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欽:專注毒品犯罪案件的行家

2020-12-23 最高人民法院

黃海欽

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11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法院系統有20位幹警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黃海欽就是其中的一位。

黃海欽,男,漢族,1978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2001年7月參加法院工作,現任廣東省陸豐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四級高級法官。曾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廣東省禁毒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專注毒品犯罪案件的行家

處在打擊犯罪的第一線,會面對各種壓力,甚至危險,但為了人民的安全感,為了汕尾的穩定,我一點都不怕。刑事法官要有擔當,頂得住壓力,受得住苦累,秉公辦案,懲惡揚善。

汕尾陸豐曾是全國出名的製毒販毒重災區,毒品犯罪高發頻發,社會治安環境嚴峻。

2017年,涉案毒品冰毒達2.9噸的「11·24」 特大海上走私毒品案,是我國近年來查獲毒品冰毒成品最大的毒品案,涉案18名被告人分別羈押在廣州3個看守所。黃海欽作為審判長,不僅要承擔繁重的案件審理工作,還面臨著壓力巨大的押解難題。

案件重大、涉案人員眾多,厚厚的案卷有60多本,黃海欽在審理過程中一次次地抽絲剝繭般理清關係,梳理細節。

2019年4月,案件開庭,連續3天,每天從上午9時到晚上8時,黃海欽幾乎沒有離開過審判席。一個當事人的辯護律師感嘆:「黃庭長對每一個被告人的案情都非常熟悉,案卷內容像複製在他腦袋裡似的,調取自如。」

汕尾中院曾受理國內第一宗利用感冒藥提煉麻黃素的案件,兩名被告人被檢察機關以製造毒品罪(未遂)起訴到汕尾中院。黃海欽仔細審查了案卷材料及合議庭的審理報告,對該案依法下判,以非法買賣製毒物品罪對兩被告人判處刑罰。宣判後,被告人沒有上訴,公訴機關沒有抗訴,判決發生了法律效力。

案子結了,黃海欽也開始梳理總結自己審判生效的各種新型毒品案件,深入研究法學理論,將研究成果一一發表,成為全國法院解決同類型案件的有力參考。不久前,當黃海欽得知,刑法修正案中,對非法買賣製毒物品罪的量刑採用了他的觀點時,他高興地說:「這是一個法官莫大的榮幸!」

辨法析理明斷難案的裡手

2013年12月4日,連續發出2條微博後,高三女生麗麗(化名)從橋上飛身而下,結束了自己年僅18歲的生命。

這一切源自一場來勢洶洶的「人肉搜索」

兩天前,被告人蔡某懷疑麗麗在服裝店試衣時偷了店裡的衣服,將麗麗在店裡的視頻截圖配上「穿花花綠綠衣服的是小偷,求人肉……」的字幕後,上傳到個人微博。

短短1個小時,麗麗的個人信息全部曝光。一時間,網絡上對麗麗的各種批評甚至是辱罵迅速蔓延,不堪重負的麗麗在微博上發出「第一次面對河水不那麼懼怕」「坐穩了」的「吶喊」後,選擇以死抗爭。

「人肉搜索」致人自殺,這是發生在網絡資訊時代的新案件,沒有可借鑑參考案例。黃海欽一頭扎進了網絡,一遍遍查找網絡侵權案例和有關理論文章,披沙揀金,終於將案件法律關係一一捋出來。

2014年9月7日,汕尾中院對蔡某犯侮辱罪一案進行公開宣判,維持了一審以侮辱罪判處被告人蔡某有期徒刑一年的判決。伴隨著黃海欽運用法學理論對案件相關法律問題的詳盡說理,終審的法槌敲落,一度沸沸揚揚、頗具爭議的廣東「人肉搜索」第一案定分止爭。

這一判決,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一個月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廣東「人肉搜索」第一案成為了與之配套推出的一宗指導性判例。

鐵面法官的「法外情」

案件不論性質、不論複雜程度,只要涉及群眾利益的,都是『大案要案』。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2013年11月20日傍晚,田某駕駛一輛無牌摩託車行駛在國道上,突然失控滑向迎面而來的一輛重型牽引車上,田某當場死亡。事故發生後,牽引車司機餘某渾然不知繼續前行。陸豐市交警大隊認定,餘某與田某共同承擔同等責任。

