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死後,朱元璋是如何對待其後人的?

2021-01-18 劉大家常事

劉伯溫和朱元璋這對君臣,似乎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猶魚之有水」的和諧,反而因為帝權和臣子之間的矛盾,兩人還存在著不少齷齪,甚至於劉伯溫之死,後世也多認為是朱元璋在幕後主使的。

在史料中記載,劉伯溫共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和次子劉璟,由於自己時刻籠罩在這陰謀詭計之中,所以劉伯溫臨死前,遺令二子日後皆不得參與政事,做個閒暇散翁,方能保一家平安。

但一旦上了政治這艘船,要下來可就不容易了,在劉伯溫洪武八年去世後,僅僅兩年後,其長子劉璉就出任江西參政,同年被胡惟庸黨脅迫,墮井而死,年僅三十一歲,至於胡惟庸脅迫劉璉什麼?或許是要他加入自己的黨派,可劉璉不從而被暗殺。

剩下的二子劉璟下場也沒好到哪裡去,雖然在劉璉死後的次年,胡惟庸就因為驕橫跋扈,觸及到了朱元璋逆鱗而被處死,但劉璟躲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朱元璋死後不久就爆發了明室內亂,燕王朱棣搶了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自己做了皇帝,而劉璟又是堅定的「擁建文派」,如此一來,朱棣自然不可能放過劉璟的。

和其父劉伯溫一樣,劉璟在靖難之役時由於不受建文帝重用,於是脫離朝廷告老還鄉,在家鄉種田為生,可惜匹夫無罪,劉璟作為功臣之後,才能讓朱元璋也讚賞不已,在朝廷上深有名望,這樣的人一旦拉攏過來,那朱棣的帝位就更穩固了。

於是朱棣就強召劉璟進京,結果反被劉璟一陣指責,盛怒之下的朱棣將劉璟打入詔獄,在獄中自縊身亡,享年五十二歲,不過考慮到後來的大學士解縉之死,所以劉璟被害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在第一代誠意伯劉伯溫死後,誠意伯爵位足足空了十六年,才由其長孫、劉璉之子劉廌繼承,但僅僅不到一年,劉廌因罪被剝奪爵位,流放邊疆,後雖赦免罪行,但誠意伯爵位也沒有給他恢復,而是一直空缺下來,直到明嘉靖年間才由劉廌六世孫承襲誠意伯爵位,此後一直到大明滅亡,誠意伯爵位才徹底廢除。

可見在劉伯溫死後,朱元璋對他的子孫並不太好,甚至於劉璉的被害,或許也是朱元璋要用來處置的胡惟庸的一顆棋子而已,而在朱元璋、朱棣兩代帝王的施政下,劉家也失去了爵位達一百四十年之久,不過由於劉伯溫、劉璉、劉璟的先後身死,劉家的政治影響力蕩然無存,雖然聲名不顯,至少也保住了家族延續,不像胡惟庸、李善長、藍玉那樣被抄家滅族,足見劉伯溫的先見之明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讚!

