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博物館
2020-03-31 17:52 來源:澎湃新聞
不論是盛開的花束,簡單的花環抑或是裝飾精美的花冠,精美的花卉元素是繪畫藝術中常見的藝術形象,其蘊涵著獨特的象徵。花卉讓我們對於生活產生了全新的認知和思考,是自然之美最為明豔而熱情的表達方式。在十七世紀以及十八世紀的荷蘭,誕生了一些專門描繪鮮花的畫家,他們被稱為「花卉畫家「。當時是靜物藝術的蓬勃發展時期,得益於相關自然科學手段的進步,對於花朵的觀察也更加細微。同時,花朵在當時也被賦予了一些宗教寓意。
起點:畫作中的象徵意義最開始的時候,鮮花常常被用在書籍的邊緣裝飾圖案中,這標誌了花卉藝術的開始。很快,花朵的藝術形象就從書籍中慢慢擴散開來,進入了繪畫作品的身影中。從14世紀開始,花朵就出現在了弗萊芒繪畫作品中(今荷蘭以及比利時)。從此時開始,花朵富有了象徵意義,代表著一些弗萊芒文化中的神聖主題。在17世紀,靜物藝術在繪畫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在許多歷史題材的畫作中加入了更多靜物藝術的元素。
一位40歲婦人以及孩子的畫像 Portrait d'une veuve âgée de quarante ans et d'un enfant © RMN - 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René-Gabriel Ojéda超越現實:重塑花朵從弗萊芒畫家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出,畫家並沒有選擇把花朵最真實的樣子原封不動的呈現在畫作之中。相反的是,他們通過細微的觀察以及獨特的想像力以及藝術創造力,將花朵的真實形態進行了藝術化處理,精心的將其合理的融入在畫作的布局之中,充分凸顯出其魅力。就如同我們在以下這幅畫中看到的花束一樣,這些花朵的形狀和顏色比現實生活中更加鮮豔明亮。甚至有的花朵看起來克服了地心引力的約束,保持挺直的狀態。我們在這些小細節中都可以看到畫家融入了自己的藝術創造力,使得其視覺張力更加明顯。
花環(Corbeille de fleurs) © RMN - 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Hervé Lewandowski花環以及其宗教象徵「花環」這一藝術形象經常被弗萊芒畫家丹尼爾希格斯(Daniel Seghers)使用。在他的繪畫作品中,花朵的顏色一般比較暗淡,從而賦予其一種全新的精神含義「一種與凡間生活脫離」的內涵。此時許多作品都是為教堂而創作,以及其他宗教用途,所以我們可以在畫作中看出宗教所倡導的「奉獻」,同時也通過自然之美以及豐富的創造力從而彰顯出神的存在。這一時期,花朵被賦予了宗教內涵。
花神,愛神以及水果花環 (Flore et Amours avec des fruits et des guirlandes de fleurs) ©RMN - 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Stéphane Maréchalle鬱金香鬱金香最初起源於帕米爾高原,隨後被引進至歐洲大陸,隨後便受到了歐洲人的喜愛和推崇。當時的蘇丹 蘇萊曼大帝(Sultan Suleiman le Magnifique)對於鬱金香非常的喜愛。通過和土耳其的貿易往來,將這種花引入了荷蘭,隨後引入了其他的歐洲國家。在十六世紀中葉,這些花朵迅速進入了當時荷蘭富裕家庭的花園中。
鬱金香成功地適應了歐洲大陸更加惡劣的氣候條件,隨後成為了代表權利以及財富的象徵。隨後,植物學家在歐洲迅速培育出了其他的品種,這些新品種的顏色更加豐富,例如天空藍色以及珍珠灰色;同時花瓣的形狀也更加豐富多樣。鬱金香也是很多畫作的描繪對象,突出其優雅的形象。
美麗的花瓶亦稱水晶花瓶裡的鮮花( La Belle Carafe ou Fleurs dans une carafe de cristal) © RMN - Grand Palais (Muséedu Louvre) René-Gabriel Ojéda「鮮花」在藝術史中不斷更新變化著他的含義,以及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弗萊芒繪畫作品中)。花朵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一樣,經歷了含苞待放,成長,盛放,凋落,枯萎的過程,也暗示著人的生命中的萌芽,成長,成熟,衰退,甚至最後的死亡。也正是生命之間的相通性,使得我們更加珍惜欣賞花朵,欣賞自然的生命。
壁龕裡的花瓶(Vase de fleurs dans une niche) © RMN - 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羅浮宮,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