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周口、開封最特色的美食大全,你還說豫東人不會吃? | 豫記

2021-02-17 豫記

從商朝到清朝,豫東地區的美食從來不缺輝煌的歷史,兩大廚師祖師爺都在豫東,河南三大燒雞中的孔集燒雞和關德功燒雞都在豫東,而最出名的,還是豫東的麵食。麵粉之城永城在東邊,豫東地區是做麵食的一把好手,無論是主食,湯類,零食,都與麵粉如影隨形。

王小米 | 文

豫記微信號:hnyuji

兩大燒雞都在豫東

袁世凱還喜歡吃豬蹄

說起河南美食,豫南有信陽菜鎮場子,豫西的古都洛陽水席很能打,豫北更不用說,長垣有名的廚師之鄉。而提起豫東片的商丘,周口,開封周圍,人們的印象瞬間模糊起來。

除卻美食古都開封市,剩下的,大多數人都是倆手一攤,不知道。

但事實上,豫東曾經誕生過兩個廚師祖爺爺,被稱為廚師始祖的伊尹就在開封杞縣,「五味調和」就是他提出來的。他既是商朝宰相也是廚師,公認的中國菜鼻祖。

另一位是少康,杜康酒的創始人,中國夏朝第六任皇帝,他是太康的孫子,在太康失國後逃到商丘虞城,做了一段時間廚子,在管理廚房時發明了簸箕、掃把。

後來小夥子發憤圖強終於復國,是史書記載的第一位烹飪廚師當了國君的人,可謂「國君大廚」。

到了近代,前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是豫東人,這個哥也是美食家,他和他的好兄弟徐世昌都好豫東的這一口:鄧城豬蹄。

鄧城的豬蹄堪稱豫東一絕。筋皮脆,又不膩,咬一口滿滿的膠原蛋白在嘴裡炸開。在河南各地,或許賣豬蹄的打的都是鄧城豬蹄的標牌,可見知名度高。

袁世凱和徐世昌曾先後為周口鄧城葉氏豬蹄題詞,袁世凱題詞「南有豬蹄香,北有熊掌肥」,徐世昌題詞「滿漢菜餚萬千種,不及葉氏豬蹄香」。

在大佬們層出不窮的豫東,豫東的硬菜當然一直都不少。

河南三大燒雞之中與道口燒雞齊名的關德功燒雞和孔集燒雞都在豫東。

在老家的傳統中,燒雞算的上是待客必備品。走親戚與其拿些飲料涼水,不如去有名的滷雞店撈倆滷雞,到了親戚家就能現吃。

而老牌的燒雞店,一個大鍋,每天裡面鐵打不動地滷著百十隻雞,大鍋火不滅,肥嫩多汁的雞們保證溫度恆定,誰要買,挑一隻撈起來帶走。

傳統的燒雞店只賣燒雞,或者還加一些滷味,但是不提供堂食的。

與燒雞一樣,五香牛肉也是常吃的一道菜。特別一到年下,賣滷牛肉的攤子供不應求,誰家過年還不屯上十來斤熟牛肉呢。

民國時期沈丘開始出現了多家專賣牛羊肉的獨輪紅車,用特製尺餘見方的大片刀切熟肉,切功高的能把熟肉切成薄翼透亮,當地有一種吃法,就是用剛出爐的熱燒餅夾牛肉。

周口沈丘的馬五牛肉,太康的馬頭牛肉,都是有名的好吃。滷牛肉的重點還是在於滷湯,唱戲的腔廚師的湯,一鍋老湯就是很多滷牛肉的鎮店之寶。

也跟袁世凱有關,京漢鐵路沒有經過周口,周口自古以來就是漕運渡口,商業中心,自從京漢鐵路改道,經濟中心西移,豫東地區的美食似乎漸漸不為人所知。

如今提起豫東,人們所熟知的,多半是一些家常菜。這與一馬平川的豫東平原有關係,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強悍的產糧能力,以及花樣百出的麵食。

