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

2021-02-09 清若錦

姥爺是多麼暖人的存在啊,「非常熱心腸」和「很樂意幫助人」是姥爺的內在光源之一。這樣暖融融的姥爺,自然對一個頑皮的小男孩充滿吸引力。所以會有「跟著他到了他家」的說法,仿佛入住姥爺家這件事不是迫於無奈(因父母忙碌),而完全是他自己的主動選擇。

 

他對姥爺的觀察有多細緻呢,如果僅憑慣常印象的話,他應該會寫「姥爺臉上有很多皺紋」,這毫無問題。可是他加上了「時不時還有」,接著他才又補充說明,「這是在他笑的時候」,原來如此。這一小截外貌描寫,有鮮活的影像感,我們能看到的,不僅僅是那滿臉蕩漾著笑意的姥爺,我們還看到了那雙被笑容感染的小男孩的眼睛。他一定是那麼喜歡姥爺笑起來的樣子,他甚至很愛那些皺紋,也許他親手摸過它們。

 

他很會抓鏡頭描寫姥爺,從喜悅到生氣,正反兩面的姥爺,可這樣說,也不妥,姥爺的所謂生氣,不把矛頭指向別人,而是刺向自己。姥爺那「該死,該死」的自我詛咒,小男孩灌進耳中,刻在心裡。

 

小男孩不會說什麼「一語成讖」,他說「果然應驗」,這兩個詞一旦合體,力量絕不亞於一個老舊成語,「然」「驗」同為「an」韻,窄窄薄薄,利劍般。「果然應驗」四字讀起來有驚心的青天霹靂感。一個小男孩的心痛和怨憤全凝聚在這四個字裡。

 

而後面的「一掃而過」同樣用字精確,比起「一掃而光」「一掃而空」,一個「過」字,帶出的是時光之手拂過的痕跡。回憶的匣子才正式開啟,他跟姥爺在一起時的那些歡樂情景一波波湧來,唱歌,採磨菇,畫畫……

姥爺身上的所有光源為他打開——

 

《生僻字》《沙漠駱駝》這樣的歌,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小男孩的最愛,它們唱起來真帶勁,真自由啊……與其說姥爺喜歡這樣的歌,不如說姥爺是為了小外孫的喜歡而喜歡。

 

還有採蘑菇,為什麼那「邊走邊攪和」的動作,那麼感人呢?以至我覺得整篇作文裡都晃動著蘑菇的小帽子,晃動著一老一小採蘑菇的身影。

 

畫畫,也是繞不過的。小男孩寫給姥爺的每一句話都無法繞過。

 

「對了,我現在還有一張紙,我還有一支筆」。放在心裡掂一掂,這個句子有多重啊——它的情感含量,它的文學含量。這不是孩子氣的強調。最童真的表達也最文學。

 

是的,他還可以做姥爺教給他的事,他能做到,他為姥爺畫花,一筆一筆地畫,不錯過每一個細微處,根,莖,花瓣,更多的花瓣,直到一朵花完成。他畫了很久,很久很久。姥爺一定看到了,看到了他依然幼小的手指,在不停畫著,看到了那朵花一點一點有了樣子……姥爺,一定微笑著掉下了眼淚,掉到小男孩的畫紙上,手背上……

 

最後的最後,是「和姥爺」玩手機遊戲。他不動聲色地吃飯,看電視,似乎一切如常,與姥爺在時沒有兩樣。他並沒有表現出很難過的樣子。也許大人認為他什麼都不懂吧,他完全不明白死亡是怎麼回事,他只是個孩子。是這樣嗎?他避開了那些傷心欲絕的大人,一個人回到了他和姥爺的房間,找到了姥爺的新手機,是的,手機是新的,可姥爺卻不在了。「我加上了他」,一個「加」,一字千鈞。我想起配音演員季冠霖朗誦《我的爸爸》時,最末一句是「現在,我可以哭了嗎?」瞬間淚目。

 

還想再說說他的標點,他跟姥爺說話,有時加引號,有時不加。是他的疏忽嗎?也許是吧,但也不一定。不要低估一個孩子處理細枝末節的能力。很可能是他的語感指引著他。

 

不加引號時,我看到了一個低下頭去,小聲地自言自語訴說思念的孩子;加引號時,我看到他抬起頭來,看著某一處,似乎姥爺就在那裡,他對著那個虛無又清晰的姥爺,聲音大了起來,閃著淚光——

 

「姥爺,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您還記得吧?我們在一起唱歌,在一起採蘑菇,在一起打水仗,您還記得嗎?姥爺。」

 

「只可惜你現在聽不見。」

 

「姥爺,你還好嗎?」

 

