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男性衰落的,其實是男子氣概?

2020-12-22 新京報書評周刊

在女性主義思潮不斷興起的今天,我們如何觀察男性?我們該怎樣從男性的坐標上來思考女性主義一貫思考的問題?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校長格雷森·佩裡新書《男性的衰落》發布,通過對男性氣質的思考,達成對男性所受性別規範的批判,對女性主義的理論脈絡作出補充。

作者丨格雷森·佩裡

摘編丨吳俊燊

我們常常會發現,在性別議題前,進行討論的大多是女性,因為她們所受的性別壓迫更加嚴重。但是男性又如何參與到性別議題的討論之中?我們如何在女性主義的視域當中發現男性視角的可能?或許這本新書《男性的衰落》給出了答案。

作者格雷森·佩裡通過自身的經歷出發,反身批判傳統的男子氣概。美國人類學家蓋爾·盧賓最早提出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劃分,而後波伏娃在《第二性》強調了社會性別(gender),並指明:「女人是成為的,是後天建構的。」「男人」又何嘗不是呢?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別麻煩》中沿襲了波伏娃的觀點,進一步宣稱:「性別是一種扮演」,與此同時,她的先鋒之處在於破除對於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劃分,在巴特勒看來,社會性別並非對生物性別的表達,而是一種文化的建構的產物,正是「生物男性」和「生物女性」的二元對立分別確保了某一種而非全部「社會男性」和「社會女性」的合法性。性別是對身體的反覆風格化的過程,這一過程始終處在某一個極度嚴苛的規範之中,亙古不變地生產著本體的外在形式,即存在的某種自然狀態。無論男性氣質,還是女性氣質,都不是「自然」的表達,而是「文化」的表演,其自然性、原初性和註定性的效果皆是在文化話語所限定的「操演」行為中被創造出來。

回到男子氣概的討論,如果我們認同巴特勒所言即性別是一種扮演,那麼就不難發現從每一個男人出生開始,不斷限制且不斷對其作出「修正」的「男子氣概」。男子氣概是習慣、傳統和信仰的結合,它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改變,應該作出相應改變的東西。格雷森在書中強調,「我們不能再認為男子氣概有一系列的準則。男子氣概的未來將是百花齊放。」

在書中,格雷森對於一套根深蒂固的男性形象(中產階級白人男人形象)命名為「標準男人」,用以指代男子氣概的集合體,作者深入批判了這一標準,這一性別規範是如何成為所有男性的行為要求,甚至被更多的群體內化於心,而成為這一標準之下的「他者」。

我們必須了解男性,批判長久以來看似造福男性實則戕害所有人的性別規範。正如作者所說,「男子氣概就像一張貼紙,而我們需要用哲學武裝指甲,然後將指甲伸到貼紙下,把貼紙徹底撕掉。貼紙之下,男人們赤身裸體,脆弱無助——其實他們不過是凡人。」

《男性的衰落》[英]格雷森·佩裡著,張豔 許敏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以下內容摘自《男性的衰落》,經出版社授權刊發。

1

何為「標準男性」?

沿著泰晤士河划船上行,你會來到河流彎道,看見一棟棟巨大的圖騰高聳入雲。大塊石料被鑿成陽具形狀。這些奇妙的文化產物來自一個了不起的群體。我們身邊都有人來自這一有權有勢的群體,但我們極少(甚至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坐擁權力恰恰因為他們是這特殊群體的一員 。

在我看來,我們需要進一步審視這個群體。他們只佔總人口的一小部分。在英國,他們大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從世界範圍看,或許連百分之一都不到。借用人們對紫杉行動的經典評價:他們散布在人群之間,藏匿在我們眼前。我對他們感興趣,是因為他們手握英國乃至西方世界絕大部分權力,卻堂而皇之,無人質疑。

他們佔據社會金字塔項端,有心或無意地將自身價值觀和偏好強加給其他人。他們脖子上掛著五彩斑斕的陽具形編織物,在政府(百分之七十七的成員)和會議室(富時指數公司百分之七十九的主管、百分之九十二的常務董事)裡充當主力軍。毫無疑問,他們就是白人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通常是中年人。自古以來,該群體能取得過高的影響力,和其中每一個身份都有關係。我努力想找一個詞, 既能代表這個群體,又朗朗上口,不會讓書頁間充斥「白中產中年異男」那樣亂碼似的縮寫。「白色元點」值得考慮,但我最終決定稱這類人為「標準男性」。我喜歡「標準(default)」這個詞,因為它不僅代表「不做更改下的默認狀態」,還與我即將談到的某群體在某些方面比較契合,比如「拖欠」和「逃避」。

