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決任何問題的「塔江軍艦」,能解決臺軍的焦慮麼?

2020-12-22 烽火雄獅

臺灣在12月15日進行了所謂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首艦」(你瞧這得多彆扭)命名下水儀式,順便還交付了首艘臺軍的「快速布雷艇」。當然相比排水量不足350噸,航速只有14節,長相貌不驚人,只有「布雷快速」的「快速布雷艇」,臺灣媒體的興趣毫無疑問都集中到了能打「雄二雄三」,還能發射「海劍二」的「塔江軍艦」上。

▲ 說這700噸的軍艦是「龐然大物」也是醉了……上沒上過055啊這都……

和第一艘「沱江軍艦」的名字有著「赫赫戰功」不同,「塔江」這個名字算是具有臺灣本土特色的,按照臺軍的說法,「塔江」首字取自臺東縣南天部落的塔瓦溪,該溪流屬排灣族生活領域,部落族人天性具有不畏艱難,驍勇善戰的狩獵文化精神。結果這名字被當事的南田村長一頓嘲諷,說什麼「塔瓦溪是漢人取的地名,部落稱此溪為『馬姑裡姑裡(排灣族語意經常乾枯的溪流)』,而真正驍勇善戰、不畏艱難的應該是部落名『路博吉』」……總之這原住民也沒領這臺軍的情誼,臺軍這「本土化」也沒落好。

▲ 就這樣子的滔滔……也沒啥水的就江了唄

臺灣海軍這艦艇命名的說法上溯起來都是民國海軍那一套風雅氣質,什麼作戰艦艇艇取名為「陽」、「山」、「江」、「關」,登陸艦艇取名為「中」、「美」、「聯」、「合」,就算「成功」級用中華英雄,「康定」級用地名,多少的表達些個美好的意向。但這個「江」字號的軍艦既然涉及地名,這命名範圍從中華大地又「本土化」到了臺澎金馬,那就只有挑這種小溝小渠小水管子的地方來湊數,這回「塔江」這種丟人的事兒,下次免不了還得再演上幾齣。

▲ 人家當年是文化人,現在這後來人就吃了沒文化的虧了……

從技術角度講,「塔江」算是對之前的「沱江」進行的一次比較全面的改進,噸位從後者的600噸增加到了750噸,一方面是增加了搭載「海劍二」艦空飛彈,賦予了該艦理論上的中程防空作戰能力。不過這款高效能艦艇的研製改進已經花了不少時間:首艦「沱江」的設計工作在2009年開始,2012年開工2015年服役,隨後一邊測試一邊修改設計,這才有了2019年開工,今年下水、預計明年服役的「塔江」。而所謂後續艦的後續艦則要等後續艦的首艦完成戰術測試之後才能決定是否要投產。這種研改的進度和上世紀90年代的「錦江」級巡邏艇相比並沒有明顯的進步,某種程度上也表明即使排水量不足1000噸的小船,對於臺灣本土艦船研製能力而言也不是什麼輕鬆的項目。

▲ 「塔江」和「沱江」之間的區別,也就是「不大一樣」這個級別

從建造數量來看,算上已經服役的「沱江」艦和下水的「塔江」艦,臺軍總共要建造12艘同型艦(「沱江」艦之後的11艘按照3艘、3艘、4艘的規模分三批完成),從建造數量上來看,他們的替換目標首先是臺軍90年代末服役的12艘「錦江」級巡邏艇。考慮到二者在臺軍內現在都算三級艦,這種替換對於臺軍現行的艦隊架構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也就是說影響臺軍多年的幾大不合理艦隊編制問題依然不會因此得到解決。

▲ 這些歷史原因之下,臺軍艦隊一度很大,但是現在就要面臨無以為繼的困境

一來臺軍在「二代艦」服役之後,因為當年郝伯村將原定建造二級艦的「光華二號」變成了採購一級艦,原本由「山」字號擔當的二級艦就成為臺軍中的規格空缺,導致臺軍要麼用一級艦幹二級艦的活大材小用,要麼用三級艦勉強去幹二級艦的活吃力不討好;而與此同時,臺軍的一級艦隊已經不再年輕,雖然成功級、康定級和剛剛引進的佩裡級眼下還都堪用,但濟陽級的艦齡已經接近50年,且臺軍也沒有渠道從美國獲得更多的佩裡級「熱艦」可以加以替換。

