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本關於心智的啟蒙書

2021-02-19 唐巧

引言

很早以前就看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最近終於整理完成了學習筆記。《把時間當做朋友》是一本老書,最初寫於 2008 年,現在依然在售賣中。李笑來也將本書的 電子版 公開到了網上,免費供讀者下載。

本書的作者李笑來以前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在比特幣火爆之前,花 100 萬買了比特幣,我猜他現在應該是財務自由了。李笑來老師在投資比特幣之餘,展現出了強大的自學能力,自己學習了編程、設計並且作品都還不錯,現在,他在學習社群的運營,並且創建了「學習學習再學習」微信公眾號以及多個付費社群。

我看完《把時間當做朋友》之後,最大的感受是:這是一本關於心智的啟蒙書。

關於心智的定義,我覺得李笑來在書中的定義稍顯複雜。在我看來,所謂心智就是一種高層次的大腦控制技巧。這種高層次的大腦控制技巧主要包括兩個部分:

內在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緒。

外在控制:控制自己的行為。

接下來,我會按照上面的理解,來將書本的內容重新梳理和介紹。

真的存在高層次的大腦控制嗎?

理解心智,首先就得理解高層次的大腦控制的存在。那麼,真的存在高層次的大腦控制嗎?關於這個,作者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我也給大家舉幾個我自己想到的例子。

注意力轉移

你是否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你在看書,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想查一下詞典,於是你打開手機。剛剛解鎖手機,你發現你的微信上有兩個紅點,於是你點進去,發現是你的死黨發過來的搞笑視頻。看了視頻把你樂壞了,回了死黨一段信息後。你發現微信朋友圈上有紅點,於是你就點進去看朋友圈。等你把朋友圈刷完,你早已忘記了你本來在看書這件事情。

在上面這件事情中,你到底是被你的大腦控制,還是被各種外界信號刺激所控制呢?

情緒失控


在電影 《七宗罪》 裡(上圖),有一個情節是連環殺人案兇手最後利用警員米爾斯的憤怒,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終當著所有人的面,把兇手殺死。當然,最後等待米爾斯的是被押上警車以及職業生涯的斷送。

在這件事情中,米爾斯不是被他的大腦控制,而是被憤怒的情緒所控制。《七宗罪》裡面涉及的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和嫉妒,這些情緒都會在某些場景下影響我們,使得我們的行為喪失理智。

內在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緒個性是由情緒和經歷塑造的

情緒是我們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時候,我們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都是情緒在各種經歷下的產物。我接觸到的對此最好的闡述,就是電影 《頭腦特工隊》 了。順便說一下,該片由皮克斯與迪士尼合作製作,在 2016 年 2 月,獲得了第 88 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在電影《頭腦特工隊》(上圖)中,主人公萊利的行為由五種情緒構成,這五種情緒是 「歡樂」、「恐懼」、「厭惡」、「悲傷」、「憤怒」。在這五種情緒相互影響下,萊利在小時候是一個有著外向,活潑,調皮性格的小女孩,但是隨著她搬到新家,沒有了朋友,她慢慢變得焦慮,厭惡身邊的人,以前的性格被重新塑造。最終,她將自己的痛苦述說出來,使自己的壓力得到釋放,她的個性中的快樂成份融入了眼淚,使得她更加懂得珍惜。

控制情緒

我們說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不是指我們需要壓抑所有的不好情緒,在《頭腦特工隊》中,主人公萊利就是因為過度壓抑悲傷,使得自己無處釋放壓力,最終反倒被自己的憤怒情緒所控制。

所以,當我們說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其實在說,我們應該為了獲得長久的好情緒,而控制自己短期的壞情緒。

我老婆是學幼兒教育的,她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幼兒教育學家為了研究小孩的自控能力,會做一個叫做 延遲滿足 的實驗。這個實驗(相關視頻)是這樣的:

