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正確的慎終追遠

2021-02-19 美地出產

在清明掃墓的時辰,要怎麼作才是合乎神的心意呢?

我們認識了這位神,我們也盼望照著這位神的旨意、教訓來實行地上的事。特別是關於祖先的問題,許多人對於基督徒如何對待我們的祖先、怎麼紀念我們的祖先、甚至可不可以祭拜我們的祖先存有許多疑問。身為基督徒,這些問題就著我們作人來說,我們沒有太多的意見,但是我們願意照著聖經的教訓和啟示來實行,因為這是最討神喜悅的事。所以這件事需要我們先對聖經有認識,這樣,就能使我們更有信心和把握,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慎終追遠」。

聖經中關於人死後的問題,有什麼樣的啟示 

我們需要先有從聖經來的領會,才能明白正確對待祖先的方法。

人對於死後往那裡去,有許多的說法和臆想,就連古時的孔子,人問他死後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回答,「我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說,對於活著的事,我還不夠清楚,對於死後的事,我也沒有得著啟示。人對於死後的事有許多的猜想,但聖經中卻有明文的告知,人死後往哪裡去。 

很多人說,「人死如燈滅」。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說過,「人死如琴破了,但彈琴的人還在,如同肉身毀壞了,但靈魂還在。」聖經啟示我們,人有三部分,最外面有身體,裡面有魂,所以我們會思想、有情感、能決定,而在人的最深處有靈。人裡面有靈,聖經告訴我們,神創造諸天、建立地基,造人的耶和華,說到造人的時候,特別說到『造人裡面之靈的耶和華』,因此,人有靈、魂、體三部分,也就是許多人說的身、心、靈。人所說的死了,就是指著人外面的身體過去了、毀壞了。但是聖經清楚的告訴我們,人裡面有靈,人的靈還要繼續存在。

人死後靈魂的去處

在聖經中用到一個字,叫作『陰間』。在舊約中,叫作『示阿勒』,在新約中,叫作『哈底斯』。並且在聖經中的啟示是一貫的,創世紀四四章中,雅各對他的兒女說到,「...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這是第一次啟示出人死後所到之處。約伯記七章「雲彩消散而去,照樣,人下陰間也不再上來。他不再回自己的家,他本地也不再認識他。」這是神所說的話,意思是,人死了就如雲彩消散,人就下了陰間,表示我們的靈魂下了陰間去,就不會再上來了,也不再回自己的家了,本地的人也不再能夠認識他了。

我們再來看傳道書:「在你所要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換句話說,那是個靜止、等候的狀態。等候什麼?等候榮耀的神再度顯現。主耶穌來到地上,是在兩千年前,祂為我們贖罪、成為賜生命的靈,為了進到我們裡面,作我們的生命,叫我們得著重生。所有死了的人還要等候,等候將來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或者基督臺前的審判。

 

人死後為什麼要到陰間呢?

因為靈魂成了脫開身體的靈魂了。身體如同靈魂的衣服,脫開身體就成了赤露的靈魂了,這乃是不完整、不正常、且羞恥的光景,就像人不穿衣服覺得羞恥一樣。當靈魂沒有身體可以寄託的時候,也是羞恥的。所以,不能進到神面前,也不能見神的面。

「陰間」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是專為死去的人預備的「拘留所」。也就是保存死人靈與魂的地方,並且要在那裡等候覆活。因此,從這裡可以斷定,人死後不可能變成鬼作弄人,這是真理。曾聽過有人這樣咒罵人:「我死後要變成XXXX來找你!」我們若認識真理,就能明白,這樣的威脅是不具威信的。換句話說,人死後不可能變成鬼來作弄人,當然也不可能變成神來保佑人。我們似乎需要祖先來庇佑、保護我們,這些是人的期盼,是傳統的盼望。事實上,真正祝福、保佑的源頭,是這位造天地的神。祝福我們的,乃是神。我們要仰望這祝福甚至是萬福的泉源。聖經說:「論福,我要賜大福給你。」這個福,在整本聖經一直傳遞,這個福,就是榮耀的神作我們的生命,做我們的救主。

 

人死後會下陰間,那麼,陰間是什麼樣子?陰間分成哪些部分?有沒有分成不同的地方? 