▲ 「濟陽」級作為上世紀70年代初的軍艦,在全球也是孤家寡人了

相比替換艦齡不到25年的三級艦,臺軍原本應該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解決二級艦的空缺,或者這些真正的老艦的替代問題。但無論是臺軍正在推進,「中科院」吃了吐最後還得依賴外購作戰系統的新一代飛彈護衛艦,還是「中科院」興致十足但海軍興趣寥寥的輕型護衛艦,眼下的進展都遠不盡如人意。整個「高效能艦艇」所解決的,竟然是臺海軍水面作戰艦艇中最不急迫的需求之一,這當然是「國艦國造」整個項目的諷刺,也可以看作是臺灣本土軍工產業能力的天花板所在。

▲ 要不然造什麼?

在眼下的臺軍中,三級艦可能是承擔任務最矛盾的艦船之一,這類艦艇雖然在滿足日常巡邏上問題不大,但由於缺乏足夠的態勢感知能力和生存能力,它們並不適合配備重武裝執行一線激烈對抗任務;然而兩岸軍事力量的對比又決定了臺軍必須要讓每一艘可以開動的艦艇裝上其能力範圍內最強的武裝,以一種「全軍動員」的形態迎接兩岸軍事衝突。在臺灣「海巡署」的12艘海巡艦都要採用「沱江」構型,預留搭載「雄二」和「雄三」反艦飛彈空間的情況下,作為正規海軍艦艇,不塞滿反艦飛彈自然是說不過去了。

▲ 當然這海巡船並不經濟划算,但也看出臺灣的「總體戰思維」已經到了什麼狀態

相比臺軍已經裝備的陸基機動反艦飛彈發射車,以及已經向美國訂購,未來數年內即將交付的大批「魚叉」反艦飛彈發射車,臺軍的水面艦艇無論是隱蔽性還是生存性都遠遠不如。而限於其噸位和續航能力,這些艦艇在戰時唯一的活動空間就只能是狹窄的臺灣海峽水域。不能說臺軍把臺灣海峽打造成世界上反艦飛彈部署密度最高的水域毫無意義,只不過當臺軍反艦飛彈的技術水平普遍沒有跨越性突破的情況下,繼續增加反艦飛彈以增強戰鬥力的邊際成本會顯著提升,即使在把自己打造成一隻大刺蝟的戰略下,這麼做看起來也有些得不償失。

▲ 相比發射前很難暴露的陸基發射系統,出海就暴露的軍艦……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消耗對手的彈藥了