你可能會覺得,如今英國進入二十一世紀,講求政治正確,情況已大有改觀。但不知怎的,偉大的白人男性雄風不減,繼續霸佔社會上位高權重、收入豐厚的角色。他們擁有出色的教育背景,舉止得體,自信迷人,性吸引力強(我喜歡管這叫「有錢」),輕易將權力納入囊中。當然了,他們能擁有那些特質,主要靠的是先天身份,而不是後天成就。

無可否認,我在很多方面都符合標準男性的條件。但我覺得,自己出身工人家庭,從事藝術工作,又身為異裝癖,所以能在文化認同上與權力之塔保持足夠的距離,能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它。

格雷森·佩裡穿異裝照片。

2

成為標準的標準男性

一談到身份認同,我們很容易立刻聯想到與標準格格不入的人,或者說不同尋常的人、特殊的人。標準男性的特殊之處就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就是標準本身。

不知為什麼,他們的世界觀、社會觀都與主流敘事話語高度重合,非常容易混淆。我們無法將他們的思維和感受從「恰當、正確」的社會觀念中割裂開來。這就像過去,用上流社會口音、標準發音或BBC腔說話的人堅持說他們沒有口音,只有北方人和窮人才有口音。我們的一呼一吸都在標準男性的世界裡:難怪他們能取得成功,社會很大程度上就在按他們的規則運作。標準男性的世界觀被植人政府、媒體以及商業運作,令社會內部出現偏袒(有時明顯,有時相當微妙),從而有利於標準男性的性別、種族和階級。標準男性推崇利潤、效率、自主和志向等務實的目標,將它們置於社會凝聚力、生活質量、文化生活及幸福指數等情感層面的成就之上。父權制幾個世紀的改造,令社會已適應開偏好中產階級男性的視角。要想促進社會平等,就必須將標準男性的思想意識從社會內部分割開來,加入其他相互競爭的視角,從而建立一個公平的世界。

談到身份認同,我們通常想到坐輪椅的黑人穆斯林女同性戀這類群體。這是因為,人們似乎只在身份認同受到挑戰或威既時,才將它作為議題提上日程。若我們的身份認同不會帶來任何麻煩,我們就不會去關注它;若我們不得已因性別、種族或階級而遭受不快,往往意味著體制內存在偏見。我們的老牌標準男性極少受到存在層面的威脅。他們無憂無慮,從來不需要主動為自己爭取權利、捍衛領地。幾千年來,男性力量影響著我們生長的社會,塑造了一個有利於標準男性的體制,並使所有人相信,這個體制是自然而普遍的事實。可事實恰恰相反。問題就在,很多男人自以為完全理性,卻沒有意識到自已那套行事準則正好是高度利己的。

標準男性將自己作為參照點,用以評判其他人的價值觀和文化。或許他們自己都沒發現,他們把自身當成了身份認同坐標的零度經線。

標準男性按照自己的形象鍛造社會,時至今日,甚至影響了其餘群體的觀念和感受。這些群體接受了他們的價值觀,因為那些觀點就來自我們的長輩、教育體系、政府和媒體。在塑造我們內心的想法方面,標準男性的辦法不計其數。我們努力想達成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都被他們一手塑造,以符合他們的需求。我們腦中都有一個男子氣概部, 裡面有個辦公室,塞滿標準男性,他們不斷往我們的潛意識裡輸送信息。標準男性讚揚的東西就一定好,批判的東西就一定壞。於是最後,一些人開始厭惡自己,只因腦中的標準男性斥責他們是女人、同性戀、黑人、蠢蛋或野人。

幾個世紀以來,標準男性深深影響了我們的文化,要想將這些影響剔除絕不簡單。有一次,一位朋友搭乘從埃及起飛的航班,飛機即將降落在倫敦希思羅機場時,他低下頭,看見了倫敦西部富人區一排排仿都鐸風格的房子。他指給身邊的埃及人看,並說:「哦,好吧,又回到無趣的老英格蘭了。」埃及人回答:「啊,但我覺得它們非常有異域風情。」他說的沒錯。對世界大部分地區來說,標準英國人不過是一個滑稽的外國符號,頭戴圓頂禮帽,身著薩維爾街西服,一口休·格蘭特式口音, 像雷吉·佩林那樣住在舒適的郊區半獨立式住宅裡。然而,這些民族服飾和傳統卻超越其他文化,成為全球權力精英的形象代表。領袖們穿這樣的衣服、說這樣的語言、接受這種模式才是社會「應有的樣子」。

多個世紀以來,經驗主義和思辯能力都被打上標準男性的烙印。這不一定是他們有意而為之,但他們才是被賦予合適時機受教育機會、閒暇時間和權力,將自身想法散布給全世界的人。在人們腦海中,教授長什麼樣子?法官長什麼樣子?領導長什麼樣子?

