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優勢、性別關係與男性氣概

2021-01-13 搜狐網

  許多中國人在街上看到白種男人和中國女人在一起,會感嘆,「又一個中國女人讓老外弄到手了」;而偶然看到中國男人和白種女人在一起,則會興奮地說,「這個中國男人真厲害!」

  方剛

  在中國,白種男人很容易找到中國女性伴侶,但白種女人卻極少有中國男性伴侶。而中國人到了西方國家,女孩子很容易找到白種男性伴侶,男孩子卻很少能找到白種女性伴侶。

  這背後首先是種族因素。不可否認,在長期以來的文化構建中,白種人的種族優勢地位不僅為白種人認可,也為其他膚色的人所接受。至少,人們的潛意識深深受此影響。而在父權文化標準中,男強女弱也是被各膚色人種普遍接受的。所以,優勢的白種男人能夠更多地獲得弱勢的其他膚色女人的青睞,而弱勢的非白種男人卻很難獲得優勢的白種女人的青睞。

  這就不難理解,許多中國人在街上看到白種男人和中國女人在一起,會感嘆,「又一個中國女人讓老外弄到手了」;而偶然看到中國男人和白種女人在一起,則會興奮地說,「這個中國男人真厲害!」

  這背後,又是將男女置於性別關係的不同位置上——男人總是獲得者,女人總是失去者。中國男人得到外國女人似乎是全體中國人佔了便宜,而中國女人和外國男人在一起則至少是全體中國男人的損失,特別是當這個女人符合東方審美標準的時候。由此,一些中國人在性別上的媚外與排外,也就不難理解了——中國女人對外國男人的媚外,中國男人對外國女人的媚外,以及中國男人對外國男人的排外。

  在北京使館區的酒吧和餐廳裡,外國男人和中國女人出雙入對的情況很常見,沒有人會多看幾眼。而有一次我和一個美國女孩在那裡吃飯,卻惹得滿餐廳的外國男人以怪異的目光打量我。可見,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在以種族優勢與性別角色來看待兩性關係。

  如果從男性氣概的角度思考,也可以找到根據。優勢地位的男人會被認為具有更強的男性氣概,因為男性氣概的強弱原本就是與地位、階級、經濟、文化的強弱聯繫在一起的。在一個鼓勵強勢男性氣概的社會中,一些中國女人嚮往具有更強男性氣概的優勢白種男人,也是順理成章的。而如果能夠找到處於優勢的白種女人作伴侶,也可以說明這個中國男人的男性氣概之強。

  (作者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性學家)

  來源:2013年11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http://news.sohu.com/20131030/n389232489.shtml news.sohu.com true 《環球人物》雜誌 http://news.sohu.com/20131030/n389232489.shtml report 1055 許多中國人在街上看到白種男人和中國女人在一起,會感嘆,「又一個中國女人讓老外弄到手了」;而偶然看到中國男人和白種女人在一起,則會興奮地說,「這個中國男人真厲害!

