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與子:17世紀荷蘭油畫中的母親

2021-02-19 中國美術家網


吉拉爾·特·博赫《削蘋果的女人》1660年

帶著子女的母親肖像畫是傳達某種道德信息的最富吸引力的途徑。西蒙·沙瑪研究這種類型的油畫時非常重視兒童角色,甚至從中得出聯合省是一個 「兒童共和國」的結論。然而另外一種解釋也是存在的,它注重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中兒童的良好教育,而非將注意力集中到兒童世界本身。瑪麗·杜朗蒂尼是最有說服力的專家,她告訴我們母親的教育者角色、道德責任是這些畫的中心主題:它們試圖表現婦女的母性角色,通過當時的文化來描繪出婦女的理想形象,並強調這種理想標準和應受指責的行為之間的對比。兒童的描繪只是這一中心主題的附屬產物,在展示了一些母性角色中的理想婦女形象的同時,也呈現了一些舉止不端的婦女:畫家們掌握有兩種表現何為理想女性的方法。


▲ 吉拉爾·特·博赫《母與子》1653年

理想的母親就是我們在吉拉爾·特·博赫著名的畫作《母與子》中所看到的。這是一個介於肖像畫和風俗畫之間的非常普通的題材:「孩子將頭放在母親腿上這種題材是特·博赫的畫《母與子》的中心主題,這種題材會出現在更高的社會階層中……這種母愛關懷題材在其他畫家作品中就有先例,尤其是迪爾克·哈爾斯和奇裡金·范·布雷克蘭卡姆。」家庭美德應該是每個人的目標,純潔的生活也是一樣:還能有比描繪一位給自己的孩子捉蝨子的母親更好的傳達這種信息的方式嗎?

▲ 吉拉爾·特·博赫《母與子》1653年

範·布雷克蘭卡姆在《母與子》中有著同樣的家庭美德畫面,這幅畫也是「準備上學"或「學校進餐"題材的典範。「內心的謙遜的表現形式非常有趣,雖然婦女應當做飯、紡織、照顧孩子,她依舊懂得如何保持家庭整潔。這位樸實無華、 毫不停歇地照顧著自己孩子的婦女是這種美德最好的詮釋。她在家務活中忙裡偷閒給孩子捉蝨子,然後送他上學……以前迪爾克·哈爾斯曾經探討過捉蝨子的題材, 隨後是吉拉爾·特·博赫。」


▲ 加布裡埃爾·梅曲《病童》1664-1666年

這種題材最具吸引力的展現或許就是加布裡埃爾·梅曲的《病童》。上面所提到的倫勃朗的畫中也有該題材。 神聖家庭就是典範,我們可以見到聖母題材的各種各樣的世俗化版本。克里斯多福·布朗說得很正確:「我們在17世紀留給後代的母愛最打動人心的畫面……或許就是……加布裡埃爾·梅曲的《病童》,這幅畫中母親對孩子的溫柔是聖母和聖嬰題材的極為感人的反映。」


▲ 薩繆爾·范·霍赫斯特拉滕《搖晃孩子的母親》

薩繆爾·范·霍赫斯特拉滕的畫作《搖晃孩子的母親》也屬於將母愛和家庭生活理想化的意志範疇:「薩繆爾·范·霍赫斯特拉滕向我們展示了他對兩位俯身關注搖籃的婦女的細緻理解,也否認了任何感傷主義的指責。」彼得·德·霍赫的《食物儲藏室》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溫情和幸福。然而,這幅畫也包含有一些教育暗示:「之所以彼得·德·霍赫向我們描繪一位將食物儲藏室裡的瓦罐遞給女兒的母親形象,這是為了闡述人們對兒童所期待的順從與合作。在他另一幅作品《庭院》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聽話地把一個籃子遞給母親。」


▲ 彼得·德·霍赫《食物儲藏室》1658年

但除了這些宣揚母愛和子女順從的油畫以外,還有其他作品展示了應受指責的場景。吉拉爾·杜烏的《年輕母親》是相較之下更為少見的「模糊的哺乳」題材的典型代表。吉拉爾·杜烏是萊頓的一位畫家,他傑出的技巧在當時備受好評,一直到19世紀中葉都被認為超越倫勃朗。「這幅畫的場景發生在家具齊全、布置舒適的室內。孩子吃奶的注意力被另一個婦女晃動的好玩的撥浪鼓所分散。這個嬰兒成為了一種非常動態的人物形象:他的頭從送到嘴邊的母乳轉向了一個吸引目光的物體……換句話說,他為了人為的把戲而放棄了天性,為了享樂而拒絕了食物需求,總而言之就是他喜歡惡習甚於美德……所以,從兒童時期開始人們就可以被引上邪惡或不理智的道路。但吉拉爾·杜烏並沒有採用講道口吻將這種信息強加於人:他首先想要表達的是兒童玩耍的天性,他們很自然地會被吸引目光的物品所吸引。」

