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在生活中與別人對話時都遇到過隱隱覺得有哪裡不對,卻無法反駁的地方。
eg: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xxx,你再看看你balabala。」
「你一個人浪費一分鐘全班就浪費了三十分鐘。」
「兔兔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QAQ)」「你不能證明我是錯的,那我就是對的!」
「他還是個孩子啊,你跟他計較什麼。」
「你行你上啊。」
諸如此類的話,讓脫口而出反駁的言論堵在了嘴裡。其實啊,這就是生活中的詭辯(真•詭異的辯論)。
詭辯論呢,是一種違背邏輯規律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論證。詭辯論者不如實地、以有力的邏輯力量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而是從主觀出發,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現象製造虛假的聯繫、因果關係和主從關係,達到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目的,為其荒謬的言論製造一種騙人的推理形式。(源於360百科)
簡單粗暴地來說,就是胡亂瞎鬼扯。(騙人的勾當,俺們小朋友不要做!)
詭辯這種形式從很早以前就出現了。在公元前5世紀,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的古希臘出現了一批關注「人」本身的智者學派。
他們在公共集會上發表演說,教授青年如何進行辯論和處理公務。他們的思維以及邏輯對於人們研究世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智者學派過分強調主觀主義,忽視道德以及人們認識的共同性,並且晚期智者的末流可以為一切說法辯論,愈漸墮於此類之風,因此他們也被後人稱為「詭辯學派」。
(詭辯歪)
當然啦,隨著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與思考逐漸加深,辯證法的逐步發展,將詭辯論抨擊的體無完膚,支離破碎,遍體鱗傷。
①追逐烏龜(芝諾的龜)
阿基裡斯(又名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烏龜的競賽中,他速度是烏龜的十倍,烏龜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後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烏龜。因為在競賽中,追者首先必須到達被追者的出發點,當阿基裡斯追到100米時,烏龜已經又向前爬了10米。
於是,一個新的起點產生了,阿基裡斯必須繼續追,而當他追到烏龜爬的這10米時,烏龜又已經向前爬了1米,阿基裡斯只能再追向那個1米。
就這樣,烏龜會製造出無窮個起點,它總能在起點與自己之間製造出一個距不管這個距離有多小,但只要烏龜不停地奮力向前爬,阿基裡斯就永遠也追不上小烏龜。(阿基裡斯:謝謝,有被冒犯到。QAQ)
②飛矢不動(芝諾的箭)
射出去的箭在飛行過程中是一直處於運動狀態的。 但是芝諾曰如果把飛行的這段時間分成無數個瞬間,我們發現這支箭在每個瞬間都有一個固定的位置,也就是每一瞬間中,這支箭都是靜止不動的。既然箭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沒有動,那麼整段時間中,這支箭也根本就沒動。
(Note:①②都屬於芝諾的四大悖論)
(芝諾)
③白馬非馬
春秋戰國時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孫龍有許多有趣的詭論,其中最為有名的要算是白馬非馬論了,相傳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有一天公孫龍騎著一匹白馬要進城,該城門的看守官說,依照規定馬不可以進城。於是公孫龍子就開始了他的論證:「馬」 指的是馬的形態,「白馬」指的是馬的顏色,而形態不等於顏色,所以白馬不是馬。最後他說服了守城官,於是就騎著他的 (不是馬的) 白馬進城去了。
④《論辯的靈魂》魯迅
「你說甲生瘡。甲是中國人,你就是說中國人生瘡了。既然中國人生瘡,你是中國人,就是你也生瘡了。你既然也生瘡,你就和甲一樣。而你只說甲生瘡,則竟無自知之明,你的話還有什麼價值?倘你沒有生瘡,是說誑也。賣國賊是說誑的,所以你是賣國賊。我罵賣國賊,所以我是愛國者。愛國者的話是最有價值的,所以我的話是不錯的,我的話既然不錯,你就是賣國賊無疑了!」
「你自以為是『人』,我卻以為非也。我是畜類,現在我就叫你爹爹。你既然是畜類的爹爹,當然也就是畜類了。」(你周大爺還是你周大爺)
①稻草人謬誤(歪曲觀點)
eg:小明:「爸媽,我想要個籃球。」
爹媽:「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
eg:小明:「你別喝酒了,喝酒對身體不好。」
小剛:「你自己不也喝。」
eg:爹媽:「你不好好讀書,你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你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你就甭想找到好工作,只能一輩子掃大街!」
eg:小明:「今天的飯煮稀了,不黏。」
小剛:「502黏,你摻一勺。」
eg:小明:「昨天救助了幾隻流浪狗,真開心。」
小剛:「有這熱心腸怎麼不去敬老院照顧老人?」
eg:爹媽:「你學習不好就是玩手機玩的。」
黑格爾指出:只尋求形式的根據乃是詭辯派的立場和原則。
列寧指出: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靈活性,達到了對立面同一的靈活性,一這就是實質所在。主觀地應用這種靈活性=折衷主義和詭辯。
詭辯論思想方法的實質是主觀主義和形上學。它是形上學的變種,是主觀主義、相對主義和折衷主義。
總而言之,詭辯就是基於個人的目的而違背邏輯地去辯論。俺們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