一審法院採信了汕尾市交警支隊認定書意見,判決餘某交通肇事罪。餘某不服,上訴至汕尾中院。審理過程中,黃海欽發現交警部門在受理覆核申請後,沒有書面通知餘某,程序違法,責任認定不當。

他認真翻閱現場勘查筆錄、現場照片、鑑定意見等證據,並深入事故現場了解情況。最終依法判處餘某無罪。

一邊是餘某被宣判無罪,另一邊卻是田某家人生活沒著落。為切實解決田某家人困難,他一方面安撫田某家人,申請司法救助款,另一方面向有關部門協助解決困難。同時,還找到物流公司,對田某家人給予經濟補償。

黃海欽不厭其煩地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給被害人家屬普法。最終,被害人家屬接受了被害人不守法造成交通事故的事實,表示服判息訴,雙方都回歸了正常生活。

不講情面的刑庭庭長

這些年,面對複雜的人情和糖衣炮彈,我一直牢記父親教誨,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為官。法官只有遵紀守法,把腰板挺直,才能贏得人民的信賴,讓人民相信法律。

汕尾是個「熟人社會」,一有什麼事,親戚朋友說情的不斷。毒品犯罪,暴利使人冒險,也讓圍獵無處不在。

「在走上刑事審判崗位的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萬物源於始,必須慎獨,第一步走錯了,以後就會步步錯了。」 黃海欽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次黃海欽加完班回家,剛到小區門口,門衛匆匆攔住他:「有人找你。」順著保安手指的方向,黃海欽看到兩三個人站在他家樓梯口,手裡提著東西,不停地朝這邊張望。黃海欽乾脆一轉身回法院,加班至凌晨3時。

第二天早晨6時,一打開家門,3個人齊刷刷堵在家門口,把黃海欽嚇了一大跳。「黃庭長,求求你放過我爸吧,我給您跪下了。」其中一人說完就往地下跪。

黃海欽趕緊扶起他說:「阿弟,不用求我,法律是公正的,有什麼冤屈到法庭上說,要相信法律和法官。」

刑事審判關係公民的名譽、財產、自由乃至生命,需要法官在是非、善惡之間做出涇渭分明、不偏不倚的判決,容不得半點差池。黃海欽說,不管社會如何變化,都要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伸張正義保護人民權益。

他深深地根植刑事審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書寫著新時代人民法官履職擔當新風採。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作者:王慧娟丨編輯:張孟