▲ 吉拉爾·杜烏《年輕母親》

▲ 加斯帕·奈徹《母親關懷》 

加斯帕·奈徹在《母親關懷》中用更加直截了當的方式展示了同樣的信息。這幅作品匯集了當時關於撫養子女的方法的所有觀點:為孩子梳頭的母親闡釋了母親的美德和衛生的重要性;門洞上放著用於梳洗的碗和水罐的支架暗示了身體的潔淨。相反,第二個孩子卻舉止調皮:他在鏡子前做鬼臉,滿地散落的玩具肯定是他的;而貓的出現是為了強調一切的不道德性。信息表達得非常清晰。

摘自商務印書館新書《西方兒童史》(上卷)

相關焦點

  • 17世紀荷蘭畫家哈爾斯油畫第三次被盜
    本周三上午,荷蘭黃金時代畫家弗蘭斯·哈爾斯(Frans Hals, 約1582-1666)的一幅17世紀繪畫被人從荷蘭一家美術館盜走。令人驚訝的是,這張《兩個笑著的男孩》(Two Laughing Boys)不是第一次遭竊,1988年和2011年,畫作曾兩次被盜。
  • 鄭成功為何會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對決?17世紀的全球化解析
    hello,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點冷知識,借著鄭成功的主題,我們來聊一聊17世紀全球化,以及公司那點事兒。所以說荷蘭也叫Dutch,但是Dutch族作為曾經英國人海上的宿敵,在英語中Dutch是包含有很多貶義的,所以說我們為了荷蘭友人的感情,都會尊敬地稱他們的國家為The,別看雖小,但是它的背後可是包含著人家,國家主體政權的問題,這個大家好自為之,別叫錯了,好了,講了半節英語課了,我們接下來往後講,如果說鄭成功從臺灣,趕走的是荷蘭人、荷蘭國,或者是The,這是絕對
  • 含蓄深刻的《猶太新娘》—17世紀荷蘭大師倫勃朗最傑出的一幅畫
    《猶太新娘》,是1665年倫勃朗創作的一幅油畫,這幅作品曾在英國國家畫廊倫勃朗晚年的作品展中展出,現收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梵谷和他基友曾經欣賞這幅畫時說過,「如果能在倫勃朗的畫作前坐上兩個星期,哪怕叫我啃乾麵包,或者少活十年也行」!
  • 日本長崎豪斯登堡,17世紀的荷蘭風情
    豪斯登堡是以中世紀歐洲為背景而建造的,她再現了17世紀荷蘭的街道風情,是一座適合旅居的大型綜合度假城。經過特別批准,她成功再現了當今荷蘭女王陛下居住的宮殿豪斯登堡,因此也被授予了這個高貴的名字—豪斯登堡。"HUIS TEN BOSCH"在荷蘭語中是"森林之家"的意思。
  • 鑑賞| 「鮮花畫家」——17至18世紀的荷蘭靜物繪畫藝術
    鑑賞| 「鮮花畫家」——17至18世紀的荷蘭靜物繪畫藝術 羅浮宮博物館 2020-03-31 17:52 來源:澎湃新聞
  • 荷蘭博物館有幅油畫,是世界三大名畫之一,更是重點保護的文物
    在荷蘭博物館中,有一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它被該館視為珍寶,並且館方還特意為其製作了一條秘密通道,宣稱「一旦出現危險,其他的畫作可以不管,但是該幅畫必須要進行單獨轉移」。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這幅被如此重視的畫作,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它的作者又會是誰?
  • 分析17世紀80年代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貿易活動情況
    他們中有超過1/3即8500人是海員。從17世紀80年代至18世紀50年代,荷蘭共和國在歐洲海域的服役人數有所減少,但是東印度公司在亞洲海域的服役人數卻在增加之中,1610年的時候,在東印度公司服役的海員人數僅僅佔總數的6%,到1680年的時候佔17%,到1770年的時候已經不少於1/4。這位 歷史學家還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一些具體的要塞和商站的人數做過統計。
  • |荷蘭畫家弗蘭斯·哈爾斯的傑作在荷蘭博物館中第三次被盜!
    弗朗斯·哈爾斯(Frans Hals)肖像弗朗斯·哈爾斯(Frans Hals)(約1581—1666)是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也是17世紀荷蘭傑出的肖像畫家。尤其是使用自己獨特準確的筆觸來塑造人物,使肖像畫中人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韻味。其作品總數為250幅左右, 但迄今還沒有發現過哈爾斯的素描稿。這或許是由於畫家作畫速度慢,習慣於不打底稿,就胸有成竹地在畫布上直接畫油畫。
  • 17世紀荷蘭最強盛時期一個省的海軍實力相當於英法海軍總和的兩倍
    15世紀尼德蘭的大部分地區屬於勃艮第公國,1482年後屬於哈布斯堡王朝。16世紀的尼德蘭是資本主義發展最迅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由於存在資本主義與封建制度的矛盾,尼德蘭民族與西班牙人的矛盾,民主自治與君主專制的矛盾,新教與天主教的矛盾,1566年尼德蘭爆發了破壞聖像運動,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
  • 荷蘭畫家哈爾斯,嗜酒如命,也樂天知命,被稱為「笑的畫家」