因為加了引號,最後的句子就不再是一個想像性的,空茫的文章結尾。這從內心深處湧出的問候,像被放在了透明的傳送帶上,被傳到很高很遠的地方——姥爺在的地方。

我的姥爺

劉政麟(四年級)

 

姥爺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非常熱心腸,他很樂意幫助人。在我五歲時,我就跟著他到了他家,在他家住了兩年。

他頭髮蒼白,臉上時不時還有好些皺紋,這是在他笑的時候。當然,在他生氣的時候就氣喘籲籲,嘴裡還不停念叨:「該死,該死,真該死,為什麼我不早點去死呢?」他一生氣,就是這樣。

他的話果然應驗,就在幾天前,他就去世了。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就這樣一掃而過了。「姥爺,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您還記得吧?我們在一起唱歌,在一起採蘑菇,在一起打水仗,您還記得嗎?姥爺。」

說起唱歌來,我恨不得把幾首歌都唱給您聽,那就是我們兩個最喜歡唱的呀,那不就是《生僻字》嗎?我現在就給您唱起來。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花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大聲唱著,直到唱完為止。這首歌下來,就是《沙漠駱駝》……很快,這兩首歌我就唱下來了。

還有採蘑菇,這不都是您教我的嗎?您就是這樣說的:讓我先拿一根棍子,然後邊走邊攪和,只要有東西攪和不過去,只要用手掀開看一下,就知道是不是蘑菇了,這不是您說的嗎?

「只可惜你現在聽不見。」

還有畫畫,這些統統不都是您教的嗎?姥爺,你教我畫花,畫蟲,畫房,畫……這些不是您教的嗎?

對了,我現在還有一張紙,我還有一支筆。您要我畫什麼呀?我就給你畫一朵花吧,很快我就把花的根和莖畫了出來,隨後,我又畫了好些花瓣,最後我畫了更多的花瓣,終於,我把這一朵花畫完了。畫完的時候,已經不早了。不知您會看到嗎?

那天晚上,我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直到吃完了飯,我才回到了我和姥爺的房間裡。過了一陣子,我發現了姥爺的新手機,於是,我就過去打開手機。這時,我發現了姥爺手機居然還有「和平精英」這個遊戲。後來,我又把自己的手機打開了,我加上了他,就又玩了起來。

