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跨性別男性的肌肉和手術,Ta還有一個不平庸的靈魂

2021-02-13 北同文化

原文作者:SGT. SHANE ORTEGA

翻譯:Xeon

編輯:小川

隨著美國境內媒體持續追蹤報導跨性別者的故事,以滿足當今世人文化好奇心的時候,我們卻發現鮮見跨性別者受邀參與類似的討論中。而作為跨性別的一員,當我們真的被邀請參與討論時,經常被要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掉我們的T恤衫。

事實上,現今媒體只會報導或討論跨性別話題中一些非常沒營養的段子,這些段子大多數都是是在說符合傳統意義審美的「男人」,它們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標題:「快看這個跨性別男人,他太性感啦!」或者「你之前肯定不知道是跨性別的美男子」。

這些段子影射出人們對跨性別男性身體的的誇張想像,並且加強了刻板印象。傳統認為所有的男性都長著鬍子,擁有無乳房的胸部和充滿肌肉的線條,並且會身著陽剛氣十足的衣服,更有甚者是在一些評論跨性別者的場合或者段子裡,受到直人和順性別(非跨性別人士)的喜愛竟然會變成「正常」的標準。

這些段子都太low了,從頭到尾都很淺薄,沒有任何深度。當全世界都這麼看跨性別的時候,我們在別人眼中就不是我們本來那樣有文化價值的多元化群體了。

這樣有局限的並且被主流認為是可接受的話題經媒體這報導後,就否定了我們在更深更多交叉領域聚焦的能力,像是種族、膚色,階級,就業能力等等,而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跨性別男性在被媒體給予空間的時候應有責任對此補缺。

最困擾我的是媒體總是有著對陽剛氣質和傳統性別角色思想的重度依戀。我們看到的被報導的跨性別男性一般都是白人,而且看起來符合異性戀的性別規範。我們不會經常看到有色種族人士,酷兒或者非二元性別人群。

這些極少數的被媒體給予空間的跨性別男性有責任說出這些。當有一個平臺讓你發聲的時候,跨性別男性應該積極地替整個性少數社群說話,而不是為已經贏得足夠關注的一群人增加吸引力

因為我們的確是能影響他人。在聚光燈下時,跨性別男性應該循序漸進,帶著社會公正教育的思維,以交叉領域的議題聚焦影響社群內所有男性,女性及非二元性別人群。否則,只討論自己對於社會的看法和觀點,我們就失去了一個對周圍人開放自我的機會。

當接過麥克風,我們需要小心不要讓媒體主導我們的對話,因為那將會很快偏離我們的社群主題,並回到性別轉換的細節中來。那會很快退化成性物化跨性別身體的話題——偏離我們的權力,偏離了我們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所做的掙扎。現在在我看來,好像是我們在允許媒體來問我們的手術和使用荷爾蒙的方法。我們需要在我們回答的基礎上推進更深一步,就算是在回答中拔高了主旨也是沒問題的。

具體到我們自己,也就是從跨性別男性這一群體角度來講述整個社群時——這是當我們被給予一個媒體平臺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認識到社會階層的一些特權。

這意思是說我們需要經常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父權制的美國社會中,這社會仍將男性看作一個比任何其它性別都重要的性別。我自己深知作為一個男性被社會重視和認可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僅僅就因為我是男性。在軍隊中服役多年後,我也深知被視為中產階級是一種什麼感覺,那是比至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上都優越的感覺。我肢體沒有障礙,身體健康。軍隊的工作,在我國是廣受尊敬,多元化且薪水平等的職業。

極少數其他的跨性別男性,女性或非二元性別人群與我觀點一致。而且在媒體上出現的跨性別男性應該也是一樣的,他們很可能擁有更高的地位,而不僅僅是男性那麼簡單。媒體關注我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我們是特例而不是主流。所以當我們試著做發言人的時候,當我們站出來講述自己的個人經歷時,我們同時也需要說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有這樣的經歷。

如果你在餐桌旁有個座位,而你卻不幫旁邊的人把椅子往後拉一下以方便ta入座,那你為什麼會坐在餐桌旁?如果你不去改變做事的既成制度,那你對於他人還有什麼意義?

因為當跨性別男性簡單的接受了媒體拋給我們的東西——那些關於我們身體和性別轉換的問題,還有從未被質疑的僅包含了少數幾類男性群體的媒體形象——我們就是再說我們就是吃下腳料也沒問題。也就是說別人給我們什麼我們都接受,我們也就不會推動變革或者爭取更多。

這樣的合作就是在告訴媒體,我們因為太被排斥和被邊緣化以至於我們會接受任何一丁點的接納。我們正在釋放這樣的信號,那就是把跨性別男性從媒體展示中變得符合刻板印象,或者任由媒體把我們變成單維的膚淺的人是OK的。

就個人而言,我得到這些結論是因為我不接受平庸不隨大流。所以如果我在軍隊中不接受平庸,那我為什麼在為跨性別人群發聲時接受平庸呢?

