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醫從文?間諜?浪子?毛姆的標籤多到讓人忘了他的作家身份

2020-12-19 我是陳小鼠

說起毛姆,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這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很多人拿它來當自己的個性籤名,「六便士」是苟且的現實,「月亮」則是我們的詩與遠方。《月亮與六便士》曾經指引過無數迷茫的年輕人。

有人說毛姆是「世界一流小說家」,但除了作家,他身上還有很多精彩的標籤。

英國著名傳記作家賽琳娜·黑斯廷斯在《毛姆傳》中寫道:

「毛姆是以下標籤的總和——孤僻的孩子,醫學院的學生,富有創造力的小說家,放蕩不羈的巴黎浪子,成功的倫敦西區戲劇家,英國社會名流。

看了這些標籤,你有沒有發現一件神奇的事:這些標籤中,唯獨沒有「小說家」這個標籤

毛姆一生的經歷超級豐富多彩,精彩到讓人忘了他的本職。還有人調侃說,如果把毛姆的一生寫成故事,會比他的小說精彩100倍。

調侃歸調侃,這句話說的其實不無道理。

因為,毛姆很多小說的創作靈感,都來源於他的生活經歷。

豐富的生活經歷,是毛姆靈感和素材的來源

毛姆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就是根據他做助產醫師的經歷寫成的;《英國特工》的素材,正是來自於毛姆做間諜的經歷。

看過《月亮與六便士》的朋友,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思特裡克蘭德說過一句話:「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才沒有耐心成為她所要求的幫手、伴侶、陪同呢。」

因為這句話,毛姆被認為歧視女性。其實,這個觀點有點片面。

毛姆一生,情感經歷豐富,就算到了80多歲,依舊情人無數。但就是這樣一個花天酒地的人,把他最愛的人寫進了小說。

毛姆曾經與蘇·瓊斯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她讓浪子毛姆靜下心來,決定結婚。可蘇·瓊斯卻當場拒絕了毛姆的求婚。

她說:「如果你想和我上床,可以,但是我不會嫁給你。」

美國作家亨利·米勒說:「忘記一個女人的最好方式是把她變成文學。」

毛姆把蘇·瓊斯寫進了《尋歡作樂》,小說中女主羅茜的原型就是蘇·瓊斯。可即使把愛的人變成了文字,毛姆還是沒能忘了她。哪怕幾十年過去,他依舊清楚地記得別蘇·瓊斯拒絕的場景。

毛姆在接受採訪也表示,《尋歡作樂》是他自己最喜歡、最得意的一部小說

對於毛姆的小說為何深受各國讀者喜愛的原因,各有各的說法,但最主要的是,他的文字犀利而真實。

來看看大佬們是如何評價「世界一流小說家」毛姆的

毛姆的小說素材來源於生活,他擅長用第一人稱來寫,故事顯得真實,最關鍵的是,他夠毒舌,敢於真實地道出自己。

就連邱吉爾都害怕他的毒舌,兩人約定「以後你不取笑我,我也永不取笑你」。

英國作家伊夫林·沃無限羨慕地說:「毛姆活得值,去過所有的地方,見過所有的人,吃過所有的東西」。

伍爾夫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說:「他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之一。」

在中國,毛姆深受木心和張愛玲的喜愛。

賽琳娜在《毛姆傳》中總結道:「他對藝術的熱愛以及誠心的奉獻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也最多產的作家。可以這麼說,他將再次抓住未來幾代人的心,他的位置穩如磐石:薩默塞特·毛姆,一個偉大的講故事的人。」

毛姆有本書,書名叫《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雖然我沒看過這本書,但被書名深深打動。

閱讀的意義,也許就是讓讀者暫時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去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亦或是從別人的人生經歷中,汲取到面對生活的智慧。