    印在10荷蘭盾鈔票上的弗朗斯·哈爾斯頭像哈爾斯在荷蘭小畫派中專攻「人物肖像」。他嗜酒如命,性情豪放樂觀,他的畫也是充滿歡快奔放的情緒和健康愉快的笑臉,人們稱他為「笑的畫家」。當騎士耳聞前來勸架的人口中的「畫家先生」,再看看酒鬼顫抖成一團的手指,不禁忍俊不禁,這個酒鬼怎麼會是畫家呢?酒鬼看出了騎士目光中的鄙夷的神情,甩脫眾人打開自己的手包,取出繪畫工具在畫板上飛快地描繪起來。一會兒,在眾人面前便出現了騎士那充滿鄙視與不屑的笑容。騎士大吃一驚,這幅素描活脫脫就是他瞬間神情的寫照,他不禁為剛才冒犯了這位畫家而抱憾。
  • 「西韻東漸——歐洲百年油畫大師展」展現藝術家非凡審美趣味
    從古希臘時期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再到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油畫創作無論是技法、材料還是觀念都達到了成熟和巔峰。較為全面地展示了18世紀到20世紀這一階段歐洲油畫藝術創作面貌,以及畫家生活狀態和審美趣味。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1月6日。
  • MESH子母路由VS華碩(ASUS)RT-ACRH17 評測對比
    現在市面上無線Mesh網絡的路由也有很多了,綜合預算,360全屋路由子母裝MESH看起來還不錯,就試了試。由於正是為了取代華碩(ASUS)RT-ACRH17,所以就萌生了與RT-ACRH17對比一下的想法。
  • 畫作傳世總共才幾十幅的十七世紀荷蘭偉大畫家維米爾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 Jan Vermeer),出生於荷蘭代爾夫特(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
  • 新生的芬芳:閆 平油畫作品欣賞
    1989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畫創作研修班。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油畫家學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第二工作室主持。 2018年12月,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 17世紀荷蘭人繪製首張廣州全景圖 準確性不高(圖)
    廣州作為開埠2000多年的千年商都,最早的外國人繪製的地圖出自17世紀一位荷蘭畫家之手。此後,陸陸續續有外國人進入廣州,繪製了不同時期的廣州地圖。在卓稚雄研究的外國人繪製的廣州古地圖中,可以看到幾個世紀以來,儘管廣州城不斷向四周擴張,但中心區域始終沒離開過越秀區,而西關在清朝興旺,沙面則自1859年前後被河湧正式從陸地分離……  卓稚雄是土生土長廣州人,對廣州有天然的探索熱情。
  • 常用神話作為靈感的畫家Bouguereau油畫作品賞析
    布格羅的繪畫常用神話作為靈感,以19世紀的現實主義繪畫技巧來詮釋古典主義的題材,並且經常以女性的軀體作為描繪對象。布格羅在世時於法國和美國都享有高度的名聲,並且在一生中獲得眾多的榮譽,同時他的作品在當時也都以超高價賣出。作為那個時代沙龍畫家中的佼佼者,布格羅成為後來崛起的印象派等前衛藝術的首要攻擊對象,並且在20世紀由於現代主義的崛起而被遺忘。
  • 荷蘭史:18世紀早期的荷蘭政治和社會
    荷蘭聯省共和國很想擴大海軍和陸軍的規模,重建昔日黃金時代的聲望。但是,自18世紀20年代以後,荷蘭的海外貿易已經在萎縮,城市的經濟也在衰退,阿姆斯特丹的衰落尤其明顯,使得它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自1737年以後,人們普遍地對荷蘭的衰落憂心忡忡,大家都希望奧倫治家族的政治家能夠復出,在政治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由此振興國家。
  • 西方油畫作品中的愛情故事
    古斯塔夫·克林姆在傳統的油畫上覆蓋金箔,讓畫作的現代感更加突出。《吻》目前收藏在維也納美景宮內的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被廣泛的視為是20世紀早期的經典。《吻》是象徵主義的代表作品,也是古斯塔夫·克林姆最受歡迎的作品。
  • 古皇宮立子殺母潛規則,害死多少美女
    北魏從道武帝拓跋開始立下兩條制度:一是立皇后必令皇后的候選人親手鑄造一個金人,鑄成的就預示著吉利,可以當皇后,鑄造不成的就不能立;二是立子殺母,兒子被立為皇位的繼承人,母親必須被立即殺掉,可能仿效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故事。北魏先後有八位帝母做了這種制度的犧牲品。
  • 色層是油畫藝術的重要審美語言之一,是油畫藝術的重要美學品性!
    油畫色層審美的產生油畫的層次結構比較複雜,這種層次結構通過油彩、劑等材料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的紋理視覺與厚薄相交的透視感給油畫欣賞者以審美體驗。比如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油畫家之一倫勃朗,他的作品用光線塑造形體,使用強烈的明暗對比手法,形成豐富的畫面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