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陽臺與隔壁樓房間距僅30釐米。(Facebook圖片)
【環球網綜合報導】那些想感受雪梨公寓繁榮景象的人們,只要到米勒位於渦拉溪的住所就能切身體會到。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戶人家對眼前30釐米的另一棟樓房拔地而起忍無可忍,最終搬離。
據澳大利亞新快網2月23日報導,一幢14層高的樓房在米勒的一樓公寓陽臺旁拔地而起,樓房距離米勒公寓的陽臺甚至不到30釐米——這一切都是拜樂調議會及當地規劃當局所賜。
米勒說:「開發是要開發,這我理解,但開發到這種程度就有點過頭了。」米勒和妻子忍受不了建築給他們的住房帶來的影響,最終在上個月被迫搬離。
「我的妻子是上海人。我們去過上海很多次,連她也說這樣的建築項目要是在上海無論如何都不會獲得審批通過的。」他說。
新建樓房的部分區域將成為未來住戶的花園,這個花園已經建到和米勒住所的圍欄一樣高。米勒稱,花園四周將圍起1.4米高的內牆,這樣一來他的住房將更難採光。「我們都很吃驚,根本不敢相信。」
市議會推責
但規劃當局看似不對開發項目帶來的問題感到非常驚訝。據該媒體報導,有文件顯示,樂調議會「在2013年接收這個價值2000萬位於利維街的開發項目申請的前幾個月就知悉樓距」問題。
儘管議會清楚兩座建築物的生活空間相隔最近僅8.5米——遠低於規劃與建築設計規範要求的最小12米間距,議會依舊建議聯合區域規劃小組委員會批准項目動工。
然而,樂調議會辯稱規劃方案與當地管控措施一致,按照管控措施,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允許樓房零間隔。
該議會還把責任推給項目的房屋擔保人,因為一1.2米的花架和樹木屏障「並非按照獲批的方案建設的」。「責任當然在房屋擔保人,因為他負責設施的建設符合獲批方案。如果建築未按設計方案建設,但房屋擔保人卻照樣批准施工,那就得採取有關行動進行處理了。」
議員指責規劃小組與議會
看見米勒在Facebook上發的項目圖片後趕到震驚的區議員尼古拉斯(Nicholas Mickovski)卻指責其他方面。他批評聯合區域規劃小組委員會審批流程,還指責議會工作人員沒有把項目存在的問題充分傳達給議員。他說:「我將會與規劃當局的總經理和總監進行對話,希望事情能有所好轉。」
聯合區域規劃小組委員會指出,其決定是綜合議會評估報告等方面考慮的。「小組委員會鼓勵居民如果感到項目違反審批規定,可上報給議會。議會有責任對這些情況展開調查或採取強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