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有一個故事情節,王夫人的丫鬟金釧跳井身亡,引出眾生相。
這件事情發生後,寶玉在按照父親的安排會見重要客人時神情沮喪,讓賈政大為不滿。王夫人對外宣稱是因為金釧打壞了一件東西,被她罵了幾句攆了出去。寶釵順著王夫人的話,圓謊說是金釧自己在井邊玩耍,失足落水而亡。
在過去的一些紅學評論家看來,王夫人是萬惡的封建主子,號稱「王善人」,假慈悲,吃人不吐骨頭,不把丫鬟當人,草菅人命。而作為一個無知少年的母親,看到丫鬟對兒子說出:「我這嘴上才擦的胭脂,這會可吃不吃了?」還讓寶玉去東院拿環哥同彩雲(意指他們倆有不乾淨的事情),僭越攀附之心昭然若揭。這等於是一名丫鬟嘲笑主人家家風不正,自己還幻想因為和少爺的桃色事件而成為既成事實,進而改變命運。王夫人無論如何也要把金釧趕出去了,她不由得怒火中燒,搧了釧一耳光,訓斥她:「好好的男孩子,都被你教壞了。」也並不過份吧。換了現在社會的任何一位母親,當然都會教訓這樣的女孩子了。而金釧之後百般央求不要趕她出賈家,一是她出了醜沒人將為她提供安身之地,再者當時的社會也不會給她提供自食其立的機會。
發生這件事情,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寶釵的真面目。她聽說金釧跳井而亡,王夫人垂淚自責,竟然沒有一絲驚訝與恐懼,作為一名未出閣的年僅十幾歲的大家小姐,真的讓人感到意外。寶釵的心理素質真的太「好」了,好得讓人不寒而慄。她輕描淡寫地替王夫人打圓場:「姨娘是慈善人。據我看來,她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她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這謊撒得輕鬆又「合理」,王夫人急於從這糾紛中解放自己,聽了這話如同聽了佛祖大赦之音,再也顧不得細思量其對錯了。她未能在客觀的角度思考寶釵的為人,一心想讓寶貝兒子娶她為妻。其實也許王夫人和寶釵這姨侄二人的人品與境界就是同類,才沒有察覺寶釵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女人。
能把一個生命的消失用這麼輕妙的理由搪塞過去的人,難道不讓人感到害怕麼?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魔鬼」。寶釵的心靈,早已沒有什麼冰清玉潔的感情了,迎合世俗、對權勢與金錢的熱愛與執著,才是她一生努力的方向。寶釵在人前的時候,寬容、敦厚,安分隨時,罕言寡語,但在自己獨處時,竟然撲殺玉色大蝴蝶,獨自坐在寶玉床前,繡肚兜。外在總是迎合乖滑,連王熙鳳都看不慣她,評價寶釵:「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充分說明她自私自利的本性。寶釵和她的親哥哥薛蟠,雖然在外在性格上看起來有很大差異,薛蟠號稱「呆霸王」,迂魯霸氣,寶釵在眾人眼中穩重顧全,其實他倆的內在品質是一樣的:都不具備性靈之靈氣。他們出自同一個家庭,一個延續數代的商人家庭,對利益的計算早已深入骨髓。寶釵好在讀書有文採,可以掩蓋俗氣本質,而薛蟠不愛讀書,以錢壯膽,就活脫脫地成為一個心竅瘀堵、惹是生非的可笑的呆子。
王夫人做夢也沒有想到,把寶釵嫁給寶玉,直接造成了寶玉後半生的悲劇人生。如果她早看清寶釵的為人,紅樓夢的故事就不是悲劇了。這本書的結局是讓人悲傷的,也許曹雪芹看透人生,手撕一個悲劇的意義就在於:生命的答案與是非都隱藏在生活的小事中,而身處其中沒有對真相的覺知才是最大的悲劇。
感謝您欣賞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