在一個屋子裡面,讓小孩坐在一個書桌前,然後給小孩一個糖果,告訴他:「我 15 分鐘後回來,如果你在我回來之前都不吃這個糖果,等我回來後就再獎勵你一個糖果」。

通常情況下,很多小孩都無法抵抗糖果的誘惑而很快將它吃掉。而研究發現,那些堅持到最後的小孩,自控能力更強,在隨後的跟蹤研究發現,這些小孩能夠在學校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最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小孩都會非常簡單的一招:轉移注意力。具體來說,他們會在特別想吃糖果的時候,選擇做別的事情來讓自己大腦暫時不那麼關注糖果。比如他們可能會唱歌,在桌子上寫字,將頭轉向窗外。

所以,在這個故事中,小孩為了獲得「得到兩個糖果的獎勵」這種喜悅的情緒,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暫時壓抑了自己短期「想吃這個糖果」的欲望。

我們在生活中,也在不斷地重複著這種事情。當我們工資不高的時候,看到一個想買的東西,我們會理性地壓抑自己的購物慾望,為的是這個月不至於交不起房租或者餓肚子。當我們在高三時,我們每天都學習得很辛苦,但是我們會控制自己的壓力,為的是高考時能夠考出更好的成績。當我們和別人起衝突時,我們會控制自己想打人的衝動,為的是自己不至於在警察局待上幾天。

中國有句古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意思就是我們應該為長久的好情緒,控制自己短期的壞情緒。而這種推遲滿足感的能力,就是一種高層次的大腦控制技巧。

控制情緒的技巧

下面是我總結出來的控制情緒的具體技巧。

轉移注意力

剛剛上面小孩抵抗糖果的誘惑的實驗其實已經提到了這種技巧,這種技巧的核心在於,對於一些壞情緒或者痛苦的體驗,我們不去想它,那麼它的影響就會大大降低。小孩通過簡單的把頭轉向窗外想別的事情,就可以讓糖果的誘惑力對大腦的影響大大降低。

類似的場景還包括,當你特別不高興的時候,找一些你平時喜歡做的事情,甚至簡單地讓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運動)都可以極大的轉移掉你對於糟糕情緒的關注。

推遲滿足感

人總是傾向於立刻獲得滿足,如果完成一件事情的滿足感來自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那麼這就需要大腦的控制了。推遲滿足感與轉移注意力的差別在於,推遲滿足感明明知道當前的行為讓自己有些難受,但是仍然控制大腦做這件事情。

我最近在學習兩個新技能,一個是學自由式,一個是學騎獨輪的思維車。這兩個技能的獲得過程都是痛苦的。我在學自由式的時候,由於身體還沒有對動作產生記憶,所以身體非常不協調,稍微不小心就嗆水了。但是我會明白這是學會遊泳的必經過程,所以堅持學下去,以便我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可以獲得「學會自由式」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

學自由式是一個很容易達到推遲滿足感的例子。真實生活中,有著更多更難做到的事情,需要我們控制好情緒。

在《把時間當做朋友》的書中,作者就舉了一個很難的事情:背下 GRE 要求的 2 萬個單詞。因為 2 萬個單詞實在太多,所以這件事情必須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即使一天背 100 個單詞,也需要連續 200 天才能完成,而堅持做這件事情 200 天的難度非常大。

雖然所有人都能理解這個道理,但是真正能堅持做下來的人少之又少。

外在控制: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們對情緒的控制,最終反映出來的結果就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外在的行為控制表現出來有各種實踐技巧,在本書中,用了大量篇幅進行了介紹。下面我們來一一看看這些技巧包括哪些。(註:我將這些技巧在《把時間當做朋友》書中的對應章節,以章名 + 小節名的方式附在每個技巧標題後面,例如 3.2 節表示:第 3 章第 2 節。)

精確感知時間(第 2.3 節)

控制行為的第一步是感知時間,這也是書名《把時間當做朋友》的由來。書中也提到《奇特的一生》,我對此書也剛好寫過讀書筆記。時間是完成所有事情的基礎資源,精確感知時間使得我們能夠對時間資源的利用率顯著提升。

用紙筆來記錄時間,以及具體的執行技巧(第 3.2-3.5 節)

這部分的內容偏執行,詳細講解了如何用紙筆來記錄時間,記錄執行時間的技巧和總結方法。雖然李笑來老師在書中沒有推薦「番茄工作法」,但是我覺得這部分的實踐技巧和「番茄工作法」是能夠相互配合使用的。關於「番茄工作法」,我也寫過一篇讀書筆記。