相關焦點

  • 新聞發布會|江西:毒品犯罪案件呈三大特點
    新聞發布會現場在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之際,6月23日上午,江西省檢察院舉行以「打擊毒品犯罪 建設平安江西」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西毒品犯罪案件特點和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毒品犯罪、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江西檢察機關共批捕毒品犯罪案件3228件4354人,逮捕人數佔全部刑事案件逮捕人數的10%,同比下降19%;起訴毒品犯罪案件4050件5536人,起訴人數佔全部刑事案件起訴人數的8%,同比下降4.9%。
  • 關於當前暗網毒品犯罪案件情況的分析
    暗網毒品犯罪案件特徵  暗網是指經特殊軟體、特殊授權或對電腦進行特殊設置才能連接、訪問的網絡。近年來,藉助於網際網路功能特質,暗網逐漸成為毒品犯罪的滋生「溫床」。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檢察院自2019年4月受理首起暗網毒品案件以來,至2020年6月案件數量迅速增至24件,主要涉及製造毒品罪、販賣毒品罪等罪名。
  • 毒品犯罪案件中十大常見的扣押問題
    毫無疑問,因扣押問題而導致案件事實最終無法查清,最終以不起訴或無罪結案的例子不在少數,對辯方而言,扣押程序無疑蘊含著大量辯護要點。筆者根據自己的研究,融合辦案經驗,對毒品犯罪案件扣押程序中常見的違法情形作些梳理,整理以下十大的扣押問題,供同行相互交流學習。
  • 從搜查程序視角剖析毒品犯罪案件有效辯護
    搜查筆錄作為一種常見的證據種類,似乎已成為毒品犯罪案件證據體系中的「必備品」和「標配」。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偵查人員對被追訴人人身的檢查,對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的搜查,還是在販賣、製造毒品等涉毒案件中,對涉案場所、涉案財物的搜查,都可形成搜查筆錄。搜查的對象不僅只針對毒品本身,而且還會涉及與此相關的其他物品。
  • 扒扒毒品犯罪案件中滑稽的「黑吃黑」情形
    藝術源於生活,電影與現實真實案例畢竟有所差別,你對毒品案件中的黑吃黑情形真的了解嗎?我在此趣聊近些天發生的兩個「黑吃黑」毒品案件。案例一:最近在廣西桂林有這樣一起「離奇」的毒品案件。湖南籍男子看到桂林籍男子在網絡上散布出售海洛因、K粉的信息後便與對方取得了聯繫,雙方約定在桂林交易1.5萬元的等額K粉。
  • 毒品犯罪呈現八大特點
    本報訊 (記者劉友旺)6月24日,省高級人民法院通報了全省法院3年來毒品犯罪案件審判情況,以及毒品犯罪案件呈現出的8個特點。2017至2019年,全省法院一審審理涉毒品犯罪案件6062件近8000人,判刑近7000人。
  • 海南集中宣判12件毒品犯罪案件,多人被判處死刑
    近日在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統一部署下海南7家法院集中公開宣判了12件毒品犯罪案件分別判處30名被告人有期徒刑7個月至死刑不等刑期公開宣判主會場設在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海口市幹部群眾300餘人到場旁聽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3起毒品犯罪案件進行公開宣判其中對被告人唐某等6人製造毒品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
  • 準確適用法律 嚴懲毒品犯罪 - 人民法院報
    該負責人就當前的毒品犯罪的形勢、人民法院打擊毒品犯罪的工作、毒品犯罪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高度重視毒品案件審判  □加強審判調研和指導  □積極開展禁毒宣傳活動  毒品犯罪的發展和蔓延得到遏止     問:近年來,人民法院在打擊毒品犯罪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 「特情引誘」對販賣毒品案件定罪量刑的影響
    同時參照《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關於利用特情引誘破獲的毒品犯罪案件可從輕處罰的規定,綜合考慮對其適當減輕處罰。合議庭根據本案的事實、情節,於2011年12月10日依法作出如下判決:被告人孫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罰金人民幣15000元。   一審宣判後,孫某某不服,以其行為不構成販賣毒品罪以及原判量刑過重等為由,提出上訴。
  • 無為市85後白髮刑警隊長劉東:破獲刑事案件1000餘起 抓獲犯罪嫌疑...
    在基層刑警崗位上,他行程萬裡、初心如磐,破獲刑事案件10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70餘人,為群眾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00餘萬。他是震懾犯罪的一把利劍,從刀尖舞者的緝毒警察,到鐵骨柔情的硬核刑警,犯罪分子聽聞他的名字聞風喪膽,年輕民警聽聞他的名字激情澎湃。掃毒風暴中,他衝鋒在前,肅清毒瘤,偵破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部、省級毒品目標案件。
