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香根草 脫貧大希望

2020-12-25 中國西藏網

  2019年,重慶市萬州區李河鎮棕花村面臨兩大難題:一個是如何消除養殖產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汙染,另一個是1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何脫貧。

  按照中央脫貧攻堅因村派人、盡銳出戰的要求,2019年3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派出田軍來當棕花村的「解題人」,擔任棕花村第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田軍到任後,通過查看資料、走訪貧困戶、現場調研等,綜合分析後得出結論:棕花村必須走生態興村的發展道路。

  發展特色生態農產品

  生態興村怎麼搞?田軍選擇了從種植香根草入手。這種有著神奇牧草之稱的小草,不僅可以用於農村水體汙染治理,還能用於產業發展,非常適用於南方地區農村小規模養殖場和分散的生活汙水治理,以及小規模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

  2019年5月,田軍先是自費引進了部分實驗種苗試種,隨後又在村裡進行牛羊餵養投料實驗,並在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支持下完成了香根草營養成分檢測。

  為驗證香根草在高濃度氮磷富營養化水體中的生長及適應情況,駐村工作隊從2019年7月開始利用養豬場沼液淨化池投放香根草人工浮島,同時在棕花村水庫消落帶區域種植了15株種苗進行存活實驗,並帶隊赴雲南實地考察撫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示範項目。

  在田軍的啟發和帶動下,村裡兩位青年人下定決心發展香根草產業。2019年年底,流轉土地150餘畝、投資50餘萬元的三峽庫區規模最大香根草產業基地在棕花村落成了。

  規劃建設生態農業產業園

  在棕花村的脫貧致富規劃中,棕花兩山生態農業產業園是點睛之筆。這座集種養、農產品深加工、觀光休閒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產業園,由楊見溝香根草生態溼地、三峽香根草產業基地、棕花嘴肉牛基地、蚯蚓生態養殖基地、老林林下種養殖基地、下窯孔嶺經濟作物套種基地、顧家坪農耕文化體驗中心組成,建設規模總面積約2.1平方公裡。

  園區以發展香根草產業為紐帶,利用「香根草畜牧—畜肥+秸稈繁殖蚯蚓—蚯蚓蛋白肥供應林下種植、養禽—禽肥還草」的模式,達到既治汙又致富的目的。還通過楊見溝香根草人工溼地,實現對養殖廢水、黑臭水體的治理,提升楊見溝進入甘寧水庫的水質。同時,溼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白鷺、野鴨、紅嘴鷗等野生動物,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田軍算了筆帳:園區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將達468萬元,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4.04萬元,建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預計可實現1.8萬元,還能提供30個-50個工作崗位。

  成立一個合作社

  在推進生態興村的過程中,田軍意識到,有必要建立一個具有造血功能的具體執行機構,來推進綠色「三生」(生態、生產、生活)目標的實現。

  於是,重慶市第一個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主營業務方向的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的幫扶和指導下成立了。由駐村工作隊和本村返鄉創業青年黨員牽頭髮起,部分村民自願出資,再加上幫扶單位支持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棕花村的混合所有制農村股份專業合作社實現了農村分散撂荒土地集約發展,推進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村民變股東的農村產權「三變」改革。

  在田軍看來,成立後的股份合作社將發揮三大功能作用。一是在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與運營方面,近期優先解決本村廢棄農藥化肥包裝物隨意丟棄、廢舊農用薄膜、養殖大戶的養殖廢物、農業秸稈等突出農村汙染問題;中期逐步過渡到承擔生活汙水、生活垃圾集中收運,村級自來水廠運維和村級道路的清掃保潔。

  二是依託香根草產業,開展國土礦山復綠、農村黑臭水體及養殖廢水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土壤修復等生態環保治理工程承接。

  三是作為推動山地農業高效發展的「領頭羊」,投資建設融山水林田湖草要素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產業,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生產經營發展雙結合雙促進。

