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盒馬生鮮,下午在星巴克,疫情催動靈活用工平臺增長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午後,派送完上午一波生鮮外賣訂單的張誠,急匆匆地走進位於同一個商場的星巴克門店,開始了一天的第二份工作。把藍白色的盒馬制服一脫,穿上星巴克的綠色圍裙,搖身一變,從騎手變成了咖啡師。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張誠沒有想過自己會同時成為盒馬騎手和星巴克合伙人。在上海一家高級飯店擔任經理6年的他,疫情過後沒等來復工通知,卻等來了公司的解職郵件。

讓張誠找到人生中第一份零工的是一個名為「獨立日」的靈活用工平臺。疫情期間,獨立日推出共享員工方案,協助餐飲企業將閒置勞動力轉移到生鮮、商超等現階段高頻用人機構,一共為9366名餐飲企業員工提供了過渡的就業崗位,為逾百家企業解決了用工問題。

疫情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很多變化,就業模式的改變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也許,「靈活用工」今後會被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接受,成為全社會就業體系內一個龐大的「蓄水池」。

疫情期間實現「用工大挪移」

今年一月底,疫情導致眾多餐飲店歇業,消費者從過去「點外賣」變成了「點半成品」,導致餐飲外賣量下降嚴重,但生鮮外賣卻一下子增長起來。一邊是餐飲客戶的求助:「工資實在發不出了」,另一邊卻是生鮮客戶的用工需求激增,「我們現在亟需騎手」……在這種此消彼長的需求中,獨立日看到了傳統餐飲和生鮮電商之間已形成一種對衝關係。

大年初二,平臺當即推出臨時借調的「共享員工」計劃,累計徵得有用工需求的生鮮電商、商超配送等企業逾80家,用工缺口超過15000個,而希望輸出員工的餐飲企業超過300家。其中美團、沃爾瑪通過這項計劃,面向全國40個城市招聘10000名服務人員,包括6000名配送員、4000名倉配分揀員。

雖然供需對接起來,但要讓餐飲員工快速適應生鮮電商、商超配送等崗位要求,並非易事。以往在傳統面試招聘模式下,跨界用工的成功率可能僅有20%。而獨立日是怎麼做到的?

在獨立日上填報個人信息後,張誠收到了來自獨立日管家的線上面試邀請。通過簡單的線上對話,管家捕捉到除簡歷以外更豐富的個人信息。這些個人信息細化到是否染髮、指甲是否乾淨平整、普通話是否流利、說話時有沒有微笑等,相當於對他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人物畫像」。

對求職人員進行畫像的同時,也對企業畫像。獨立日通過大數據技術,將生鮮電商與商超配送等用工企業崗位需求、性質與要求梳理出逾百個屬性標籤,形成完整的「用工畫像」,再藉助智能化算法模型,與餐飲企業員工個人能力進行精準匹配。平臺的匹配成功率達到80%。

可供企業選擇的「共享員工」方案有兩種,餐飲企業可與相關員工延續現有勞動合同關係,但只發基本薪酬,獨立日代替商超、生鮮電商等向員工發放兼職報酬。另一種方式是餐飲企業和員工解除勞動關係,該員工成為獨立日的靈活勞動者,期間酬勞由獨立日直接發給員工,等借調結束後,餐飲企業可選擇與員工恢復此前勞動合同關係。

獨立日的創始人鄭一算了一筆帳,很多借出員工的餐飲企業只需支付基礎工資,相應的人力薪酬開支成本已降至原先的2/5,甚至部分短期「暫停」勞動關係並輸出員工的餐飲企業,也可以將人力薪酬成本壓縮至零。

此外,考慮到疫情期間員工出行的安全性,獨立日還優化了匹配算法,令整個模型儘可能壓縮員工上班路程,避免員工長時間乘坐公共運輸,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超市根據營業需求僱用靈活用工者可以降低用工成本。

將用工需求疊加到每一個小時

獨立日位於楊浦長陽創谷的辦公地,被布置成了動漫世界。四周是《海賊王》的漫畫牆繪,年輕人在電腦前埋頭工作,天花板上懸掛著一個個對話框:「我們的願景:改變年輕人的工作方式!」「在這裡,一起定義兼職的未來!」個性鮮明的「喊話」,或許就是這個團隊靜靜燃燒的「團魂」吧。

鄭一是個90後,說起獨立日的創立初衷,他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一條曲線。「企業用工就像這條曲線,從早到晚,有波峰和波谷,而全職員工就好比一條直線,工作時間全程待命。企業在所有時段都要付給員工相同的工資,而員工工作一天時間,實際上平攤到每個小時的工資並不高。這就是用直線的方案來解決曲線的問題,不合理,也不划算。」