合理的、適度的計劃(第 3.6 節)

避免過度看重計劃的重要性,在打算做一些事情時,沒有計劃或者簡單計劃後的快速啟動,比花費大量時間計劃後再做要更好。比如說健身,與其說研究哪種健身運動更合適,倒不如今天開始就動起來。當然,笑來老師也提到,改變的事情需要快做決策,投資的事情需要慢做決策。

閱讀(第 4.1 節)

閱讀是持續獲得新知識的技巧。不過我們更應該看重圖書的閱讀,同時應該壓抑自己在社交網絡(微博、微信朋友圈)上碎片時間的閱讀。因為後者知識不但很碎片化,而且也不成系統,另外同時有很多毫無營養價值的雞湯 / 假新聞存在。

關於閱讀,我之前寫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也推薦給大家。

學會如何學習(第 4.2-4.4 節)

「學會如何學習」就是要掌握正確的獲取新知識的方法。很多人問我 iOS 開發如何入門,如何提高,好象這些問題就應該通過問別人才能獲得答案。但是我覺得,一個學習能力強的人,面對一個新領域的知識,他自己就會找到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和提高技巧。

這其實就是一種自學能力。書中對於自學能力的解讀(第 4.3 節)包括:

閱讀理解能力

檢索能力

寫作能力

實踐能力

保持開放的心態

了解學習的進程

在書中,笑來老師還提到的學習技巧包括:警惕自己的經驗造成的「思維誤區」,當我們面對不同觀點時,常常自省一下,可能才有機會調整自己的認識。我們不光需要自省,同時也要不盲目信服權威和老師(第 4.4 節)。

另外,在判斷知識正確的時候,掌握「正確的科學方法論」也非常重要。這一點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有涉及。我們在判斷一個理論是否正確時,要考慮它的論點,論據以及推導過程。任何論據不對、論據不充分或者推導過程不嚴謹的觀點,我們都應該加以小心。

在這方面,最應該小心的就是成功學雞湯了,成功學雞湯常常會犯論據不對或者推導過程不嚴謹的錯誤。

羅輯思維有一期節目批判中醫,其中就指出了中醫粉在為中醫辯護中的各種邏輯上的錯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來聽聽。

另外我最近和朋友討論,也顛覆了我的一些觀點,其中一個觀點是:電動車一定是未來嗎?我一直覺得是未來,但是我的這個朋友的觀點讓我發現了,我的論據還是有一些不充分的地方。

書中同時提到了《少有人走的路》,我還沒閱讀,稍後應該會補上閱讀筆記。

改變態度(第 4.5 節)

「改變態度」其實改變的是:思考問題的角度,從而讓自己更舒服。

比如我本來 iOS 開發做得很成功,但是轉而做管理之後,iOS 方面的技能基本上只能在業餘時間提高了。對於此,我可以這麼想:這麼多年辛辛苦苦學習積累的 iOS 技能不能夠派上用場上,慢慢還會忘掉,真是鬱悶。但是,換一個角度,我還可以這麼想:我在 iOS 方面已經很難提高了,但是我在管理方面還是一個菜鳥,人的一生能夠同時經歷程式設計師和管理者兩個職業角度來學習,最終我如果能夠在新的領域成長起來,何嘗不是一件精彩的事情!

我們面對失敗,面對困難,面對學習的態度,都可以通過換一個角度,找到更加積極的應對方式。如果你實在找不到角度,我給你出一個辦法,你想像一下這個場景:你不是出身在中國,而是出生在非洲的一個平民窟裡,你吃不飽,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周圍醫療環境糟糕,甚至連喝乾淨的水都是奢望。你再想想你現在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有那麼糟糕。

小心「成功學」(第 5 章)

書中提到的技巧包括:

拒絕雞湯

拒絕簡單地強調堅持

拒絕不合理的論證

過於強調自己的獨一無二

過於強調人脈和圈子

理解和提高學習效率(第 6.1-6.7 節)

