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慶市萬州區李河鎮棕花村面臨兩大難題:一個是如何消除養殖產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汙染,另一個是1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何脫貧。
按照中央脫貧攻堅因村派人、盡銳出戰的要求,2019年3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派出田軍來當棕花村的「解題人」,擔任棕花村第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田軍到任後,通過查看資料、走訪貧困戶、現場調研等,綜合分析後得出結論:棕花村必須走生態興村的發展道路。
發展特色生態農產品
生態興村怎麼搞?田軍選擇了從種植香根草入手。這種有著神奇牧草之稱的小草,不僅可以用於農村水體汙染治理,還能用於產業發展,非常適用於南方地區農村小規模養殖場和分散的生活汙水治理,以及小規模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
2019年5月,田軍先是自費引進了部分實驗種苗試種,隨後又在村裡進行牛羊餵養投料實驗,並在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支持下完成了香根草營養成分檢測。
為驗證香根草在高濃度氮磷富營養化水體中的生長及適應情況,駐村工作隊從2019年7月開始利用養豬場沼液淨化池投放香根草人工浮島,同時在棕花村水庫消落帶區域種植了15株種苗進行存活實驗,並帶隊赴雲南實地考察撫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示範項目。
在田軍的啟發和帶動下,村裡兩位青年人下定決心發展香根草產業。2019年年底,流轉土地150餘畝、投資50餘萬元的三峽庫區規模最大香根草產業基地在棕花村落成了。
規劃建設生態農業產業園
在棕花村的脫貧致富規劃中,棕花兩山生態農業產業園是點睛之筆。這座集種養、農產品深加工、觀光休閒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產業園,由楊見溝香根草生態溼地、三峽香根草產業基地、棕花嘴肉牛基地、蚯蚓生態養殖基地、老林林下種養殖基地、下窯孔嶺經濟作物套種基地、顧家坪農耕文化體驗中心組成,建設規模總面積約2.1平方公裡。
園區以發展香根草產業為紐帶,利用「香根草畜牧—畜肥+秸稈繁殖蚯蚓—蚯蚓蛋白肥供應林下種植、養禽—禽肥還草」的模式,達到既治汙又致富的目的。還通過楊見溝香根草人工溼地,實現對養殖廢水、黑臭水體的治理,提升楊見溝進入甘寧水庫的水質。同時,溼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白鷺、野鴨、紅嘴鷗等野生動物,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田軍算了筆帳:園區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將達468萬元,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4.04萬元,建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預計可實現1.8萬元,還能提供30個-50個工作崗位。
成立一個合作社
在推進生態興村的過程中,田軍意識到,有必要建立一個具有造血功能的具體執行機構,來推進綠色「三生」(生態、生產、生活)目標的實現。
於是,重慶市第一個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主營業務方向的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的幫扶和指導下成立了。由駐村工作隊和本村返鄉創業青年黨員牽頭髮起,部分村民自願出資,再加上幫扶單位支持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棕花村的混合所有制農村股份專業合作社實現了農村分散撂荒土地集約發展,推進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村民變股東的農村產權「三變」改革。
在田軍看來,成立後的股份合作社將發揮三大功能作用。一是在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與運營方面,近期優先解決本村廢棄農藥化肥包裝物隨意丟棄、廢舊農用薄膜、養殖大戶的養殖廢物、農業秸稈等突出農村汙染問題;中期逐步過渡到承擔生活汙水、生活垃圾集中收運,村級自來水廠運維和村級道路的清掃保潔。
二是依託香根草產業,開展國土礦山復綠、農村黑臭水體及養殖廢水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土壤修復等生態環保治理工程承接。
三是作為推動山地農業高效發展的「領頭羊」,投資建設融山水林田湖草要素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產業,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生產經營發展雙結合雙促進。
隨著生態興村工程的不斷推進,田軍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越幹越有信心:「駐村工作隊將繼續堅持不懈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確保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打贏棕花村脫貧攻堅最後一戰。」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