但是還能怎麼辦呢?也許在眼前的局勢下,也只有增加飛彈數量這一件事,能讓臺灣軍政當局感到自己的「安全感」有所上升了。

相關焦點

  • 光「兵臨城下」還不夠,解決臺灣問題,還需解除臺軍武裝?
    同時,我們絕不為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始終堅持做好應對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分裂活動的充分準備。如果「臺獨」分裂勢力一意孤行甚至鋌而走險,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圖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意思很明確,我們會盡一切努力爭取和平解決,但是,倘若不得不動用其他手段,我們也做好了充分準備!
  • 臺媒:臺軍首艘沱江級巡邏艦下水,蔡英文稱要能不對稱作戰
    臺海軍「塔江艦」飛彈巡邏艦下水(臺媒圖)報導稱,「塔江艦」飛彈巡邏艦15日在宜蘭龍德造船廠下水。蔡英文在致詞中聲稱,臺軍在目前的局勢下,要有不對稱作戰作為,並發展具精準打擊武器裝備,「塔江艦」的下水,對臺軍戰力提升有重要意義。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之窗是什麼?
    原因(1)、原因(2)這裡就不多說了。一旦發生,我們啟動《反分裂國家法》,就完成梧桐了。我們重點說說原因(3),也就是本文的題目,美方要打臺灣牌了,我們準備好了麼?美方要打臺灣牌了,我們準備好了麼?我們可以看看美方的那些「涉臺法案」裡面的內容,國會建議美軍加強與臺軍的軍事交流,建議參與臺軍的軍演、訓練、培訓。建議臺軍參與美軍的軍演等等。
  • 民進黨「立委」要求臺軍艦「去中國化」:兩岸同名會奇怪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塔江艦」15日下水,民進黨「立委」借題發揮要搞「去中國化」,主張臺當局以後造軍艦都要像這艘艦艇一樣,用臺灣相關名稱命名,不要再使用和大陸相關的地名或中國古代名將姓名。臺海軍「塔江艦」下水(臺媒圖)據臺媒介紹,「塔江艦」的「塔」字取自臺灣臺東縣的塔瓦溪,該地區是臺灣原住民排灣族居住地。
  • 臺軍艦不能叫「嶽飛」、「昆明」?「綠委」鼓吹軍艦命名本土化
    臺海軍沱江級巡邏艦量產型首艦「塔江艦」昨日下水,該艦是以臺灣省臺東縣塔瓦溪為名。對於軍艦命名,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今日質詢時建議,期盼未來臺灣陸續成軍的軍艦,可以臺灣的相關名稱命名,甚至舉辦活動讓全臺人民參與、票選,也避免再與大陸軍艦出現同名的情形。
  • 為什麼臺軍不惜代價購買MK48魚雷?盤點臺軍三種現役魚雷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為什麼臺軍不惜代價購買MK48魚雷? 魚雷從60年代開始服役,主要用於軍艦、反潛機和直升機。 目前,臺軍所有可以發射魚雷的水面軍艦,都使用MK46魚雷。 同時,各種固定翼反潛機也都使用這種魚雷。
  •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凡是不涉及個人隱私、未成年人及國家機密的案件,初審都必須開庭審理,任何人只要憑身份證及健康碼都可以參加庭審。特別提醒:在庭審時不能錄音錄像,不能鼓掌講話喝倒彩,只能帶著眼睛和耳朵,看和聽!2. 小案子為何歷經4個年頭?本案發生於2017年4月,至今已有4個年頭了。
  • 解決分離焦慮
    南孫小姨說,需要先來解決她們母女遲到的分離焦慮,才能各自開啟新的人生旅程。我覺得,南孫小姨鄭重其事地把「分離焦慮」拿出來解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在現實生活中真的非常非常稀少。(袁泉演的角色永遠都是這樣「拎得清」,又直擊要害,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有這樣的小姨真是莫大的幸福。)
  • 【穿越迷霧】三、片面的「北平模式」不可能解決臺灣問題!
    此言一出,一時成為媒體及網絡的津津樂道的話題,似乎終於找到一條正確的解決臺灣問題的捷徑。對不了解那段歷史的人來說,乍聽,這的確非常有道理,借鑑歷史成功經驗,指導解決今天複雜的難題,兩岸間既可以免除戰火,還不耽誤統一祖國,民族復興,何樂而不為呢?
  • 中越問題越發明顯,美軍派遣軍艦前來支援,和平解決是最終狀態
    但是到了後續越南非旦沒有感激中方的幫助,反而開始頻繁的挑起兩國邊境問題,甚至自認為能力強大到了可以與中方進行抗衡,後續兩國之間就展開了一場軍事較量,而中方再次用自己的努力將越方徹底擊敗,有效捍衛了自己的國家主權。