這套作品包含了《月亮與六便士》、《刀鋒》、《人生的枷鎖》上下冊,四冊書定價是165元,現在限時優惠僅99元(絕對正版,包郵到家)。相當於每本書才25元,一頓燒烤的錢,卻能讓自己在大師的帶領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對未來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偶像毛姆:棄醫從文,靠寫作賺十幾億,源於他對肉體的著迷
    張愛玲偶像毛姆:棄醫從文,靠寫作賺十幾億,源於他對肉體的著迷「為什麼討人喜歡的女人總是嫁給蠢物啊?」 「因為有腦子的男人是不娶討人喜歡的女人的。」1892年,18歲的毛姆成為了一名實習醫生,在此期間,毛姆接觸了無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在此期間,結合他們的生活狀況,毛姆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隨著小說的走紅,毛姆選擇了棄醫從文。
  • 闡史官|我是一個作家……碰巧當過間諜
    勒卡雷能寫出這麼好的間諜小說,當然靠的不僅僅是他真的當過間諜。其實作家這個圈子裡還真是間諜輩出。01前後腳混過軍情五處的文壇大咖勒卡雷的祖父是泥瓦匠出身,卻做到了市長的位置,給家族長臉了。可惜他的兒子卻是一個天生的浪子敗家子,巧舌如簧能言善辯,混跡於黑道,多次入獄。
  • 醫生、間諜都做過,愛過兩個女人,還有三個男人,特長:講故事
    他活到了91歲,在這漫長的一生中,他拿過手術刀,寫過暢銷小說,當過前線救護車駕駛員、做過英國間諜、二戰宣傳員;愛過一個女人,與另一個生了他孩子的女人結過婚,也愛過三個男人,與其中一個環球旅行三十年;受過文學評論界的輕視,也獲得過歐洲的一切殊榮…… 他就是毛姆,英國著名劇作家和小說家,生前曾是英語世界最暢銷的作家
  • 世界著名作家毛姆:如果不是謊言的吸引力,我怎麼會成為名家
    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出道前精心創作的作品無人問津,他多麼想火一把,可總是火不起來。在窮途末路時,他卻忽然腦洞大開,成功用謊言忽悠了人們,使他的作品贏得了大眾的瘋狂追捧。謊言的吸引力,1897年,毛姆棄醫從文,潛心學習文學創作。同年就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出版後幾乎無人問津,而後又陸續創作了幾部小說,也很少有人關注。貧窮和飢餓;失落和悽清反而激發了他不向命運低頭的激情。
  • 毛姆:從婦產科醫生到「故事聖手」不停的戀愛80歲依然對情愛痴迷
    毛姆,是英國著名作家,是世界級名著《人生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刀鋒》的作者。作為一個作家,毛姆的生平可謂精彩至極,甚至比他的小說更加精彩。毛姆的一生與乏味無緣,絢麗的情感生活是使他快樂的興奮劑。他這樣描述自己:「我幾乎不停地戀愛,從15歲到50歲。」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2016年06月08日 08:02 來源:文藝報 作者:文澤爾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傑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
  • 毛姆到80歲,情人無數,妻離子散,財產被人覬覦,只能對簿公堂
    因此毛姆更加堅定了隱瞞自己同性戀的秘密。而且他是個作家,他行為謹慎,文人的含蓄疏離給他披了一層很好保護色。在40歲時遇到了22歲的美國人傑拉德·哈克斯頓,他成為他終生的摯愛。這就是他的四分之三。就連英國作家伊夫林·沃也羨慕毛姆,說他活得值當,去過所有地方,見過所有人,吃過所有的東西。
  • 逝去的約翰·勒卡雷,標籤「間諜小說家」遮蔽了他多少經典性
    在唯一的回憶錄《鴿子隧道》中,這位英國國寶級小說家記下了人生中近四十個刻骨銘心的片段,從與父親之間疏離又複雜的情感,到間諜工作與戰場見聞,他苦苦思索間諜與作家的異同,再現了一個偉大作家的雙重身份和多重自我。
  • 毛姆:一個身份複雜的文學家,劇作家,情報員,旅行家和「同志」
    二戰後毛姆在洛杉磯曾改編過多部電影,也曾是當年稿酬最多的人!我們說毛姆是文學家戲劇家,恐怕無一人反對,這主要是因為他膾炙人口的名篇太多,是眾多文學愛好者鍾愛的作家。可了解毛姆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全球享譽的作家,竟然是個雙性戀者。
  • 他23歲棄醫從文,曾為一部電影暴走30多公裡,切記這人不是魯迅!
    他為了國家棄醫從文的壯舉則更是深入人心。但是你知道嗎?除了魯迅,還有一位作家也曾棄醫從文,他也曾在文學史上頗有造詣,獲得了國內外的眾多大獎。他的《活著》被翻譯成了幾十種語言,影響了一批又一批正處於迷茫的中年人。他,就是餘華。
  • 作家毛姆被指責苛刻女性,他描寫的女性尺度到底有多大?
    至此,很多人說毛姆對於女性的描寫過於苛刻,很多讀者甚至開始抵制毛姆,他的作品被許多女性稱為禁書,發誓不看。但是,這樣說的人還是有些片面的,毛姆並非講女性描寫的只有性情。在早期作品《人性的枷鎖》中,毛姆寫出了很多女性的溢美之詞。
  • 「棄醫從文」背後的故事
    他想用醫學「救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的時候便去當軍醫」,為反壓迫、反侵略的鬥爭出力;還想以醫學作為宣傳新思想的工具,啟發人們社會改革的信仰,達到改造國家的目的。但是,現實的教育,使他終於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於是1906年秋,魯迅便棄醫從文,離開仙臺去東京,決定用文藝喚醒人民,使祖國富強起來。
