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遍看懂?一篇說透!《信條》到底在講什麼

2020-09-04 青島早報

好萊塢燒腦神作中國公映 在諾蘭作品中位列中遊

好萊塢頂級大導演諾蘭的燒腦神作《信條》9月4日在中國正式上映。該片之前在英國、美國、韓國等地上映後票房成績不俗,更是憑藉燒腦的劇情被影迷認為「起碼看兩遍才能看懂」。片中貫穿的熵、時間倒流等概念構建了一定的理解難度,男主角沒有名字更顯得別具一格。不過該片對普通影迷來說最大的障礙不是劇情,而是設定。在理解了《信條》三大設定之後,影片確實正如諾蘭自己所說:它就是一部穿越時空的007電影。

設定之一:未來人恨現代人


「曼哈頓計劃」成功製造了原子彈、結束了二戰,團隊裡一位女科學家發現了能夠逆轉時間的方程式,她把方程式拆分成九塊之後自殺了。《信條》裡設定未來的人類憎恨現代人,他們把這九塊方程式投遞到了現在,於是有了九個核大國,而大反派安德烈集齊了方程式,人類也面臨團滅的危險:隨著未來人逆轉時空投放「反熵」物質,人類將在正反時間平衡的一刻集體滅亡。


所謂熵,簡言之就是人類當下的生活規律:重力誘使下墜、子彈向前飛行、火焰讓人溫暖;而「反熵」的出現使得子彈從彈孔飛回槍膛、火焰讓物體結冰。《信條》裡炫酷的場面嚴格遵守了反熵的規則:倒著行駛的汽車、從廢墟還原的大樓、從硝煙變成原狀的地雷、不斷恢復平靜的海浪……在熵與反熵勢均力敵之前,特工男主角「無名」要扭轉失控的現狀——大反派安德烈處在癌症晚期,他臨終前決定穿越到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之前他跟感情破裂的妻子凱特去越南度假,他想在遊船上最溫馨的一刻用鈽元素引爆時空炸彈,拉全人類陪葬。

設定之二:月光寶盒救自己


在反熵世界裡,肺葉不再吸進空氣,反倒被空氣壓扁,所以從未來穿越回過去的人類需要戴著氧氣面罩,這也是片中區分正常人、穿越者的重要標誌。戴口罩的無名和搭檔尼爾經歷了三個任務節點:烏克蘭劇院搶奪鈽元素,任務失敗;高速路上逆轉時間爭奪鈽元素,任務失敗;俄羅斯神秘小鎮搶奪方程式,最後關頭任務成功。在這個過程中,觀眾往往因為大反派安德烈陣營的穿越功能而迷惑:為什麼安德烈每次都能識破特工無名的假口供?為什麼他能識破妻子凱特的謊言?因為他不斷穿越過去,無名交代的隱藏鈽元素的地點他都一一查驗,妻子的生活也在他的控制中。


片中飾演「無名」的男一號約翰·大衛·華盛頓是好萊塢巨星丹澤爾·華盛頓的兒子,橄欖球運動員出身,身手不凡。片中他與反派妻子凱特從對立到合作,感情戲並未深入,反倒是他與男配角尼爾(羅伯特·帕丁森)演繹的兄弟情非常動人。尼爾的角色在最後三十分鐘逐漸剝落外殼,他最早發現了穿越時空的真正秘密,發現了口罩者的真實身份,而一次次逆轉時空的過程裡,尼爾最終選擇了犧牲自己、成就任務,擁抱原屬於自己的宿命。可以說,《信條》中的兄弟情大於男女情。

設定之三:沒有誰值得信任


《信條》是諾蘭第11部電影,影片公映首日豆瓣評分8.4,低於他的代表作《星際穿越》、《蝙蝠俠之黑暗騎士》、《盜夢空間》,與他的《敦刻爾克》、《記憶碎片》等作品分數持平。從藝術角度來說,《信條》在諾蘭作品裡屬於中遊。不過在2020這個特殊的檔期,影迷在片中能夠感受到別樣的觀念衝擊。片尾三位特工成功拿到了九塊方程式,隊長突然拔槍相向,把九塊方程式拆成三份:他建議搭檔們分頭藏好各自的方程式,然後自殺,避免將來利慾薰心,也想集齊九塊方程式、毀滅整個人類。

影片對人類的不信任、人類結局的展望激起觀眾深刻的思忖;正反角色們不是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愛情,都是為了各自對人類命運的預期而爭鬥。在遭遇疫情突襲的2020,《信條》給出了一個極富衝擊力的質問:未來的人類會怎麼看待現代人? 