要等很長一段時間,卡通片裡法官的經典形象才會變成索尼婭·索託馬約爾,領導的經典形象才會變成安格拉·默克爾。標準男性還壟斷了正式場合的審美。這世上,若有人想在政治、商業或媒體領域受人重視,基本都會打扮得像標準男性,身穿兩件套灰色西服。「權威打扮」不是無緣無故變成這樣的。我們都見過各國領導人的曝光照:著裝顏色和款式都過時得驚人。結果就是,許多女人也接受了這副樸素的不起眼的衣甲。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安格拉·默克爾的著裝合情合理,樸實無華,整個一個女版的男士裝扮。希拉蕊·柯林頓競選總統時,也採用了相似風格。在某些商界女性口中,這種消減自身女性特徵的行為叫作「變為第三性」。

標準男性的身份認同無孔不人的原因,也在於它巧妙地將自己偽裝成了「正常」, 而「正常」和「自然」一樣,都是危險的詞彙,常常是仇恨和偏見的根源。少數群體受到壓迫,就經常被「你這樣子不正常」的句子公然指責。此類攻擊背後的思維方式,也在塑造我們最傳統的日常生活模式。我們要持續關注看似微小的不公,原因在於,消滅這些習以為常的幹擾,就像關掉一臺嗡嗡作響的排氣扇,我們可能會發現,生活就此愉悅多了。正如謝爾·布爾格.卡特'在《優質女人》( High-Octane Women)一書中所寫的那樣:

如今的職業女性,尤其是就職於傳統男性支配領域的女性,不再面臨第一代性別歧視(有意識地排擠女性),而面臨一支更難識破的敵人:第二代性別歧視。這種歧視阻礙她們進步,徒增她們生活的壓力。根據機構中的性別研究中心的定義,第二代性別歧視是「某種職場文化和行事方法,表面看上去中性自然」,實質反映了男性價值觀及生活方式,因為在傳統工作安排的發展歷程中,男人始終佔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標準男性統治了大半世界。他們做出的貢獻不少,但是時候讓出統治地位了。我相信,政權構成多元化只會令社會更美好。女人和少數族裔能帶來相當不同的生活經驗。對決策產生影響。

情況在變化。女性主義者的言論在進一步滲入主流話語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平等。甚至男人也開始思考,若讓女人擁有同等機會,世界興許能更加美好。

一場革命正在發生。我不願使用「革」開頭的這個詞,因為它讓人聯想到留鬍子的年輕人(男人確實更喜歡付諸此類行動),容易令人感覺突如其來、暴力激進。可這不過是又一有害無利的印象。根據我的體會,真正造成深遠變革的革命,往往誕生於和平年代,且在深思熟慮下發起。

