了作品。搖滾和流行之間不存在藩籬,但好作品和爛演繹之間一定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借用明眼樂迷的評價,如果說《一塊紅布》是「迷茫的苦酒」,那麼男團版《一塊紅布》就是娛樂至死的「糖水」,既沒有繼承原曲的精髓,也沒有自己的表達,只是單純用娛樂的方式去消費。該演出的編舞師也承認,他是在並沒有聽過原曲的基礎上進行編舞,編舞的基礎是已經被改造過的電子舞曲,而整首歌的改編思路,他得到的指示是表達「兩個生活在喧囂年代的孤獨症患者在未知世界行走,看不到前路和歸途」。
不管這個解釋是否屬實,它都顯得有點讓人啼笑皆非。即便尚未成年的藝人可以說並不了解歷史,作為該男團綜藝節目的製作方、《一塊紅布》歌曲的改編者,至少是應該知道崔健歌曲表達的主題,並清楚這首歌曾經有過怎樣的深刻影響。然而,選擇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其中的考量就值得深思。
經典歌曲的改編在這幾年間時常有之,《一塊紅布》之前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就曾被孫楠以歌曲串燒的方式演唱過。以致敬經典的方式去改編,尊重歌曲本身的內核,這樣的改編不會被人指摘。對男團版《一塊紅布》的改編者來說,他們或許根本不在乎這首歌表達了什麼,甚至沒有好好想過這首歌曾經有怎樣的歷史意義。對他們來說,改編一首名人名曲可以作為某種標籤,展示藝人所謂的舞臺魅力、讓粉絲為之尖叫是更重要的事。這才是整個「魔改」事件最為弔詭的地方,當嚴肅的意義被消解,支持「魔改」的人們根本不在乎歷史是怎樣,膚淺化的流量導向是最大的正義。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比偶像更重要,不是嗎?
(原標題:男團版《一塊紅布》只剩下娛樂至死?)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