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遊戲中的倫理學(三)運用倫理學設計具有道德挑戰的任務和劇情的方法

2021-02-16 GameRes遊資網

轉載須取得作者同意

前言

1、本文旨在通過倫理學的理論知識,解析遊戲中部分劇情和任務的設計原理和模式。本文將先從理論入手,再通過分析遊戲中的實例,最後獲得設計該類劇情和任務的設計方法。

2、本文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理論篇、實例篇、方法篇。

理論篇:將簡單闡述和說明東西方倫理學的各大流派和理論。
實例篇:以分析實例為主,如永恆之柱中的任務、冰封王座斯坦索姆劇情等著名遊戲中的劇情實例,闡述倫理學理論是如何運用到遊戲劇情和任務中的。
方法篇:通過解析實例,闡述設計此類具有道德挑戰和道德困境的劇情和任務的方法。

以下是正文:

淺談遊戲中的倫理學(一)什麼是「倫理學」和「道德挑戰」?

淺談遊戲中的倫理學(二)通過遊戲實例說明倫理學如何運用到遊戲中

三、方法篇:運用倫理學設計具有道德挑戰的任務和劇情的方法

那麼,說完了理論,也列舉了很多遊戲中的實際例子。如果真的要設計類似富有哲學意味的任務和劇情,又該怎麼設計呢?這裡我通過研究了很多遊戲中的實例,結合【目的論】和【義務論】為主導的倫理學理論,總結了一套設計這種有哲學思辨意味的劇情的方法(直白的說就是所謂的「套路」)。首先我將故事劇情分為了幾個模塊,分別為【角色】、【關係】、【代價】、【動機】、【行為】、【選擇】這六大模塊。那麼以這幾個模塊為基準,先從分析永恆之柱中的【母親的請求】這個任務開始吧:

【角色】歐弗拉是鍍金溪谷的一個普通鎮民,她懷孕了。目前日子過的緊巴巴的,主要依靠附近鄰裡的接濟和存糧度日。

【關係】她是和你之前一起同行的女嚮導的妹妹。

【代價】最近收成不好,天氣乾旱了有幾個月了;他的姐姐也在和你一起來到鍍金溪谷的途中死了;更關鍵的是,她懼怕自己不久後會誕下一個無魂兒而遭到放逐。

【動機】為了讓自己順利誕下一個健康的孩子,歐弗拉想盡了辦法,甚至寫信要求她的姐姐儘快趕到鍍金溪谷。由於為了儘快來到鍍金溪谷,她姐姐在和你一起來到鍍金溪谷的途中發生了不測。

【行為】主角和她相遇,主角告知她姐姐已死的消息。歐弗拉請求主角幫忙到海邊尋找女醫師獲得解藥。

【選擇】解藥是沒有效果的,玩家可以誠實告知並安慰她(義務論);撒謊並安慰她(目的論)。

下面將詳細闡述各個模塊的作用:

1、【角色】

需要簡要構思出該角色的姓名、職業、財產狀況等情況。當然還可以進一步擴展,例如他的家庭狀況(父母和孩子的情況等等),畢竟越細緻的設定,給玩家的感覺就越真實。

2、【關係】

同主角的關係。關係主要分為兩個維度:

1)彼此關係不重要:對主角來說關係是陌生人/萍水相逢/點頭之交的人,總之關係一般。

2)彼此關係很重要:對主角來說關係很重要和很親密的人。這種關係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親情:家中的親人,例如(血緣、結義/結拜、繼)父母、子女、姐妹、兄弟、遠房親戚等,總之就是有血緣和結拜關係的。

友情:對角色來說很重要的朋友,這類朋友有:患難與共的朋友、刎頸之交的朋友、忘年之交的朋友、知音、知己、幼馴染(青梅竹馬)等。

愛情:未婚夫妻、情侶、妻子、丈夫、紅顏知己、前女友/男友等。

師徒:師傅、徒弟、同窗、同門、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室友、學姐、學妹、學弟等等。