相關焦點

  • 造成男性衰落的,其實是男子氣概?
    回到男子氣概的討論,如果我們認同巴特勒所言即性別是一種扮演,那麼就不難發現從每一個男人出生開始,不斷限制且不斷對其作出「修正」的「男子氣概」。男子氣概是習慣、傳統和信仰的結合,它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改變,應該作出相應改變的東西。格雷森在書中強調,「我們不能再認為男子氣概有一系列的準則。男子氣概的未來將是百花齊放。」
  • 被無情嘲諷「油膩」,男性氣概已經不合時宜了嗎?
    《男性氣概》,(美)哈維·C.曼斯菲爾德著,劉瑋譯,譯林出版社2009年1月版儘管曼斯菲爾德認為男性氣概好處壞處各佔一半,也承認「人們已經大體接受性別中立是唯一合法的生活方式」,但他覺得人們無法真正地以「性別中立」的方式去生活。
  • 美國著名演員簡·方達:有害的並非「男性」,而是「男子氣概」
    我做了演員後,出身是一種優勢,這點毋庸置疑。如果我只是個普通女演員,大家不會這麼關注我。而從內心來講,我希望自己憑本事獲得角色,而不是靠父親的名聲。所以我加倍努力工作。我每周上四節課,而不是一節,這樣大家就不會說我只是業餘玩票。但因為我當時接到的角色,被限制在一種類型中:鄰家乖乖女。
  • 戰士、父親與同性情慾:影像中的男性氣概
    根據策展人Alona Pardo的說法,此次展覽的目的是探索1960年代至今的影像作品中如何「體驗、表現、傳達和社會性建構」男性氣概。這是一場具有野心的展覽。在第一部分「衝破刻板印象」(Disrupting the Archetype)中,軍隊不僅是呈現超級男性氣概的場所,也釋放出相互衝突的信號。
  • 女性「秀粉」期待的是什麼樣的「男性氣概」?
    本文只討論女性「秀粉」在男團選秀節目中呈現出來的對男偶像的性彆氣質要求,因此女性「秀粉」在男團選秀節目之外的場景(例如對電影演員或者對現實生活中的熟人)對男性的性彆氣質審美偏好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2、「女秀粉」們偏好的到底是什麼?
  • 夏洛克·福爾摩斯與有毒的男子氣概
    這是書中極其罕見的對福爾摩斯性格的描寫之一,這一段意在表明男性的才華完全仰仗於他的「無情」。這與維多利亞時期「強身派基督教」(muscular Christianity)所傳達的理念恰好吻合:即健康而肌肉發達的男性化身體能讓人擁有健康的頭腦,且「男子氣概」凌駕於社會階層和性別之上。儘管「有毒的男子氣概」一詞頗具當今時代氣息,但這個概念其實在過去早已成型。
  • 當代「男子氣概」時裝氣象是什麼模樣?
    本文轉自【周末畫報】;時尚正在變革,人們開始廣泛接受一種沒有性別邊界的風格,男性對美的追求不再僅限於傳統意義範疇內的男子陽剛之氣;打破傳統束縛與社會輿論,男裝女性化的演變愈加獨領風騷,在人們呼籲著「解放女性喚醒女權」的同時,也是時候聽到更多「打破傳統男子氣概,遵從內心需求」的聲音了。
  • 《最美逆行者》我們抵制別國「種族歧視」,自己卻在性別歧視
    《最美逆行者》我們抵制別國「種族歧視」,自己卻在「性別歧視」要說今年發生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席捲全球的疫情,我們國家可以說是及時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的擴散,成為了最早控制疫情的國家,而這和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的工作是分不開的,為了紀念抗疫工作人員,特意拍攝了《最美逆行者》,從最開始片花的播放,它便成為了國民們最期待一部電視劇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追溯不同時代與社會對於性別的理解與觀念,我們會發現,性別問題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議題,它一方面與階層、種族等社會範疇緊密交織,又內嵌於不同的歷史、社會與文化框架之中。就當下種種關於性別的社會議題來看,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基礎簡明的性別理論框架。例如性別並不是由生物學來確定的,性別的生理面向與性別認同、性別表達共同組成人們對於性別的理解與實踐。
  • 忘了跨性別男性的肌肉和手術,Ta還有一個不平庸的靈魂
    這樣有局限的並且被主流認為是可接受的話題經媒體這報導後,就否定了我們在更深更多交叉領域聚焦的能力,像是種族、膚色,階級,就業能力等等,而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跨性別男性在被媒體給予空間的時候應有責任對此補缺。最困擾我的是媒體總是有著對陽剛氣質和傳統性別角色思想的重度依戀。我們看到的被報導的跨性別男性一般都是白人,而且看起來符合異性戀的性別規範。