他舉了國外的案例。「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很多餐飲零售企業發現店鋪銷售存在峰值與峰谷階段,他們會在銷售高峰期多招人,在銷售低迷期減少用工數量,最大限度降低薪酬開支壓力。這些國家餐飲零售企業靈活用工比例達到70%-80%。」

早上在盒馬配送生鮮,下午在星巴克衝調咖啡,讓這種靈活用工方式變成現實的,是平臺精細到小時的用工匹配方法。「大數據把所有個人的時間和企業的需求分隔成以小時為單位的基數,在每小時的基礎上,疊加企業的用工需求和個人的年齡、技能等要素,只有在這樣精細化的維度裡,才能實現兩者的精確配對。」

成功錄取以後,獨立日會追蹤每個人的工作狀況以及企業對員工的評價,替員工交社保等,像張誠這樣的靈活用工者也不用擔心欠薪或漏交社保。如果沒有被錄取,大數據將進行重新匹配。平臺對個人不收取費用,只對企業端收費。

隨著企業與獨立日展開長久的合作,平臺累積的數據量逐漸增加,對企業的畫像就越詳盡。獨立日與一般求職網站不同,它為企業提供的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粘性更強的長期服務,這也是平臺匹配成功率高的原因。

獨立日位於長陽創谷的辦公地。

靈活用工時代即將到來

伴隨著商超、餐飲業和生鮮電商率先實施嘗試「共享員工」模式,如今不少物流和製造業企業也加入了共享的隊伍。「其實在疫情以前,餐飲零售行業就已經看到了這種需求,但調整用工模式需要較大規模的變革,疫情發生之後,企業更有動力去做這件事。」

當風險事件突然降臨時,靈活用工有助於緩解薪酬開支等剛性開支,讓企業度過資金鍊難關。鄭一認為,疫情讓企業意識到了靈活用工對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可能會加快各行各業引入靈活用工的步伐。

「從餐飲和電商快遞行業,發展到更具有技術含量的職業,這是靈活用工的未來方向。」鄭一說,在靈活用工的初級階段,勞動密集型的餐飲零售業會最先有動力去嘗試這種方式,但到了第二階段,越來越多的靈活崗位成為常態後,就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和中高端職業從業者因為享受自由的工作狀態而加入靈活用工。這樣的供給側變化,會進一步衍生出新的工作崗位,如自由攝影師、自由程式設計師和自由設計師。

從初級階段到成熟階段,還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平臺上積累的從業人員素質整體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企業端也需要時間去逐漸培養新的用工模式,把常規工作變得更細分化、零工化,並學會精準描述用工需求。」靈活用工的市場和社會接受度還需進一步培育。「公司內部有個五年計劃,希望在2023年實現幫助1000萬用戶賺到1000億工資的目標。」鄭一說。

在某種意義上,靈活用工也是一種新型的服務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像獨立日這樣的大數據靈活用工平臺的出現,能打破信息壁壘,挖掘出精準的就業信息,體現上海在促進就業方面的獨特優勢。

記者手記:不是只有全職才算工作

一直以來,大學都是以將學生教育和培養成從事全職工作的全職員工為目標的,大學的就業服務更關注讓學生和全職工作進行配對。在「只有全職工作才算工作經驗」的心態下,學校和社會機構很少會幫助學生們找兼職工作。

其實在國外一些大學,鼓勵學生找零工的苗頭已經出現。波士頓大學開發了一套Quick Job公告板系統,上面包含了一系列短期工作機會,比如打掃落葉、協助醫學研究、開發網站。德保羅大學音樂學院利用一款叫做The Gig Connection的學生應用程式,幫助學生在芝加哥各地找到零工機會。像這類幫助學生找到短期項目、任務和零工的專用平臺的出現,或許透露出了未來就業服務的樣子——就業服務必須更好地幫助學生找到工作機會,而不僅僅是找到工作崗位。

