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頻頻出事
撰文 | 顏迪 麥可
出品|大摩財經
湘系資本玩家、「湘暉系」的盧建之出事了。
10月28日,沉寂已久的華民股份(300345.SZ)公告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盧建之因涉嫌職務犯罪被長沙市監察委立案調查、留置。當天,華民股份緊急推選熊猛擔任新董事長。
盧建之是華民股份間接控股股東湖南華民資本集團的董事長,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知名的「湘暉系」盧氏兄弟(盧德之、盧建之)中的弟弟。熊猛則是盧氏兄弟的外甥,華民資本由盧建之、熊猛分別持股90%、10%。
盧氏兄弟是湖南益陽人。
現年58歲的盧德之早年曾為湖南當地官員,後曾任特華投資總裁、副董事長,並隨特華投資進入華安保險,與海航系、德隆系等產生關聯,為「湘暉系」壯大埋下伏筆。
盧建之則早年從軍,短暫當過記者,上世紀末曾在盧德之擔任總裁的國企湖南眾立集團任職。簡歷顯示,盧建之曾參與中科恆源等公司,但主要是與盧德之共同運作「湘暉系」。公開信息還顯示,盧建之控股多家地產公司如湖南祥園房地產、湖南德江南商業置業、湖南樹德置業等。
「湘暉系」起家於盧德之在2003年入主的湖南湘暉資產經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湘暉資產),後衍生出一系列多數以「湘暉」為名的資本平臺。
近年來盧氏兄弟分工較為明確。低調的盧德之通過湘暉資產持有華安保險12.14%股權,並擔任弘康保險董事長,掌控「湘暉系」的金融資產;盧建之則具體負責「湘暉系」的資本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盧氏兄弟的「朋友圈」這兩年頻頻出事。
2018年,特華投資實際控制人、長期擔任華安保險董事長的李光榮因涉嫌行賄罪在長沙被抓,李光榮時隔一年低調回歸後,轉任華安保險副董事長,又在今年出任中民投CEO。
2019年,曾主政湖南、雲南的秦光榮落馬後,多個湖南籍商人被捲入漩渦,與盧建之相熟的中科恆源董事長向軍協助調查兩個月。盧建之曾在2006-2009年擔任中科恆源董事長,2010年向軍出任董事長後盧建之才轉任副董事長。
所謂職務犯罪,主要涉及貪汙、賄賂、瀆職等罪名。盧建之究竟涉及何事,尚無公開信息。
湘暉系財技
這兩年,湘暉資產牽涉一起股權糾紛官司,相關判決文件暴露了「湘暉系」的起家隱秘。
湘暉資產最早由長沙環路建設公司等股東組建,2003年盧德之通過受讓老股及增資擴股入主這家公司,具體則是安排秘書侯建明、司機陳某、外甥熊勇等幾人代持股份,增資款由特華投資代為支付。
不過,跟隨盧德之長達20年的秘書侯建明最後「反水」,在2018年提出代持的股份實際為自己所有,這令盧德之始料未及。所幸經過兩年官司,今年五月長沙中院的終審確認了盧德之為湘暉資產的實際出資人。
「湘暉系」在唐萬新的德隆系崩盤之際接盤了後者遺留的部分金融資產,如恆信證券、國海證券的部分股權,迅速做大資產規模,自2009年後又與復出的新德隆系聯合參與博盈投資(現ST斯太)、中捷資源等多家上市公司重組,因此也被視為德隆系遺脈之一。
「湘暉系」資本運作的慣常手法是聯手盟友控制「殼股」上市公司,再通過營造概念、注入資產進行重組,通過產業併購故事獲利。盧建之操作過的案例尤以2014-2016年成功倒賣萬福生科(300268.SZ)最為知名。
「湘暉系」資本運作的過程中擅長撬動槓桿資金,左手以低成本入主殼股,右手再注入自己和盟友暗中控制的資產。但這種操作一旦失敗,就會帶來債務糾紛。
2018年,盧建之因在入主萬福生科的過程中為槓桿融資擔保,引發糾紛後被渤海信託起訴,至今仍在纏訴之中。至於盧建之深度合作的新德隆系,過去幾年同樣通過渤海信託等平臺,撬動槓桿資金豪賭上市公司重組,但這些缺乏基本面支撐的資本運作紛紛宣告失敗後,東山再起的唐萬新也已經陷入債務危機和連番訴訟。(詳見:《新德隆系的隱秘交易:唐萬新再戰江湖遭中植系起訴》)