答案是有的。主耶穌曾親自將這些事向我們陳明。

陰間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快樂的部分,就是樂園。也就是義人的靈魂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亞伯拉罕、拉撒路和一切得救聖徒所在的地方。陰間的樂園,是在舊約和新約中所有信祂的、認識祂的、願意歸順祂的人,他們的靈魂所在的地方。神為人預備的都是樂園。從起初,神把人造好之後,先把人放在伊甸園,就是伊甸樂園。然後,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在信心裡死了,我們因著信祂,我們過世之後就進到了陰間的樂園,若是不信祂、拒絕祂,主耶穌也說,我們便會進到陰間另一個地方,就是受苦的部分。摩西說:「我把生死禍福陳明在你們面前」所以,這或生、或死、或福的話,我們要尊重、要聽從。

 

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 

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到三十一節,這段是說到,有一個天天奢華宴樂的財主,還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他常常在財主門口或桌底下像狗一樣,等著財主或他的孩子們吃東西掉下來的碎渣,十分可憐。有一天拉撒路死了,他到了陰間快樂的部份去了,那裡有亞伯拉罕,就是我們信心的祖先。拉撒路還躺在他的懷裡。當時,財主也死了。財主死了,卻到了陰間受苦的部分,他在那裡覺得乾渴、難耐。聖經中可以看見,陰間的這兩部分可以互相對話,於是財主對亞伯拉罕說,「請你到世間告訴我其他兄弟姊妹們,不要到這地方來的方法吧,要他們不要來到這裡,這裡真是太痛苦了。」亞伯拉罕回答他,「不需要有人上去,他們在世間已經有摩西和申言者的話可聽。」聖經的啟示是清楚的,這裡說的就是主耶穌的救恩,就是福音。 

由此看見,貧窮、低微的人會死,有錢、富有的人也照樣要死。財主之所以到陰間,不是因為他有錢,而是因為他依靠錢財卻不倚靠厚賜百物的神。他不信靠神的話,把神的話當耳邊風,因此他沒有得救,並且進入了陰間痛苦的部分。陰間痛苦的部分是罪人的靈魂所在的地方;也就是那財主和一切滅亡的罪人所在的地方。但是,聽從神的話,就能得著永遠的生命,「...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遠的生命...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五24)我們生下來的時候,是出生入死,肉身的生命最多可能到一百二十歲,還是離不開死。當我們得救重生,便是出死入生了。基督徒被生了兩次,一次從父母生,一次從神重生,但卻只死一次。即使肉身死了,將來主耶穌來了,肉身也不死了。

 

關於『巫術招魂』的問題

在舊約中有一個故事,關於一個神所棄絕的以色列王,叫作掃羅。他不聽神的話、不尊崇神的話,也不尊重神的話,以至被神棄絕了。有一位設立他的先知就是申言者,叫作撒母耳,當時過世了。一天,掃羅有事很急迫的要求問神,但神不回答,於是他想再找撒母耳,但撒母耳已經過世了,他也找不回了。所以,掃羅就找了個過陰、交鬼的婦女,但是,神在舊約中嚴嚴地禁止祂的百姓作交鬼、行邪術的事。但那天神作了件特別的事,神特許撒母耳從陰間上來,交鬼的婦人當下一看見撒母耳,就極其懼怕,大聲呼叫。因為平常他交鬼都不是真的,所以一見到撒母耳反而感到懼怕。撒母耳從陰間上來,便大大說了掃羅一頓,「因為你不聽神的話,才落到這樣的下場,你還來攪擾我的安息!」這是神特別作的。所有陰間招上來的魂,都是假冒的,這是聖經中特別的解說。主的話說,『雲彩消散而過,照樣,人下陰間也不再上來。他不再回自己的家,故土也不再認識他。 』(伯七9~10)所以,人死後下了陰間,就無法再上來了!而且平常巫術所招來的魂,都是邪靈的假冒,並非真的本人,並且所有的指示,都是叫人作違背神和拜鬼的事!在舊約中,神嚴禁祂的百姓行關於交鬼的事,在申言記十八章9至12節『那些國民所行可憎惡的事,你不可學著行。你們中間不可有人使兒女經火,也不可有佔卜的、觀兆的、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用迷術的、交鬼的、行巫術的、過陰的。凡行這些事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的。 』這些事都是神所憎惡並嚴厲禁止。對於人死後往那裡去的真理清楚之後,我們就能明白該如何對待我們的祖先,才能夠討神的喜悅,又能讓祖先得著安慰。