  隨著生態興村工程的不斷推進,田軍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越幹越有信心:「駐村工作隊將繼續堅持不懈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確保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打贏棕花村脫貧攻堅最後一戰。」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Bois波斯1920 一款不是很好駕馭的馥鬱香根草香水
    ②中調柑橘的氣味完全消失不見,氣味比前調單薄了許多,可能是前中調的這個濃淡程度差距過大造成的,帶有微微藥感的廣藿香算是沉到了底子,微奶的檀香與帶有顆粒感的雪松相當於是香根草的背景板,薰衣草的存在卻是讓香調增添些許老派男香的那種氣質,香調對比前調偏單薄一些,不過香根草的土質感與草木氣息中和得還算不錯,不會顯得太過於俗氣。
  • 南方一種「地香根」,長得像餘甘樹,煲魚湯是美味,常吃對肝好
    其中那中藥材在當地被稱為「地香根」。可能是名字上叫法不一樣,筆者回到家之後問了本地老人也沒有人知道是什麼野草,直到前幾天一位網友給筆者發了一張照片,筆者通過一些小程序查詢相關資料才得以解開那個「地香根」的謎團。其實的香根不算什麼稀罕植物,而是廣泛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的一種山坡下或者林下的野草而已。那麼現在就順便把這煲湯的好材料分享給各位朋友了。
  • 東鄉這個村每年向全國供應3000萬株香根草苗
    4月9日,虎圩鄉林塘移民示範村的香根草種植基地,農民在將香根草苗細分,然後進行栽植。該基地種植香根草200畝,基地每年可向全國供應3000萬株香根草苗用於保護公路、河堤、梯田等,以及5萬噸草根用於提取精油。近年來,我區積極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通過協會+農戶+基地的方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脫貧摘帽。
  • 小小螺螄粉,脫貧大產業,《功夫學徒2》走近舌尖上的中國美食...
    本期,跟隨學徒們的腳步,去一探究竟,看一碗小小的螺螄粉,是如何變成柳州支柱產業的。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柳州市將扶貧嵌入螺螄粉產業發展的鏈條,抓住螺螄粉產業快速發展的契機,通過政府扶持、產業獎補、企業推動等措施,大力發展螺螄粉原料種植,讓昔日的「配角」變身「主角」,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 日照扶貧女書記費紅豔:小小煎餅鋪出脫貧路
    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扶貧道路上,有許多女性,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擊退一個個「攔路虎」,成了日照扶貧戰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芳華」——日照扶貧女書記》系列報導,聚焦駐紮在基層一線,致力於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女將」,挖掘她們的感人事跡、鮮活故事。駐村第一書記費紅豔村裡的煎餅坊又開工了小小煎餅鋪出脫貧路
  • 環縣40萬畝大燕麥草喜獲豐收
    今年,環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按照「縣北燕麥草、縣南苜蓿草、全縣青貯草」的區域布局進行牧草產業化帶片發展,目前全縣40萬畝大燕麥草收割接近尾聲。走進南湫鄉代家窪村,合作社的燕麥草翻曬機械正在翻曬村民楊國瑞家的大燕麥草,收割後的大燕麥草經過翻曬後將作為商品草進行出售。(環縣南湫鄉代家窪村村民 楊國瑞)我們今年種了105畝草,前兩天剛收倒,今天叫了個機子翻曬一下,曬乾了2天以後就能打捆能拉回去了。
  • 黎平:小小酸湯醬 脫貧大力量
    隨著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推進,吳應磊的家鄉黎平縣巖洞鎮銅關村的變化日新月異,改變了大山人「讀大學就要走出去」的傳統思想,越來越多的人表示回鄉創業發展,大家一起致富才是初心所在、使命所為。分布在山間的辣椒基地2019年,黎平縣脫貧攻堅戰如火如荼,在黨委、政府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號召下,吳應磊同夥伴四人決定回到家鄉銅關村,投入酸湯醬加工產業,助力家鄉脫貧攻堅。
  • 脫貧路上「種」下希望
    農村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打贏這場攻堅戰,離不開農村肥沃的土壤。自戰役打響以來,我市各縣區紛紛出臺特色種植業精準脫貧扶持政策,提高了貧困戶的種植積極性,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農業發展需要龍頭帶動。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鎮原縣武溝鄉張峴村脫貧示範戶袁科:脫貧不...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袁科:脫貧不掉隊 養牛奔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通訊員 張凡乾淨整齊的院落,寬敞明亮的房屋,整潔乾淨的牛舍,十幾頭牛在圈舍裡安然吃草……近日,走進鎮原縣武溝鄉張峴村脫貧示範戶袁科家裡,一幅安靜祥和的田園景象。