相關焦點

  • 朱元璋靠郭子興發家,那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如何對待郭家後人的?
    這時的朱元璋仍然在外面吃飯。由於濠州發生特大乾旱,接著就爆發了饑荒。朱元璋的父母親和哥哥都死於饑荒,為求活命,不得已與二哥分家。朱元璋投奔皇覺寺,但由於亂世廟宇也沒有香錢,因此只好將朱元璋打發到乞丐化緣的地方。17歲時,朱元璋只好託鍋流浪,成了乞丐。在1352年,郭子興的起義軍攻佔濠州,郭子興據濠州而守,並下令彰明。
  • 朱元璋做了個惡夢,劉伯溫解夢:三天內必有好消息,果然應驗
    而朱元璋是一位嗜殺的統治者,愛用酷刑,作為朱元璋的謀臣,這一點顯然不符合劉伯溫的為政思想,但又不能太直接的指出朱元璋殘酷。所以劉伯溫見縫插針的勸諫朱元璋買善,寬柔的對待臣民,利用自己的謀略拯救要被受罰的人們。
  • 做朱元璋的妃子,生前吃苦,死後殉葬,這是真的嗎?情景怎樣?
    想想朱元璋的前半生顛沛流離,窮苦緊張,過慣了苦日子,他會對誰有溫情?除了與他同甘共苦的馬皇后以外,後宮的妃子不過是他傳宗接代,消遣的工具,前朝、後宮一堆事情,那根弦一直繃著。死後,他可以安穩享受了,如何會放過陪過他的女人。做他的妃子,跟他過的那叫提心弔膽。
  • 劉伯溫死後留一石碑,兩百年後被人發現,預言日本侵華戰爭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計謀天下無雙,各種版本流傳,讓後人驚為天人。而大明開國功臣,劉伯溫與諸葛亮齊名。在一些人的心中,他甚至遠遠的超越了諸葛亮。因為他能預言未來,在死後的兩百年,他的預言被一一應驗。他自己就曾說過,「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可見其對自己的自信。古人把對自己最高的褒獎就是比肩諸葛亮,而劉伯溫認為自己甚至要比諸葛亮強上百倍。
  • 朱元璋靠郭子興發家,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如何對待他的子女?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朱元璋脫穎而出,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朱元璋能夠從一位草根逆襲成功,跟他的嶽父郭子興有著密切的聯繫,郭子興可以說是朱元璋的第一位領導,他非常看重朱元璋,視其為心腹,還把自己的養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馬皇后。
  • 朱元璋問劉伯溫,朱家是否可長久?劉伯溫說吾主萬子萬孫是何意?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對話傳說劉伯溫在大明建立後,推算出朱元璋必定會對開國功臣進行清洗,為了明哲保身,劉伯溫向朱元璋提出辭官,要求退隱山林。而朱元璋對這個神機妙算的軍師也是十分的忌憚,在幾番推脫後,朱元璋答應了劉伯溫的請辭。臨行之際,朱元璋要求劉伯溫為大明朝推算國運。
  • 神機妙算劉伯溫,成就了朱元璋,卻唯獨對自己的命運無可奈何
    前有諸葛亮,後有劉伯溫是世人們專門用來稱讚那個劉伯溫才能的一種說法,和諸葛亮一樣,劉伯溫也有平定天下的能力,他平定的那個天下是明朝,他輔佐的那個君主是朱元璋。朱元璋算是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當了皇帝可以說是一個奇蹟,因為從他的背景來看,朱元璋最初也只是一個乞丐,和高高在上的帝位有十萬八千裡之遙。
  • 明朝士兵戰死後,留下的妻妾怎麼辦?朱元璋的做法讓劉伯溫很不滿
    因此,為了穩住民心,統治者必須妥善安排這些士兵的妻妾,才能夠讓士兵們願意為其衝鋒陷陣。顯然的,對於這個問題,朱元璋便想到了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在明代劉辰所著的《國初事跡》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朱元璋每次派軍出戰的時候,就會把作戰將士的妻子組織到一起,然後統一照顧。
  • 朱元璋想要《百戰奇謀》,劉伯溫卻給他《鬱離子》,暗藏著深意
    明王朝建立之後,作為大明帝國的首席開國功臣,劉伯溫特意寫了一本名為《百戰奇謀》的兵書,在其內記錄了一生的兵法韜略。然而,劉伯溫的著書行為卻引來了朱元璋的猜忌,當朱元璋向其索要《百戰奇謀》之時,劉伯溫卻獻上了另一本奇書。不過該書並未引起朱元璋足夠的重視,致使劉伯溫去世之後,引來劉家的一場滔天大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劉伯溫獻上的奇書又是什麼?
  • 才華橫溢的劉伯溫為何被多次打壓?這恰恰看出,朱元璋心機有多深
    在這些臣子中,最出名的人就是劉伯溫,他在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留下了無數傳奇故事。但是明朝建立後,他是開國功臣中得到的賞賜最少的,官職也不是最高的。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對底下的人論功行賞,劉伯溫作為開國功臣,被封為誠意伯(伯爵),歲祿200石,官職是御史中丞,御史臺的副長官,雖然聽著很體面,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實權,空有一個頭銜罷了。