不僅產麵粉是頭籌

麵食已經融進豫東人的血脈

麵食是豫東的重頭戲。東邊的永城,被稱為「麵粉之城」,全國唯一的一個稱號。

而在豫東人的習俗裡,過年蒸花樣饃,是鐵打的習俗。棗山,棗花,兔子,刺蝟,還一定要備齊快過年和正月裡要吃的「大饃」。

這個習俗一直未變,一到年尾,蒸饃店裡供不應求。

在方言裡,要管沒過門的閨女叫「大饃」。

「這是恁家的大饃啊?」意思就是「這是你家的千金嗎?」

類似種種表明,麵食在豫東人生活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演化出了特有的吃法。

你在鄭州,可以看到很多打著「豫東大燒餅」的燒餅攤子。

睢縣的焦蓋燒餅,鹿邑高集燒餅,開封的高爐燒餅,做法一模似樣,出來的樣子也差不多。

都是一咬滿嘴掉芝麻,又脆又焦又宣。讓豫東片的人說哪家燒餅好吃,他一定有一家心愛的打燒餅的店,並且這店肯定是一打好幾年,十來年。

在豫東片兒的概念裡,「烙饃」指的是水烙饃。

水烙饃不是在鏊子上明火烙出來的,而是在鍋裡蒸的。未發酵的面叫「死面」,水烙饃用的就是死面。

活好面以後,先擀出一層薄薄的烙饃,鋪在燒開水的籠屜上,一個熟後再放另一個,這樣一層摞下來,出鍋的時候一定要放在饃筐裡蓋上溼布,因為晾在空氣中一會就又幹又硬,咬不動。

這樣的水烙饃,幾乎可以夾一切,普遍的吃法是夾雞蛋蒜。

雞蛋蒜是煮熟的雞蛋加搗好的蒜,配上香油調料。但我不愛吃這玩意兒,覺得不好吃,更愛的是另一種,夾調好的黃瓜絲,綠豆芽,豆乾,撒上碾好的芝麻鹽。

那味道,爽快又香濃。

有饃就有醬菜。豫東地區可謂一部輝煌的醬菜史書。商丘的大有豐醬菜,柘城的三園齋味合醬菜,開封杞縣的莫家醬菜,全部都在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手冊上。

1994年以前,在商丘古城紮根200餘年的「大有豐」,在全國可算是婦孺皆知。

僅1992年的總產值就達到600餘萬元,那幾年,每天拉著架子車來買醬菜的人,常常在廠門外排起長隊。

對於商丘人來說,「大有豐」醬菜代表的就是家鄉的味道。而只有用大有豐腐乳燒制出的紅燒肉味道才正宗,好吃不膩,也更開胃。

除了在主食上偏重麵粉,甚至在豫東人日常喝的湯中,也處處都有麵粉的身影。

幾乎所有的湯都有麵粉

喝一碗糊塗是日常

眾所周知的,逍遙鎮胡辣湯在周口,主料就是用麵粉,才能營造出又滑又稠的口感。

逍遙鎮隸屬周口,周口的胡辣湯就會被他一統天下嗎?並不是。除了西華逍遙鎮胡辣湯外,還有周口胡辣湯和淮陽胡辣湯。

而在周口市,最有名的是周口人心中的一塊金字招牌,金記胡辣湯。這家胡辣湯的配料大部分都是肉沫,口感相比逍遙鎮和北舞渡都不一樣,稍微清淡一些,自成一派。

而淮陽胡辣湯更不一樣了,朱麻子燉肉胡辣湯,歷史上叫「朱家胡辣湯」。朱麻子叫朱錦章,淮陽城內人,自民國時從父輩手中接過做湯技術後,一番苦心經營後燉肉胡辣湯誕生了。一碗胡辣湯裡大塊的牛肉非常過癮了可以說。

早餐除了胡辣湯,商丘夏邑,永城還有一種選擇,就是啥湯。

這個字,就念sha,太複雜了你們也不認識,所以就念啥湯吧。這個湯,跟胡辣湯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用麵粉勾芡。除了顏色跟胡辣湯不一樣,裡面還要加入成粒麥仁。