恩人:對你有恩的人,例如救命之恩的恩人、知遇之恩提拔你的上司等。

仇人:世仇、冤家、仇敵、敵人等。

其他:僕人、鄰居、偶像、同村、老鄉、上級、下屬、同事、同行等。

說明:這一個層面的設定尤其重要,因為主角和NPC角色的關係將決定其在主角心中的分量。如果彼此關係重要且親密,那麼當玩家想要做出某些不利於NPC角色的選擇時,必然會猶豫和不舍。因為即便是現實生活中,如果讓你大義滅親,恐怕也是很難的,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也有自己所重視的情感,以及身邊最重要的朋友及親人。例如博德之門2中阿諾門的個人任務,任務劇情描述阿諾門的妹妹被仇人殺害,阿諾門的父親要求阿諾門報仇。隊友聖騎士凱東則反對復仇,勸告阿諾門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如果一段時間不解決此任務,會得知阿諾門的父親也被仇人殺害了。如果主角已經和阿諾門是熟知的好友(如果主角是女性還可以和其發生羅曼史),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還會奢談法律袖手旁觀嗎?還會眼睜睜看著好友的親人被害而無動於衷嗎?所以此一設定的主要目的在於:增加在選擇時天平某一側的砝碼和重量,從而讓玩家在做出選擇時多一份【考量】,以此影響玩家的最終選擇。

3、【代價】

NPC角色為隨後的性格轉變/發生的遭遇/動機等而提前付出的代價。所謂動機,簡單地說就是所謂【不幸的遭遇】和【挫折】。

代價包括且不限於:貧窮、生病、絕症、饑荒、遭到迫害、被冤枉&栽贓、被人誣陷、成為殘疾、為了最重要的人(親情、友情、愛情)而墮入魔道、受到利益或者欲望引誘誤入歧途、殺錯了好人、拋棄信仰、為了報仇誤入歧途、被驅逐出師門、發瘋、理想破滅、失去最重要的人、被放逐、失去最重要的傳家寶、榮譽受辱、成為階下囚受辱、看到最重要的人(親情、友情、愛情)受辱、幫了大倒忙被壞人利用而受到良心譴責、被組織開除、被愛人拋棄、因為壞的嗜好(如賭博、喝酒等)導致家破人亡慘劇發生、因為變故(戰爭、暴民、強盜)失去生活希望、因為變故導致最重要的人(親情、友情、愛情)死亡、因為某種原因對生活絕望、對渺茫的前途感到失望、被身邊重要的人(上級、同事、朋友、親人、愛人)迫害、遭到親人/信任的人背叛或出賣、因為過失被家族剝奪繼承權、愛人投入情敵懷抱、和親人斷絕關係、成為犧牲品遭到主公&上司&愛人&親人拋棄、復仇失敗心灰意冷、發現自己認賊作父、親人失散、成為副班長/名落孫山、親人/愛人/朋友被綁架、因為特殊原因無法返回家鄉、失憶、失去靈魂、一貧如洗、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成為奴隸失去自由、權力&力量&法力被剝奪、自己心中的真理&理想&信仰受到動搖、得了怪病、迅速衰老、尊嚴受到踐踏、得知自己的疾病無法治癒、家族分裂&組織分裂、被人恩將仇報、沒有抓住機會(發財/學到技藝/找到親人/獲得愛情)而抱憾終生、千辛萬苦要尋求的寶物被別人獲得、被人愚弄後醒悟而懊悔、臨陣脫逃導致親人/朋友/愛人死亡而懊悔、無法達成願望、無法獲得答案和存在的意義、失去所有財產、失去地位和名譽、失去權力、失去美貌、失去青春和年輕、失去永恒生命、丟失神力、失去翅膀、失去智慧、失去肉體、失去房屋、失去富貴、失去健康、信仰的神明死亡、失去希望、失去信任、被迫殺死所愛的人、因為某事悔恨、遭到神的懲罰、愛戀一個仇敵、愛情或婚姻被親人阻礙、發現了所愛的人的不榮譽、亂倫被人發現、必須犧牲所愛的人、無意中傷殘骨肉、骨肉間的仇視、失去所有親人、從小是孤兒、失去愛情、家人被仇人殺害、家鄉毀滅、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被迫背井離鄉、被不平等的壓迫、被侵略者統治、失去尊嚴、失去勇氣、失去夢想、失去存在價值、失去生存意義、肢體殘缺、失去理智、失去心智、失去肉體、失去服裝/裝備/武器等、失去能量、失去金錢、被迫轉行、幼年失去雙親、單親撫養、悲慘的童年、離異、白髮人送黑髮人、子女早夭……。