來源|觀海新聞/全媒體記者 米荊玉
實習編輯|任執政

相關焦點

  • 影像標|兩遍看懂?一篇說透!《信條》到底在講什麼
    好萊塢頂級大導演諾蘭的燒腦神作《信條》9月4日在中國正式上映。該片之前在英國、美國、韓國等地上映後票房成績不俗,更是憑藉燒腦的劇情被影迷認為「起碼看兩遍才能看懂」。片中貫穿的熵、時間倒流等概念構建了一定的理解難度,男主角沒有名字更顯得別具一格。不過該片對普通影迷來說最大的障礙不是劇情,而是設定。在理解了《信條》三大設定之後,影片確實正如諾蘭自己所說:它就是一部穿越時空的007電影。
  • 一篇說透燒腦神作《信條》到底在講什麼
    原標題:起碼看兩遍才能看懂?一篇說透燒腦神作《信條》到底在講什麼好萊塢頂級大導演諾蘭的燒腦神作《信條》9月4日在中國正式上映。該片之前在英國、美國、韓國等地上映後票房成績不俗,更是憑藉燒腦的劇情被影迷認為「起碼看兩遍才能看懂」。片中貫穿的熵、時間倒流等概念構建了一定的理解難度,男主角沒有名字更顯得別具一格。
  • 起碼看兩遍才能看懂?一篇說透燒腦神作《信條》到底在講什麼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4日訊 好萊塢頂級大導演諾蘭的燒腦神作《信條》9月4日在中國正式上映。該片之前在英國、美國、韓國等地上映後票房成績不俗,更是憑藉燒腦的劇情被影迷認為「起碼看兩遍才能看懂」。片中貫穿的熵、時間倒流等概念構建了一定的理解難度,男主角沒有名字更顯得別具一格。不過該片對普通影迷來說最大的障礙不是劇情,而是設定。
  • 看懂《信條》,你需要幾遍?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巨製《信條》9月4日起在全國IMAX影院公映,影片以淘票票9.0和豆瓣8.3的好成績迎來高分開局。《信條》是世界級名導諾蘭傾力打造的力作,融合特工、動作、科幻等豐富元素,並全面升級開拓「時空逆轉」概念。該片講述了一名身手了得的特工,在經過組織的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任務,在搭檔幫助下,最終順利拯救了世界。
  • 看懂《信條》,你需要幾遍?
    正如《星際穿越》中涉及了「蟲洞」及「黑洞」、引力效應、五維空間、外星巨浪等元素,《信條》也關乎熵增原理、祖父悖論、鉗形行動等概念。不過,觀眾完全不用被這些「高大上」的名詞嚇到,《信條》不是科教片,它只是利用了這些科學概念和理論來包裝故事,觀眾也不必深入了解相關理論就能看明白電影。
  • 智商180才能看懂的《信條》,到底說了啥
    諾蘭的大神的新作《信條》已經上映了很久,作為一個拖延症n級患者,終於在前幾天看完了這部電影。 作為一刷就可以看懂《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時間線的我,看《信條》之前,完全沒把它放在心上,心想,不就是時間穿越那一套麼,看過也不少了,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事實證明,我天真了。
  • 就算沒看懂《信條》,我也要說它很無聊
    這兩天影迷圈的問候語大概是:諾蘭《信條》你看懂了嗎?藝綻君在看《信條》的過程中,老老實實拿著筆和紙,邊看邊做筆記,看完後還向看過兩遍的大神請教,最後仍然很費解……如果你問我看懂《信條》了嗎,我的回答是,整體上大概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故事,不過對於其中的若干細節,我真的沒有梳理清楚,我相信這大概也是任何一個智力正常、認真看完全片的成年人都會有的感受。
  • 諾蘭電影《信條》:弄清5個燒腦問題,就能看懂劇情了
    有好多網友都這樣說:刷了幾遍《信條》,還是沒有看懂劇情。其實,只要弄清以下5個燒腦問題,自然就能看懂了。01.如何「逆轉時空」?如果你對整部電影的故事完全一頭霧水,那麼你首先得去理解電影最基本的「逆轉時空」概念。
  • 諾蘭《信條》別想一次看懂,第一遍看劇情邏輯,第二遍看隱藏細節
    引子諾蘭的《信條》一直被視為拯救電影市場的力作,今天影片上映後,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第一時間前往觀影,一口氣看了兩遍。不得不說,和之前的諾蘭電影一樣,別想一次看懂,裡面隱藏了大量細節。這次《信條》和《盜夢空間》意思差不多,故事是一次典型的跨國行動,主角一邊滿世界旅遊,一邊拯救人類。
  • 其實,諾蘭的《信條》,真的很容易看懂
    看了第二遍,我才發現,電影實際上還挺容易看懂的?老文並不想寫一篇電影概念科普貼,老文只想分享一點觀影感受——除去那些天花亂墜的專業學科名詞,光看劇情,真的很簡單。又是一個標準的「英雄拯救世界」的老套故事,只不過形式變新了。
  • 《信條》:一篇物理學論文的影像表演
