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秦人,道秦事,話秦風,言秦譜!
秦家人都在關注創辦於2008年的秦網!
秦人的發展及其神話的演變考論
文:閆德亮
本文為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早期民族遷徙融合與古代神話傳播流變研究」(12BZW060)之階段性成果。
閆德亮(1964-),男,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原文化研究》雜誌社社長。
秦人的發展及其神話的演變考論之一:秦人源於東方鳥夷部落聯盟嬴姓部族
秦人因「邑之秦」而「號曰秦贏」,稱為秦人、秦民,隨著其發展壯大,亦稱為秦民族。
秦人的遷徙過程是其與其他民族的融合過程,更是其發展壯大的過程。
1、秦人先祖在東方夷地的興起。
秦之先是帝顓頊的後裔。
顓頊「宇於少昊」,後接任少昊掌管東夷集團,其初都窮桑(今山東曲阜),後徙都帝丘(今河南濮陽)。
秦的先祖大業(皋陶)、大費(伯益)發祥於山東東夷之地,皆在東夷之地建立了自己的方國及都城,且都在堯舜部落聯盟機構做官。
隨著皋陶伯益後裔的發展壯大,他們兼併融合了當地其他民族,其後裔在東夷故地建國,或在中原建立諸侯國。
商末武乙衰敝,嬴姓族在今山東、江蘇、安徽三省建立了不少諸侯小國。
這些嬴姓國家皆尊少昊為祖,皆奉行鳥圖騰神話。
2、秦人在山西的發展與融合。
發展成秦嬴族的中潏(yù)嬴族在商末時「在西戎」。
當時商之西陲為戎狄之民聚集之地,他們對商西陲侵擾不斷,成為商之大患。
中潏(或其父胥軒)率領其部族一邊與戎狄徵戰講和,為商王「保西垂」;
一邊墾荒種植髮展農業和畜牧業,並徵服融合了部分戎狄之民,自己得以發展壯大。
此時,中潏之父胥軒與驪山之女通婚,並使嬴與申成為兩個婚配部族。
這種部族間的婚配既促進了嬴族與驪戎的融合,也促進了嬴族的發展壯大。
壯大後的嬴民誓死保衛同屬於東方崇鳥的商王朝,與戎狄戰鬥,與反商的周族決戰,直到惡來被殺,蜚廉自殺,非子遷徙。
3、秦人在陝西、甘肅的發展與融合。
周初之時非子(或其父大駱)帶領其支族從山西趙城西遷到陝西的犬丘。
他們在這裡繼續著祖傳的畜牧業,「馬大蕃息」,由此「邑之秦」。
犬丘與秦地皆為戎狄之鄉。
戎狄其實是伏羲炎黃末東遷之後裔,因其固守偏僻地區,發展緩慢。
秦人在這片河谷縱橫土地肥沃水草豐富的黃土高原農耕放牧,生生不息。
他們在用其先進的文化影響著當地的戎狄的同時,也與戎狄進行著不斷的戰爭。
勝利後的秦人融合了當地的戎族及其他土著民,也融合了周之餘民,並接納了華夏的神話與文化,秦人群體漸漸壯大,地域也不斷擴大。
秦人疆域的拓展是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從秦襄公到秦穆公,秦人用了百餘年的時間才完全取得了岐以西之地。
襄公十二年(公元前 766 年)伐戎而至岐;
文公十六年(公元前 750 年)伐戎敗之,秦人取岐地;
憲公二年(公元前 714 年)伐蕩社,八年(公元前 708 年)侵芮,十二年(公元前 704 年)伐蕩氏,取之;
武公元年(公元前 697 年)伐彭戲氏至於華山下,十年(公元前 688 年)伐邽,十一年(公元前 687 年) 滅小虢;
穆公元年(公元前 659 年)伐茅津之戎。
在這漫長的時間裡,秦人作畦祭帝及夢上帝指令的神話引導著他們前進,使他們控制了西起甘肅中部、東至華山一帶的整個渭水流域,併兼並融合了許多戎狄族及周餘民,秦民族得以壯大,秦國最終才得以確立,並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4、 秦人從關中向東部的發展與融合。
秦人在關中站穩腳跟後,開始虎視中原。
公元前383年,秦國「徙都櫟陽」,使都城靠近秦魏前線,在製造了「櫟陽雨金」神話作畦畤祭白帝時,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
秦遷都鹹陽後開始實施「遠交近攻」的策略,以「掃六合」的氣魄,先後滅了晉魏齊韓趙楚諸國,並在公元 前 316 年伐蜀攻巴統一巴蜀,又在公元前 256 年滅掉了周,最後於公元前 221 年完成天下統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