【代價】的主要目的在於,首先是為後面的動機帶來鋪墊,並做出合理化的解釋,即NPC和角色為什麼會產生動機;其次是讓玩家感到內心的不忍,從而激發他們內心的同情心,以此增加在天平某一側的砝碼和重量,從而影響玩家的最終選擇。

4、【動機】

因為不幸的遭遇和挫折而想要做某件事情的原動力,即所謂「動機」。動機往往和代價掛鈎。例如一個貧窮的人,動機往往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者發財;一個失去自由的人,動機當然是反抗壓迫重獲自由;一個家鄉遭到怪物肆虐的人,動機肯定是怪物全部被殺死自己能夠返回家鄉;一個親人遭到仇人殺害的人,動機自然是復仇;一個失去記憶的人,動機自然是為了尋回失去的記憶……

當然動機不僅僅是因為不幸的遭遇和挫折而產生的,也可能是出於某個偉大的理想,或者其他原因而產生。例如軒轅劍3雲和山的彼端,主角出發前往東方的動機就是為了尋求戰爭不敗之道,而大部分遊戲往往都是以「拯救世界」這種早就用爛了的俗套理由作為動機(具體可以看我很久前寫的《遊戲故事主題設計探討》一文,裡面有談到遊戲的故事主題,這些主題可以理解為角色的動機)。總之,就好像犯罪心理學中研究犯人為何犯罪,需要先研究其犯罪動機一樣,動機將把後面角色的遭遇和行為合理化。

5、【行為】

因為某些動機,人物因此通過哪些行為做了哪些事,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又發生了哪些遭遇(當然大部分是錯事和壞事,不然也不會有所謂道德困境和挑戰了)。但是也可能會包括部分好事,例如一個富有同情心的貴族,可能會在災年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絕對律令);也可能為了怕災民暴動或者為了獲得好名聲,而去做一些好事(假言律令)。

6、【選擇】

分為兩種選擇,分別是以【目的論】為觀點的劇情選擇,以及以【義務論】為觀點的劇情選擇。當然,也可以有更多衍生的觀點,但是這2個觀點是基本選擇之一。下面再列舉2個實例:

1)例1:

【角色】萊萬(姓名)是個農夫,以種地為生(職業),家境貧寒(財產狀況),並且有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撫養(家庭狀況)。

【關係】他是你的同村鄰居,你們平時不怎麼來往,最多算點頭之交。

【代價】最近收成不好,天氣乾旱了有幾個月了,導致萊萬一家缺衣少吃,幾個孩子也餓的皮包骨頭。

【動機】為了給家中的孩子們填飽肚子,萊萬想盡了辦法。

【行為】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萊萬偷偷潛入農場偷竊穀物和牲畜。農場主人第二天發現穀物丟失,於是請求主角尋找丟失的穀物。

【選擇】(義務論)萊萬被主角抓獲,玩家可以告發他。(目的論)也可以把他放了,並給他一些錢讓他給家裡人買點吃的。

2)例2:

【角色】賽特(姓名)是個領主(職業)。在他父母過世後(家庭狀況),他繼承了家業,家境富可敵國,並且統治一大片土地和周圍的村莊(財產狀況)。

【關係】他的父母對你有養育之恩,在你還是孤兒的時候收養了你;他也是你幼年親密無間的好友、竹馬之交的玩伴。不過由於你在多年前離家出外冒險,你們已經好多年沒見面了。

【代價】他繼承家業後不久,他深愛的妻子身患重病,並且他們剛剛誕下不久的孩子也早夭了。這一切使得他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原本性格善良的他,變得性急、暴躁、易怒。

