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國,老朱分封爵位,左思右想,老謀深算!

2020-11-15 夏日瀾風解密頻道

胡軍版《朱元璋》算是根據正史拍攝的電視劇,不是戲說或者神劇那一類,中規中矩,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其中一集,大明開國了,老朱分封將帥們爵位的鏡頭,他左思右想,老謀深算。


咋把子侄輩的延安侯唐勝宗放進了公爵一欄,和徐大,湯和,常遇春平起平坐了???

這是導演安排的?劇組的歷史顧問封的?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冊封了六個「開國公爵」,為何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下來?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正式頒詔,對於那些在削平群雄、掃蕩胡塵、一統華夏的過程中的有功之臣進行了分封。
  • 哈裡王子晉封公爵,英國爵位的公侯伯子男和中國古代爵位一樣嗎?
    公爵是第一等世襲貴族,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分封諸侯,英國君主分封王室宗親並授予公爵爵位,如威廉王子是劍橋公爵,之後逐漸也授予王室宗親以外的功勳卓著的重臣。和中國古代一樣,不同的爵位服飾截然不同。在正規場合,公爵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上飾八枚金葉片。第二等為侯爵,侯爵一詞最初指威爾斯邊疆的領主。
  • 朱元璋封的開國六公爵都是誰?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那你可知,朱元璋曾封了六位國公,其中有人的爵位是一直承襲到大明滅亡的呢?大明建立後,鄧愈被加封為太子諭德,後又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和衛國公。洪武十年(1377),在鄧愈病逝後,朱元璋追封他為寧河王,諡號武順,配享太廟。可惜繼承了鄧愈爵位的長子後因李善長而受牽連,最終奪爵被殺。直到明世宗時,鄧愈的五世孫才被續封定遠侯,並把爵位傳了下去。
  • 洪武三年,明朝江山大定,明太祖開始論功行賞,分封部眾
    元末民不聊生,朱元璋在淮西起兵,用了15年時間推翻了元朝,開創了大明276年(1368年~1644年)的基業。朱元璋1368年登基,1398年去世,在位的31年裡,一共分封了10個公,52個侯,3個伯。這些為大明江山立下卓越功勳的人,最後竟大多被處死,甚至滅族,能夠善終者寥寥。
  • 為什麼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到明朝滅亡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建立了大明王朝,開國時,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這六位都是功勳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後的朱元璋以屠殺功臣著稱,那我們來看看這六位公爵最後都是什麼下場至此,韓國公的爵位自然也無法流傳了。魏國公徐達徐達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將,為明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他跟隨朱元璋東據張士誠,西滅陳友諒,1367年與常遇春一起統兵北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後攻克元大都,消滅了元朝。隨後又繼續徵討北元殘餘勢力。洪武三年(1370年),晉封為魏國公。
  • 朱元璋力排眾議,堅持分封藩王,背後有著怎樣的深謀遠慮?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但任何一個開國皇帝都不是那麼膚淺。殺功臣比如藍玉等,是在為他的皇太孫鋪路,畢竟太子死得太早了,開國功臣不是一個文臣教出來的文藝青年能駕馭的。一個領土廣袤的大國,是很難有效統治偏遠地區和邊疆的,直到今天,還有大英國協,美合眾和俄加盟。
  • 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文官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其實,理論上古代王朝異姓功臣官方最高的爵位就是封侯,並不是封王,因為各大王朝對於王爵的授予是非常嚴格的,就算是開國功臣也不一定能夠獲得,比如漢朝開國功臣蕭何、張良、曹參等人都是封侯的賞賜,東漢延續西漢劉邦定下的規矩,那就是「非劉姓不能封王」,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雲臺二十八將」都是封侯的獎勵,唐朝開國功臣也是如此,只不過此時他們獲得的爵位是國公,也是異姓功臣的最高爵位了
  • 細述大明開國功臣們的最終結局——屈指可數得以善終
    真正導致太祖晚年打大開殺戒,牽連巨大的誅殺攻城,還是因為太子朱標突然去世,造成太祖原定的承襲計劃被打亂,大明社稷不穩。 太子朱標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只有十五歲,年幼無知,也沒有政治經驗和威望。
  • 明朝開國六公爵,五個傳不過兩代,只有一個一直傳承到明末
    廣告及合作QQ:843661388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建立了大明王朝
  • 看古裝電視劇前,先弄懂中國這些歷朝歷代的爵位