「姥爺,你還好嗎?」

相關焦點

  • 姥爺去世了,我很高興.
    對全人類來說,「今日死亡人口」就是一個人,霍金;對我來說也是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我姥爺。這條微博一直是我的置頂微博,原本是用來提醒我自己,很多眼下過不去的事情,熬不過去的情緒,在生死面前,都是小事。以此來安慰自己(其實是麻木自己)。
  • 散文:我的舅姥爺
    在我們這地兒,姥姥的兄弟,母親的舅舅,叫舅姥爺。在我的記憶裡,舅姥爺是一個非常親切的親戚,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慈祥的長輩,他在我的心裡和情感世界中,佔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記,每當想起來,便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不由自主地勾起深切的懷念。
  • 姥爺往事 |回家
    三年裡,每年都會夢到姥爺,每到年底都會夢到更多。想念姥爺,也是想家,想念家鄉,我長大的地方。賣棉花秋天裡,晴日高照,雪白的棉花從花苞裡淌出來,在葉子的映襯下格外顯眼。我騎上自動配樂的自行車,車座上夾個化肥袋子,鑽進棉花地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白得喜人的棉花捏出來,帶回家放在高粱杆皮做的蓆子上晾曬。
  • 我的姥姥姥爺
    我的姥姥姥爺小時候,我就很好奇,為啥別的小朋友都是叫外公外婆,我卻是喊姥姥姥爺。後來才知道,因為我的姥姥是河北邯鄲人,湖北隨縣的姥爺就讓我們按照北方人的習慣喊,就是姥姥姥爺。隨著姥姥北方的習慣叫,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姥爺對姥姥相敬如賓的愛情體現吧。
  • 這個穿著西裝撿垃圾的東北姥爺 在網上有千萬粉絲
    (「網紅」姥爺王福祥穿上民族服裝翩翩起舞)  「耀楊他姥爺」原名王福祥,是吉林長春的一名地地道道農民,一輩子勤勤懇懇地勞作,直到王福祥的外孫郭耀揚考取了秦皇島地區的大學,王福祥就跟著外孫到秦皇島  可是,萬萬「妹」想到姥爺是個閒不住的人,自帶勤勞屬性的姥爺開始日常撿垃圾,從所住小區逐漸蔓延到整條街路,郭耀揚就將姥爺撿垃圾的視頻發到了網上,於是姥爺就「火」了。
  • 賞讀|姥爺的秘密花園
    多年以來,我一直認為姥爺是個奇葩。爺爺記得關於他的傳說,年輕時下館子,進門就說:站著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上餃子!上餃子前,先來二斤豬臉打打地基!爸爸記得他的小氣,早年上夜班時向他要一件羊皮襖——新疆的舅姥爺曾經給了他好幾件,他硬是理直氣壯地不捨得給,多年之後,家裡日子好轉了,他才從板箱底下找出被蟲蛀了洞的皮襖遞了來,而爸爸那時早不需要了。媽媽倒是念著點他的好,小時候全家只有姥爺吃白面的菜餃子,我媽挑食不吃玉米面兒,姥爺剩幾個就吃幾個。不知姥爺無心還是有意,總會留下幾個的。看,他自己吃小灶是天經地義,剩幾個倒顯得像開恩。
  • 夜讀|姥爺的酒盅
    姥爺年輕時外號「鐵壺」,一日三餐無酒不歡,一個瓷酒盅,像個戰友一樣陪伴著他「行走江湖」。每日粗茶淡飯姥爺從不挑剔,但是只要一天哪怕一頓無酒,姥爺可就會像孩子一樣發起脾氣。「少喝點吧,都多大歲數了。」母親在一旁嗔怪,拿起桌上的酒瓶退了幾步。「1934年生人,馬上84周歲!一道坎兒!我倒要看看地王爺啥時候來找我。」話音剛落,他伸手搶過酒瓶,又滿上了一盅。
  • 姥爺愛情中的兵荒馬亂
    有人喜歡一見鍾情的愛情,有人喜歡耳鬢廝磨的愛情,有人喜歡柴米油鹽的愛情,有人喜歡日久生情的愛情……但在姥爺生活的年代,他的愛情屬於包辦婚姻,娶了能幹活的姥姥。一晃姥爺讀完了縣裡的高中。他的個子高高的,面容清瘦,眼神清麗,他的美並不驕傲,但絕對清涼。
  • 女孩從小被姥爺帶大,和姥爺睡在一起時常背過身哭泣,孤獨又害怕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在中國南方一個古樸、多雨的小鎮,一個年幼的小女孩曉蘭和一個年邁的老人相依為命。簡單的劇情設定,卻是那個時候中國城鎮許許多多家庭都有的相似經歷。曉蘭的父母因為政治問題被發配到新疆,她只能和姥爺相依為命,由於和蔣介石一個姓,還沒有父母陪同在身邊,同學們都嘲笑、孤立曉蘭。
  • 「最硬核隔離姥爺」火了,拒絕外孫拜年,外孫:姥爺不要我了
    病毒無情人有情,在網絡上流傳的一段視頻引起了無數人關注。事情的發生地在河南,一個年輕的小夥提著一大袋年後準備去給年邁的姥爺拜年。可是卻被姥爺決絕地攔在門外。這位爺爺看上去已經80多歲了,但是身體還比較健朗,戴著口罩隔著紗門,讓外孫趕緊回去。很顯然,小夥沒想到姥爺會趕自己走,於是問了一句,真的不讓我進去呀!
  • 蔣雯麗溫情回憶《姥爺,我們天上見》:在一起
    南京回來不久,我遇到了一個重大抉擇:跟姥爺分床。  從兩歲開始,我就不再跟媽媽睡在一起了,而是搬到姥爺的大床上,跟姥爺一起睡覺。  床以外所有的空間,都是想像中的觀眾;我,就是那個陶醉在自我世界裡的瘋子—— 一會兒是七仙女,一會兒是林黛玉……正當我如醉如痴的時候,突然,一隻腳從棕床伸了出去,我一屁股坐在床上,一瞧,棕床被我跳了個大窟窿。  姥爺請來補棕床的師傅,把被我跳漏的地方補起來。補一次棕床得花不少錢呢,可是,姥爺並不生氣,也依然允許我在上面載歌載舞。
  • 姥爺的「網紅村」(王修齊)