秦人實現「天下一統」時,不僅佔領新土擴充其地,而且融當地之土民壯大其族,其間秦人既採取戰爭的侵伐,又實施文化上神話上的融合與統一,為統一帝國與共同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總之,秦人的發展壯大過程,也是其與其他民族的徵戰融合的過程,更是文化與神話的統一與融合的過程。
秦人主要包括秦公族、周商餘民、戎狄等幾部分。
秦人源於東夷族,當其居於東夷故地之時,其與東夷嬴姓部落互為親緣互相融合。
西遷西方的嬴族發展成秦嬴族是秦人的公族,他們在秦人的發展中處於主導和核心地位。
他們率領秦嬴族為商及周「在西戎,保西垂」時,與戎狄徵戰、和解、通婚,徵服吸納了很多戎狄之民,成為秦人發展壯大的一大來源,可以說秦人的發展壯大就是在與戎狄的作戰中實現的。
當秦人為周收復了岐地時,秦民不僅徵服融合了很多戎狄之民,又融合了關中地區的很多「周餘民」,以及西遷的「商餘民」。
在這種民族間的融合過程中,神話的趨同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5、秦人的「華夏」意識。
秦人最早被稱為東夷族,西遷後被視為夷狄,未入華夏族之列,《史記·六國
年表》載「秦始國小僻遠,諸夏卑之,比之夷狄」。
其實,秦人的「華夏」意識在其先祖那裡就有表現:「顓頊之後」、「佐禹治水」、「助舜馴鳥獸」及輔佐夏朝等都說明了他們在向華夏靠攏。
至遲在西周末,秦人已自視為華夏族的成員。
從非子至莊公這段時間,秦與戎狄互為仇讎,攻伐不休,行為言談中很清楚地把自己置於西戎之外。
秦襄公始建國時,周天子已將秦人與戎人區別對待了。
至此,秦人已內向地認同於華夏,華夏也已外向地認同於秦,秦人已漸趨為華夏中之一員。
興盛於戎狄地區的秦人、立國於宗周故地的秦國,他們為自己的華夏化採取了不少措施:
在被徵服的戎狄地區設郡縣,修長城,使戎狄農業化,學習西周及中原華夏的先進文化。
秦穆公時,秦人以「中國自居」,以華夏的「詩書禮樂」自居。
「秦靈公作吳陽上峙,祭黃帝,作下峙,祭炎帝」,是秦人華夏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秦人的徵戰、遷徙,特別是宗周文化的學習,加快了秦人統轄區民族融合的速度,其境內華夏族的共同民風民俗隨之形成。
商鞅變法後,秦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與華夏族的差異逐步縮小,甚至完全相同,很多民族已完全融入華夏族。
這為秦進取中原、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秦滅巴蜀,巴蜀主流民族也隨秦華夏化,成為川中華夏族的主要來源;
也有一部繼續發展為少數民族,比如土家族的主要來源之一是巴人。
到秦始皇時,秦人統一了華夏大地,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族也在秦的統一下呼之欲出,為漢代漢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更為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華夏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礎。(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待續)
識別二維碼加秦網秦輝微信
秦輝手機微信:13881185758
秦網的抖音號:myqinnet
延伸閱讀:
大秦族譜——告別手工抄寫,手機移動錄入,讓修譜更方便!
新版《秦歌》高清MV視頻出爐了,還有詞曲簡譜MP3!趕快圍觀
秦姓的起源與演變:「秦」的初義可能是一種糧食作物
秦姓的郡望堂號和宗族特徵
近百年來秦人族源問題研究綜述之一
近百年來秦人族源問題研究綜述之二
近百年來秦人族源問題研究綜述之三
秦軍能夠一統天下的歷史真相:《復活的軍團》第1-3集
秦軍能夠一統天下的歷史真相:《復活的軍團》第4-6集
秦人的發展及其神話的演變考論之一:秦人源於東方鳥夷部落聯盟嬴姓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