啥湯在河南各個地方都有分店,這碗湯牛羊高湯打底,放了很多胡椒,這種調料的味道讓人慾罷不能,一碗啥湯下去,渾身都暖和,通透。

最特別的一點是,啥湯裡的雞蛋碎不是煮進去的,而是把生雞蛋打進碗裡,湯一衝,雞蛋就成了半熟不熟的嫩滑雞蛋碎,有的地方是把麥仁出鍋後撒上,有的是直接煮進湯裡。

與之相伴的是豆粥。一樣的糧食糊糊,小米黃豆做成的豆粥,喝起來溫潤順滑,甜味的加糖,鹹味的加鹹菜。

這種湯,在鹿邑叫媽糊。在鹿邑媽糊是不加糖的,撒上煮好的黃豆,可能是配比的原因,豆粥要更稠一些。

在商丘西邊的寧陵,有一種哨子湯。原理依然如上,這貨是豆粥跟啥湯的結合體,將小米磨成漿以後,配上鮮雞湯、羊油、粉條,加上茴香、姜、花椒、味精、食鹽等熬成的。

吃的時候上面撒上一層炸得香脆的菱形小排叉,配上當地的槓子饃,這樣的一碗湯,就是寧陵縣早晨的一口仙氣兒,一天的生活都靠這碗湯吊著呢。

你以為跟麵粉的糾纏這就完了嗎?在我們豫東,主要零食幾乎全是麵粉做成的。

 「果子」是走親戚必備,土裡刨食的平原農民做甜點也很在行

豫東地區把甜點叫做「果子」。

這個果子,廣義上就是指那些用麵粉精製的小甜點,比如蜜三刀,江米條,羊角蜜,小金果。

家裡有女兒出門,走親戚,探望坐月子,都要拿上硬紙紅繩包的果子。那褐色的硬紙散出木質的味道,像一個謎題,小孩兒們最喜歡猜這個謎題。

而最失望的是,解開紅繩是一包紅糖或者白糖——也可以送這個 的。

麻花,饊子和麻葉也是果子。

他們的特點幾乎都是調味清淡,有的甚至只有面跟油鹽,但那種香脆的味道,卻能一直吃下去。

豫東的好幾種麻花都很有名,鄲城寧平麻花,鹿邑辛集麻花,周口周家麻花,奇怪的是,雖說麻花做法一樣,但無論我在外地吃到哪一種麻花,味道總不對,不是家裡的那個味。

值得一提的是,與現在繁多的西點甜點能一拼的是,鹿邑觀堂的特產,麻片。

晶瑩透明,薄薄一片是白芝麻做的,用糖稀裹挾,酥脆掉渣。

豫東的甜點跟麵粉總脫不了關係。

商丘的水激饃,也是炸饃幹裹上糖稀,在水裡激一下,成了一道名菜。

說到底,豫東人的胃,總得有一口饃墊著。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推薦閱讀

 鹿邑人年加工3000噸羊尾毛,靠一把刷子掙30億,佔全國七成市場份額

黃河邊小縣走出五個兩院院士,歷史上更是名人輩出,溫縣為何這麼神奇?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開封,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邀請您品鑑當地特色美食
    開封是河南省地級市,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為八朝古都 。位於黃河中下遊平原東部,地處河南省中東部,東與商丘相連,西與鄭州毗鄰,南接許昌和周口,北與新鄉隔黃河相望。好景美食不可辜負,邊看名勝古蹟,邊品嘗當地美食。開封是豫菜發源地,開封小吃更是其城市特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開封都有哪些美食吧!一、開封灌湯包開封灌湯包風味獨特,是開封著名食品之一。
  • 走遍河南東西南北中,什麼地方的美食最下飯?|豫記
    《舌尖3》不下飯不要緊,天下美食何其多。來一桌「舌尖上的河南」,東西南北中,各上幾道硬菜,不但下飯,還下酒。  鳳九 | 文豫記微信號:hnyuji 豫東 開封套四寶 開封套四寶,豫菜一絕。這是一道什麼菜呢?