學會:分割任務,堅持執行,保持合理節奏,不遲到。

不要浪費時間證明自己(第 6.8 節)

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是很悲慘的,因為大多數時候,除了你特別好的朋友和親人之外,別的人並不關心你是否過得開心。那些看不起你的人,那些批評你的人,只要不是友善的態度,大可不必回應,更不用證明自己。

我還記得,有一個人在我的公眾號留言:「你 iOS 技術文章寫得還行,但是非技術的東西寫得很爛,麻煩以後別寫了,浪費我的時間」。我看了之後,默默地把他拉入了黑名單。

你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你,你也永遠無法和那些試圖傷害你的人解釋,總有一些人喜歡看你的笑話,看你出醜,對於這些人,無視他們的存在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實際上,他們的存在對於你確實一點價值也沒有。

不後悔,而是總結(第 6.9 節)

這也是一種看問題的角度,當我們失敗的時候,專注於總結而不是後悔才有可能讓我們進步。

耐心(第 7.3 節)

耐心其實就是「推遲滿足感」的外在表現,但是這件事情其實說起容易做起來難。笑來老師在本節中也沒有說應該如何獲得耐心。面對一個花費時間較長的工作,我知道的產生耐心的技巧包括:

拆解任務,為自己的任務設立階段性目標。以便從心理上感受到目標容易達成,同時可以更好地追蹤進度。

每天用「番茄工作法」來安排當前的工作,使得自己能夠聚焦當前的工作。

暗示自己工作時產生焦慮是正常的,所以盡力不去想工作量的事情。

當工作快要完成的時候,暗示自己快要成功了。

一開始就做好充分的估計和準備,不要盲目樂觀,避免進度延後之後心理的落差。

通過固定時間和固定頻率的工作,培養習慣讓身體對任務的執行產生條件反射。

利用 10000 小時定理來鼓勵自己。

其它

書中還提到的技巧包括:培養記憶力(第 4.6 節)、不自卑(第 6.10 節)、不要簡單地把時間都轉換成金錢(第 6.11 節)、專注於當前的工作(第 6.12 節)、提前準備(第 7.1-2 節)

另外,我自己也有一些書中沒有提到的一些心得。包括:

自省:定期回顧與總結。形式可以是以年度總結、月度總結的方式,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培養好奇心。鼓勵自己學習和探索新的事物。

培養習慣。剛剛也說到,習慣讓自己對一些事情的堅持變得更加容易。

適度堅持。面對一些不確定收益的事情,不應該隨意放棄。

心智與情商的關係

如果說心智這個概念聽起來如果比較新的話,那麼 情商 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概念了。我好奇地翻了一下情商的定義,包括五個部分: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看完這個定義,我突然覺得,其實心智就是一部分的情商,包括: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這部分主要是偏向於自我的控制。而情商的剩下部分: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主要偏向於社會交往能力。

所以說,看起來李笑來老師似乎搞了一個新概念,但是其實是把以前的情商理論,抽取出了一部分偏自我控制的部分,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小結

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是一本關於心智的啟蒙書,對於我們控制情緒和行為都具有不錯的實踐指導意義,本書的 電子版 可以免費下載,推薦各位朋友閱讀,早日開始自己的心智。

相關閱讀:
和時間做朋友 - 讀《奇特的一生》
如何閱讀圖書?- 教你閱讀圖書的方法論
番茄工作法 - 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

全文完。

贊助商(我的粉絲個人可享受團購價優惠,優惠碼:GMTC-TangQiao):


