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文心說」。
對於肯德基,大家都不陌生,年輕人小孩子都喜歡去。大家都知道這個洋品牌,卻不知道它的肉食供應商其實來自於一個小縣城—陽穀縣。提起陽穀縣,很多人就會不由自主想到是宋朝武松打虎的地方,其實這個地方最出名的不是武松打虎,而是一家名叫鳳祥的公司。在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在這個公司上班的人,真正的是一家企業成就一個城市。而劉學景作為鳳祥集團的創始人,也成為魯西南大地的風雲人物。
01 劉學景43歲貸款200萬,開始創業
劉學景屬於改革開放後首批獨自創業的人,但是在之前他也沒閒著。1971年高中畢業的劉學景返鄉後擔任生產隊隊長,因為有著高中學歷,他還兼任植棉技術員的崗位。後來他就在村裡辦起了豆腐坊,一個小小的豆腐坊,承載的是他對創業的渴望,這是他第一次創業嘗試。
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個體經濟越來越多,而豆腐坊生意的成熟,讓劉學景有了原始資金積累,於是1978年,劉學景又做出了一個決定,創建陽穀縣植物油廠,擔任廠長。從豆腐坊一個小作坊,到成立一家工廠,可謂是質的飛躍。隨後劉學景從陽穀安樂鎮劉廟村搬進了縣城,成立了谷山貿易公司。在當時物資流通不便的時代,貿易公司就成了主流,他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這個貿易公司才是他掘到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時間到了1994年,年僅43歲的劉學景已經是附近出名的大款,僅當時的產業已經能夠讓他一家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劉學景對此並不滿足,他拿出全部了積蓄,又從銀行貸款200萬元,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一座現代化種雞場。
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人都幹起了食品行業,而劉學景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決定建立一家種雞場,隨著種雞場的發展,相關產業鏈也相繼建立起來,比如飼料廠、商品雞場和宰殺冷藏廠。他把整個產業鏈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條非常完善的產業鏈。
周圍的村民也受益於鳳祥集團,參與到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中,一個工廠,富了一群人。
02 不滿現狀的他,二次創業,把集團做到了中國500強
劉學景的鳳祥集團在魯西南大地上廣為人知,人們都以在鳳祥集團上班而自豪。產業發展到現在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了,不再是一個小作坊、小工廠,而是一個產業鏈非常齊全的集團化公司。但是他並沒有滿足現狀。
2004年年底,54歲的劉學景開始二次創業。這一次他把目光聚焦在了有色金屬行業,建立了祥光銅業。主要經營生態煉銅、銅深加工、稀貴金屬提取、再生資源利用等,也是一個產業鏈比較齊全的現代化企業。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從養殖到有色金屬,中間隔了好幾道山。
劉學景的創業跨度有點大,讓人想不明白他為何會把目光聚焦在有色金屬行業。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在肉食雞領域已經做的很強大了,但是劉學景並不滿足,這一年,全球經濟強勁復甦帶來了銅消費的旺盛,全球精銅市場出現較大供應缺口,極大地刺激了銅價攀升,這讓劉學景看到了新的商機。於是決定參與到有色金屬的產業中來。
但是隔行如隔山,要想參與到這個行業中來,必須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劉學景多次奔波外地,從全國各地召集優秀的管理者。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第一酸」的魯性祥成為了祥光銅業的專家委員會主任。魯性祥在銅冶煉、煙氣制酸技術及工藝方面經驗豐富,為祥光銅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兩年後祥光銅業順利產出了首批高純陰極銅,對於一個跨行創業的人來說,這個速度異常的迅速。從創業到正式產出,祥光銅業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如今祥光銅業的「節能高效強化電解平行流技術」「粗銅自氧化還原精煉技術」「旋浮銅冶煉節能技術」等入選《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也為我國銅冶煉行業的節能、清潔、高效生產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產品出來了,能不能賣出去也是一個問題。但是對於祥光銅業來說這不算問題,陽穀祥光銅業一躍成為是聊城進出口第一大戶。而祥光銅業在西班牙投資的銅礦也已經進入了運營狀態。劉學景的祥光銅業成為國內500強企業。劉學景的第二次創業以不可思議的程度在飛速發展。
03 他的經歷給我們的啟示
一、要勇於走出舒適區,接受挑戰
劉學景的兩次創業,都讓我們看到了他是一個勇於走出舒適區,接受挑戰的人。尤其是第二次創業,他的鳳祥集團已經發展得非常好,已經成為行業龍頭了,但是他不滿足現狀,仍然在54歲的年紀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折騰出了一個中國500強企業。
在職場中,很多人到達了一定的高度後,或者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往往都會沉浸在那種舒適的環境中無法自拔,以至於他們看不到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危機,不思進取。當危機來臨的時候,他們不堪一擊,很快被怕死在舒適區。
在職場中,要敢於折騰,敢於接受挑戰,不甘於在舒適區碌碌無為,要有一顆愛折騰的心,和一個戰鬥不息的靈魂。如此才不負年華。
二、找準賽道,成功的機率才會更大,才能走得更遠。
劉學景每一次的創業都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找準了行業的痛點。基於當時消費水平的提高,走進了養殖業,火得一發不可收拾;基於有色金屬銅的供求不平衡,他聚焦銅的發展,而為了響應國家對環保、新能源的發展,他的祥光銅業又發展出了懸浮銅技術等。
他創業找準了賽道,又有自己獨特的眼光,所以他成功了。在職場上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創業者,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在職場中找準自己的賽道,成為行業的精英。
工作並不是什麼火你去做什麼,而是要深耕挖掘行業的痛點或者客戶需求,從需求入手,你的才能才不會被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