    姥爺的「網紅村」(王修齊)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近幾年「網紅」這個詞悄然興起,我姥爺所住的村子——慈口觀村也趕了個時髦,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每天,來到村子裡參觀的遊客一波接著一波。那時候,我就在想什麼時候姥爺所住的村子能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呀?鄉村振興和鄉村旅遊給農村帶來了大機遇,經過幾年的發展,姥爺的村子發生了大變化。一進入村子,原來的土路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柏油路。順著柏油路一直走,錯落有致的民宿首先映入眼帘,民宿的整體色調是菸灰色的,有著晚清時期的建築特點。
  • 姥爺的陰陽路,一個大型的家族謎團
    小劉苦勸他,歇歇再走,但是勸不住,姥爺執意推起他破舊的鳳凰自行車,犯著「主不還鄉」的忌諱,打道回府,當時已經是巳時,太陽爬到了樹梢上。姥爺繞出劉莊,沿著河堤往北騎行。村裡其他這個年紀的人,都哄著孫輩兒,頤養天年了,可姥爺是坐不住的性子,再說了,東村請,西村找,堪輿風水,主事紅白喜事,姥爺根本閒不下來。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致逝去的姥爺最洶湧的思念
    一開始電影中出現的就是蔣雯麗的旁白,這是一個關於父母發配邊疆的留守兒童與姥爺相依為命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我童年的一些記憶和幻想。我叫蔣小蘭,君子如蘭,是姥爺起的名字,他最喜歡蘭花了,我出生的時候,正好是『特殊時期』爸爸媽媽因為政治原因,在我三歲的時候,就去了新疆勞改農場,把我留給了姥爺,小時候我特別恨我姓蔣……」(在那個年代,和階級敵人一樣姓蔣,是她的原罪,天天被男同學跟在背後喊「敵人」,教室黑板上寫著「打倒蔣小蘭」,心高氣傲的她總是受不了這個,所以總是逃學。)
  • 紀實報告文學:姥爺【一】||徐永群
    爸爸哽咽說道,孩子的姥爺走了!媽媽悲痛欲絕,全家人哭成了一團兒。我獨自住在西屋,姥爺住院後,再沒有人與我作伴了。我被哭聲驚醒,趕緊爬了起來,蹬上球鞋,就往附近的醫院跑,姥爺,姥爺呀,您不要走啊,您最喜愛的永群來了!病房內已經舖上了潔白的床單,姥爺的東西全部轉移走了,我姥爺到哪兒去了?
  • 番外 | 做了這麼多年本地化,是時候對三姑六婆七舅姥爺有個交代了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麻將火鍋嗨起到時候,三姑六婆七舅姥爺堂兄弟表姐妹總是對我們的工作刨根問底。可你說的清自己是幹什麼工作的嗎?還是只想靜靜七舅姥爺:未來發展好不好?有沒有前途?這個問題可以用數字來回答。據知名本地化市場調研機構Nimdzi預測,未來五年,全球本地化市場將以6.8%的複合平均增長率繼續增長,並將在2023年達到7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 蔣雯麗《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新修訂版問世
    回憶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書寫「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日前,蔣雯麗《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新修訂版問世。後又出版自傳體隨筆集《姥爺》,她將稿費全部用於資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建立圖書館。豆瓣電影評分8.7分,豆瓣讀書評分8.5分,受到觀眾、讀者好評。時隔八年,蔣雯麗對全書進行逐字打磨,新增三篇動人文章和一篇後記,收錄二十二張珍貴老照片,新增十五幅作者手繪插圖。有一位觀眾問蔣雯麗:「你覺得姥爺給你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她說:「是愛。」
  • 本周讀者福利丨姥爺,我們天上見(感人至深)
    我孤零零地站在姥爺的板車前,看著越來越黑的天,覺得自己應該為姥爺做點什麼。我走到一個叔叔面前,神情肅穆地說:「許叔叔,你騎上自行車,帶我去迎一迎他們吧。」許叔叔看著我,點了點頭,推上自行車,帶著我,就往淮河水壩方向騎去。
  • 小學五年級作文:我的姥爺「張有理」
    姥爺是我們村裡土生土長的人,他生在這裡自然也是家鄉人的模樣:臉龐黝黑,身體壯實。他長在這裡,說的也是家鄉的方言。姥爺說話聲音洪亮,抑揚頓挫明顯,他講出的方言有一種獨特的粗獷之美。雖然姥爺只讀了五年小學,但他愛聽新聞,並常向別人學習用詞,因此也變得能說會道,即使不會說普通話,但他講話時仍然很有領導風範的喲。姥爺年輕時當過生產隊長,後來又選上了村書記,村裡很多與姥爺同輩的人都很尊敬他。姥爺的交際圈可大著呢,親戚朋友家中有喜事辦酒席,當然少不了姥爺講話。只見老爺從容不迫地登臺,絲毫沒有緊張之感。
  • 「核桃車」裡憶童年——玩具姥爺的童趣世界
    一枚核桃兩頭在磨石上磨平,再鑽孔將果仁兒掏出,竹筷子一穿、紙殼做成的風車固定在筷子頂端,細繩一拉,風車呼呼轉動,這就是童年裡最美好的記憶。50歲以上的老濟南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回憶:兩根竹筷、一張舊紙殼就能製作出趣味十足的小玩意,玩上一天都不覺得乏味,帶到胡同裡還會引來孩童們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