【動機】他想了很多辦法治療他的愛妻,例如:遍訪名醫、尋找法力高強的大法師、企求神址的幫助……。

【行為】在企求本地信仰的戰神無望的情況下,賽特甚至想到了請求其他神明的幫助,只有重生之神回應了他的請求,不但答應治療好他妻子的病,甚至答應會讓他的孩子獲得重生。同樣的,這位神明也開出了條件,條件是:要求該領地必須放棄戰神的信仰,改為信仰重生之神。賽特為了拯救妻子和孩子,思索再三,終於被迫答應了。但是賽特領主的行為引起了領地內百姓的不滿,領地內戰神的宗教人員(聖騎士、牧師、祭祀等)和信仰戰神的百姓炸了鍋(參考上古5的劇情,九聖靈之一的塔諾斯被禁止諾德人信仰,導致天際人民尋求反抗和獨立;而在中世紀宗教的影響力同樣不可忽視)。戰神也憤怒了,施展了神威。在神威之下,導致天降大旱。大旱持續了數個月,導致周圍的村莊收成極其不好,眾多百姓忍飢挨餓。此時,有個戰神聖騎士領袖組織了一隻反抗軍,意圖推翻領主的所謂「暴政」,在他的鼓動下,眾多忍飢挨餓的普通農民也加入了這支隊伍。

【選擇】(義務論)殺了反抗軍領袖,但是會受到百姓的唾棄,你成了所謂「暴政」的幫兇。(目的論)大義滅親,幫助反抗軍推翻所謂的「暴政」,但是領主賽特並不是一個邪惡的人,他這麼做是有苦衷的,更何況他是你幼年的朋友,更是你的恩人之子,所以你會獲得背叛朋友和忘恩負義的罵名。維克多•雨果就曾經說過【有罪的並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製造黑暗的人】,這麼做的後果就是讓真正的幕後黑手逍遙法外,陰謀得逞。

當一個人的心裡充滿黑暗,罪惡便在那裡滋長起來。有罪的並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製造黑暗的人。——維克多•雨果(法國著名浪漫主義文學家和劇作家)

PS1:以上2個例子全是隨手瞎編的,有劇情漏洞的地方就不必深究了。另外: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PS2:如果將2個例子合併聯繫起來看呢?如果例1的萊萬剛好是賽特領主統治下的一個農夫,在兩個例子中,你又會作何選擇?

下面再舉幾個例子吧,不過就沒這麼詳細了(例子都是隨手瞎編的,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1)一個農夫因為家中母親生病,被迫偷竊物品。當被玩家抓到後,玩家可以送交官府(義務論),也可以給他一些錢並把他放了(目的論)。

PS:劇情上也可以這樣設計(劇情翻轉型):發現小偷其實在騙你,實際他母親根本沒有生病這種事,然後玩家發現怒而殺之(有點像李逵遇到李鬼的故事)。

2)一個窮苦人因為藥房的藥太貴,不得不偷藥給家裡人身患重病的妻子治病。送交官府或者告發他(義務論),給他錢並把他放了(目的論)。

3)你受到富有的債主委託進行討債,討債時發現欠債的是個窮苦的農夫,而且家裡一家人都在餓肚子(類似《馮諼客孟嘗君》中的狡兔三窟的故事)。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義務論),免除債務(目的論)。

4)幾十年後,你終於找到了殺害你最重要的朋友的兇手。但是兇手因為良心的譴責,收養了好幾個孤兒,他是這些孤兒的唯一監護人。以正義之名報仇殺了兇手,這些孩子會成為孤兒(義務論);放過他,你最重要的朋友死不瞑目(目的論)。