    第一遍能夠大概看懂電影在講些什麼,第二遍就可以更認真地觀察電影中出現的種種的細節。畢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條》,對誰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信條》海報但也不必有太大壓力。《信條》有一個平穩易懂的開局,甚至說前75分鐘有些微微的冗長和無聊,直到出現那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追車動作戲。諾蘭是玩轉類型片的高手,他的電影總是多種類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強的商業性。譬如《盜夢空間》,科幻外殼底下是好萊塢傳統的怪盜電影;《信條》亦然,科幻包裹著好萊塢傳統的特工片的內核。
  • 《信條》:一篇物理學論文的影像表演
    第一遍能夠大概看懂電影在講些什麼,第二遍就可以更認真地觀察電影中出現的種種的細節。畢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條》,對誰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信條》海報但也不必有太大壓力。《信條》有一個平穩易懂的開局,甚至說前75分鐘有些微微的冗長和無聊,直到出現那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追車動作戲。諾蘭是玩轉類型片的高手,他的電影總是多種類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強的商業性。
  • 沒看懂燒腦的電影《信條》?搞明白這3個問題你就理解了
    最近諾蘭的新電影《信條》上線了,看之前大家都說這是一個極度燒腦的電影,可能要看兩三遍才看懂。但其實,只要你搞懂了這三個問題你就很容易理解了。但這幾個問題涉及劇透,以防有人誤點進來卻不想看劇透,我先說一點不劇透的內容。畢竟我是個討論家庭教育的人,這次也是帶家裡孩子去看。
  • 非物理專業如何輕鬆的看懂《信條》
    ——「要看懂《信條》首先要明白兩個概念(1.熵增熵減是怎麼回事。2.祖父悖論是什麼意思。 )」嗎?我認為不是的!完全不是這樣的!!!但是要看懂《信條》首先確實要明白兩個事情——1電影的危機事件是什麼;2如何解決這個危機事件。只要看懂這兩個情節,電影其他的表現手法都僅僅是輔助的浮雲。而看懂「電影的危機事件是什麼和主角如何解決這個危機事件」並不比理解「祖父悖論」要難。1電影的危機事件是什麼?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總有人覺得,諾蘭喜歡班門弄斧,故作深沉,不願意好好講故事,非要套用各種燒腦的公式,硬生生提高電影所謂的逼格。乍看起來確實如此,事實上不然。諾蘭拍電影,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時間領域的一個個裡程碑。他完全不care觀眾看不看得懂電影,不在意觀眾會不會覺得他電影過於燒腦。就像上文我說的,電影是諾蘭人生命題中的一份答卷。
  •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朋友們,《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電影都沒到一半,我就開始漸漸懵神,緊接著進入懷疑自己智商的階段。出了電影院之後只要確認過眼神,是看過《信條》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你看明白了嗎?
  • 你敢承認沒看懂《信條》嗎?
    跟諾蘭之前的《盜夢空間》一樣,對於《信條》的評論,網上基本步調一致「很燒腦」,甚至有的觀眾反饋「出門下樓梯都感覺往上走」,而我看完了信條,是真的差點沒把我腦燒死,看完後最大的印象,竟然是留在我腦海中關於劇情的一個個細節的問號,還有跟隨劇情推進、震耳欲聾的音效!
  • 《信條》電影的主人公是誰? 影片信條細思極恐的細節解析
    如果一個人非常流利的給你倒背一篇文章,你的大腦要跟上他的速度將其轉換為正序,自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信條》則隨著劇情發展,開始了大量的正向與倒向的穿插,甚至後期還讓大量正向與倒向的事件出現在同一時空。我估計就算是愛因斯坦來看,大概率也很難一刷就捋清楚所有事是如何發生的。
  • 胡金銓在坎城拿下大獎的《俠女》難看懂,到底在講什麼?
    《俠女》是胡金銓耗費了2000萬港幣,並且花了四年時間才完成的作品,由於時間比較長,所以被分為上下兩部分開上映,上映後票房成績卻撲街,這也是後來《俠女》走上海外傳播的道路的原因,胡金銓為了挽救票房的損失,後來便找到休伯特·尼爾格瑞,在他的支助下,胡金銓將《俠女》重新進行了剪輯成為了一部長達三小時的影片,不再分為上下兩部
  • 胡金銓在坎城拿下大獎的《俠女》難看懂,到底在講什麼?
    《俠女》是胡金銓耗費了2000萬港幣,並且花了四年時間才完成的作品,由於時間比較長,所以被分為上下兩部分開上映,上映後票房成績卻撲街,這也是後來《俠女》走上海外傳播的道路的原因,胡金銓為了挽救票房的損失,後來便找到休伯特·尼爾格瑞,在他的支助下,胡金銓將《俠女》重新進行了剪輯成為了一部長達三小時的影片,不再分為上下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