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這一天,成立了15年的單向街書店,開始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求助信,眾籌資金以續命。《島上書店》中說,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這一次,人們會拯救單向街,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麼?
收入下滑單向街求助
「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封邀請函。15年前,我們創辦單向街時,就希望它不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種表達方式。……我們誠摯向您發出邀請,成為我們共同體的一員,一起捍衛我們篤信的價值。」這段話,是書店創始人之一許知遠在「單向街書店」公號裡的「自白」。
在這封名為《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的求助信中,單向街書店細數了近日來的不易。
按單向街事業部總經理武延平所說,截止到2月24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街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在2月10日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
就是這唯一一家堅持營業的書店,情況也不樂觀。武延平給出的數據是:大悅城的整體客流量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15本書,甜品已經停售,咖啡一天賣出幾百元。「1月份和2月份的收入預測相比去年同期將下滑65%左右,按照這種形勢,單向街只能支撐2到3個月。」
現金告急之下,單向街發起了網絡眾籌,包括50元、200元、600元、2000元和8000元眾籌金。按單向街所說,每一筆助力金都會換算成更高價值的儲值卡回到參與者的手中,線上電商和線下實體書店通用,可以用來購書、購咖啡和其他文創產品。
網絡眾籌引爭議
名字來自本雅明著作《單向街》的單向街書店,創立於2005年,多年來被視為獨立書店的「翹楚」。
有人說,這裡不只是書店,更是一處理想主義者營造的烏託邦。因此,一本厚度不足5釐米的小日曆《單向歷》,也能賣出幾十萬冊。
2014年,單向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已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沒曾想,6年後,它竟走向了眾籌之路。
微信公號上,有網友對這場眾籌表示支持。
「國內的獨立書店都太難了。。一直在你們家買書。希望你們能撐過去。」
「在杭州單向,見過陳丹青講木心,見過陸慶屹談四個春天,錯過了許知遠,未來還有無數個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的下午等待著去度過,請活下去!」
「是單向街給了我走出狹隘的認知的機會,讓我知道文字的力量。希望你們可以一直走下去,我們共度難關!」
可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眾籌的單向街是在打情懷牌,市場的應該歸市場。
疫情之下書店經營基歸零
撇開許知遠的情懷不談,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對以線下場景為主的書店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位於長安商場的稲誠及所城市書店經營者莊寧就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書店自1月24日起將營業時間調整為上午11點到下午6點,且只提供圖書零售和咖啡零售,取消了簡餐服務。至今,1個月的時間,書店的日均營業額日均約為0元到100元左右。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也走訪了頤堤港的Page One書店,同樣沒有人流。
「書店的營收主要來源於線下,疫情之下,沒有客流,書店經營額都基本歸零。」一位業內人士坦言。
面向這場生死大考,更多的書店正選擇自救。「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在個人朋友圈和微店售賣自有產品和合作產品,收效甚好。」莊寧提到,現在很多書店都在嘗試線上賣書,老闆甚至還親自送貨。「線上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方向。」
自救之外,相關部門也在施救。「長安商場就免除了我們2月份的房租與物業費。」莊寧提到。
就在2月19日,北京市出臺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裡面提到,將提前啟動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項目扶持申報工作,實現書店申報全方位覆蓋;鼓勵圖書等產品供貨商對實體書店給予3-6個月的延期結算;鼓勵實體書店、印刷企業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堅持營業。
在這所有人的艱難時刻,我們期盼著,每一個人、每一家書店最終都能走出孤島,迎接春天。
圖片來源:單向街書店公號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趙瑩瑩
編輯 趙瑩瑩
流程編輯 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