零工經濟正在顛覆公司的工作模式和招聘手法。越來越多企業的領導者選擇根據企業需要,與獨立承包人、顧問和自由職業者合作,而不是聘請全職員工從事全職工作。在零工時代來臨之際,當下的大學生除了要學會怎樣當一個全職僱傭員工以外,還要具備有效從事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心理準備。他們要懂得如何勝任一個項目,甚至經營一家小型企業。因為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他們將加入的很可能不再是過去的傳統全職工作,而是越來越獨立的靈活用工生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早上給我送外賣的小哥,下午居然在星巴克給我衝咖啡……
    把藍白色的盒馬制服一脫,穿上星巴克的綠色圍裙,搖身一變,從騎手變成了咖啡師。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張誠沒有想過自己會同時成為盒馬騎手和星巴克合伙人。在上海一家高級飯店擔任經理6年的他,疫情過後沒等來復工通知,卻等來了公司的解職郵件。
  • 「地評線」今日論語丨讓靈活就業創造更多可能
    早上在盒馬配送生鮮,下午在星巴克衝調咖啡……疫情之下,在平臺的幫助下,這樣的就業模式成為可能。據媒體報導,最近,上海靈活用工平臺迎來爆發,為大量企業找到了「共享員工」。而兼職等靈活就業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包括高校畢業生嘗試,成為一種新就業形態和生活方式。
  • 競爭激烈的生鮮電商市場:盒馬鮮生VS每日優鮮
    一、分析目的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生鮮電商表現出了較強的增長勢頭,盒馬鮮生作為該領域的後起之秀,近些年也有亮眼的表現。行業背景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及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便捷,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網際網路生鮮電商因此大量崛起,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尤其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生鮮電商表現出了強大的增長勢頭。
  • 2020中國生鮮電商日活用戶節後突破1200萬 盒馬鮮生訂單數量比去年...
    風口之上,「危」「機」並存 疫情壓力之下,用戶被「逼」到了線上。即便是往常對網際網路接受度較低的中年及以上人群,也在這次疫情之中不得不低頭,開始加入線上搶購大軍。 這進一步催生了交易金額與訂單數的快速增長。
  • 疫情下,生鮮電商迎來訂單激增
    1月31日凌晨1點15分,小林打開盒馬APP,準備使用生鮮電商,預約到家買菜服務。他手慢了5分鐘。1點20分,當天盒馬的預約配送全部約滿,系統提示歡迎到店選購。早上10點15分左右,家住石佛營附近的他,同一時間打開各家生鮮APP,準備搶點蔬菜。大店型商超在商品豐富度方面表現較好。
  • 兼客榮獲「2020最具影響力靈活用工服務創新平臺」,靈活就業將成為...
    中國新科技100強暨秋季金i獎頒獎典禮舉行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周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新科技100強暨秋季金i獎頒獎典禮成功舉行,兼客兼職憑藉在網際網路招聘行業的實力和影響力,獲評金i獎「2020最具影響力靈活用工服務創新平臺
  • 問了500多位HR,才知道靈活用工的關鍵在這幾個方面
    因疫情原因,社會大環境出現波動,各行各業都備受影響。但是有企業受資金壓力停業裁員,就有企業為人手不足而啟動臨時用工方案。 比如,盒馬就與雲海餚、青年餐廳以及西貝展開合作,在疫情期間,將部分待崗員工暫時「租借」至盒馬各門市進行工作,既解決了人員收入問題,緩解了餐飲品牌的困境;也解決了盒馬——作為新零售平臺,在特殊期間業務量暴增而導致的人手不足問題。此外還有京東、達達快送聯合宣布將採取靈活多樣的用工形式,面向全社會提供超過35000人的就業崗位。
  • 定鬧鐘網上買菜成為消費新模式 各平臺購買攻略收好
    而早上8點半,記者再次打開「叮咚買菜」,當天的配送已經全部約滿。來自西湖區的馮女士說:「我早上定的6:00鬧鐘起床,就是為了在線上訂菜。比較常用的叮咚買菜,這幾天非常緊俏,很多菜都是秒售罄。這個平臺只要下單成功,當天可以送貨到小區門口的。盒馬鮮生要0點下單可以選擇配送時間,其他有的平臺是第二天才能到貨。」
  • 簡歷優化師、星級咖啡師、在線剪輯師……浙江首個靈活用工專場...
    記者 傅凌波 今天上午,「青燕歸巢——浙江省大學生見習實習暨靈活用工專場招聘會」在杭州正式舉辦,招聘會由浙江省人才市場和一站式靈活用工平臺青團社聯合舉辦。據悉,這是浙江省首場靈活用工招聘會,共有40餘家知名企業到場招聘、推出崗位200餘個。現場態勢火熱,在當前就業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招聘會充分發揮了靈活用工穩定就業的「蓄水池」作用。
  • 佩琪人才喜鵲平臺眾包模式:以靈活用工合規降本增效