 

關於祭拜祖先的問題 

中國人祭拜祖先,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是基於傳統,出於異教的各種邪說、迷信和說法,以為「可為活人與死人賺得功績」、「可為死後靈魂的西天之旅消除障礙」或是「可免去死人靈魂的騷擾, 反得其庇護」,甚至說到輪迴,這是十分不合邏輯的事。這些傳統的說法,說的好像跟真的一樣,但這一切的觀念,都大大違背聖經的真理,使人受迷惑。因此我們必須清楚真理,不能違背聖經。在菲律賓有個殘酷又迷信的笑話,,有一個父親過世了,兒女們就為父親找了人來為他超渡。超渡時,大約需要花費兩萬披索,兒子認為兩萬太貴,一萬就夠了,作法的人就同意了。念經時,竟聽到作法的人念到「往東天去、往東天去…」兒子立刻反應「不是要往西天去嗎?你怎麼要我父親往東天呢?」作法的人回答「你只花費一萬,就只能往東天啦。兩萬才能往西天啦。」於是兒子為了父親,再補了一萬。突然,爸爸從棺材裡坐了起來,指著兒子說:「你這不肖子,為了一萬塊,害我跑到東又跑到西阿。」不論東天還是西天,事實上都沒有這個天,人死後最終的目的地就只有陰間。神的話安定在天,就科學、就醫學、就豫言學、不論哪一面,神的話永遠不改變。我們有神的話可以信託,所以孔子才說,「朝聞道,夕死可也。」聽見真理,晚上死了也不害怕,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要到哪裡去了。 

第二個原因,我們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祭祖是好的,動機也是對的,因為孝順是中國人的特點。但是該如何作,才能又討神喜歡,又使祖先得著安慰? 

中國人說的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等到要孝順父母,他們卻不在了,那真是可惜。中國人最強調孝道;故曰,「夫孝德之本也」(孝經),「百善孝為先」。孝順是好的,動機是對的,但實行是否正確,我們需要核對一下。聖經中大大強調孝敬父母,甚至我們可以在聖經中看到,孝敬父母是聖經中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在舊約中,摩西曾經從神的啟示頒布十誡,十誡中前五條在一塊法版上,後五條在另一塊法版上,前面一到四條說到要尊重獨一的真神,單要敬拜祂。不可敬拜、跪拜所有神以外的各種像,我們要敬畏、敬拜的,只有這位神。 「孝敬父母」是第五誡,和神擺在同一塊法版,與敬畏神是同等重要。因為父母是我們的源頭,我們孝敬父母,就是尊敬我們的源頭,這源頭至終乃是神自己。中國人強調「慎終追遠」,若說我們祭祖、紀念祖先、祭拜祖先是「慎終追遠」,那能追多遠呢?祭祖用的祭牲可能兩隻雞或是三隻雞,這能供應幾代祖先吃呢?若能祭到三代,那第四代以後怎麼辦?所以,追溯到人類的第一代祖先是亞當、夏娃,而他們的源頭卻是神,神是宇宙萬有的來源,也是人類的來源。所以敬拜神才是真正的「慎終追遠」。 

在新約裡,對孝順的要求更高。 「作兒女的,要在主裡順從你們的父母,因為這是正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亨通,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六1~3)要孝敬父母,並且要在主裡孝敬父母。主就是我們的神,指明順從父母乃是先與主成為一,主來做我們的力量,使我們有源源不絕的孝敬的能力。還有,就是孝敬父母要憑主而不憑自己,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祂的力量取之不盡,祂的愛用之不絕。並且,要照著主的話孝順父母,而不照著天然的觀念,也不照著傳統的教訓和遺傳。所以,我們該在父母在世時,竭力找機會孝敬父母。