  • 朱元璋一生殘忍,卻做了一件好事:永不錄用孔子後人!
    這個人大家都熟悉,他就是明朝的草根皇帝朱元璋。那麼他為什麼要打壓儒學呢?大家就都知道明朝有一個叫劉伯溫的人,是朱元璋的寵臣。這位奇葩的臣子跟他的君主是一樣的。
  • 申報曾報導劉伯溫預言到了抗日戰爭,劉伯溫真的如此神機妙算嗎
    而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大概是明朝的劉伯溫了,朱元璋能夠得到天下,其居功至偉。就如劉伯溫便是術士中的佼佼者,他為後人留下了燒餅歌,裡面的預言在後世也都一一驗證,可謂是神乎其神。甚至於在1938年的申報上還刊登了這樣一則信息,說劉伯溫預言了抗日戰爭。那麼劉伯溫真的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嗎?
  • 為什麼劉伯溫已經告老還鄉,朱元璋還是不願放過劉伯溫?
    作為一個擁有乾坤治世能力的賢臣,他意識到了朱元璋為了權利要開啟殺伐之路,後續以退身而自居,但是卻仍然沒有善終,那麼為什麼劉伯溫已經告老還鄉,朱元璋還是不願放過劉伯溫?第一,朱元璋希望皇權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選擇了冷血誅功臣。
  •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送一籮筐魚給朱元璋?對方17年後才明白含義!
    在明朝的發展中,劉伯溫做出不少政績,還曾被皇帝派去斬斷天下所有龍脈,以保朱家萬世基業。後來劉伯溫臨死前還想著輔佐朱元璋,其叮囑兒子給對方送去一籮魚,但朱元璋為什麼要花17年才弄明白呢?有人說劉伯溫臨終前送魚是想分散朱元璋的注意力,好讓對方沒有過多精神去想鬱離子的事情。但大多的人認為劉伯溫送魚是想提醒朱元璋應該把他的皇子異地分隔,以免同室相戈。
  • 劉伯溫被殺後,朱棣為何要殺了劉伯溫兒子?
    劉基,字伯溫,是青田縣人,後人普遍叫他劉伯溫,他是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的文臣謀士,同時也是朱元璋帳下最著名的一位高人,他自幼便聰慧過人,長大後更是懂得天文地理以及周易八卦,並且他還善於揣摩人的內心,且性情耿直,嫉惡如仇。
  • 朱元璋請劉伯溫出山經歷了哪些波折?
    或許當時劉基在朱元璋面前並沒有充分表現出其過人的謀略和滿腹才學。 不妨先分析一下劉基當時的狀態。 劉基,字伯溫,出生於公元1311年七月,比朱元璋大十七歲。
  • 劉伯溫神機妙算,為大明立下大功,朱元璋卻賞給他這3個字,狠狠羞辱...
    《明史》記載,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飽讀詩書,胸懷韜略。曾經中過元朝的進士,當過元朝官吏,後辭官退隱。朱元璋起兵後,打到他的家鄉,再三禮聘邀請,才把他請到軍中。朱元璋非常敬重他,每遇軍國大事,常會向劉基當面諮詢。而劉基也會非常積極獻計獻策,其建議和看法都非常中肯適宜,對軍情的判斷和預測也很準確。《明史》中用一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劉基的能力:佐定天下,料事如神。
  • 劉伯溫為何總愛冷言冷語?這三大場合潑朱元璋冷水,原因有二
    由於其輔佐朱元璋掃平天下,統一了中華大地,故而後世冠以「一統天下劉伯溫」之極高評價。但就是這樣一位智謀過人、功勳卓著的千古謀臣,卻總是意志消沉、情緒低落,似乎總是對世間萬事充滿了悲觀態度。不僅如此,他還總是將這種悲觀情緒帶給了身邊人——給欣喜若狂的當事人大潑冷水。
  •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為何沒有料到朱元璋加害於他?
    流芳千古,而自比諸葛亮的劉伯溫為何到老不能善終?劉伯溫,原名劉基,字伯溫,精通經史,尤其擅長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即1359年)朱元璋三次聘禮將劉伯溫請出山,而劉備同樣三顧茅廬卻不曾備聘禮,劉伯溫一出山,則是向朱元璋上書時務十八策,謀劃平定張士誠以及陳友諒,然後北伐中原!輔助一介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登上了帝王的寶座!一統江山,這裡劉伯溫似乎比諸葛要強大一籌!
  • 朱元璋在封賞功臣時,為何沒有讓劉伯溫位列六公爵?
    公元1370年,大明建國後的第三年,朱元璋按照功勞大小,晉封了六位國公,二十八位侯爺,以及十一位伯爵。 朱元璋晉封的六位國公依次排名是: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 朱元璋不但沒有將劉伯溫列入六公之列,他還只是將劉伯溫列為第三等的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