標準男性長期統治的局面開始動搖,但進展緩慢。全球範圍內,政治正確已從「瘋話"演變為常識。人們談論平等時,不能再有危機感,而要認識到它的必要性,輕鬆自如地去面對。我們要重新構建男子氣概,才能讓男人適應平等社會。有人會爭論說,男子氣概骨子裡就包含統治的衝動,必然與現代思想及其構建的公平社會相違。或許男子氣概本質上就是有不民主的一面。男人需要審視,他們的性別力量遭遇最嚴重的衰退到底是因為什麼,再詢問自己,這衰退與構建和諧的現代社會有什麼關聯。在這裡,我想討論的核心話題之一, 以及書名為《男性的衰落》的原因正是:隨著女人獲得應有的權力,部分男人的地位會下滑。那些發現自己能力不足,從而遭遺棄或走下坡路的男人必然會憤怒。他們要承受矯正的陣痛期,但矯正勢在必行。他們也許會埋怨女人,但絕大多數情況下,無益的男子氣概,還有統治精英隊伍裡的其他男人。那些 政壇、會議室、媒體、文化界和學校的領袖: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就將影響人們如何思考。如今權力階層加人了新面孔開始比過去更能反映真實的社會面貌,但要其真正達到與現實相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為獨家原創稿件。作者:格雷森·佩裡;摘編:吳俊燊;編輯:張婷;校對:李銘。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被無情嘲諷「油膩」,男性氣概已經不合時宜了嗎?
    其中,山東男人」似乎成了吃瓜群眾眼中男性氣概的過時樣板,比如黃曉明、靳東、翟天臨、黃子韜等,都曾因為「迷之自信」、「爹味」等男性特質帶來了歡樂的槽點。以山東籍演員黃曉明為例。他在綜藝《中餐廳》中的言論,諸如「不要你覺得,要我覺得」「你們不要鬧了」「都聽我的」,被網友解構並戲稱為「明學」。事後,黃曉明不得不以「自黑」的方式來化解這場男性氣質危機造成的尷尬。
  • 霸道的獅子座,其實不是大男子主義,而是男子漢氣概
    序當我們處於一個女性自強的時代時,大男子主義無疑被很多人所詬病。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大男子主義是封建文化的殘餘,雖然現在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很多男性仍然沒有放棄這種觀念,只是每個人的程度不同而已。現代人女性之所以厭惡這種思想,是因為男性在情感上對女性有一定的支配性、控制力。而且現代女性獨立的欲望又很強,自然不會像傳統女性那樣,與她們形成互補的性格或觀念。身為現代女性,有時對大男子主義不滿當然可以理解,但是,在一些反對的聲音中,有不少人誤以為是真正的大男人。
  • 夏洛克·福爾摩斯與有毒的男子氣概
    這是書中極其罕見的對福爾摩斯性格的描寫之一,這一段意在表明男性的才華完全仰仗於他的「無情」。這與維多利亞時期「強身派基督教」(muscular Christianity)所傳達的理念恰好吻合:即健康而肌肉發達的男性化身體能讓人擁有健康的頭腦,且「男子氣概」凌駕於社會階層和性別之上。儘管「有毒的男子氣概」一詞頗具當今時代氣息,但這個概念其實在過去早已成型。
  • 當代「男子氣概」時裝氣象是什麼模樣?
    本文轉自【周末畫報】;時尚正在變革,人們開始廣泛接受一種沒有性別邊界的風格,男性對美的追求不再僅限於傳統意義範疇內的男子陽剛之氣;打破傳統束縛與社會輿論,男裝女性化的演變愈加獨領風騷,在人們呼籲著「解放女性喚醒女權」的同時,也是時候聽到更多「打破傳統男子氣概,遵從內心需求」的聲音了。
  • 戰士、父親與同性情慾:影像中的男性氣概
    根據策展人Alona Pardo的說法,此次展覽的目的是探索1960年代至今的影像作品中如何「體驗、表現、傳達和社會性建構」男性氣概。這是一場具有野心的展覽。在第一部分「衝破刻板印象」(Disrupting the Archetype)中,軍隊不僅是呈現超級男性氣概的場所,也釋放出相互衝突的信號。
  • 《如龍》系列成功表現了「男子氣概」,卻讓女性刻畫相形見絀
    《如龍》系列對於「男子氣概(masculinity)」的呈現,對於「大男子主義(toxic masculinity)」的批判,讓它在這些年中吸引了形形色色的眾多玩家。但無論是「男子氣概」還是過猶不及的「大男子主義」,都必須要有相輔相成的「女子氣概(femininity)」,才能構成一張完整的性別圖譜。這也是《如龍》系列的缺陷所在。
  • 嘲笑「娘炮」的人,其實一點都不「爺們兒」
    《男性的衰落》裡提到,越是貧困、不發達、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地方,那裡的男人越是喜歡標榜自己的男子氣概。 《上帝之城》這部電影裡,講述著巴西裡約熱內盧一個貧民窟裡的故事,那裡的男人一言不合就動槍,小男孩們以「我敢持刀搶劫」為驕傲。那是一個極度男權的社會,誰的拳頭硬,誰說話就有分量。
  • 男校長公開穿裙子化濃妝:我在拯救男性
    在唱衰男性的浪潮裡,《男性的衰落》是又一記重錘。世界上所有問題都能歸結到「男子氣概」?男性自己才是男子氣概最大的受害者?「男性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這個時候,男性的身份就起作用了。真正的平等應該是,資質平庸的女性在就業時,能和同樣平庸的男性獲得均等機會。 「男性的衰落」,其實說的就是這種傳統的「男子氣概」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需要被摒棄。
  • 美國著名演員簡·方達:有害的並非「男性」,而是「男子氣概」
    這麼說有點一概而論,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女性更有韌性,男性更脆弱。 HBR:戰爭往往源於脆弱……方達:從全球來講,在當下的文化中,「男性」並沒有害,但是男性的社會表現,也就是我們稱之為「男子氣概」的東西則有害。
  • 什麼是真正的男子氣概?