    後疫情時代,降本增效被擺上各家企業議事桌。開源節流,一直被視作企業經營的命脈。對現金流短缺的企業而言,該如何平安度「疫」?佩信集團旗下佩琪人才HRPackage為您解答「後疫情時代,企業該如何利用靈活用工的方式合規化地降本增效,降低風險」。
  • 馬雲「宣誓主權」,盒馬生鮮原來是阿里的!
    盒馬鮮生:新零售的生鮮樣本從公開信息來看,盒馬鮮生定位於以大數據支撐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以線下體驗門店為基礎,並將之作為線上平臺盒馬APP的倉儲、分揀及配送中心,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來滿足周邊3公裡範圍內消費者對生鮮食品採購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首個「水上盒馬村」落戶重慶...
    盒馬工坊單月銷售額突破1億元 將在上海開出首家獨立門店7月16日,盒馬布告欄公布了盒馬工坊最新成績單:其在盒馬自有品牌整體銷售佔比近40%,在上海區域已超50%,已經是盒馬自有品牌體系裡的最大子品牌。此外,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還透露,盒馬工坊單月銷售額已突破1億元,盒馬工坊將會在上海開出首家獨立門店。
  • 盒馬鮮生——新零售背景下的新興人物
    編輯導語: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消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鮮電商因此迎來了一股大熱潮,疫情的催化,加速了生鮮電商的推廣、普及和發展,而盒馬鮮生作為其中一款明星產品,背後倚靠阿里,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
  • 靈活用工平臺十大亂象曝光
    近日工貓新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0平臺經濟工貓解讀報告》,報告揭露了靈活用工財稅違規風險與十大亂象:1.十萬及以上高收入人群被拆分多戶發放;2.平臺企業委託服務方代徵的稅款,某些被委託方截留未申報;3.平臺方與委託方對靈活就業的發放對象
  • 萬寶盛華大中華副總裁徐一平談「共享員工」——「靈活員工」的...
    很多企業也在疫情期間了解到「共享員工」的概念,並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解決自己的用工問題。「共享員工」和「靈活用工」之間有何關係?以及「共享員工」是否有望成為一種大眾化常態化的用工模式?此次,我們有幸邀請到萬寶盛華大中華副總裁徐一平女士就之前收到的一些來自企業及媒體提出的問題展開一系列分享。
  • 產品分析報告——盒馬鮮生的前世今生
    盒馬此舉獨樹一幟,緩解了受疫情影響較嚴重行業的員工短期就業的問題,作為正能量企業的代表被網友們紛紛點讚,成功佔據了微博熱搜。另一方面,此舉也是為了緩解疫情期間盒馬自己訂單激增的壓力——因疫情閉門在家的消費者們紛紛轉向了盒馬鮮生等生鮮平臺,由此生鮮平臺的訂單量大幅增長。
  • 蘇寧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盒馬大比拼
    疫情期間,人們宅家不出,到家服務爆發式增長。一些本受衝擊較為嚴重的實體零售,通過數位化轉型,推出到家服務,獲得新的成長機會。以蘇寧家樂福為例,基於"一小時場景生活圈"的打造,疫情期間其到家訂單增長412%,其中九成以上訂單包含生鮮果蔬。為此,蘇寧從各產業調派上千名員工增援家樂福,重點支持各門店到家業務的揀配服務。
  • 盒馬、叮咚、每日優鮮告訴你買菜難還要持續多久
    「因為恐慌,大家會出現囤貨現象,」除了春節因素,盒馬鮮生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也是缺貨的原因之一,同時,盒馬與每日優鮮均對消費者發出「供應穩定、不必囤貨」的呼籲。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生鮮電商平臺完全恢復正常,仍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叮咚買菜CEO梁昌霖預計,元宵節之後能恢復到正常的供需狀態。
  • 靈活用工:突破企業人力成本的瓶頸
    疫情期間,大量企業忙著裁員,喔趣科技的員工卻在大年初三就開始工作。已經有幾百家企業向他們尋求靈活用工的解決方案。事實上,整個2019年,喔趣科技都在做靈活用工,幫企業做按需招聘。喔趣科技創始人兼CEO儲峰認為,這次疫情給全社會做了一次深刻的市場教育,對人力資源行業創業者來說算是一次機遇。
  • 靈活用工平臺如何防控自身風險?
    那麼,靈活用工平臺在法律上有沒有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如何把握合規這條主線,從而為自己的發展贏得空間?這是每一個靈活用工平臺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今天,本文從靈活用工平臺為什麼能生存,風險是什麼,如何防控三個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一、靈活用工平臺為什麼能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