  • 山西省人民檢察院發布十大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2018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批捕毒品犯罪案件4767人,高於全部刑事案件整體批捕率10.76個百分點;起訴毒品犯罪案件5997人,辦理重大毒品犯罪案件65件378人。四、晉城市高平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王某勇等22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該案是一起以「黑吃黑」為犯罪手段的毒品犯罪案件,犯罪行為具有隱蔽性強、難以取證,涉案人員多,涉及罪名廣,涉及事實複雜,案件辦理難度較大。案件的成功辦理,彰顯了檢察機關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嚴厲打擊毒品犯罪的信心和決心,起到了「辦理一案、警醒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 毒品犯罪電影《門徒》中的特情介入
    《門徒》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原因之一是因為該電影改編於真實案件,橋段源於現實;原因之二是因為電影背後啟發觀眾對人性作深層次思考。當今中國,乃至世界都遇到的重大社會問題,即毒品泛濫,在電影的開頭與結尾主主人公均發出靈魂拷問,電影的主人公阿力在臥底數年後,終於幫助警方破獲了毒品大要案,拔出了整個毒品犯罪網絡,但面對師傅「阿昆」、鄰居「阿芬」的死亡,最終不禁發出「究竟人為什麼要吸毒?
  • 黃海波:毒品犯罪誘惑偵查風險的程序控制
    從廣東省深圳市L區人民檢察院受理的審查逮捕案件看,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的販賣、運輸毒品案179件266人,經統計有165件案件偵破運用了誘惑偵查手段,使用率高達92.2%,同時,令人擔憂的是,誘惑偵查手段開始有向非法持有毒品、容留他人吸毒等其他毒品犯罪案件擴展適用的趨勢。
  • 東陽市檢察院首次發布《毒品犯罪檢察白皮書》
    」毒品殘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吞噬社會家庭財富,汙染社會風氣,滋生各類犯罪,破壞社會安定秩序,廣大群眾深惡痛絕。 上月,市檢察院首次發布《毒品犯罪檢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對我市2017至2019年以來的毒品犯罪案件展開分析,並與公安機關就打擊、預防毒品犯罪協同推進、加強協調、形成合力。
  • 毒品辯護十六,販賣毒品的被告人被判緩刑,犯罪情節是認定的關鍵
    毒品案件是我國一直打擊的犯罪,《刑法》規定,販賣毒品的不論數量,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足見其打擊力度,那麼毒品案件中的被告人可以獲得緩刑嗎?這就是我們這期的文章內容。還有一個專門強調不能宣告緩刑的是《刑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毒品案件是否可適用緩刑了解完緩刑的條件後,我們看販賣毒品的量刑區間有無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形,來確定第一個條件。
  • 徐永興律師|關於毒品犯罪特情引誘的認定
    圖片來源於網絡關於毒品犯罪特情引誘的認定特情介入是司法機關在偵破毒品犯罪案件中常用的手段,特情介入分為機會引誘、犯意引誘和數量引誘機會引誘是對已持有毒品待售或已準備實施大宗毒品犯罪的行為人採取特情貼靠、接洽的情形。犯意引誘是指行為人本沒有實施毒品犯罪的主觀意圖,而是在特情誘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進而實施毒品犯罪。數量引誘是指行為人本來只有實施數量較小的毒品犯罪的故意,在特情引誘下實施了數量較大甚至達到可判處死刑數量的毒品犯罪。
  • 神木市人民檢察院:淺析毒品犯罪現狀及困局
    西部某基層檢察院2020年受理審查起訴的18名毒品犯罪案件嫌疑人中,年齡多集中於30-50歲之間,學歷在初中以下的14人,其中無業人員15人、外來務工人員2人,這類人相對缺乏識別能力,又無一技之長,不願安分工作,無固定經濟來源,一旦被引誘吸毒成癮後,為了無償從毒販手中獲得毒品免費吸食,心甘情願淪為毒販的幫兇。
  • 四川南充發布毒品案例白皮書,3年判處毒品犯罪分子1602人,其中未...
    與此同時,南充中院發布毒品案例白皮書 ,2018年至2020年,全市法院共審結毒品犯罪案件1214件,判處毒品犯罪分子1602人,其中未成年13人。3年來,毒品案件的重刑率達到47%,高出普通暴力性犯罪11個百分點。 2018年393件530人、2019年496件649人、2020年325件423人毒品犯罪一直呈高發態勢。
  • 南充重拳打擊毒品犯罪,一毒販被執行死刑
    12月18日,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嘉陵區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禁毒工作的主要成效,安排部署下一步禁毒工作,並宣布對毒品犯罪分子文某平執行死刑。 三年來,全市法院審結毒品犯罪案件1214件,判處毒品犯罪分子1602人。
  • 山西省檢察機關辦理毒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典型意義】 毒品犯罪案件隱蔽性強,取證難度大,檢察機關應當堅持證據裁判原則,不因毒品案件的特殊性而降低對證明責任的要求。對於零口供的毒品案件,更應當依法引導補充偵查,注重固定客觀證據,綜合各種證據對犯罪嫌疑人是否主觀明知作出判斷,從而進行精準控訴和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