操盤華民股份
華民股份是盧建之最新的資本「獵物」。
這家湖南上市公司前身為紅宇新材,主營耐磨鑄件,原實際控制人為朱紅玉。紅宇新材近年來陷入困境不得不賣殼。2019年底,朱紅玉向湖南建湘暉鴻轉讓20%股權,後者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建湘暉鴻由華民資本全資子公司桃源湘暉持股60%,歐陽少紅(湖南建鴻達集團董事長劉平建的妻子)持有另40%股權。
華民資本、建湘暉鴻均無實際業務,為盧建之控制的資本運作平臺。盧建之入主後,紅宇新材聲稱將轉型智慧城市及5G產業,並在今年7月改名為華民股份。
這起資本運作中,湖南建鴻達扮演了盧建之盟友的角色。桃源湘暉、建鴻達以及長沙銀行、長沙市長信投資、長沙金州新城投資控股集團等五家公司共出資了3.75億,通過湖南財信信託的通道給朱紅玉貸款紓困,其中桃源湘暉、建鴻達作為劣後資金分別出資1.15億、0.76億。建湘暉鴻受讓朱紅玉20%股權後,相應承接了上述信託貸款債務。
通俗的講,盧建之通過與盟友共同出資不到1.9億元,撬動了約兩倍資金槓桿,實現入主一家「殼股」上市公司。財技可謂驚人。
華民股份在10月27日、28日分別大跌20%、10%,建湘暉鴻目前持股市值仍有約5.4億元。
盧建之入主華民股份的過程,幾乎和多年前的萬福生科如出一轍。
2013年,盧建之的桃源湘暉和神秘盟友寧波永道,同樣通過先借款(桃源湘暉出資1.4億元、寧波出道出資0.6億元),然後受讓萬福生科原董事長龔永福夫婦持股,以兩億元的成本入主萬福生科。
盧建之原計劃注入萬福生科的資產為有機農業公司江西金源。為此,他在2014年委託渤海信託募資3.5億元入股江西金源,承諾三年後還給渤海信託5.21億元。但由於種種原因,江西金源並未參與萬福生科的重組,盧建之最後將萬福生科的持股以11.33億元賣給了聯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團,一次性獲利近10億元。
江西金源轉身參與了中捷資源(002021.SZ)的重組。當時由新德隆系操盤的中捷資源,在2015年拋出82億元收購江西金源的方案,但該重組受阻於監管最後未能成功,江西金源隨後也陷入危機破產。
渤海信託的錢打了水漂,只能在2018年開始起訴盧建之,並凍結了華民資本的股權。湘暉系的資本技法由此徹底曝光。
盧建之入主華民股份之後,很快重操舊技。這次他打出的產業概念是智慧城市和5G產業,並與長沙市長信投資、長沙金州新城投資控股集團等合作方共同出資成立首期10億元的5G產業基金,欲尋找合適的項目投資,再以華民股份併購等方式退出。
與此同時,盧建之準備進一步增持華民股份。華民股份今年拋出定增計劃,準備向桃源湘暉、建湘暉鴻發行股票募資5.43億元。
只是,盧建之表面看來是「資本大鱷」,但實際能調動的現金卻有些捉襟見肘。盧建之的核心資產來自幾家主要控制企業如華民資本、湘暉投資、長沙振升,其中長沙振升集團45%股權價值被評估為14億元。
盧建之要籌集增持資金,除了要在具有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出售長沙振升等公司的部分股權,還要向哥哥盧德之的湘暉資產要回1.33億元的拆借款。
華民股份公告顯示,桃源湘暉的借款大戶多為新德隆系以及湘暉系關聯公司,其中借款最多的北京正和興業帳面餘額近2億元,已計提了50%的壞帳。大摩財經此前調查顯示,正和興業即為新德隆系的資本平臺之一。
定增尚未完成,盧建之已然出事。剛布下的華民股份資本局還能否如願,「湘暉系」亂麻待解。
•END•
◎
大摩財經正在招聘主編/財經編輯/商務運營,坐標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