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詭辯與事實

2020-12-23 漁港輕舟

芝諾是古希臘一個極善於詭辯的哲學家。他的一個眾人皆知的「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的詭辯是這樣的: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假設烏龜先爬一段路然後阿基裡斯去追它。芝諾認為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因為前者在追上後者之前必須首先達到後者的出發點,可是,這時後者又向前爬了一段路了。於是前者又必須趕上這段路,可是這時後者又向前爬了。由於阿基裡斯和烏龜之間的距離可依次分成無數小段,因此阿基裡斯雖然越追越近,但永遠追不上烏龜。

當然,這個結論在實踐上是錯誤的,但奇怪的是這一論證在邏輯上卻沒有任何毛病。

在古希臘,還有一更妙的詭辯是這樣的:1粒穀子落地時沒有響聲,兩粒穀子落地時也沒有響聲,3粒穀子落地時還是沒有響聲……以此類推,1整袋穀子落地時也不會有響聲。這同樣是實踐上錯,邏輯上對。

對於詭辯怎麼看,人們往往習慣於從實踐角度去評價它,總是根據事實去說它是錯的,這種評價其實是沒有真正理解那些古老詭辯家的意圖。那些詭辯家自己也知道這些詭辯在實踐上是錯誤的,他們也並不真的想否認事實,誰也沒有這麼傻,真正傻的是那些認為詭辯家是犯傻的人。那些人傻就傻在不去想一想詭辯到底說明了什麼問題。其實,「實踐上錯,邏輯上對」這一結果是為了說明,思想的情況和事實的情況是不同的,思想中的真理和事實上的真理是不同的真理,這兩種真理分別有著不同的用處。例如,邏輯定理與事實就常常不一致。有一條邏輯定理說的是「隨便一句假話都能推出任何一句話」,這聽上去十分荒唐。結果真的有人就要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證明從「2+2=5」推出「羅素是教皇」。深邃無比的羅素做出了如下的證明:假定2+2=5;等式的兩邊各剪去2,得出2=3;易位得3=2;兩邊各剪去1,得出2=1;教皇與羅素是兩個人,但既然2=1,教皇與羅素就是1個人,所以羅素是教皇。

這個結論,有人說是笑話,如果是這樣,應當說是一個很深刻的笑話。由此,的確可以悟出,思想和事實是兩回事,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實際上這並不很難理解,我們在數學中講到的點、線、面、平行線、三角形、圓形等等在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它們只是思想中的理想化的東西。思想與事實的聯繫只是表現為思想可以應用到事實中去。前面講到的那兩個詭辯只是給錯誤想法敲敲警鐘,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用處,因為它們的確很荒謬。