相關焦點

  • 《把時間當做朋友》
    「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與時間做朋友。」 ● 問題完成任何任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任何任務都最好或者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之前完成,因為任務都有一個最後期限。● 與時間做朋友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怎樣判斷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的呢?核心只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儘管現實總是如此難於接受,還是要不斷牢記,還要堅信,不要動搖。通過不時地記錄、思考與反省,你會越來越善於甄別那些不現實的念頭,進而擺脫它們的影響。這就是差別。
  • 《把時間當作朋友》:開啟心智,與時間同行
    「得到」 APP是最近幾年成長起來的一個知識平臺,它的口號之一就是「做時間的朋友」。在2020跨年演講時,「得到」APP 創始人羅振宇引用加繆的話來呼喚所有的有志終身學習者,躬身入局,勤懇做事的人:「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那麼把時間當作朋友有什麼用?又怎樣才是把時間當作朋友呢?或者說如何才能做時間的朋友呢?
  • 原新東方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不是管理,心智和積累才重要
    》一書中,給我們做了關於如何打開心智,並用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他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已經發行到第三版。每次發行,都有種一搶而空的感覺。他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在從事的職業中所遇到的事例,清晰明確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雲打開我們的心智。只有這樣,才能運用心智來和時間作朋友,也就能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拿到打開我們的人生成功之門的鑰匙。
  • 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比爾·蓋茨的每一秒可以換36.74美元,國內金牌寫手每一秒可以換0.038元人民幣,為什麼絕對公平的時間,每個人獲得的都不一樣呢?這就是心智的力量。01 與懶惰對抗,開啟心智什麼是心智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有不同的行為,而這個不同,就是一個人心智的體現。笑來先生書中講:只需要一瞬間的掙扎就能開啟你的心智。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竟然可以用我們的大腦來控制我們的大腦。
  • 《把時間當作朋友》——心智力量的差異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對這樣的問題極為不耐煩,總是皺著眉頭的同時儘量顯得心 平氣和地說「那——你覺得呢?」學生通常都是愣了一下,轉身走掉——估計是帶著失望呢。我幾乎都能感覺到他們心裡的那個小人肯定是緊閉雙眼使勁搖了搖頭然 後睜開眼睛還是一臉迷惑。 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真的無能為力。不管什麼方法,都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效果。有沒有用,不去做怎麼會知道呢?
  • 廣末涼子丨一本「日系寫真啟蒙書」~
    廣末涼子,1980年7月18日出生於日本高知縣高知市帶屋町,歌手、演員。
  •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送給孩子的一本人生啟蒙書
    稻盛和夫談育兒哲學 《培育孩子的美好心靈》出版 這是日本經營大師 稻盛和夫送給孩子的 一本人生啟蒙書  記者獲悉,藉此「423世界讀書日」之際,為更好地回饋讀者,讓更多的成人和孩子了解《活法》或者《培育孩子的美好心靈》,東方出版社特別推出「《活法》全年齡段盲盒」,內含《活法》《培育孩子的美好心靈》以及《稻盛和夫哲學》《稻盛和夫自傳》《思維方式》《京瓷哲學》四本書中的某一本。方便讀者一次性了解稻盛和夫,解惑人生的難題。
  •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給孩子的60本哲學啟蒙書
    《買賣時間》 他經常聽到有人說「時間就是金錢……」有一次,在一家焙烤房裡,他問道「我用一個小時可以買多少蛋糕?」,但是站在櫃檯後面的那個胖子嘲笑他。他初中就有了這個想法:他們賣所有的東西,為什麼不賣時間呢?那將會很成功。這成功意味著他剩不下時間了……這是一個關於尋找丟失的時間的寓言故事,故事有趣,也很有啟發性。4.
  • 暢銷半個多世紀發行2.4億的情境教育繪本,永遠的經典啟蒙書
    有這樣一個系列的繪本:暢銷40餘年,發行2.4億,影響兩代人;孩子們第一時間的啟蒙書 而這套引進版《貝貝熊》系列叢書,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已被美國家庭和眾多孩子欣然接受的婉轉的教育方式,這套書被稱為「美國孩子行為教育之父」「第一時間的啟蒙書」。
  • 把時間當作朋友