  • 美國婚戀市場鄙視鏈:華人男性還不如黑人
    「在她們看來,我們亞洲男孩缺乏男子氣概,不夠主動,不夠性感。」安德魯說。 在他看來,正是美國人對亞洲男性的刻板印象,讓他的魅力大打折扣——他和他身邊的亞洲男性小夥伴,就沒有一個能在「亞洲圈」之外,約會或者約炮成功的。
  • 中國女孩,你可能從未意識到的性別優勢和危機
    微博上說性別不平等的很多,拜託,那些掏下水道陰溝救火救災抓盜賊打仗的工作,你真的想打著性別平等的態度去做嗎?你真的會去做嗎?你真的做得好嗎?大多數女人的體力是不如大多數男人的,這種苦累髒活送命活都由男性包了也是這個道理。如果男女體力一樣強,那奧林匹克運動會還分性別幹嘛。智力也一樣,世界上有幾百個高智商協會,在這裡面,智商門檻越高的協會,女性比例越少。
  • 顏色的「性別」:粉色之於男性是怎樣一種存在
    在討論男孩該不該玩粉色玩具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粉色之於男性是怎樣一種存在。如今普遍的看法是,粉色代表溫柔、嫵媚,是女性的符號色,男性穿戴和使用粉色則被認為不夠具有陽剛的氣質。但事情並不一直都是這樣。18世紀一些歐洲人認為,粉色是被稀釋的血液的顏色,如果想擁有男子氣概,那就穿粉色。
  • 當「厭男」成為一種時尚,男性氣質將何去何從?
    上財教授性騷擾、北大女生被PUA致自殺、疫情期間「甘肅援鄂醫療隊護士集體剃光頭」、職場權力不公、以及屢見不鮮的家暴致死事件……男性對女性施行的暴力瀰漫在各個角落,女性在夜路上、在親密關係中、在職場與學校裡,始終難以獲得「免於恐懼的自由」。這種環境之下,女性對於自身處境越來越敏感,也越來越有意願發出回擊。
  • 如果你不再是男性還會喜歡你的女朋友嗎?喜歡與性別很有關係!
    如果說每個人生來就有的東西,那性別應該就是其中之一了吧。相信對於這句話的正確性沒有人會懷疑,但這句話在二次元動漫之中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了。在二次元中絕對不缺乏關於「性別」的動漫作品,而性別轉換也一度出現在許多動漫中,以其轉換之時所帶來的偏差來增強動漫的趣味性。
  • 跨性別現身日|11部跨性別電影推薦給你
    雷是單親媽媽帶大的孩子,他和父親唯一的關係就是血緣關係,從這一刻起,他不得不去找尋自己的親生父親並取得他的支持。不出所料,找到父親之後,父親對雷的手術持反對意見。傑克的父母驚呆了……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家庭和親子關係的故事,當傑克的父母知道傑克是跨性別者,他們努力嘗試理解、學習如何接納孩子,並與孩子一起成長,竭盡所能做出對孩子來說正確的決定。
  • 《如龍》系列成功表現了「男子氣概」,卻讓女性刻畫相形見絀
    《如龍》系列對於「男子氣概(masculinity)」的呈現,對於「大男子主義(toxic masculinity)」的批判,讓它在這些年中吸引了形形色色的眾多玩家。但無論是「男子氣概」還是過猶不及的「大男子主義」,都必須要有相輔相成的「女子氣概(femininity)」,才能構成一張完整的性別圖譜。這也是《如龍》系列的缺陷所在。
  • 星際迷航中關於性別話題的匯總
    除此之外,德諾布拉人在性別上還有許多與其他種族不同的地方,例如他們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羞澀。經常騷擾皮卡德和珍妮薇的那位逗Q一般是以男性形象出現,他會突然躺在皮卡德的枕邊,或者突然出現在珍妮薇的浴缸裡,可見這個種族對於大多數類人種族的性別意識是不屑一顧的。而Q對與這種性別意識也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了,例如,他們對於「低等生物」所沉迷的交配的活動非常反感再;再例如,逗Q會覺得假如自己變成女性的樣子大概皮卡德就不會那麼嫌棄他了。
  • 男校長公開穿裙子化濃妝:我在拯救男性
    世界上所有問題都能歸結到「男子氣概」?男性自己才是男子氣概最大的受害者?「男性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數據來源:2017年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女性因性別被謀殺的死亡報告》在我看來,傳統的男子氣概在很多方面只會危害社會,到處引發犯罪,挑起戰爭,限制女性發展,唆使男人搞垮經濟。
  • 有了男性美妝博主,男性不再是美妝世界的邊緣人
    2016 年起,@Benny董子初開始在 B 站更新美妝視頻,毒舌、犀利、模糊美妝性別屬性的標籤,讓他成為 B 站最早走紅的時尚博主之一,甚至被譽為 B 站帶貨第一的美妝博主。 今年是男性美妝博主表現格外突出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