  • 南陽車牌為什麼是以豫R開頭?河南18市的車牌號,原來還藏著這些秘密...
    開封為啥以豫「B」(很牛逼嗎)開頭啊?!而南陽又為啥是豫「R」?!厲害了我的哥???「汴京富麗天下無」說的就是北宋時的開封,不妨走進清明上河園搭船遊一段汴河,或是欣賞園內隨時演出的民間雜耍,感受大宋王朝歌舞昇平的景象。
  • 窮遊逛開封鼓樓夜市吃美食,四份簡單當地特色小吃,吃到爽!
    接下來,感受開封鼓樓夜市的傳統美食.開封鼓樓夜市是中國著名的夜市。它位於鼓樓廣場周圍,南面是馬道街,北面是書店街。開封夜市那叫一個「火」,"開燈時,香味誘人。"每當夜幕降臨,大大小小餐館的夜市都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攤主的叫賣聲,鍋碗瓢盆的砰擊聲,顧客的笑聲,都來來去去。
  • 伏羲故都,河南周口的特色美食小吃
    周口市,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地處黃淮平原腹地,周口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的美譽,是伏羲故都、老子故裡,被中華全國伏羲文化研究會譽為「中華文化發祥的重地」,除此之外,這裡還有許多特色美食。
  • 鄭州隱藏的豫菜館,三道特色美味,最後一道重口味,老吃家最愛
    河南的美食總是被人詬病,燴麵都成了河南鄭州美食的代名詞。不可否認燴麵是豫菜的美食,但它只是麵食中最常見,最接地氣的一道。真正想要體現豫菜的水平,還得要嘗嘗大師傅做出來的美味。明明有成熟的豫菜體系,但知道的人卻很少,吃過的更是寥寥無幾。今天給大家介紹在鄭州就能吃到正宗老豫菜的味道。
  • 今日冬至,我們吃了最河南的一頓餃子 | 豫記
    豫記編輯部| © 撰文XIAOMI| © 版式是時候展示真正的技術了豫記包餃子大會熱鬧盛開 大早起,媽便發來簡訊,「今天冬至,可別忘了吃餃子。」 上個月,百逸旅行攜手豫記,成立豫記文旅。今天,大家約好要在公司包餃子,共同慶祝在一起的第一個冬至。 十點半左右,小夥伴便吆喝起來,包餃子嘍! 一時間,男男女女齊出動,就連平日對吃喝之事最沒要求的桐哥和從上海遠道而來的客人皇甫曉濤,也忍不住捋起袖子,加入到包餃子大軍。
  • |豫記
    他還說,再遇到這種事情,我還會去救人,就算救不回來,至少能延遲他的生命。這種行為,絕不是頭腦一熱而為,是深入骨子裡的俠義精神。作為豫記,有第一時間記錄的敏感,也有第一時間救人的衝動,這是河南媒體人與生俱來的大義,走到哪兒,都不會見死不救,走到哪兒,都會見義勇為。
  • 從胡辣湯說起 開封府麵館的那些河南特色美食
  • | 豫記
    春喜 | 文豫記微信號:yjhltxdjm走在社旗縣賒店鎮古瓷器街北部,青石鋪路,一座寬、高各十多米的琉璃照壁映入眼前。照壁精雕細琢,一千多塊彩色方磚無不顯示著宅院主人的實力與財力。照壁後面是一座殿、堂、樓、閣均囊括的明清建築宅院。 宅院共佔地約1.3萬平方米,有房130餘間。眼睛所及之處,均雕梁畫棟,富麗堂皇。
  • 走街串巷3天,尋找周口最接地氣的美食傳說——燒餅
    前幾天得知小樂採寫西區紗廠認識的「燒餅哥」退隱江湖,才覺得這口古老的美食,彌足珍貴,吃一口,少一口!以至於小樂這幾天走街串巷尋找這口人間至味,大概是因為有點懷念這位老哥.幾天的探尋,小樂發現,其實好吃的燒餅就在你家樓下。提起這家,恐怕8090後要先來一波回憶殺了,對對!