    什麼是把時間當作朋友?
  • 6分鐘看完《把時間當作朋友》,教你與時間好好相處
    儘管每個人每一天的時間完全相同,但不同的人卻在相同的時間面前過著千差萬別的生活。六分鐘看完《把時間當作朋友》(本文已獲授權轉載,來源一隻水餃跳過去,微信公眾號ID: aiyuedu_xmu)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想必每個人都不會陌生,然而想要真正理解它卻沒有那麼容易。
  • 《富爸爸,窮爸爸》原來是一本遊戲說明書!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富爸爸,窮爸爸》這本理財啟蒙書 來告訴我們真正的「富人」是:有錢又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富爸爸,窮爸爸》之所以被稱為理財啟蒙書,很大原因是書中列出了財務自由必備的四項技能:會計、投資、市場營銷、法律知識。
  • 教育部推薦——適合孩子的哲學啟蒙書:《思考世界的孩子》
    最近由於對孩子教育的困擾,我讀了許多相關書籍,其中有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思考世界的孩子》,對我啟發很大。這本書入選了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雖然是一本兒童哲學啟蒙書,但我覺得同樣適合大人,本來我一直搞不太清哲學是什麼,但書裡講的很多問題都是我以前也想過的,有的問題是我現在正在想的。這本書解答了我的很多疑問。本書由久負盛名的法國兒童雜誌《愛思特比》(Astrapi),由三位兼教師、編者、哲學家身份的作者,為孩子一一解答一些頗具哲學意味的問題。
  • 關於心智障礙者的9個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而這樣的「看不見」、「不了解」通常是造成了「心智障礙者」的很多困境。本文約2711個字,細讀約需5分鐘。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心智障礙者,小編整理了關於心智障礙者的「九個你可能不知道的事」,一起來看看你中了幾條?關愛心智障礙者,一起從「看見」開始。
  •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關於心智、快樂和強大
    蘇格拉底說錯現在就是現在就是時間,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蘇格拉底又問丹你在哪?丹說在加油站啊。蘇格拉底繼續問加油站在哪?丹說在美國。蘇格拉底問美國在哪?丹說地球上。蘇格拉底問地球在哪?丹說在宇宙中蘇格拉底問宇宙在哪?丹說不知道。所以現在在哪?
  • 書香機關丨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無論哪一本都能給我們的內心世界帶來極大的震撼和啟發。M-斯科特-派克,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並取得卓著成績,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由於其巨大的影響力,他獲得政府特許,進入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為越戰士兵提供治療。他還曾接受派遣,在美軍駐日本衝繩基地擔任心理醫生。
  • 如果成年是指年齡,那麼做到這兩點,就是真正的心智成熟
    需要成熟的是心智,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運行方式的地圖。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到適合的方式。今天分享的是《少有人走的路》一位心理學醫生通過自己的經歷寫出來的作品。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清晰地講明白了什麼是愛,以及自律的本質。不像其他雞湯說了一大堆不告訴你怎麼做。
  • 豆瓣8.1分,讀完這本書簡直賺大了,幫你解開心智之謎:心智探奇
    今天讀書會開始看《心智探奇》,一本專門講心智運行的書。有些朋友想看,也經常看到有人推薦,但是真正拿起了看的人很少。我們讀書會風格,「讀你平時看不到的好書」。首先說一個好消息,這本書真的不難讀,只是厚。就是本書研究的重點,心智是什麼?先說一點,心智不是大腦,只能算是心智的硬體,心智是大腦所做的事情,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心智進化的產物,而不是剃光毛的「裸猿」。也可以把心智理解成一個計算器官組成的系統,它是我們祖先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過程中「自然選擇」出來的。
  • 水星落在第七宮至第十二宮,你的心智力量會運用在什麼地方?
    水星七宮的人會尋找一個能夠刺激他們心智的伴侶,他們會發掘每一個人的有趣之處但是不久就會感到厭煩繼續尋找下一個讓他們覺得有趣的人,所以他們可能很難和某一個人長期的固定下來,最後他們可能會覺得誰都很無趣。水星也會將自己的願景投射到伴侶身上他們會希望自己的伴侶能夠幫他們說話、思考和做決定。也有可能出現他們會找一個不願意承諾、花心不可靠的人做伴侶。這也是他們內在不想安定的外在反應。
  • 讀《把時間當作朋友》後的重生之路
    ,上一層樓就能喘死,滿臉痘痘,大家可以儘可能的想像一個巨胖猥瑣形象,直到有一天大病至恍惚,眼前還出現白光,當時我是真覺得自己就這麼去了,記得很清楚當時昏睡或昏迷前還有個念頭:就這麼走了,我父母該多傷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