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好奇,是什麼激發一個人的改變?更重要的,是什麼讓一個人持續的改變?為什麼有些人在決定改變後能很好的保持,並最終讓自已改頭換面?而有些人只是三分鐘熱度,過幾天又回到原來的自已?
記得看過一部電影叫《最貧窮的哈佛女孩》,片中描述的故事給我很大感觸。那時我覺得我的遭遇和她一樣,當被逼到絕境,而自已又不甘心就這樣過一輩子的時候,才真正下定決心去改變自已的人生。如果你有興趣了解那段故事可以去看看草根奮鬥史。 那是不是沒有到那個份上人就沒辦法改變自已?
對這個觀點我一直保持懷疑,也渴望找到改變真正的原因。這樣我自身也可以保持不斷提升有狀態。直到最近才有所收穫,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天平的兩端,一端是「改變行為」,另一端是我們「內心渴望程度」。我們的行為受到這兩種因素的幹擾,第一大因素是「改變的難度」,第二大因素是「內心渴望程度」。有時改變所付出的代價,帶來身心的不舒適感超過了內心的渴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動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常碰到的結果是我們遲遲無法行動,或很快放棄。(當然如果你內心的渴望超過了改變所付出的代價,你就會毫不猶豫的行動)
這個時候改變的第三大因素「外部刺激」就至關重要。外部刺激的因素多種多樣,可以是偶然也可以是刻意,可以是家庭人生發生巨變這樣的重大刺激(我就是屬於這一類)。也可以是商家的一次促銷打折,或朋友的一句話這樣的小刺激。重點在於外部刺激給你本來不足的內心動力加了一把火,天平開始向右邊傾斜。
挫折與磨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經歷得越強烈人做出的改變就越大
外部刺激的大小會影響你的改變行為可以持續多久。當你接受一次重大刺激後,它的份量可能足以讓你的天平死死的壓在右方,直到你真正改變自已,達到自已的目標。
當你終於找到足夠勇氣與動力去做出改變後,這時候一定要記得運用改變的第四大因素「承諾」。承諾做出改變,並給自已設定一個目標會對你非常有幫助。由其是當自已做出公眾承諾與書面承諾的時候。人是非常健忘的動物,也是常說話不算數的動物。但我們卻是非常愛惜自已的名聲與面子。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言行一致,說話要算數。記不記得小時候常提到「說話不算數的是小狗」?在我們的文化裡,言行不一致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而渴望改變的你正要好好利用這一點。把你的目標與決心讓更多身邊的人知道,與他們分享你的要做的事情。
承諾對你的幫助:
承諾可以讓你的內心更堅定(沒退路了),承諾也可以給你帶來保持言行一致的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刺激對你的影響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這時天平會開始向左邊傾斜,我們開始猶豫改變是否值得?自已是否能堅持下去?我們開始有很多負面的幹擾。這時候堅定的內心與言行一致的壓力會幫助你保持良好的狀態,堅持改變更長久的時間,讓你養成習慣看到成果。
承諾對你的潛在危害:
公眾承諾的潛在危害在於,如果你當眾誇下海口確又無法做到的話,對你的自信心可能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如果你不能很好的處理這種情緒的話反而會讓自已以後不敢設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非常畏懼做公眾承諾。
但畏懼並不是解決之道,正確的做法是設定一個合理正確的目標。(具體你可以參考如何設立SMART目標)或者是讓你的家人朋友督促你的行為,而不是一個特定的目標。就像當初我決定學英語,前期其實並沒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但我讓身邊的朋友都知道了我要改變,我要學英語。而這種外在的壓力也讓我持續的學習,慢慢從堅持中看到成果。
最終我們希望改變行為可以持續,從而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你希望減肥,你希望學好英語。最終你想看到的結果是自已能持續的鍛鍊或學習,讓自已真正瘦下來或學好英語。這裡改變的第五大因素「習慣化」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前面所提到的各種方法與技巧,目的都是讓你的改變行為持續的更久。在持續行動的過程中你要學會把自已的行為習慣化。建立一系列的固定行為,每天不斷的重複直到養成習慣。真正支撐自已持續不斷行動的力量其實是習慣。外在的刺激,內心的渴望與言行一致的壓力在這時的影響力都變得非常的微弱。
關於如何養成習有一本書推薦給大家看看《習慣的力量》作者:查爾斯·杜希格 (Charles Duhigg)。書中詳細介紹了養成習慣的三個要素,激發行動的暗示,慣性行為與獎勵。在這裡就不詳加解釋。其中我覺得把自已每天的行為都標準化對養成習慣至關重要。我的親身經歷也證明,標準化每天的行為讓我更容易的堅持學習英語。回顧當初的每日學習計劃,對我幫助巨大。而現在我自已面對的問題也是無法標準化每天的行為。存在許多外在幹擾例如:出差,家庭等等。
我自已也需要重新規劃下每天的行為,把工作外的時間儘量標準化。這樣才可以養成一些新的好習慣。
這套理論是我自已的學習與親身經歷總結的,你可以借鑑參考!今後我也會不斷的對其做出改進與完善。理論還是需要實踐去證明其可行性。
實踐出真知 Genuine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
在運用的過程中最大的難度一:
我們很難去量化外部刺激與內心動力,所以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會真正激發我們決定改變。如果你內心動力巨大,可能根本不需要外部刺激因素。所以如何找到足夠的外部刺激會是一個大問題。
但我們確實知道外部刺激對行為是有效的。例如:商家在銷售的過程中用一些技巧來刺激消費者作出購買行為,通過一些手段來維持這種行為(顧客忠誠度)。我也看到一些激勵課程或演講確實對激發人的行動力是有正面幫助的。所以你要時常去找到那一把火。讓自已內心的渴望更加強烈。
在運用的過程中最大的難度二:
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設計一個標準的每日行動計劃本身就會面對諸多的幹擾。我的一個學生一直渴望改變學好英語,也花費不少錢來學習。但自已工作經常外出,家裡大人小孩需要照顧。各種各樣的幹擾讓她無法制一個重複性很高的學習計劃。而學習英語所要求的改變程度又比較大,改變行為已經被翹動,但確無法形成持續行為。最終導致放棄,這是每個成年人都會碰到的問題。
外在幹擾還容易解決,內心的幹擾才麻煩。需要合理的規劃自已的生活,工作與目標的優先次序。這樣解決起來就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