相關焦點

  • 詭辯釋義:前言
    這種利用了兩方面矛盾作為看似有理有據的說辭,將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說成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這就是一種別有用心或是用心險惡的邏輯行為或方法——詭辯。說白馬根本就不是馬,有理有據,你相信了,這種說辭就是詭辯;上班遲到了,不是我想遲到,是睡過頭了或是路上堵車,你相信了,這些理由就是詭辯;學生考試作弊,是老師監考不嚴,將責任推卸到老師身上,這就是學生害怕受到處罰的詭辯邏輯。
  • 小人物小故事詮釋大道理
    30多名村民代表正在這裡聆聽兩位「小人物」的愛心故事。 第一位「小人物」名叫邵愛英,是新洲區精神病醫院一名普通護士,也是新洲區「輕騎兵」宣講團成員之一。作為一名優秀志願者和全區愛崗敬業標兵,當日,她受邀到建新村參加「輕騎兵」宣講團的宣講活動,播撒敬業與友善的種子。
  • 面對強詞奪理的詭辯怎麼辦?如何有效反駁!
    其實,這種情況,對方使用的話術就是詭辯。舉幾個著名的例子。比如,芝諾悖論。這是古希臘學者芝諾提出的。說的是,阿基裡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其中,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的勇士,是當時公認的跑得最快的人。其實,且不管阿基裡斯是誰,一個人怎麼可能追不上烏龜呢?芝諾是這麼解釋的:假如你想追上烏龜,得先到達烏龜目前所在的地方。這沒錯吧?
  • 小故事大道理!他們的食安故事脫穎而出→
    我筆書我心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大家看到許多關於「食品安全」的故事都是來自集美區「舌尖集美、百家食安」他們用手中的筆講述了自身與食品安全的故事,為集美區食品安全建言獻策。廈門日報專副刊中心原編輯,《廈門文學》特約編輯,民盟廈門市文化委副主任黃靜芬表示:寫作的時候,首先要注重細節,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是文章富有感染力的一個重要特點;其次,文章要有層次感,層次要清晰;要有鏡頭感,細節如在眼前;同時,要講究語言的詩意之美,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最後要不忘自我,不忘自然與社會,記住「一粒沙裡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這句話,賦予「小」
  • 幼兒園晨會正能量分享小故事大道理
    幼兒園也是有晨會的,在開早會的時候不妨分享幾個勵志的小故事。一起感受美好一天的開始。
  • 小故事大道理 為中國首本少先隊活動指導教材點讚!
    小故事大道理 為中國首本少先隊活動指導教材點讚!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4月05日 15:41 A-A+   孩子們正在表演因為在書店搶書而造成的不文明現象。
  • 動漫《料理鼠王》,小故事大道理,小的老鼠大夢想!
    故事開始,是介紹一下故事的線索,一個老鼠為什麼會喜歡做菜?有時候人就需要某種東西指引,就好比指引小老鼠的就是一個巴黎鼎鼎有名的廚神,廚神寫了一本書《人人皆可料理》深深地感動了小老鼠,當然,一部電影總要有一個反派,反派就是一個美食評論家,他叫科博,他公開反對廚神的人人皆可料理的信念,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 三個小故事和同一個大道理
    【三個小故事】第一個:抓緊時間,立即行動布萊特16歲時就去給一個鐵匠當學徒,他整個白天都不得不呆在車間裡幹活,而且還得時常加班。但他只要一有空,就把兜裡的書拿出來看,晚上和假日都學習不輟。【一個大道理】自強的道德精神還蘊含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內容。正如湯之盤銘所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為只有不斷地革故鼎新,應時以變,才能步入更高更強的境界。理想是自強的力量之源。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引導和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軟弱、混亂而渺小。
  • 郭敬明:巧舌如簧、詭辯奇才?但我看到的只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
    發s卡給小何客觀來說,而且表現出極強的心理素質,一套套理論一堆堆大道理,張口就來。李誠儒老師兩季了,還是沒吵贏他。唉。其實在我看來郭敬明的種種巧舌如簧、詭辯邏輯、得理不饒人,其實反而將他的自卑體現的淋漓盡致。
  • 拒絕詭辯,從俺做起!
    其實啊,這就是生活中的詭辯(真•詭異的辯論)。    詭辯論呢,是一種違背邏輯規律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論證。詭辯論者不如實地、以有力的邏輯力量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而是從主觀出發,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現象製造虛假的聯繫、因果關係和主從關係,達到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目的,為其荒謬的言論製造一種騙人的推理形式。
