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世界上錢是個好東西,「它」可以給人創造下的願望編制美麗的夢境,「它」可以讓人沉睡迷失自我;有人因利而變性,有人因利而沉淪。這是一個「談錢色變,談性形變」的社會,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只有靠著基督守住內心的純正,才能無愧於神。
仰望神的供應
在約伯記中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其實使我們艱難中得幫助、生命中得供應的不是金錢,而是上帝的恩典。太多的時候,我們習慣將眼睛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並且認為有了學問、工作、名聲等生活就會幸福。究其本因我們應該切實的知道,如果不是神賜福與我們的話,我們將一無所有。
如果不是神讓四季正常交替,如果不是神讓雨水從天降下,我們又會擁有什麼?當我們看到天災人禍發生的時候,年輕的生命儘管擁有無盡才華,但又豈能換取生命片刻麼?才華、金錢、名利,只是生命中附屬品,因為生命在這一切才更有意義。
如果上帝收走了我們的健康,我們還拿什麼面對生活呢?
基督才是我們生命的供應者。就像耶穌曾說:「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基督是我們一切的供應者,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以敬虔敬畏的態度,謹慎的度過生命的餘生。要相信神會將我們安排到相應的環境中,讓我們不至於缺乏。
其實,在社會中人們常常因為利益而爭執,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好處不在眼睛所能看得到的金錢上,而在於我們神在永恆中為我們存留的基業。
顧念有需要的人
在約伯記中說:「我若不容貧寒人得其所願,或叫寡婦眼中失望;或獨自吃我一點食物,孤兒沒有與我同吃;我若見人因無衣死亡,或見窮乏人身無遮蓋;我若不使他因我羊的毛得暖,為我祝福。」
通過聖經裡對約伯家庭環境的介紹,完全可以用富足來形容他。然而可以很清楚的看見約伯對待金錢的態度,他雖然有錢,但同時他也有比常人更多的憐憫之心。
這個世界中有很多有需要的人。有人依然在寒冷的季節無家可歸,有人也在食不果腹的狀態中伶仃漂泊;有些時候只要我們心存憐憫,就一定可以在能力範圍幫助有需要的人。陽光照耀大地,並不是地上沒有醜陋,而是因為他的責任與使命;我們關愛他人,並不是因為對方的善行,而是因為我們從基督學會了愛。
保持簡樸的生活
其實我不是苦修主義者,我也從沒想過透過讓自己吃苦達到成聖的目的。但是在環境中可以看見一個事實,上一代聖徒生活雖然很困苦,但是內心中與基督的關係很近。
我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在參加聚會條件非常簡陋,在農村的聖徒家中,睡覺的時候下面鋪的是稻草,被子也不夠蓋,需要兩個人蓋一床被子;吃的也很簡單,就是土豆、白菜、鹹菜等就基本的事物。但是當時的人內心中卻很火熱,每次聚會的時候禱告聲、悔改聲、讚美聲清晰而又嘹亮,想到當時最長唱的就是《中國早晨五點中》。
而今天,聖徒的生活好了物質好了,內心中對神的投靠卻遠遠不如從前,個人與基督的關係也漸行漸遠,信仰漸漸流於形式化失去了曾經那一團復興的活。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現象呢?因為身體太安逸了,肉體太過驕縱!以至於在安逸中,不再尋求神的幫助,從而導致屬靈的貧窮。所以我們要學習過一個清貧的生活,清貧不是自己苦待自己,而是不去驕縱肉體,不為肉體追求吃什麼、穿什麼,而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上帝旨意中。
當存知足之心
作為基督徒應該保有一種有衣有食就當知足的生活態度。不是說我們有衣有食我們就不努力工作不創造價值了,而是我們對物質的需很低,而將其他的精力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
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只有知足的人才會有感恩,生活中才會有更多的幸福感。否則成了金錢的奴隸,只會在愁苦中度過。腓立比書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就著保羅而言,曾經他所看為重要的事物,但因為他看見永恆中的基督,他看見永恆的基督時,就輕看了世界上的一切。無論是名利、地位、金錢,任何一項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輕看,更是在他的眼中如同糞土一樣。
我們同樣擁有的是屬天的生命,有一天要到永恆的國度中得到神賜給我們的基業,而我們今天對待金錢的態度卻決定了我們在永恆中受的結果。
紅樓夢的《好了歌》說:「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願我們都成為金錢的管家,存著正確的態度使用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