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國產紀錄片《他鄉的童年》,這些隱藏細節你看到了嗎?

2021-02-21 所以然工作室

 主題   我被《小歡喜》虐過的心,讓這部豆瓣9分的紀錄片治癒了    《他鄉的童年》芬蘭集在優酷上線!上線兩集獲豆瓣9.1分,空降華語口碑劇集榜第二名。 看了兩集的你,除了他鄉的教育理念和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是否記得片中「魔鬼般的細節「?本篇文章細數《他鄉的童年》前兩集,戳中易老闆的細節,若你有補充,就給我們留言吧。

《他鄉的童年》第二集芬蘭集已更新,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觀看

1

最近看了兩部片子,《小歡喜》和《他鄉的童年》。

一個是電視劇,一個是紀錄片。前者演繹的是中國的高考,後者記錄的是異鄉的教育,都很好看。而其中情節兩相比照,讓我感受頗深。

我以前總不太理解,明明是編出來的故事,為什麼有人能看得著急上火——看了《小歡喜》我明白了。陶虹飾演的宋倩,在北京手握幾套房,女兒常年考年級第一,離婚了沒有男人煩——一個中年女人,積八輩子德也就這造化了吧——可她不滿意。

女兒考了個第二,她就開始焦慮,擔心以後怎麼辦。不讓玩樂高,不讓去天文館,不讓報外地學校,整天盯著一套一套地做題,最後端著「我這都是為了你好」的姿態,把孩子逼成了抑鬱症。

這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了,以致於我一看到宋倩的臉,心底就湧起強烈的厭惡。而看到女兒英子聲嘶力竭地哭喊,去外地是想逃離媽媽的管控,我直接被虐哭了。

身為人父,我首先意識到的是,我不要做那樣的家長,不要讓自己的女兒成為大人意志的犧牲品。

情緒過後,我開始想。

電視劇是演完了,可中國還有多少孩子,依然在應試教育的流水線上掙扎?有多少孩子,是在被真正尊重的環境下長大的?而大人們,除了「我也沒辦法啊」之外,有沒有別的辦法?

這些我都沒有答案。但在《他鄉的童年》裡,我看到了一些可能性。

2

周軼君,國際議題寫作者。

曾以全球唯一駐巴勒斯坦加沙地區女記者的身份,帶來許多一線的戰事報導。我知道她,是因為喜歡的《圓桌派》,她是常駐嘉賓。

而讓我更進一步認識和敬佩周軼君的,是她這次以兩個孩子媽媽的身份,遍訪六國之後帶來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這片子目前在優酷更新了兩集,日本篇和芬蘭篇。我看過後,把深有感觸的點記了下來。

比如在日本。

東京的藤幼兒園,處處可見用心的細節。

除了以禪為理念的建築風格,觸手可及的動植物原生態,還有設計和管理者基於教育的諸多考慮。

草坪有坑有窪,好像沒有打理過一樣,是因為——

在進教室的門口,會有顯眼的圖案,提示孩子們把鞋放好。

教室的門故意留縫,需要費力才能關緊。這是為了提醒最後進來的孩子,多一個動作,顧及坐在門附近同學的冷熱感受。戶外的水龍頭沒有水槽,這樣流水很容易濺到身上,孩子們會迅速關水從而養成環保的意識和習慣。教室之間互通,只有木板和書櫃相隔,這樣迫使老師必須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以防學生被隔壁的聲音吸引注意力。戶外運動、室內劍道、一天緊湊的日程安排,和師生間元氣滿滿的問候,是為了培養孩子「完全燃燒」的積極感。飯前的感恩儀式、家長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學會尊敬食物。教認字時,不因為對象是小孩子而採取簡單易懂、節奏緩慢的方式,而是用最適合的節奏、律動、反覆,讓孩子像唱歌一樣地記住。招生入學,家長也需要通過面試。因為大人的回答裡,顯現著他們的價值觀。每個星期,校長會親自在園外更換手書的條幅,與家長們共勉為人父母之道。