所有人都無可爭辯的享有尊嚴和尊重,我們不能減少這樣的期許。當接過一個工具可以對此有所幫助的時候,我們必須hold住媒體,同時同樣重要地,也要hold住我們自己。

SgtSHANE ORTEGA中士現任美國陸軍夏威夷直升機編隊隊長。他被認為是美軍中首位公開出櫃的跨性別士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LGBT群體不太接受跨性別者
    今天,我跟大家講一個話題——跨性別。不知道,大家對於「跨性別」這個詞了不了解。其實,在寫這篇稿子之前,我對於「跨性別」這三個字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好像腦子裡對應的形象就是金星。跨性別女性,指認同自己是女性的跨性別者,又稱男跨女,英文縮寫MTF。性別酷兒,指認同自己既不完全屬於男性也不完全屬於女性的人,是一種非二元性別身份的跨性別者。醫學界在解釋跨性別者上,使用性別焦慮和性別認同障礙兩種情況。
  • 那些跨性別年輕人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FTM:跨性別男性,指認同自己是男性的跨性別者  MTF:跨性別女性,指認同自己是女性的跨性別者  性別酷兒:指認同自己既不完全屬於男性也不完全屬於女性的人,是一種非二元性別身份的跨性別者。男性性別紅利這個概念就是建立在對男性生殖器的重視上。我可以理解女性對男性的恐懼和對男權的警惕,但恐跨實在是一種弱者傾軋更弱者的行為。」
  • 科普:沒做變性手術,就不是跨性別者
    (3)「沒做變性手術……就認為自己是女性,有權利上女廁所,這不是平權而是特權,這是耍流氓!既想擁有男性的性別便利,又可以變相騷擾女性,賤人而已。」 一  金星和劉婷,你們終於成了跨性別! 別笑,這可是大作家曾鵬宇,給咱們的「科普」。
  • 跨性別者:我不是要改變性別,只是想成為自己
    其次進行尿道的延長——同陰核釋出術一樣;最後再為術者裝上可以膨脹的陰莖假體和睪丸假體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變性手術除了對手術醫生的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外,介於手術的不可逆性和相關倫理問題,給哪些人做手術、不給哪些人做手術,不能只從尊重患者的意願出發來定奪 ,而是需要經過嚴格而慎重的篩選 。
  • 跨性別女性:我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女人
    像她這樣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屬於另一性別的情況被稱為——跨性別(Transgender)。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除了包括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反的人(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它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比如是性別酷兒者/非常規性別者,雙性別者、泛性別者、流體性別者、無性別者)。
  • 跨性別男模,從漂亮小女孩變肌肉男,疑似有新的女朋友兩人很搭
    健身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和身材,現在關於性別其實爭議性並不是很大,但從女性變成男性還真的是少有的例子。像國外這位肌肉男模就是從女兒身變成肌肉男模,手術後自己變成一個炙手可熱的時尚男模。上圖中這位小夥叫Laith Ashley,今年27歲,是一個跨性別肌肉男模。
  • 跨性別女性中的一個種類了解一下
    跨性別女性中的一個種類了解一下時間:2019-09-07 17:4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藥娘是什麼意思什麼梗?跨性別女性中的一個種類了解一下 藥娘,顧名思義,女性藥劑師,是指,某些孩子,在出生時根據其第一性徵被指派為男性這一社會性別身份,但由於這些孩子的內心是姑娘,所以在成長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現男性身份無法兼容自己的靈魂,導   原標題:藥娘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跨性別女性:我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女人 | 特稿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除了包括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反的人(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它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比如是性別酷兒者/非常規性別者,雙性別者、泛性別者、流體性別者、無性別者)。Facebook網站曾列出了56個性別選項,2014年增加至73個。
  • 跨兒賽高 | 生理沒有性別,手術不是必須
