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唯有辣才能稱得上主流,辣味帶來的痛覺不斷刺激人的味蕾,還順帶掩蓋了食材的原味,也難怪湘菜川菜遍地開花。
而鮮味,大概是五味中最低調的存在。
其講究食材在烹飪過程中的原汁原味,對食材的依賴度極高。鮮之味,無法具體用語言形容它的口感滋味,但少了它菜餚便食之無味,總覺得不得勁兒,所以除了自帶鮮味的食材外,人們都會選擇添加味精等調味品提鮮。
鮮味,還講究新鮮。無論是肉類還是蔬果,都少不了保鮮這個步驟,一旦時間放得過長或與空氣接觸越久,滋味便會大打折扣。當然,食材本身的質量也至關重要,這點專注做鮮味美食的廣州潮汕人最有發言權。
以下不同地區的6道美食,涵蓋了我們最常食用的鮮味,看看當地人是怎麼做的。
【泡椒酸菜魚】
魚羊為鮮,鮮之首大概就是魚了。「清蒸」是最能體現魚鮮的烹調方式,但滋味未免太過寡淡,魚米之鄉的江蘇泰州人更喜歡吃泡椒酸菜魚。
泡椒酸菜魚一般採用黑魚製作,其肉質緊緻鮮美,且多肉無刺。為了最大程度保證黑魚的鮮,他們會在魚片裡打入雞蛋清,加入白醋、料酒。
俗話說「千滾豆腐,萬滾魚」,多數人都認為汆魚片要大火,菜能讓魚片快速定型,不易碎,這是誤區。竅門其實是等酸菜湯開了之後,把火關掉,再把魚片汆入鍋中,燜上一小會魚肉鮮嫩爽滑。
【雜魚鍋】
雜魚鍋,魚的種類不少於6種,安徽寧國畲族特有的美食。村頂深達500米的天然山泉水庫,為當地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河鮮食材,在原生態的環境中長大的魚,食材本身的質量就更有保證。
泥鰍被譽為「水中之參」「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其含優質蛋白質;黃鱔肉嫩味鮮,營養不輸泥鰍;黃辣丁又稱黃刺魚,體型小,營養極為豐富,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晶瑩透亮的河蝦,生猛的當地人一般會直接剝殼生吃,這種鮮甜是在別地吃不到的。
雜魚鍋的「魚」除了雜之外,還講究一個「小」,越小越鮮嫩入味。在烹飪過程中,也講究原汁原味,除了基本的蒜姜爆香去腥外,沒再加特別的配料。
突破慣常模式的雜魚鍋,將「老死不相往來」的各種魚整合到一口鍋裡,匯聚魚之精華,鮮上加鮮。
【紅燒羊肉】
羶味,是羊肉帶給食客的最大印象,但吃羊肉的最終追求還是它的鮮味。每年冬春季節,都少不了一碗羊肉湯提鮮暖胃,而浙江桐鄉人有更鮮的羊肉吃法—紅燒羊肉。
紅燒羊肉選料十分講究,一定要以青年湖羊為原料,這種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細潔多膏,佐料一般有甘蔗、醬油、黃酒、紅棗、冰糖、老薑等,須先用大火、後用文火燒煮,甘蔗是很好的去羶食材,燜煮時扣上碗也能去羶。
【筍乾】
除了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筍大概是鮮味最足的珍貴佳餚。杭州臨安天目山山區良好的森林覆蓋率,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養分的積累,形成了浙江臨安天目雷筍「清鮮蓋世」獨特的品質。
鮮筍的挖掘與食用時間不過短短兩個禮拜,而且鮮筍多放一刻鐘,味道就天差地別。為了能長時間保存,不浪費這極致的自然鮮味,臨安人個個都有一手製作筍乾的好手藝。
山上竹林剛挖下來的雷筍,削蔸去殼之後,洗淨放入大口鐵鍋煮上半小時,加入百分之七的鹽,旺火起鍋,放入竹筐用碳火烘烤,這樣傳統的加工方式,才能將鮮筍的原汁原汁盡數保留下來。
成型的筍乾乾癟堅韌,平常煲湯或燉老鴨煲或炒菜都是很好的搭配食材。
【白毛烏骨雞】
要說「地上跑的」裡的鮮味標準,那還得看雞肉。
在逢年過節喝湯只喝雞湯的江西井岡山,白毛烏骨雞湯就是毋庸置疑的首選美食。烏雞去毛切塊後,先放兩三塊薑片爆香去腥,加入雞塊猛炒,倒入適量水煮開後撇去浮沫,最後放入高壓鍋中燉成,湯濃味鮮,適合春日進補。
燉雞湯先炒後燉,還能去除雞肉中的殘留血漬,使雞塊味道鮮美且色澤亮麗,並能夠讓雞塊快速軟爛,所以燉雞湯也不是簡簡單單地把雞肉扔水裡煮就好。
【白灼小白蝦】
比起河鮮,海鮮鮮味明顯更足。蝦蟹、章魚、蝦蟣、扇貝、望潮,只要是海裡能吃的生物,都是極致的鮮味享受。
浙江台州臨海,各類海鮮美食數不勝數。小白蝦要在30分鐘以內吃,是因為小白蝦在出水後,特別容易死亡,而死亡之後的小白蝦口感和肉質都會直線下降。
海鮮的烹飪要求最低,遵循極簡的原則。白灼小白蝦,清蒸過後直接蘸醋吃,沒有多餘的醬料幹擾蝦本身的鮮味。
鮮,作為五味中最後一種被發現的味道,頗有幾分東方式的神秘。你記憶中吃過最好吃的鮮味美食是什麼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