3

第二集,多次被聯合國報告列為最幸福國家的芬蘭,更是有很多地方讓我嘖嘖稱奇。老師會發給學生色卡,讓他們根據顏色去森林裡尋找不同的東西。用味道來給植物命名,異想天開全憑感受,根本不在乎標準答案。有意思的是,在尋寶清單上,除了「可愛的」,還有「噁心的」這種在我們看來負面的字眼,只為了讓孩子能全面地感受大自然,更好地珍愛大自然。家長如果輔導作業不耐煩,就算彈了孩子腦門一下,也會被兒童保護部門三番五次地約談。學校更注重常識教育,通過每周一次的跨學科實踐課,引導孩子學著解決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激發創意。比如,設計一張能在北歐寒冷環境下生存的動物的臉。設計一個在荒島上的飛機失事避難所。在芬蘭,保障教育的福利和制度,讓國民無愧於「最幸福」這個詞。孩子生下來,家庭就能收到一個政府發放的育嬰百寶箱。這項傳統已經延續了81年。孩子進了學校,可以享受免費的午餐。這項傳統已經延續了71年。
有孩子的家長,可以拿將近全額工資,在家裡待到孩子三歲再出去工作。芬蘭的教師必須獲得碩士學位。但不評職稱、不寫報告、可以自主研究教學計劃。在如此開放的空間下,老師們也激發了很多教學的創意。比如給作業完成優秀的學生發放越獄卡,在他們下次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可以使用。當周軼君問老師她會不會告訴家長的時候,老師是這麼回答的——老師拉妮帶著學生去康復中心,讓孩子和老人們一起作畫。這個過程沒有指導、沒有評分、沒有比較。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肆意揮筆。這是自稱「不會畫畫」的周軼君成年後第一次握筆、觀察、表達。在知道鄰座老太太從未學過畫畫,但幾十年來依然堅持愛好,在聽到拉妮老師道出繪畫這件事本質的時候,她心生感觸,委屈地哭了。
因為她像太多中國孩子一樣,從小到大反覆經歷著一件事——被否定。
需要說服自己接受,那些微笑鼓勵我們學說話、學走路的父母,和打壓、挫敗我們興趣、愛好、能力、選擇的,往往是同一個人。

4

原來很多時候我們被批評被教育、並化為自我認知的「不對、不行、不好、不會」,是被錯待了。而在平行世界裡,有人正在和一顆顆的童心溫柔以對。我們,也該學會這種智慧。《他鄉的童年》,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令人豔羨的教育場景,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可能性。下一次,面對孩子,這麼說這麼做,效果是不是可能會更好?一個大人這麼想,兩個大人這麼想,所有大人都這麼想呢?不止父母,如果老師、校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決策者都加入進來,我們目前所面對的問題,會不會一個個的得到答案呢?《他鄉的童年》日本篇最後,大阪蓮花幼兒園園長秋田光彥新換上的那個條幅,我很喜歡。

周軼君系列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每周三0點優酷獨播 

保持好奇心,一起向世界 ask why。

推薦閱讀

了解工作室更多動態 :