    當時除了周天子是王之外,其他的諸侯國的國君均有個封號。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東周的建立者是周平王。齊國、晉國是比較大的諸侯國,國君都是公,比如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晉文公。像鄭國那樣比較小的諸侯國國君則是伯,史書上一般稱呼鄭國的國君為鄭伯。
  • 知識 看古裝電視劇前,先弄懂中國這些歷朝歷代的爵位
    列爵一開始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後來只保留公、侯、伯三等,用以分封功臣、外戚、少數民族首領等,例如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徐達被明太祖封為魏國公;明朝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學家劉基劉伯溫就被明太祖封為誠意伯。他們兩個人分別屬於當時異姓裡的外戚和功臣,在列爵裡屬於「公」、「伯」。
  • 成也分封,敗也分封:西周至魏晉關於分封制存、廢的爭議與反覆
    就周秦漢魏晉歷代統治者對分封制的認識、鑑戒和反覆的史實而言,此斷言尚有值得商榷之處。西周原是僻居西北一隅的姬姓周族建立的朝代。原本弱小的周族戰勝了強大的商朝,取而代之,成為中原大地新的統治者。如何有效的實行統治?西周初統治者周武王、周公、周成王選擇了建立在血親、姻親等親緣關係基礎上的分封制。
  • 西周最高爵位諸侯國有八個,為何都沒有成為春秋大國?
    周武王姬發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其中姬姓子孫的封國最多,有53個,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來。西周的諸侯國只有宋國、杞國、祝國、焦國、薊國、陳國、虢國七個公爵諸侯國,其中虢國是因其開國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故被周武王封為公爵,其餘六國君主之所以被封為公爵,皆因其為之前的王者之後裔。夏禹的後裔被分封在杞國,商湯的後裔被分封在宋國。黃帝、炎帝、堯、舜的四個後代,分別被分封為祝國、焦國、薊國、陳國。
  • 同樣是開國之初分封,周、漢、晉三朝,為何結果卻迥然不同?
    分封制和郡縣制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兩種行政管理制度,其中的分封制是早期統治階層比較喜歡用的方式,歷史比較典型的是周、西漢和西晉,後來的明朝雖然也形成封國,但所封諸王基本沒有地方行政權力,只享受王的待遇。
  • 郭子興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為何讓老朱這麼尊重呢?
    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到坐擁大明江山,早期開局做得最對的主要有兩件事,一個是從和尚廟裡被逼去當起義軍,另一個就是給郭子興當了女婿。這郭子興的女婿可不好當,老朱這麼霸道的一個皇帝,在他手下沒少吃苦。老朱的臉是比較特殊的,大明風華裡給朱元璋配了個驢臉,其實也沒啥,因為中國人的史書裡就喜歡給大人物加點特色,比如西楚霸王就雙瞳子。所以有時候不需要長得太帥,但是長得特別還是比較有用的。
  • 朱元璋一生只失算了兩次,卻害苦自己的孫子,讓大明江山生靈塗炭
    第一次失算:分封諸子,藩王守國 分封子孫為藩王,其實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已經用事實論證這是一種一定引起國家動蕩的制度。西漢的七國之亂差點打空了文景之治,而西晉的八王之亂更是成為遊牧民族入侵的導火索,讓中原陷入百年戰亂。所以自兩晉之後,這種制度幾乎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 朱元璋稱帝後,孔子後人稱病不願前往朝拜,老朱如何教育孔家?
    孔府二門 想做牆頭草的衍聖公 大軍北伐,衍聖公不戰而降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吳王朱元璋一邊在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大典做準備
  • 《權力的遊戲》中的貴族分封制與中國西周時的分封制有什麼區別呢
    簡言之,《權利的遊戲》裡面的分封制類似於中國夏商時代的分封,名為分封實際上是方國聯盟,而中國西周時代的分封是基於宗法制度。權利的遊戲中的分封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分封《權利的遊戲》中,國王統治的之下常用的稱呼是「七大王國」,說明這是由原本眾多獨立的國家統一後組合而成,國王之下有四個大領主:北境守護史塔克家族,原北境之王臣服坦格利安家族後被賜予的稱號,屬下眾多封臣如卡史塔克家族、莫爾蒙家族、曼德勒家族等西鏡守護蘭尼斯特家族,原凱巖王國之王,屬下封臣如馬爾布蘭、克雷赫、惟斯特林等家族
  •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分封了24個諸侯王?明朝分封的初衷是為了什麼
    因為歷史上鎮守邊疆的大將造反的情況數不勝數,老朱認為只有自己的子孫負責鎮守邊疆,才能保證大明朝的安全。1、東北片區。內陸地區的分封,主要以兩湖地區和四川為主。其中兩湖分封了朱梓為潭王,鎮守長沙。朱楨為楚王,鎮守武昌。朱柏為湘王,鎮守荊州。而四川則是分封朱椿為蜀王,鎮守成都。當然也做了一個實驗,讓朱元璋的養子沐英擔任了永鎮雲南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