5)某個人對你有救命之恩,但是這個人卻是個欺壓良善之輩,或者正在預謀做某件壞事。幫助恩人並報恩,但是會受到老百姓的唾棄(義務論),大義滅親為民除害,但是會獲得「恩將仇報」的罵名(目的論)。

6)牢房內有個獄卒在毆打犯人,而這個犯人罪大惡極。阻止毆打犯人,認為虐待犯人不人道(義務論);幫助獄卒毆打犯人,認為其罪有應得(目的論)。

7)中世紀,異教徒橫行。為了審判異教徒,審判所派出了大量的騎士和武士追殺各地的女巫和異教徒,而你正是其中的一個追殺女巫的聖騎士。有一天,宗教審判所要求你去追殺一個女巫,而這個所謂的「女巫」正是你幼年青梅竹馬的玩伴。大義滅親,遵照命令殺死所謂的「女巫」(義務論),幫助被陷害的女孩逃脫(目的論)。

8)一個精靈遊俠在一場戰鬥中殺死了幾個邪惡的黑暗精靈,並且發現這些黑暗精靈有一個剛生下不久的嬰兒。殺死這個邪惡的黑暗精靈嬰兒,斬草除根(義務論);收養這個黑暗精靈嬰兒,並且撫養他長大成人(目的論)。

9)緊接上一條:幾十年之後,黑暗精靈嬰兒長大成人,並且無意中得知自己的父母是被自己的養父殺死的。不再認賊作父,為父母報仇,殺死自己的仇人(義務論);明白黑暗精靈是邪惡的生物,養父之所以殺死他們是沒有辦法,放棄仇恨和報復的念頭(目的論)。

只要我願意,我可以繼續編下去,編更多這種有一定哲學思辨意味和道德困境的任務劇情毫無問題。具體的方法按照上面的方式進行模塊化設計【角色】、【關係】、【代價】、【動機】、【行為】、【選擇】等就可以了。