  • 感謝你抽菸,感謝你詭辯
    今天道長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講的就是這個行業的故事,電影的名字很有意思,就叫做《感謝你抽菸》。尼克是菸草研究協會的代言人,他的工作重點就是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不停地去說,目的只有一個:說服別人吸菸。為此,他不得不變著法子去對付禁菸團體、環保團體和科學團體的抗議,在政府和參議員中想盡辦法為菸草業謀取最大的利益。
  • 小故事解讀大道理 小切口反映大主題
    「湖湘大地今天的『小樹苗』們,你們成長為『參天大樹』的那一天,就是我們遇見2035的那一天。」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博士研究生王戈非鼓勵大家以三湘大地的先輩領袖為榜樣,在新時代繼續傳承發揚「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湖湘精神,共築中國夢。「到那時,綠色的理念會在全社會成為共識,我們會生活在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 比詭辯更可怕的,是詭辯而不自知
    為此,我們總結了7種最常見、最流行的邏輯謬誤,它們常常被用於詭辯。遇事不決問專家,消息不通等官宣,凡事皆如此就犯了「訴諸權威」的邏輯謬誤。1. 某男明星出軌,面對鏡頭聲淚俱下地說:「我只是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2. 三十歲職場女性被很多人指責:「女孩子到了年齡都應該結婚生子安心呆在家裡。」拉多數人墊背,不代表真理在握,而是「訴諸多數」的邏輯謬誤。
  • 大道理都懂,小情緒卻難以自控
    人總是這樣,大道理都懂,小情緒卻難以自控。從幼稚到成熟,從單純到複雜,我們都曾不堪一擊,我們也終將刀槍不入。你還記得你曾經勸別人要想開, 要堅強的時候嗎?其實很多大道理我們都懂,那是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當發生在自己身上,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大道理都無法說服你那顆愛她的心,所有的寬慰都無法撫平你受傷的心,所有的忘記放下了,都敵不過她的一句,你在嗎?你經歷了無數個無眠的夜晚去回憶你們的過往,去反思自己的點滴,在經過無數的日夜,你去選擇忘記,在你終於快要放下這個人的時候,那句在嗎?你曾經所有的努力都化為烏有。
  • 圖文並茂小故事,通俗易懂大道理,細數「紙上電影」裡的金融印跡
    圖文並茂小故事,通俗易懂大道理,細數「紙上電影」裡的金融印跡 2020-12-18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正定縣「小節目」講活「大道理」
    為期兩天的演出,河北梆子、小品、魔術、歌伴舞、相聲、器樂演奏等節目,內容豐富多彩,一個個「小節目」講活了「大道理」,用鮮活的形式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演員請就位2》郭敬明把詭辯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場導演都氣懵了
    這件事主要來源是在《演員請就位2》中,郭敬明「力排眾議」給毫無演技可言的何昶希S卡,面對其他導演的質疑,郭敬明給出了自己的詭辯。那麼什麼是詭辯即辯是非,別真偽,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詭辯,連在一起就是說用混淆視聽,偷換概念的手法把不真實或不切實際的東西論證某一個觀點。盤點郭敬明的詭辯眾所周知,S卡發給的人一般都是演技在線的人,就好比冠軍獎盃發給的也是經過PK所勝出的隊伍。
  • 詭辯大師—郭敬明
    話多無用、詞藻堆砌、偷換概念、看似華麗有理其實就是胡攪蠻纏的詭辯聽完小四詭辯後看了後面才知道這只是小case到最後郭敬明又開始以「你可以不喜歡一個東西,但你要允許它存在」詭辯
  • 郭敬明的點評,怎麼就成了詭辯?
    大家不用在專業性,藝術性,詭辯不講理這些方面討論他,人家心裡有冷酷的清醒,他要的就是你們討論我甚至罵我,這樣他才有錢賺。人家是個無比清醒冷酷無下限的生意人好吧。郭的幼稚和其低劣的道德標準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做出各種詭辯,主辦方為什麼,怎麼會讓這種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演技的人做評委呢?你可以有憐憫之心,但用錯了地方,你覺得他需要救贖,沒有問題,你完全可以自己投資找他做男一號,但為什麼要在這麼競技比賽的平臺做出這麼不負責任的決定?挺佩服郭的口才,感覺什麼都能被他說得好像很有道理一樣,但是轉念一想又覺得哪裡不對。
  • 當郭敬明在詭辯的時候,他在害怕什麼?
    在節目上郭敬明總是善於詭辯,總能為自己所做出的的選擇做出所謂正確的解釋一次又一次地詭辯,一次又一次地掉書袋,看似鎮定的郭敬明,其實背後害怕著一樣東西——怕別人質疑他不夠資格坐在導師席上。就拿他點評黃奕的表演來說,郭敬明指出這段表演不太好,因為表演情緒沒有太大的波動,故事本身沒有矛盾,以至於整個表演沒有太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