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出生加拿大長大的Jowett Yu,擁有廣博的廚藝知識,曾經於雪梨的頂級餐廳Tetsuya’s跟隨有「澳洲廚神」之稱的和久田哲也Tetsuya Wakuda學習,是澳洲雪梨時尚餐廳「Mr. Wong」和「Ms. G's」的掌舵人,將中菜重新演繹,在三年間獲得澳洲版米其林一星和二星的榮耀,最後決定回歸亞洲,在香港蘇豪區開設全新摩登中式飯堂——口利福。
為興趣而工作
在臺灣的家鄉宜蘭縣,Jowett Yu度過了他的孩提時代。在他對童年的回憶裡,每逢暑假他都會與外婆一起在廚房忙碌。看著外婆在廚房忙裡忙外,親手揀新鮮雞蛋、炮製醃菜、種稙稻米、釀酒……外婆成了他眼中無所不能的大廚,可以用有限的能力將簡單的材料變成美味的佳餚, Jowett決心要成為大廚。
10歲的時候,舉家移民加拿大。15歲時,他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漢堡包店內製作漢堡包。雖然Jowett醉心於廚師的工作,為了達成父母的期望,他仍然回到學校修讀歷史完成大學學位。之後他決定加入溫哥華藝術學院修讀廚藝完成自己的烹飪夢,最後以十分優秀的成績畢業。曾在紐約大餐廳擔任行政總廚,但渴望自由的他,選擇花一年時間環遊世界,最後因愛上香港的本地特色,選擇留在此地,開設中式餐館「口利福」。
香烤帶骨牛小排
煮代表自己的菜
Jowett Yu在雪梨飲食界頗具名氣,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他對新派中菜有獨特的見解。口利福把粵菜和亞洲傳統菜融為一爐,幾乎所有菜都讓人讚嘆,它們無拘無束,不拘一格而又美味之極,Jowett Yu形容他的菜跟他一樣,是由不同的文化影響而組成的。
Jowett Yu的菜品美學
比起對傳統烹飪技巧的革新,Jowett Yu更像是一個非常個性的藝術家,專注於菜品的美學。Jowett Yu將中式的菜餚配上西餐的賣相,完全顛覆了中菜的傳統框框!使用新鮮的食材原料,融合現代烹飪技術獨創成西餐的造型,燒賣、糖醋豬肉、烤鴨、炒飯成為異鄉人士熟悉的故土味道。
媽媽的餃子(捲心菜和豬肉)
故鄉是我的靈感
在Jowett Yu兒時,母親怕他不吃蔬菜,便用山區盛產的高麗菜加入豬肉來包餃子。如今Jowett Yu將這道菜做了變奏版,伴以臺灣沙茶醬、烏醋及醬油等。如今在他的菜牌上「媽媽餃子」仍然在列,吃起來像紅油抄手的媽媽餃子,依然滿是爽脆的高麗菜,淡淡的香口豬肉只佔少量,看來反叛的Jowett心底還是掛念當年母親的關懷。遊歷世界各地的他沒有將中菜規範化,反而想將傳統臺灣菜來點改革。
Q:你為什麼會選擇廚師這個行業?
A: 我覺得做料理非常好玩,而且讓我有很大的滿足感。
Q:你的家鄉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是什麼?
A:我家鄉最有名的一道菜叫「阿給」,這是炸過的豆腐皮裡面包粉絲,然後淋上高湯和甜辣醬。
Q:你心中的頂級廚師是誰?
A:法國主廚Michel Bras。
Q: 你獨特的烹飪理念是什麼?
A:由傳統口味打底,然後再從新組合新的菜式。
Q: 你的業餘愛好是什麼?
A:我喜歡騎單車,如果沒有當廚師的話,我想我會當單車快遞員。
Q:如果要用一道菜來形容你自己,你會選擇哪道菜?為什麼?
A:我們餐廳口利福的Roast Wagyu Shortribs和牛肋骨,這道菜是由不同的文化的影響而組成的。跟我一樣。
Q: 從廚師到行政主廚,你認為這中間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
A:創意,再之前是煮別人的菜,當了主廚後是要煮代表自己的菜。
Q:最後,您在中國有沒有學到一些中式的烹飪方法,做出中西融合的菜餚?比如有沒有嘗試過辛辣口味的菜餚?
A:我愛吃辣的東西,我對不同的花椒感興趣。
Q:在您的廚師生涯中,您認為什麼是對做一道菜或廚師最重要的,食材原料,烹飪技法,醬料,學習新的知識,做菜時候的心情等等?
A:學無止境。用開放的心情來接受不同的菜餚,飲食文化,烹飪技巧,知識,才能進步。
編輯/黃晴晴 文/Amanda 徐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