  • 蔡英文臉書揭幕2艘臺灣自製海軍軍艦 宣布到2023年...
    她也宣布直到2023年將再製造10艘軍艦以因應敵戰威脅,並強調這是與中國展開不對稱作戰的重要戰力。今年1月時,蔡英文在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提出不對稱作戰的概念,集中精力在高機動性、高精準打擊的武器上,以便儘可能讓任何來自中國的進攻變得困難。同時,蔡英文也加強本土軍火工業,使得臺灣能夠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 把要解決的問題清清楚楚寫出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吉德林法則
    大家好,我是不成功的不成功人士,一個教你知識的up主,關注我,每天給您一點有用的知識。今天和大家講一下著名的吉德林法則。這個法則主要含義就是。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要講這個問題,我們就用小明的一天舉例吧。
  • 曾迎接三人染疫臺軍軍艦,「藍委」建議蔡英文進行快篩
    臺灣18日新增3例新冠肺炎個案,是臺軍海軍「敦睦艦隊」「磐石軍艦」2名實習兵和1名士官,而主持艦隊結訓典禮的臺軍「參謀總長」黃曙光進行自主健康管理14天。蔡英文在軍艦抵港時,有前往碼頭在岸上向官兵揮手致意,但未登艦。
  • 已經絕望的臺軍,空潛快永遠是最為無奈的選擇
    12月15日沱江級飛彈艦首艘量產型塔江艦下水,臺軍迷興奮不已,認為臺有了航母殺手,所以山東艦與遼寧艦就威脅不到臺了。只能說臺軍迷的眼界就像他們的心胸一樣幾近於無!塔江是不是航母殺手?如果022是航母殺手,那麼身為022PLUS MAX的塔江也是毋庸置疑的航母殺手!
  • 好內容,本質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應該是幫用戶解決問題!而現在這個信息井噴的時代,焦慮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超級大問題了,誰能解決,誰也就能獲得用戶的青睞!比如新媒體要做什麼內容?什麼樣的內容是大夥需要的?每個人對於內容的需求肯定各不一樣,但有3種內容基本是所有人都需求的:1)所有人都需要對應專業知識、技能指導、實用類的內容。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類人群都有其對應的各種知識、技能、方法以及實用建議。
  •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02、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小時候,我媽告訴我隔夜的水不能喝,我問她:「早上6點燒的水,下午3點能喝嗎?」我媽說能喝。我又問:「晚上9點燒的水,早上6點能喝嗎?」我媽說不能喝。我說:「同樣幾個小時的水,同樣的儲存環境,晚上溫度低更利於保存,為啥後者不能喝?」
  • 臺軍飛彈還沒升空,解放軍軍艦霸氣亮劍臺海
    然而無論民進黨當局怎樣採取鬧劇破壞兩岸關係發展,都改變不了他們悲慘的命運。01民進黨當局的"軍演"據臺媒對外宣稱,臺灣"中科院"設想在24日至31日在東部海域進行火炮的操練行動。從火炮發射的炮彈能夠分析出這很可能是他們的天弓系列飛彈。
  • 面對解放軍,臺軍能扛多久?
    但是,根本木有人響應.....臺灣網民直接表示:虧很大捏,根本打不贏,你們進口美國的瘦肉精豬肉,我們都吃中毒了捏,大陸就沒得吃唷,一整個就被他們打敗了啦.....你很機車唉,我們就能扛四小時,美國開會都要開一個星期哦......啊,不然捏,你想怎樣........蔡逆以「保衛臺灣」為藉口,鼓勵臺灣青年踴躍參軍,但是這個說法根本沒有人信,一直以來,蔡逆解決不了的根本問題就是「軍人為何而戰」這個問題蔡逆根本說不清楚
  • 臺軍軍艦在母港擱淺:螺旋槳槳葉被打斷,暫失戰備能力
    (觀察者網訊)臺軍又出「烏龍」,臺海軍主力艦「西寧艦」竟然在母港偏離航道觸碰淺灘,導致螺旋槳槳葉被打斷,暫時失去戰備能力。令人意外的是,這已經不是臺海軍第一次發生類似事件。臺海軍「西寧艦」 視頻截圖臺軍「海軍司令部」17日證實,「西寧艦」16日清晨出港執行任務期間,左車碰觸水下不明物,臺海軍隨即安排西寧艦安全返港靠泊,經檢查僅左車螺旋槳槳葉部分受損,其餘人員裝備均正常,計劃本周安排進塢,由臺海軍自行實施受損葉片檢換後,即可恢復戰備,目前不影響艦隊兵力運用及戰備任務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