曾經有一位母親,看到兒子成了基督徒便十分煩惱,他對兒子說:「你信了耶穌,以後我死了沒人拜,就成了餓死鬼了。」兒子為母親禱告,求主開母親的心眼,讓他看見人死後怎麼還能吃呢?於是,主使兒子開了竅,在母親午睡時豫備了五菜兩湯,趁媽媽睡著擺在媽媽床前,然後對媽媽說:「媽媽請你來用飯。」過了一、兩小時之後,便將一桌的飯菜收走。等到母親睡醒後呼喚兒子:「兒子阿,吃飯時間到了,該吃飯了。」兒子對母親說:「媽媽,你剛剛已經吃飽了。」母親有些生氣的說:「我剛剛在睡覺,哪有吃飯?」「剛剛你睡覺的時候,我已經把你最喜歡的菜擺在你床前了。」媽媽又說:「我那時在睡覺,怎麼能吃飯啊?」這時,兒子流著淚對母親說:「連睡覺的時候都不能吃,何況人死了怎麼能吃呢?」食物是為了我們的肉身,肉身都不在了,怎麼還能吃呢?食物是為養活人的身體。人死了,靈魂下了陰間,根本不需要,也享受不到「祭物」了。孝順的心是對的。但就連中國人所強調的都是活著時候的孝順,父母在世時忤逆父母,平時對父母不孝,父母死後才天天祭拜,拜得十分豐盛,追根究柢,拜的都是自己的嘴,祭拜的食物都是為著自己的口腹之之欲。人孝順的動機是好的,但若受傳統限制,所實行的就不是神的作法。

在孝順這件事上,神實際的作法,與中國人很相似。曾子說,「椎牛祭墓,不如雞豚之逮親存。」意思是,為了祭墓而殺一隻牛,還不如殺只小雞,烤只乳豬,來孝敬存在的父母。歐陽修說,「祭之豐,不如養之薄。」祭祀豐盛,不如淡薄的扶養年長的父母,相較起來,這樣實在多了。可見連中國的古聖先賢也知道要在父母活著時孝順。聖經更是告訴我們,要抓住機會。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我們應當趁著先祖、父母活著時「在主裡」孝敬他們,奉養他們並帶他們接受福音,得著永遠的生命,這是真正孝順的極致。該如何盡最大的能力孝敬父母呢?最孝順的路,不是只有外面物質的供應,我們在地上行事為人要是光明磊落的,能夠榮耀神,也能光宗耀祖。而最孝順的舉動,就是把神給他們。我們一開始信耶穌,父母長者在傳統觀念裡常會誤解我們,雖然一開始會被誤解,但時間過去,我們要使他們能說,「還好你先信了耶穌,否則我們就沒機會了」 ,聖經上就說,「當信靠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剛開始信主家人會誤解,但我們能活出主耶穌的美德,至終我們的家人都會得救。主的福音終必得勝。 

還有許多人聽見福音之後大受感動,也願意信主。但是卻會說,「我實在願意信耶穌,可是家裡還有年邁的父母,怕他們不高興,我想等他們不在了、過去了,我再來信主。」這句話,聽起來實在是孝順,怕父母傷心,顧到了父母的感覺。但是聽在認識聖經的人的耳裡,就像颱風天發生水災時,救生艇開到了你面前,救生人員要你快快上船,但你卻說,「喔,我不能上船,因為我父母還沒上船,我等到父母都被淹沒了,我再上船吧!」聽起來真是孝順,但骨子裡也真是危險阿!但願聽到福音的人趕快轉向主,若這是艘救生艇,就快快跳上船,緊接著,全家人也都能夠一同上這救恩的船了!

 

基督徒對待祖先的態度是如何?

祖先可以「尊敬、記念」,卻不該「敬拜、祭祀」。對祖先不能敬拜、祭祀,因為這違背神的話,主的話清楚表明,「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太四10)又說,「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們,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出二十4~5)祭拜祖先,便是把祖先當作神了!祭拜祖先,雖可能是一片孝心,但與真理不合,對祖先毫無助益,反而邪靈、汙鬼接受了祭拜,而大大得罪了神。猶太人將這些真理啟示出來,卻又自己違背這些真理,因著明知故犯而亡國了兩千六百年。中國人因著不知而違背神的真理,但神是公義信實的,不追究我們的過犯,只要我們向主悔改,祂就赦免我們。因此,人只能拜神,不能拜人,人過去了在陰間我們是拜不到的,並且,邪靈會來假冒竊取人的敬拜。我們可以記念祖先、懷念祖先,但不可用祭拜的方式。