    這個詞指的是男性動作、語言、形象女性化。那麼究竟什麼是真正的男子氣概呢?在《世界需要父親》裡,作者卡西提出真男人的四個特徵,幫助我們看見上帝心意中的男性形象。男人是什麼是強壯高大的人?天生擅長踢球?是粗獷硬朗的人?抽菸喝酒說髒話?
  • 種族優勢、性別關係與男性氣概
    方剛  在中國,白種男人很容易找到中國女性伴侶,但白種女人卻極少有中國男性伴侶。而中國人到了西方國家,女孩子很容易找到白種男性伴侶,男孩子卻很少能找到白種女性伴侶。  這背後首先是種族因素。不可否認,在長期以來的文化構建中,白種人的種族優勢地位不僅為白種人認可,也為其他膚色的人所接受。至少,人們的潛意識深深受此影響。
  • 女性「秀粉」期待的是什麼樣的「男性氣概」?
    我的一個粗暴推論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女性可能會傾向於創造一種與傳統的成年男子的形象不同的男性形象作為自己的情慾投射對象。這種形象首先必須還是有男子氣概(而不是gay)的,因為消費者畢竟是直女,但是成年男性的鬍鬚、過於強壯的肌肉(被稱為「牛蛙」)等特質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髒」、「有攻擊性」、「不安全」等印象。
  • 比起男子氣概,父母更應該告訴兒子這6件事
    美國有一位關注性別議題的紀錄片導演 Jennifer Siebel Newsom,她的第二部紀錄片《面具之下》(The Mask You Live In),想要探討男性面對社會對「男子氣概」、「陽剛之氣」的狹隘定義時,所面臨的掙扎與奮鬥。
  • 除了「man」,還可以這樣形容「男子氣概」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英文單詞可以用來形容「男子氣概」吧!1. manly 男子氣概的,強壯的I was deeply attracted by his manly beauty. 我被他的男子氣概深深吸引了。
  • 鬥羅大陸:如何激發少年的「男子氣概」?朱竹清的做法簡單有效
    對於少年來說,一般都是比較要面子的,也就是所謂的「男子氣概」,尤其是在女生面前,就更是如此了。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他們並不會輕易就展現出這一面,而朱竹清很顯然就很懂得這一點,並且輕易能夠激發出少年的「男子氣概」。
  • 男神裴勇俊昔日肌肉照,充滿男子氣概,還是那個姜俊尚
    男神裴勇俊昔日肌肉照,充滿男子氣概,還是那個姜俊尚在昨天的一篇文章當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當時被稱之為韓國國民男神的宋承憲,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也是當時紅極一時的男演員。男神裴勇俊昔日的健身肌肉照,渾身上下充滿了男子氣概,很多網友看到之後紛紛表示,還是原來那個姜俊尚。不得不說,裴勇俊的肌肉身材跟宋承憲的就是身材,二者不相上下,各有千秋。照片中的裴勇俊依然有著帥氣的面龐,他的五官並沒有像那種比較硬漢的形象,反而有點溫柔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感覺。但是看到他的一身肌肉身材,卻讓人感覺荷爾蒙爆棚,感受到了他作為男人的氣概。
  • 家長要審視教育方法,別毀掉他的男子氣概
    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導致男生性格弱小、敏感的原因,有67%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其中,有一半是源於溺愛的家庭,而有33%來自於專制家庭。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家庭教育不得當會給孩子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如今很多男孩子都是獨生子,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要求都是盡其所能地去滿足,所以這些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真的不缺什麼,因為父母都會將最好的給他們。
  • 川普在黑人選民中人氣高漲,眾多黑人明星支持:他有男子氣概!
    據每日郵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21日,美國黑人記者傑森·惠特洛克說,川普在選舉前獲得了黑人男性選民的支持。 惠特洛克表示,在川普上任的三年多時間中,他們作為黑人確實沒有將川普作為自己的朋友,但是,川普的「男子氣概」和他對「政治正確性的蔑視」是很多黑人男性都能理解的。
  • 川普在黑人選民中人氣高漲,眾多黑人明星支持:他有男子氣概
    據每日郵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21日,美國黑人記者傑森·惠特洛克說,川普在選舉前獲得了黑人男性選民的支持。惠特洛克表示,在川普上任的三年多時間中,他們作為黑人確實沒有將川普作為自己的朋友,但是,川普的「男子氣概」和他對「政治正確性的蔑視」是很多黑人男性都能理解的。
  • 男生常見的4種鬍鬚,特別第1種,最有男子氣概!
    男生常見的4種鬍鬚,特別第1種,最有男子氣概!1.唇須:唇須是男士最基礎的造型,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適合。但留唇須時,需要注意:臉型偏長的男士要把唇須稍微向左右兩側延伸,在視覺上可以起到分割和橫向拉伸效果,讓臉型更加自然;相反,臉型比較圓的男士就要縮短鬍鬚的寬度,形成縱向視覺拉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