  • 《月亮與六便士》:雙性戀作家毛姆是否真的貶低女性?
    毛姆筆下的勃朗什痴情又絕情,溫柔又決絕,為了愛情可以不顧一切。思特裡克蘭德恰恰相反,他視女人為工具,視愛情為幹擾。兩個極端的對照,凸顯了思特裡克蘭德的自私和無情,是這一曲獻給勃朗什的愛的輓歌。愛一個人沒有錯,但愛不是佔有和控制,再愛一個人都應該尊重對方人格的獨立,以及讓自己人格健全。
  • 棄醫從文,主要是畫片事件還是興趣驅使?
    魯迅照片魯迅於1904年秋進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西醫。學醫不到兩年,即1906年便棄醫從文。關於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我們接觸的最多的便是最魯迅受了幻燈片事件的刺激,這也是最著名的、最流行的。1906年,日本留學的魯迅在課堂上觀看了一些關於日俄戰爭的畫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 魯迅先生說學醫救不了中國人,從而選擇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麼?
    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碰到了一件事情讓他改變了從小學醫的志向。一次上細菌習課,教師講完後還沒到下課時間便放了幾段幻燈片子,放映的是不久前剛結束的日俄戰爭的故事:日軍抓了一個中國人要槍斃說他做了俄國人的間諜,刑場周圍圍了好多身強體壯的中國人在看熱鬧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這時,有的日本學生在高呼萬歲,有的日本學生斜著眼睛看著魯迅先生議論紛紛……
  • 董卿問餘華為何棄醫從文,餘華的回答絕了,這才是大師應有的樣子
    工作不滿意,重新換一個工作,已經成了現在一種工作潮流,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人當中,有許多都是跨行而來。例如歌手毛不易,曾經就是一個護士,著名文學作家餘華曾經是一個牙醫。自從魯迅棄醫從文以來,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潮流,而餘華的棄醫從文之舉,你說來確很好笑,但也很食人間煙火,就像普通人一樣,厭煩一個工作之後,總想找一個輕鬆的躲躲清閒。
  •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原著作者、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
    勒卡雷的家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因肺炎去世,逝世時,妻子與四名兒子在旁陪伴。他的著作代理人喬尼·蓋勒表示,「我差不多代理了15年他的作品,今天,我失去了一位導師、一位啟發我靈感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位好朋友。」被蓋勒稱為「毫無爭議的英國文學巨匠」,勒布雷醫生創作了26本書籍,以40多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發行。
  • 魯迅、餘華、契訶夫、胡賽尼:除了作家,他們還有一個身份
    我們都知道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經學過醫,後來棄醫從文,把筆桿子當成手術刀,「救治」國人的精神。除了魯迅,在中國當代知名作家中,還有不少是學醫出身的。《活著》的作者餘華就是其中一個。餘華的父親是醫生,餘華在中學畢業後,曾當過5年牙醫,後來棄醫從文,在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也在那裡認識了妻子。馮唐更不用說了,他是婦科腫瘤專業的博士。在他的《萬物生長》中,還用中藥材給人物命名:辛夷、黃芪。女作家中有池莉和畢淑敏。
  • 為給妻子治病棄醫從文,成英國頭號有錢作家,卻在妻子病危時偷情
    早年學醫遇到了福爾摩斯的原型1859年5月22日,福爾摩斯出生於愛丁堡,他的父親是個不走運的公務員,沉迷於酒精,脾氣狂躁。母親擁有愛爾蘭血統,祖先可以追溯到著名的金雀花王朝一脈。由於家中收入不多,柯南道爾的早期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由母親瑪麗教他。
  • 他既是作家約翰·勒卡雷,也是間諜大衛·康威爾
    編者按:英國著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於當地時間12月12日晚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鴿子隧道》是約翰·勒卡雷的唯一回憶錄,再現了一個偉大作家的雙重身份和多重自我。本文選自《鴿子隧道》自序,也是勒卡雷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在他的人生故事中,他既是作家約翰勒卡雷,也是間諜大衛康威爾。我此刻正坐在瑞士山地小農舍的地下室書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