再說到關於「祖先牌位」的問題,這是異邦迷信的產物,不能代表祖先,反而給邪靈一個躲藏處,來僭取人的敬拜。有些人信主了,什麼都能清理、丟棄,但就是祖先牌位不願丟棄,說是為了一點孝心紀念祖先。但是,即便神主牌上鑲了金、框了銀、甚至加上鑽石,若是兒女的形為不檢,祖宗八代都被人拿出來數落一頓,這是何等不堪。但若是我們的行為是榮耀神的、尊重人的,旁人都會說「這是好竹出好筍」,人也會把稱讚加給我們的祖先。所以,真正的牌位不是外面那一塊,而是我們這個人。不論我們到哪裡,我們行的正、活的好,這才是對祖先最大的安慰。

我們基督徒在教會生活中,還不僅孝順肉身的父母和先祖,對待在教會中所有年長的弟兄姊妹,我們都該像對待父母一般。願神祝福我們,能夠照著神的話,討神的喜歡,也能夠讓我們的親友和我們的先祖、父母,能得著真正的祝福。

相關焦點

  • 慎終追遠
    原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大意:慎終:謹慎地面對死亡,對待我們的未來。
  •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其實,中國古人早就有類似的思想,《論語》中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慎終」就是嚴肅認真對待生死,生命第一,人命關天,人的生命最重要。 「追遠」就是追思以前的賢人或聖賢,以他們為榜樣與楷模,向他們好好學習。古人關心喪葬問題,看重的是現實世界。實際上,任何國家任何形式的祭祀都沒有科學可言,因為死去的人不能知道活著的人在想念他們,在祭奠他們。
  • 基督徒掃墓祈禱文
    2.我們的態度慎終追遠,感恩思念先人,切不可為(未信主)逝去的人禱告,以求讓他們進天堂,只可以為活著的人禱告盼望他們信耶穌。3.將先人墳墓清掃乾淨,可以在墳墓前擺放鮮花,但不可焚燒任何物品以及祭拜任何人或物。4.以愛心包容未信主的家人,委婉地表達基督徒的原則與觀點,為家人向主禱告,切記避免血氣與之爭論。
  • 臺灣清明節:慎終追遠顧環保
    在5日的清明節來臨之前,臺灣環保事務主管部門便宣導「清明祭祖重誠心,慎終追遠顧環保」理念,呼籲民眾採取較環保的方式祭祖。該部門建議,在指定區域集中收集紙錢後統一焚化;以向社會福利機構捐款方式替代焚燒紙錢;利用網際網路提供電子追思祭拜服務;以鮮花、水果作為祭拜品。上述建議得到不少民眾響應。
  • 慎終追遠(文/ 賀奕璋 北京人大附中)
    「慎終追遠」,我抬眼,這四個字在微光的照耀下有些顯眼。奇怪,為何我從未注意過這四個字的存在。「我知道你們覺得我固執,我也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你們也不愛走。」他的聲音中帶著悲涼,「但人這一輩子,總要堅持些什麼,孔子說過『慎終追遠』,這是老祖宗留下的義德,你們一個個出息的很,有做官的,有搞買賣的,娃娃們也個個聰明,但人啊……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本啊!
  • 遠志明基督徒提醒正確看奧運 蔣佩蓉表示贊同
    2012年七月30日早,遠志明牧師提醒基督徒看奧運需警惕,「大家看奧運,有一點要警醒,就是對於體育競賽精神不能盲目崇拜,更不能當作人生準則。在人生中,競爭不可少,謙讓更不可少。在人生中,超越別人可貴,扶持別人更可貴。在人生中,獲得金牌的不一定是強者,弱者也絕不應該被淘汰。
  • 劉志雄長老:基督徒正確的工作觀
    難道對於基督徒而言,耶穌基督的救贖還沒有把我們從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的咒詛之下解救出來嗎?今天有多少的基督徒從早上起來的時候就感謝神說:又是新的一天,我可以去工作了。如果沒有就不對了!我們今天把很多不正常的現象當作正常,對於上班的感覺就是這個樣子,不是受氣、就是累的半死。創世記第二章15節:「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弟兄姐妹,這節聖經是在墮落之前呢還是墮落之後。
  • 基督徒如何建立正確的信望愛品格?
    基督教認為基督徒應該有三個品質,那就是信、望、愛。信就是相信,就是對上帝的相信,這種相信強調的是絕對的信靠和信任,也就是不需要理由和懷疑的相信。正如古代教父德爾圖良所言,因為荒謬我才相信,這被認為是基督徒對上帝信仰的典範。
  • 慎終追遠·致敬英雄
    沉痛的默哀儀式結束後,全校即刻開展網上《慎終追遠·致敬英雄》的主題班會,了解清明的習俗,追溯清明的來源,提煉清明的家國、家族文化精髓,緬懷為新中國的創立與建設而犧牲的英雄們,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中犧牲的十四名烈士。一年年、一代代追思祭掃,傳承已逝者留下的愛和希望,繼承已逝者生前展現的美好品格和偉大精神。