    畢竟當一個人迎面走來,我們不會直接看到對方的生殖器官來辨認ta是女性身份還是男性身份。於是,一個新的觀點呼之欲出:人的女男之別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生理性徵上的女男之別,用sex表示;另一個為其在社會文化意義上(如:外在言行、性格、興趣等)的女男之別,用gender表示。
  • 反對羅琳,就是支持跨性別嗎?
    非二元性別:指一系列不完全是男性或女性的性別認同,可以為中性,也可以為雙性、三性、泛性,亦可以是認為自己沒有性別,或是在各種性別認同中流動。羅琳在推特上質疑:「來月經的人?我敢肯定過去曾有一個詞用來指代這些人。」羅琳的言論迅速遭到了批評。
  • 跨性別者做手術有多難?「如果要死,我寧願死在手術臺上」
    從生理構造看卡莉屬於男性,但事實上她是一名跨性別者——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進行手術是跨性別者獲得身份認同的重要過程。手術過程可能經歷風險,並伴隨著漫長的術後恢復,但卡莉將這些視為重獲新生必要的代價。
  • 18歲跨性別女孩遭電擊治療,跨性別者不是異類,別用身體定義靈魂
    小魚得救事件在網上發酵,這所中醫院不敢再收治小魚,但小魚說,她媽媽還在準備將她送到另一家醫院,她還在想怎麼辦。小魚是一個跨性別者,而這類大眾認為的少數群體,常常遭受歧視和異樣的眼光。跨性別指的是性別認同異於性別指派的人。簡單來說,就是生理性別和和性別身份不同。有些人生理上是男孩,內心深處則認為自己是女孩,反之亦然。
  • 《盜夢空間》女演員艾倫宣布為跨性別者,但不等於做了變性手術
    我害怕侵犯、仇恨、『笑話』和暴力。」艾倫也認為,社會眾多跨性別群體,往往「每天都要面對騷擾、自我厭惡、虐待和暴力」。上天的玩笑,永無終結的痛苦這些跨性別者,TA們的人生就像是上天的惡作劇——其中一些人,生理性別為女性,靈魂卻是雄壯剛健的男人;而另一些生就一副男人的面孔、軀幹和性器官,卻無時無刻不認為自己是女人。
  • 一個跨性別男性的初戀故事
    而我依然站立不動,可能正是我的僵硬讓她覺得好笑。 我不知道我到底給她留下了什麼印象,讓她從此對我念念不忘。我那天斜背著一個帆布包,藍格短袖是表哥的衣服改小的,敞懷露出裡面的老式白背心。未做平胸手術時,我常這樣穿。褪色的牛仔褲,膝蓋處破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濺了大大小小的紅、綠、白油漆點,那是暑假做刷漆短工弄上的,油漆已經洗得有些暗淡了。
  • 不被理解的跨性別者:與母親爭吵半生,只為一個籤名……
    身邊的兩個女孩是她在這場兼職中認識的,她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她們願意耐心聽她說話,這讓王佳寧看到了一絲希望。說服我媽媽同意做手術,只要幫我這點就行。」在人來人往的地鐵上,王佳寧將自己最大的秘密,一股腦地傾訴給了對方。王佳寧是一名跨性別者,她的生理性別是男性,自我認知為女性。她希望兩個女孩能幫助她說服母親,在性別重置手術的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 跨性別術語指南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稱呼跨性別者,這可以理解。那麼,跨性別術語都包括哪些?怎樣稱呼他們才算禮貌呢?跨性別者(Transgender)這是一個統稱,指的是實際性別與出生時被賦予的、寫在出生證明上的性別不相同的人。性別可以指一個人的內在感覺——自己是男是女,或非男非女,也可以通過穿著、行為、身體特徵等外在特徵來體現。
  • 跨性別現身日|11部跨性別電影推薦給你
    但是令全家人都意外的是,外科醫生告訴他,他的手術同意書除了得到媽媽的籤字之外,還必須要得到自己生父籤字才能生效。雷是單親媽媽帶大的孩子,他和父親唯一的關係就是血緣關係,從這一刻起,他不得不去找尋自己的親生父親並取得他的支持。不出所料,找到父親之後,父親對雷的手術持反對意見。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中間人」在某些玻里尼西亞文化中有其傳統地位,而在薩摩亞社會中,「第三類人」扮演著特定的文化角色;傳統上,一個家庭如果缺少足夠的女孩來輔助家務勞動,男性子嗣就會被撫養成「第三類人」,展現出男性和女性的雙重特質。「人妖」指的是泰國和寮國的性別多樣化者,性別多樣性在中國、伊朗、印度尼西亞、日本、尼泊爾、韓國和越南都有文獻記載。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 什麼是跨性別?真的可以治療嗎?
    Jones首先是一位黑人,同時是一位跨性別女性,而她還有一位同性伴侶。紅泳衣女士(也是一名跨性別者,男性變性成為女性)是她的妻子。跨性別這個詞是個集合名詞,它並不像LGBT中的LGB一樣單指性取向,它涉及到各種與性別角色部分或全部逆轉有關的個體、行為以及相關群體。不過,對於跨性別這個詞的定義問題還有很多爭議。由於跨性別者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不像性取向在學術界已經有較為一致的結論,所以在各國各地的比例都不同。
  • 跨性別者故事:從藥娘到變性人,步步維艱
    通常的說法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跨性別有3種情況:跨性別女性(生來是男性,認為自己是女性),跨性別男性(生來是女性、認為自己是男性),性別酷兒(認為自己不完全屬於男性或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