請關注

周軼君微博

https://weibo.com/u/1663045971


在看 讓朋友知道

您和軼君一起勇敢向世界 ask why。


點擊 閱讀原文,觀看《他鄉的童年》第二集芬蘭篇完整影片

相關焦點

  • 9.1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為你解開「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2019年,著名記者、作家周軼君走訪六國拍攝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上映之後,僅僅一集,豆瓣評分就達到了9.2分。這部紀錄片之所以會有如此的發的反響,其實是因為周軼君將鏡頭聚焦在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六個國家的教育發展現狀及特點。
  • 豆瓣9.2高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好的教育 從來不止一種樣子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國產教育紀錄片,豆瓣評分就飆升到9.2分。講述的是一名二胎媽媽、戰地記者周軼君,走訪芬蘭、日本、印度、英國及以色列,最後回到中國時的關於教育的見聞和思考。優秀的,溫暖的童年應該是什麼樣?
  • 豆瓣9.2分的爆紅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附書單)
    記錄片《他鄉的童年》的導演周軼君也是一樣。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常年報導國際新聞的記者。這次,她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國五個國家,最後回到中國,踏上了一次關於教育的思考之旅。                                                                                                      《他鄉的童年》這部片子一共六集,已經播了三集。上線不久,豆瓣評分9.2分,口碑炸裂。
  • 豆瓣9.3分,這部國產良心紀錄片,比肩BBC水平
    小美上一期跟大家安利了一部致富紀錄片,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定要去看哦,祝你早日將手裡的100塊變成一百萬吧,這期小美帶大家進入美妙的深海世界,講述在中國海域上面海島或者海洋的故事。這部國產精品紀錄片《蔚藍之境》講述了中國從北邊的渤海到南方的南海,跟海洋有著莫大關係的動物們。
  •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談何為最好的教育
    當你看到世界那麼大,教育方式也很多元時,相對來說就沒那麼焦慮。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希望紀錄片提供一種「看到」的力量「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9月26日消息,什麼話題能讓素不相識的兩個人打開話匣子,迅速找到共同語言?大概就是教育。
  • 只需一部豆瓣9.2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全面解釋了英國教育
    最近,一部豆瓣評分9.2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在網上引起熱議讓我們跟隨小編一起來探索英國精英教育的精髓揭開它神秘優雅的面紗~對於英國私立學校來說,體育是非常重要的課程。精英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外在的禮儀,身著燕尾服,禮貌地打招呼,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禮儀。
  • 盼了好久,豆瓣9.6分的國產紀錄片,第二季來了
    2016年,一部在地方臺播出的國產紀錄片,默默地就火了。這部叫做《人間世》的紀錄片,以實景拍攝醫院病人切入,拍下了一個個平凡的生死故事,戳中了無數人內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在豆瓣網上,《人間世》的分數是9.6分,我不能確認的是,它是不是國產紀錄片的最高得分。給大家一個坐標參考,國民級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的最高分,是第一季的9.3分。
  •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關於成長,沒有正確答案
    這部豆瓣評分9.2的教育紀錄片,真實地向中國父母和中國孩子揭示了什麼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童年」。也給了千萬中國家長深深的觸動: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成為合格的家長,所有人都需要經過同樣的試煉和學習。正如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周軼君所說——「最好的教育,在於大人也變成學習者,不要停止成長。」
  • 2017豆瓣9+榜國產影視作品僅14部, 竟有9部是紀錄片
    這樣的標準對國產影視行業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在對去年豆瓣評分破9的各類影視作品進行收集整理時,我們發現躋身9分榜的國產影視作品,14部中竟有9部都是紀錄片。除了一部《白夜追兇》外,其餘國產高分作品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評分人數少。國產影視作品的口碑與市場關注度呈現出的嚴重的兩極分化態勢,進而造成一種國產影視作品想拿高分,就必須先遠離大眾的錯覺。
  • 2017豆瓣9+榜國產影視作品僅14部, 其中竟有9部都是紀錄片!
    傳媒內參導讀:2017年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14部國產影視作品,有9部都是紀錄片。可見,國產影視作品的口碑與市場關注度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態勢,進而造成一種國產影視作品想拿高分,就必須先遠離大眾的錯覺。這樣的標準對國產影視行業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在對去年豆瓣評分破9的各類影視作品進行收集整理時,我們發現躋身9分榜的國產影視作品,14部中竟有9部都是紀錄片。除了一部《白夜追兇》外,其餘國產高分作品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評分人數少。國產影視作品的口碑與市場關注度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態勢,進而造成一種國產影視作品想拿高分,就必須先遠離大眾的錯覺。
  • 豆瓣9.7分國產紀錄片 秒殺所有醫療美劇
    最近有部國產紀錄片刷爆了社交網絡,在豆瓣上的評分也是前所未有的逆天:     這是一部醫療紀錄片,6月開始播出第一集
  • 豆瓣9.0,奧斯卡最佳,要看就看這些一流紀錄片
    又到年底,這次年度總結,我計劃寫4篇個人推薦,分別是電影、紀錄片、動畫片()、書籍。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是年度紀錄片推薦,總共7部。這些紀錄片的主題內容各不相同,而且都是各自類型中的一流作品,所以難分高下,排名無先後。下面上菜!
  • 豆瓣9.2,這部教育紀錄片不止是大開眼界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嗎?要分享還是要拒絕?永遠不參加考試可能嗎?在課堂上可以挑戰老師嗎?說真的,這些問題咱們家長可能都想到過,卻很少有深度也有廣度地思考進去。最近,小編看了一部非典型性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給了我契機去認真考慮孩子教育上的各種問題。
  • 【豆瓣9.0】BBC紀錄片《世界上最狡猾的動物》
    BBC紀錄片:《世界上最狡猾的動物》強力推薦一部豆瓣
  • 一位行走在路上的母親|專訪《他鄉的童年》導演周軼君
    最近網上大火的一部紀錄片 《他鄉的童年》 引爆了人們關於不同教育模式的熱烈討論 片子質量之高 連一向評分嚴苛的豆瓣 也給出了9.0的高分
  • 國產頂流如何演好中國醫生?這些9分好片就是答案
    為什麼我們總是拍不出頂級的國產醫療劇?從2001年的鄭曉龍導演的《永不放棄》開始,將近20年,破8分的國產醫療劇未及兩位數,同為鄭曉龍執導、最近因為「神預言」新冠狀病毒再度走紅的《急診科醫生》,豆瓣評分也僅為6.6分。
  • 用《他鄉的童年》,照照吾鄉的教育
    當你看到世界那麼大,教育方式也很多元時,相對來說就沒那麼焦慮。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希望紀錄片提供一種「看到」的力量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若辰  什麼話題能讓素不相識的兩個人打開話匣子,迅速找到共同語言?
  • 豆瓣評分9分+,這6部經典紀錄片堪稱神作
    02神秘的混沌理論(The Secret Life of Chaos)豆瓣評分:★★★★★ 9.1分簡介:混沌理論,一直是困擾人類數千年的一個迷。這種在動態系統中無法用單一的數據關係解釋和預測的神秘理論,在科學界只有初步的了解。
  •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展現英國精英教育的本質
    最近的教育圈被一部紀錄片刷屏了——《他鄉的童年》,在這部豆瓣9.2分的6集紀錄片中,周軼君以一個中國母親的視角,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國等五個國家,探尋各地不同的教育之道。
  • 《他鄉的童年》導演周軼君 為您解鎖孩子成長的更多可能
    點擊播放 GIF 0.3M君君來了她曾是唯一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她是作家,她是鳳凰衛視主持人拍出豆瓣9分的全球教育紀錄片她是「圓桌派」論道者,與梁文道、竇文濤妙語交鋒她也是2個孩子的焦慮母親用鏡頭探訪6國教育,以人母之心深思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