但是歸根結底,掌握理論很關鍵。因為掌握了理論知識,就相當於掌握了核心設計目的和出發點,那麼實際開發過程中就可以以此為依據進行設計。而遊戲設計中如果沒有理論進行支撐,就不會有正確的方法論(其實所謂的方法,直白的說就是行之有效的「套路」)。而有了正確的方法論,以此進行設計就事半功倍了。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淺談遊戲中的倫理學(一)什麼是「倫理學」和「道德挑戰」?
    轉載須取得作者同意前言1、本文旨在通過倫理學的理論知識,解析遊戲中部分劇情和任務的設計原理和模式
  • 淺談遊戲中的倫理學(二)通過遊戲實例說明倫理學如何運用到遊戲中
    本文將先從理論入手,再通過分析遊戲中的實例,最後獲得設計該類劇情和任務的設計方法。2、本文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理論篇、實例篇、方法篇。理論篇:將簡單闡述和說明東西方倫理學的各大流派和理論。實例篇:以分析實例為主,如永恆之柱中的任務、冰封王座斯坦索姆劇情等著名遊戲中的劇情實例,闡述倫理學理論是如何運用到遊戲劇情和任務中的。方法篇:通過解析實例,闡述設計此類具有道德挑戰和道德困境的劇情和任務的方法。以下是正文:淺談遊戲中的倫理學(一)什麼是「倫理學」和「道德挑戰」?
  • 從熱播韓劇《致忘了詩的你》淺談康復倫理學問題
    [1](二)醫學倫理學定義 醫學倫理學是運用一般倫理學原則解決醫療衛生實踐和醫學發展過程中的醫學道德問題和醫學道德現象的學科,它是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3](三)康復倫理問題康復倫理問題需要運用醫學倫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和解決康復醫學實踐中的道德問題,是倫理學的理論、觀點與康復醫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也是康復醫學與倫理學相互交叉的邊緣性科學。
  • 張曦:「做倫理學」與精神性的回歸
    「做倫理學」中的動詞「做」,就是希望通過「以言辭為行動」的理論操作,運用現代學術方法,使哲學倫理學重拾「探尋美好生活之道」的初心,在闡發理論的同時,使知識與探尋者的靈魂「長在一起」(亞里斯多德語),成為他們度過「只有一次的此生」(愛比克泰德語)的支撐性精神資源。這是「做」這個動詞的含義。換言之,「做倫理學」的根本意圖和目標是探索和建設一種精神性哲學倫理學。
  • 克利福德·克裡斯琴斯:用存在倫理學替代理性倫理學
    克利福德·克裡斯琴斯:倫理學不僅是認知層面的理論,也不僅是對方法的運用。對於亞里斯多德來說,它是一種實踐智慧,是一種對自己所能觀察到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做出解釋的智慧。我認為,當我們開始進行理論化工作時,需要從個人(即個體理性)開始,然後再努力發現其對立面,接下來制定原則,實施應用,一種倫理學思想就由此而產生。
  • 現在到了拋棄宏大倫理學理論的時候
    雖然大眾倫理學常常有些鬆散,它也可能準確得並不適當,如《有道德的消費者》給索尼(Xperia ZTablet)系列平板電腦的道德成績比谷歌(Nexus7)平板電腦高2.5個百分點。在道德哲學中,傑裡米·邊沁(Jeremy Bentham)的快樂計算沒有多少人支持,而且往往因為其衡量和量化善的嘗試而遭到嘲笑。但是,在公司和消費者倫理中,度量衡則是主流工具。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同時也包括在應用 神經科學技術過程中所遇到的倫理問題;而後者則 試圖利用神經科學來理解倫理學,例如解釋道德推 理的途徑,理解其他古老的哲學問題——知識的本 質、自我控制的方式以及自由意志和大腦/精神作 用的途徑和方式,等等。
  • MCR深度對話 | 克利福德·克裡斯琴斯:用存在倫理學替代理性倫理學——媒介倫理研究對個體理性的「抵制」
    克利福德·克裡斯琴斯:倫理學不僅是認知層面的理論,也不僅是對方法的運用。對於亞里斯多德來說,它是一種實踐智慧,是一種對自己所能觀察到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做出解釋的智慧。我認為,當我們開始進行理論化工作時,需要從個人(即個體理性)開始,然後再努力發現其對立面,接下來制定原則,實施應用,一種倫理學思想就由此而產生。
  • 書 《尼各馬可倫理學》
    因此,「幸福感」便包含運用理性,了解如何為善,從而過好生活。 如此說來,幸福感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活動。要了解幸福感,首先要解讀心靈。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心靈可分為「屬於理性的」(the rational)和「不屬於理性的」(the irrational)兩方面。其中,「屬於理性的」一方面可成就知識,「不屬於理性的」一面可成就品德。
  • 阿格妮絲•赫勒的社會倫理學--[美]克利福德•G.克裡斯蒂安斯(Clifford G. Christians)