  • 【脫貧攻堅 衛健力量】小小竹子的「一物多用」產業經
    小小竹子「一物多用」 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在平常人眼裡,竹子稀鬆平常,但在扶貧車間,它卻成了寶。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扶貧集團駐金溪工作隊聯絡員蔣冬雲介紹,竹子能做成許多東西,比如竹籤(燒烤籤、香籤),竹掃把,一次性筷子,竹灰還能拿來生產冥紙,真正做到了「一物多用」。
  • 禹州張得鎮小寨村:小小葡萄成為脫貧「功臣」
    張自科說:「農場現在效益是不太樂觀,小小的葡萄,是小寨村的驕傲,也是村內貧困戶脫貧的的希望和「功臣」。我正在想各種辦法推銷果子、提高銷售量,希望讓農場發展的更好一點,也讓鄉親們的日子富起來,下一步,我打算搞農家飯店、觀光採摘一條龍。」
  • 新希望服務| 小小地球衛士,集結在希望小鎮!
    希望,是對未來懷有期許,並以熱誠去擁抱;少年,是追逐未來的內核,是積極向上的後浪;懷有希望的少年,是被寄予厚望的新生力量。  是希望的少年,也是地球的衛士今年是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是個大命題。
  • [脫貧故事]殘疾家庭重燃生活希望
    [脫貧故事]殘疾家庭重燃生活希望
  • 【脫貧攻堅】囊謙多昌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脫貧攻堅】囊謙多昌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狠抓工作落實,全縣累計投入各類脫貧攻堅資金約19.73億元,基礎條件得到全面改善。
  • 泰國學習中國脫貧經驗 希望加強兩國扶貧合作
    與會的泰國各界代表表示,中國如期兌現扶貧承諾、扶貧攻堅成就舉世矚目,中國脫貧經驗值得學習借鑑。本次研討會由泰中記者協會、泰中文化經濟協會聯合主辦。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泰國國家研究院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泰國商務部、泰國農業部、中泰企業代表及兩國媒體和智庫機構代表出席。
  • 江西扶貧一線見聞:脫貧路上的「冰」與「火」之歌
    王成前 攝中新網江西餘干12月23日電 題:江西扶貧一線見聞 脫貧路上的「冰」與「火」之歌作者 王昊陽 王成前隆冬時節,對於江西餘干縣的芡實種植戶來說,是小豐收的日子。被稱為「水中人參」的芡實已收穫完畢,養殖在池塘裡的大量魚類,當前正好起捕出售。
  • 【我們的小康】小拉麵大能量 能脫貧能致富
    小拉麵大能量 能脫貧能致富青海化隆縣大力發展拉麵產業,在全國280個大中城市及13個國家開辦拉麵店1.7萬餘家,拉麵從業者達11萬人,「拉麵經濟」及相關產業帶動經營收入超過110從「面一代」到「面三代」,經過30年的打拼,化隆人在全國280個大中城市及其他13個國家開辦了1.7萬餘家拉麵店,拉麵從業者達11萬人,「拉麵經濟」及相關產業帶動經營收入超過110億元,化隆縣累計脫貧的13萬人中有近10萬人是通過拉麵脫貧的。一碗小小拉麵已成為化隆縣百姓的脫貧面、致富面、團結面、幸福面。
  • 【中國的脫貧智慧】「草牧肥」一體化發展讓養殖戶家底厚起來
    在充分挖掘本地區宜農宜牧優勢的基礎上,以「穩糧、優經、擴飼」為切入點,形成了「草牧肥」一體化發展格局,讓養殖戶家底厚起來、口袋鼓起來。古城鎮養殖戶劉文化是蒙牛乳業集團的上遊客戶,自從當地開展扶持奶牛養殖後,他一直依靠著扶持紅利走在穩步增長的大路上。
  • 拉毛草:狼也嚇不跑的鄉村女教師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三區三州教育行 特別報導在離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市區56公裡,平均海拔3600米的純牧區,藏著曾經的佐蓋多瑪鄉德合茂小學。這是拉毛草的故事開始的地方。3匹狼攔住了拉毛草回家的路,在離她不到50米的地方,直勾勾地盯著她。「我想我完了。」拉毛草想到了此前聽說的狼群攻擊牧民的事情,嚇得一動也不敢動。沒有任何通訊工具的她只能與3匹狼對峙著。或許是半個小時,或許是更久,拉毛草快要崩潰了。再晚一小會兒,霧氣一起,她將徹底潰敗。牧民阿克桑吉的出現,終於救了她!
  • 四川涼山昭覺特口甲谷村:生豬養殖分紅 帶來脫貧新希望
    2018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以下簡稱「人行成都分行」)和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產融合作精準扶貧項目——昭覺縣特口甲谷村現代化養殖項目,開始運行,首批650頭豬苗進場。 豬苗不是送到村民的家中,而是「住」進剛剛建設完畢的5棟現代化豬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