  • 讓家更有力量——慎終追遠,清心明志
    讓家更有力量——慎終追遠,清心明志 2020-04-03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督徒該如何正確的對待金錢?
    這是一個「談錢色變,談性形變」的社會,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只有靠著基督守住內心的純正,才能無愧於神。仰望神的供應在約伯記中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其實使我們艱難中得幫助、生命中得供應的不是金錢,而是上帝的恩典。
  • 慎終追遠,心祭重於形祭
    清明時節,禮敬祖先、慎終追遠、思慰逝者,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流傳的文化傳統。今年清明恰逢疫情防控期間,在4月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門部署了今年的祭掃安排,要求暫緩舉辦一些集體共祭活動,抓好現場祭掃管理,做到安全有序、綠色文明。
  • 基督徒敬祖之道
    總結:若我們安靜下來,詳細的思考「祭祖」的內容,就會明白「這些事情沒有甚么正確的根據」。很多時候人們很容易被迷信迷惑。我們基督徒已經從迷信中釋放出來,清楚真道,因此,決不要再被迷信捆綁。聖經也沒有反對基督徒保存相片或刻著死人事跡的牌子。但至少為了不要絆倒別人,或給他們製造錯誤的印象,基督徒最好不要保存與靈牌一樣的木牌。做兒女的基督徒是否可以留下非基督徒父母的靈牌?雖然他們不拜它,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靈牌本身雖不算什麼,但它與邪靈有關,所以基督徒家庭不應保有它。那麼是否可以把靈牌送到廟中,付錢請廟公拜它?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這麼做是相信有關死後情況的非聖經思想。
  • 當下基督徒家庭信二代的危機
    引言:這個世界有很多代名詞,比如有富二代、官二代,這些詞是形容一個人的富有或者權利,延續到了後代子孫身上;同理基督徒也是有信二代,乃至信三代,這是在描述基督徒信仰的傳承生活。第一代基督徒可能是爺爺奶奶,第二代基督徒就是父母,第三代基督徒就是兒女,乃至第四代,第五代等。對於當下而言,信二代的話題還是比較熱門的,有許多信一代的父母是教會的信徒、同工、牧者,那麼他們也會帶領自己兒女成為信二代,當然背負信二代的稱號是容易的,但想要成為名副其實的信二代,繼承信仰的信二代實則挑戰重重,危機重重,以此,我們展開三個方面的分析,關於信二代的危機。
  • 中元節:三流合一,慎終追遠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意思是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民風自然樸實敦厚。祭祀祖先,不忘先人恩澤,讓我們懂得敬畏歷史,自勉自強,傳承家風,不墮家聲。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的文化傳統,體現了人情味,期勉互愛!
  • 基督徒的葬禮
    很多基督徒和牧者對於基督徒的葬禮持有曖昧態度,極其模糊不明朗。
  •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摘自:《論語·學而第一·第九章》 原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喪事,恭敬地祭祀遠代祖先,就能使民心歸向淳厚了。」
  • 慎終追遠 敬宗拜祖 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慎終追遠,敬宗拜祖。3月26日上午,在河南鄭州新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期舉行的同時,數千裡之外的寶島臺灣也同時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藉由敬拜儀式,表達臺灣同胞對中華民族遠祖之崇敬,傳遞「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
  • 致敬公安英雄丨慎終追遠!琿春市公安局參加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
    致敬公安英雄丨慎終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