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一曲童謠可能是兒時最具期望最具誘惑力的話了,那時候哪一個小孩不期望過年?那時的我們,過年就是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還有長大的代名詞呢,一切的期盼和歡樂都融入在過年這個節日裡。如今,人們時常抱怨沒有年味,是沒有新衣服?是沒有好吃的?都不是,是因為找不到好玩的,找不到逛廟會看舞龍吃著糖葫蘆的那種童年時的感覺。所以我今天要介紹的浙江象山影視城大廟會,既有舞獅,鬥雞,耍猴,拉洋片這些傳統的廟會活動,更有環球飛車,上刀山下油鍋這些刺激的絕技絕活表演,讓您在這裡尋找到兒時濃濃的年味。
2017年1月拍攝於浙江寧波象山。
「年味」,並不只是物質的豐盛,而更應該是文化的豐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上的滿足已經不需要「年」來實現。濃濃的年味,其實更多體現在文化價值上,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所以,請跟著我的視角來尋找你想要的「年味」。
此行,我走進的是浙江象山影視城。這裡不僅拍攝過《神鵰俠侶》《西遊記》《四大名捕》《琅琊榜》《羋月傳》《太子妃升職記》等上千部影視作品。更深藏著無數中國天橋絕技絕活的傳承人。雞年春節廟會,這裡不僅有傳統的廟會活動,更有精彩的絕技絕活表演。
雞作為今年的代言人,新春賀歲它的戲份自然不能少,廟會上「雄雞爭霸賽」強勢來襲。這些鬥雞中的戰鬥機,個個戰鬥力強悍,絕對讓您看得過癮。當然,除了觀看鬥雞表演,還可以為您心目中的雞王押寶,押中了有獎哦。
耍猴戲,又名猴戲、猴子戲,民間賣藝之人。耍猴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古人把猴子視為馬的守護神,常於馬廄內養猴子以留住馬匹,並讓猴子表演猴戲作祭祀之用,因此猴子又有「馬留」的別稱。
這會阿三一家正表演節目呢,這可是小朋友們的最愛。
拉洋片」又稱「西洋鏡」,是中國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現在已被列為頻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起源於老北京的天橋,之後流落民間,在集市和廟會時常有看到。
在舊社會沒有電影、電視的情況下,人們就通過它來了解西方文化。一個人操縱,敲、打、說、唱,其表演形式幽默風趣,內容豐富多彩,具有獨特的民間趣味和濃厚的地方氣息。
三仙歸洞是中國傳統戲法,用一根筷子,兩個碗,三球之間的變幻,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三仙歸洞」的秘密全在手上,一個字,那就是「快」。只有超乎常人的勤奮和悟性,才能練就這快得讓人眼花繚亂的「鬼手神功」。據說這個絕活現在從事的的人極少,讓人擔憂。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這位人稱「吹破天」天橋藝人,也有一手好絕活。任何東西比如茶壺什麼的,他都能吹出美秒的聲音,使得在場觀眾連連叫好。
最後他還展示了自己的獨門絕技,耳朵插進點燃的香菸,嘴巴竟然能吐出煙來,看得人目瞪口呆。感嘆這影視城內果然是臥虎藏龍。
我們常在影視劇中聽到「上刀山下油鍋"這句話,但一直沒有真實見到,今天終於有機會開眼了。
只見一個皮膚黝黑的壯漢在刀山上用布條展示了一下刀的鋒利後,就光著腳開始一層一層的往刀山上爬,時不時的在刀上做一些驚險的動作,看得人心驚膽戰,手心冒汗。
上刀山表演完後出來一位大師,據說這人很厲害。大師非常幽默,說先來個熱身,拿了一碗瓷片,讓在場的觀眾驗真偽,然後放下碗開始運功。只見大師用力的捏啊捏的,一會瓷片就成了粉末了,果然是大師,有功力啊,在場觀眾抱以熱烈掌聲。
重頭戲開始了,大師先拿了根薯條放進油鍋,薯條一下就炸熟了,看來這油溫不低。然後,大師又將一串銅錢扔進了滾燙的油鍋裡,只見大師幾聲大叫之後,飛快的將手伸進油鍋,撈出了銅錢,全場一陣驚訝聲,這絕對是真功夫。這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摸下自己的手,感覺好燙。
再來看看這幾位帥小夥的環球飛車表演,這被稱為全球頂級驚悚特技。
只見在一個直徑6米的鋼球內,4輛摩託車在裡面飛馳,做出360度旋轉、90度飛行、交叉穿越等系列高難度動作。是極具驚悚、奇幻的視覺體驗,是現場版的生死時速。
在這裡除了可以看可以玩,還有很多好吃的象山地道小吃。現磨現做的豆漿豆腐,讓您品嘗兒時的味道。
當然,您要是想體驗下,還可以自己親手製作。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