    ——中譯者注而主流倫理學追問的是道德知識是何以可能的問題,英語哲學傾向於先建構理論,然後再用實際應用來檢驗理論。赫勒的研究方案是「在其最廣泛的維度上闡明經驗」中比較困難的一個。她表示:「做一個好人是一種可以實現的選擇,是一些人實際上已經成功地接受了的一種選擇。其任務是比較清晰地了解所有參與其中的因素」,並把「概念的、經驗的、評價的和理論方面的考慮……都集中在道德經驗之上。」
  • 德勒茲 │ 斯賓諾莎及三大「倫理學」
    這三部《倫理學》,每一部都同其他兩部形影相隨,並在其他兩部中繼續,儘管它們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本文選自吉爾·德勒茲《批評與臨床》,劉雲虹、曹丹紅譯。「我不是某個斯賓諾莎,不會蹦蹦跳跳。而先知是最偉大的符號專家,他們將對抽象符號、命令符號和闡釋符號的組合運用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神學政治論》中著名的一章在這個意義上又添加上了滑稽的力量和分析的深度。因此,存在著四種類型的情狀標量符號,我們可依次稱其為:敏感指數、邏輯圖標、道德象徵物和玄學偶像。另外,根據向量是增強還是減弱,是擴大還是縮小,是快樂還是悲傷,還存在兩種類型的情感向量符號。
  • 陳歡 | 關懷倫理學的兩種理論進路 ——論赫爾德對斯洛特的批評何以無效
    學者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出發,對關懷倫理學做出了多種界定,頗有百家爭鳴之勢。在眾多聲音之中,有兩種理論進路尤其值得關注——以M. 斯洛特(Michael Slote)為代表的「美德進路」和V. 赫爾德(Virginia Held)提出的「實踐與價值進路」。儘管兩派均認為對方的工作具有啟發性,且享有許多共識,但是在界定關懷倫理學的本質時,雙方存在著分歧。
  • 我們時代的倫理學:自由、正義可能只是工具或噱頭
    最近,筆者閱讀了《我們時代的倫理學》一書,發現裡邊有不少精彩論述,故做一期推送分享。該書多次提到孔子,大概講到倫理學,孔子或儒家是繞不開的。《我們時代的倫理學》作者為西蒙·布萊克本,劍橋大學哲學教授,他在書中探討了出生、死亡、幸福、欲望、自由等主要倫理問題,努力想說明人應該如何思考生活的意義;並提醒我們,應該對那些經常主導著道德論辯、事實上不過是誘人噱頭的「絕對原則」保持懷疑。
  • 2020安徽醫學倫理學考試資料:公共衛生倫理原則
    2020安徽醫學倫理學考試資料:公共衛生倫理原則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學倫理學的重要性在醫療工作中的地位逐漸顯露出來。尤其在今年爆發了危及全國的大型公共衛生事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影片《憤怒的倫理學》將映 郭道元自曝吻戲糗事
    影片《憤怒的倫理學》將映 郭道元自曝吻戲糗事 《憤怒的倫理學》記者會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論文標題這麼野?
    文|邢妍妍最近,哲學學者韓東屏一篇題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的文章引發輿論熱議。這篇批判康德倫理學的哲學論文刊登在《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由此這就並不是一篇隨意寫寫的個人見解,而是應定性為一篇嚴肅專業的學術論文。這也必然代表著它的可讀性是需要一定門檻的,其引發的討論和研究也應是在相關的小範圍內的。
  • 馬上評|說康德的倫理學「很爛」,這樣的破圈很low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哲學學者韓東屏的一篇文章引發社會輿論廣泛討論。在一份最新聲明中,韓東屏表示「很爛」並非髒話,自己靜候有人寫說理性文章反駁。韓教授文章的原題目是《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這篇文章並不是刊發在網絡或者大眾媒體,而是某大學的學報。也就是說,文章的言說對象,本來是學院派,而不是普通吃瓜群眾。如果是面向大眾,使用通俗的表達哪怕有些譁眾取寵,多少也能理解。
  • 日本倫理學必看熱血推薦日本電影!第5部簡直是大飽眼福啊
    日本倫理學有一種浪漫在舞臺上出汗!從桌球到籃球場,日本電影對不同的「競爭」也有不同的解釋。和共同點公眾, 都在屏幕的前面 可以從中獲得「生命」或「思想」的靈感和鼓勵。娛樂日記?「我們正在等待春天」中的類似年輕人田徑:籃球主要演員:土屋大穗 北村拓美日本倫理學推薦指數:★★★☆我們的青春都有一個?類似的風景。「我們正在等待春天」是關於成長和轉型的過程。M?故事中的女孩天生內向,直到我在籃球場上遇到明日之星然後我開始感到醜陋的力量 有一個「伴侶」。
  • 2020醫學倫理學考試資料:什麼是安樂死?
    2020醫學倫理學考試資料:什麼是安樂死? 安樂死倫理是醫學倫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考點,如安樂死的含義和它到底是如何實行的,還有安樂死的實施現狀是如何。
  • 《憤怒的倫理學》再曝海報 破格姿勢大尺度遭禁
    《憤怒的倫理學》再曝海報 破格姿勢大尺度遭禁 時間:2013.02.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橙小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