  • 最「中」的河南味道,你來選!
    ▲ 鄭州高鐵站,鄭州是國際交通樞紐,承載起人口流動大潮。 那麼,到底是哪些地道美食,能夠代表河南味道的「中」呢?  河南味道中和而不平淡!要說最中正平和,能吃遍四季的河南味道,莫過於蒸菜。攝影/lxpcxplcy, 圖/匯圖網  初春槐花與榆錢新生,最時令的一口蒸菜便上了桌,如今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蔬菜,蒸菜也隨時都可以做:蔬菜拌麵粉上鍋蒸,蒸熟後用鮮調蒜汁入味,蔬菜又軟又糯,還帶著一絲清甜,實在是河南人的心頭好,又飽嘴又解饞,怎麼吃也吃不夠!
  • 快收收你的口水!上河城小吃街,那傳說中的開封美食
    點擊上方藍色字 格調鄭州可免費關注去開封逛吃逛吃你還在等夜市嗎?
  • 周口新媒體人眼中城市的人情味和煙火氣
    身邊的美食——人間煙火氣,最扶凡人心。 了解一座城市,一定要走進它最深的巷子,愛一座城市,一定是吃遍當地的特色小吃。而往往一座城市的老味道都藏在一些不知名的犄角旮旯。……當然這些知名的特色小吃,大都為周口人所熟知,也是外地人來周口的打卡必吃美食。
  • 河南開封大叔街頭賣當地特色小吃,15塊錢一份,出了開封吃不到
    開封是豫菜的發祥地,特色美食眾多,當地有一種名叫羊肉炕饃的小吃,喜歡吃的人很多。製作羊肉炕饃的時候,會放入蔥花鹽和孜然,用兩張餅夾著羊肉末和調料製作而成,做好的炕饃吃起來非常筋道,肉香味十足,不過這炕饃一定要趁熱吃,涼了口感會變差。
  • 吃開封:開封寶藏夜市大南門夜市,11種美食你都吃了嗎?
    每次都有很多人來,如果你排隊超過十分鐘,你就不能吃東西了。他的家人白吉饃,品味不錯,價格實惠。饅頭面裡軟外焦,滷肉還不鹹。地址:韓記油餅旁元極川味即食水煮牛肚每次攤位出來都很好,會吸引很多顧客。一個人拿著一個小框架和夾子,你想在吃什麼吃什麼,我自己做菜。
  • 你吃過哪些河南麵食,這些你都挑戰過嗎
    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團隊主創成立來到鄭州拍攝年度美食人文紀錄片《此種滋味》,終於就瞄上了咱大鄭州的燴麵。對於每一個河南人來說,最不陌生的就是咱老家的燴麵味道!當然如果有親朋好友來河南,推薦一碗地道的河南燴麵絕對是不會掉譜!
  • 第四屆開封藝術節開幕 | 吃遍開封,你需要這樣一份美食攻略
    華樓寶屋內,也總有三五好友推杯換盞,肘子吃的滿嘴流油。那隨處可見的華僑卷粉、炒涼粉、臭乾子.總會讓人們流連忘返。開封最有名的食物莫過於灌湯包了,據說「包子」一詞起源於北宋,得益於發酵技術的革命。東京城的包子鋪和茶肆、酒樓一樣多,皮薄,潔白如景德鎮陶瓷,內有肉餡,底層有鮮湯。
  • 開封的嚼勁
    老師不疼同學不愛,沒掛過科沒得過獎,認識了一幫傻逼,幹過幾件只感動了自己的事,不知不覺間放走了最美好的一段人生。關於大學生活我並不想說太多,而對於承載這一切的開封,卻有很多東西不吐不快。像很多人一樣,我對開封的第一印象並不好。
  • 吃開封:勞動路上的美食們
    東郊作為老開封人的聚集地,自然也是遍布著老開封的美食,它在街邊守護著人們數十年,它的裝潢並非玲瓏剔透,能阻擋美食的從來不是距離,能掩蓋美食的也從來不是環境,略略要為你尋覓美味,也要為大隱於市的簡樸小店正名,今天為大家整理出東郊勞動路,最強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