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習俗,說不清道不明為什麼,農民們用自己僅存的知識和認知解釋不清楚,便會將這件事情神秘化和神聖化。
比如在農村「正月不讓理髮」,為什麼?農村說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好,理髮和舅舅有啥關係?一般人聽了都會一頭霧水。
後來人們漸漸知道,不讓正月理髮剃頭,是因為清朝時期頒布剃髮令,原本說法是「正月不剃頭,以頭髮思舊」,但農村不理解「思舊」是什麼意思,就誤傳為「死舅舅」,這樣理解就知道正月理髮與舅舅並無關係。
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兩個農俗,乍一聽也覺得沒有任何道理,但仔細聽我解釋會發現,其實是有一些依據的。
一、大門不能正對小溪,周圍不能有高建築物,實則是為居住安全著想
相比在農村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聽過類似的說法,就是說農村的大門不能正對著小溪、大路、寺廟之類的,橫對可以,豎起來對著就不太可取。
此外,農村也有房子前面不能對著大樹的說法,枯樹更是需要連根拔掉。
這樣聽起來有些不可理喻,很多不理解的人把這理解為玄學和迷信,但其實它有一些自己的依據在裡面,下面具體解釋。
首先,大門對著小溪河流之類的,這個習俗在沿海地區並不盛行,因為那些地方的人們大多都住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性也很好,他們的房子不想對著河流小溪都很難。
但在非沿海地帶,尤其是大山村的孩子,比如我自身,從小看得最多的就是層巒疊嶂的山,山外面還是山,永遠無窮無盡。
小時候就很想去看看大海和草原,想滿足那種視線不被遮擋的感覺。
但正因住在大山裡,不常見到水,很多小孩子見到有小溪小河流之類的就好奇靠近。
在農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哪怕父母在家,也很難一直在身邊,所以就常發生溺亡事故。
如果碰巧居住的大門就對著小溪小河,一打開門就能看到水,如果水性不好,農村大多人家沒有路燈,以前廁所又遠,指不定一打開門就掉進河裡,有溺亡的隱患。
所以村民們不讓大門對著小溪小河,可以理解為是為了家人居住的安全,避免隱患!
其次,對著大路,注意是交通複雜,車流較大的大路,而非通往自家的支路小路。
大門正對路,且是豎著的,這有很明顯的交通安全隱患。
為什麼說橫對著沒事,因為橫對著是兩條平行線,只要不過分偏離不會相交,就是不會撞到一起。
而豎著對大門,一打開門走兩步就可能正好遇上疾馳而來的車子,那被撞到的概率就比橫對要大得多,故而不安全,自然不豎對大路。
而寺廟在農村看來是非常神聖的地方,但從居住上來說,對著寺廟會影響生活,為啥?
寺廟免不了燒香拜佛,想像一下一打開門就聞到香火的味道,甚至紙錢的粉末到處飛的感覺,住起來會舒服麼?
而且寺廟經常需要念經誦佛、為別人超度之類的法事,對於居住者來說,有一定的噪音影響。
綜合氣味、粉末灰塵、噪音等方面,正對寺廟自然居住受影響,長時間睡不好也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而大樹的話,這個很好理解,大門對著大樹,一方面大樹的樹蔭會影響屋子的光照和正常陽光照射的溫度,會使屋子潮溼陰冷,不適宜居住。
另一方面,有時遇到雷雨天氣,樹木被折斷會造成屋子損壞甚至居住者身體的損傷,有安全隱患。
而且夏天很多蛇蟻喜歡爬到樹上,正對大門加大了遭到這些東西襲擊的概率,故而需要避免。
二、住宅不建在丁字路口交叉處
這點很多人也都聽過吧,就是農村選住宅大多不回聚堆建在丁字路的交叉處,也就是垂直線的垂直點。
簡單說就是,住宅前面不要有直衝的路,或者巷子。
直衝的路上面也說到了,是考慮交通安全的問題。
而巷子,這點其實也有交通安全的問題,當然,更多的是考慮風向。
正對直衝的巷子,其實穿堂風很嚴重,兩邊都是擋住的,風和氣流全部灌進巷子裡,正對的話一打開門人就能感受到強大的風力和氣流衝撞而來,夏天會覺得舒服,但秋冬是萬萬受不住的。
而且這種風和氣流及其刺骨寒冷,長時間居住在這種環境下,多多少少都是有影響的。
反之,如果巷子是橫對自己大門的,那就不存在說這種風力和氣流對居住者身體的影響。
兩種情況個人畫了草圖,大家可以參考:
換句話說,巷子和路與大門在平行上,影響不大。
但縱對著,尤其還是不得不走的大門,那一打開門,有時候有的人喝酒醉了,可能控不住速度就可能直接開車衝過來,那不是就很危險麼?
還有遇到什麼大風、火災水災之類的,正對大門,更容易且更快會進入家裡造成影響。
所以綜合下來說,不管是大門正對小溪、大路、寺廟、大樹,還是住宅建在丁字路口,看似迷信,其實揭開神秘面紗,都是為了農民居住舒適、安全著想。
那麼大家還聽到過哪些很神秘卻沒法理解的習俗呢?歡迎留言交流,看到的話,下期會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