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後的二手書店街

2021-02-11 出版人雜誌

很多中國人對韓國釜山的印象應該來自電影《海雲臺》。作為韓國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釜山近些年一直在努力打造「小坎城」的形象。海雲臺的度假風情,電影節的衣香鬢影,電影與觀光業的結合讓這座港都城市在亞洲有了新的名片。而這裡,也保留了韓國最後的二手書店街——寶水洞書房街。

走在釜山的街上,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老一輩韓國人身上仍然保留有苦難歲月的印記,經歷過日據時代,經歷過戰爭動亂,經歷過貧窮的歐巴桑們都紋著細細的眉毛,擦著白白的粉底,但眉眼裡鬱結著某種舒展不開的東西。而韓國的70後80後在經濟起飛的環境中成長,受過良好教育,沒有歷史包袱,就像在水和陽光充足的溫室裡精心培育的植物,有一種恣意自然的姿態。他們共生於釜山這座城市:在老城區有市井的叫賣聲,各種南北貨鋪子售賣著味道濃鬱的海鮮乾貨,充滿溫暖的煙火氣;而在靠海一側的新區,高樓林立,散布著洋氣的咖啡館、麵包店、時裝店,從店員到顧客,都是容貌姣好的時尚年輕男女。寶水洞書房街也是如此,從天到地充斥著舊書、舊本冊的老鋪和外牆塗著彩繪的小清新咖啡館書店比鄰而居,訴說著這條小街的故事。


與很多依山傍海的旅遊城市不同,釜山的貧富區劃分是以山為界,老城區在山上,街巷逼仄,市井喧囂,而新貴聚居在海邊,寶馬輕裘,一派現代都市景觀。這與富豪巨賈「霸佔」山景的香港截然相反。寶水洞書房街就依山而立,距著名的海鮮魚市場「扎嘎其」不遠。從扎嘎其沿上坡而行,販生鮮的小鋪,做文具批發的門臉兒,跟北京「動批」類似的「國際市場」,生意火爆的烤肉館子,一路人聲鼎沸。

現在的寶水洞因為文化創意的利好,已經成為釜山的文化地標,但早年間也是從販夫走卒的社會底層脫胎演變而來。上世紀40年代,一些本地居民為了躲避戰亂,倉皇撤離,留下大量不方便帶走的物資,有些無以為生的窮人就收集被丟棄的書籍,鋪在地上擺攤叫賣。後來,舊書商也慢慢聚攏在此地,形成了書店街的雛形。韓戰爆發以後,釜山成為臨時首都,湧入了大批難民。這些難民為了維持生計,也開始在寶水洞附近兜售隨身帶來的舊書舊物。寶水洞舊書街逐漸發展成氣候。


由於當時的韓國還沒有像樣的出版業環境,舊書街成為盛行一時的文化交流場所。隨著經濟騰飛,到了70年代,韓國的文化產業和出版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和實力,大批曾經風靡一時的舊書街,如首爾的清溪川,逐漸消失在歷史中。但寶水洞書房街卻奇蹟般地生存下來,也成為目前韓國唯一現存的舊書街。

寶水洞書房街位於大青路十字路口的一側,門口有一尊抱著一摞書的西裝男子雕像,面容樸實,代表了為寶水洞發展作出貢獻的無數舊書商。整條街地形狹長,主幹道上僅容兩三人並排同行,就在200多米的小街上,肩挨肩擠著50餘家書店,大部分以出售二手舊書為主。很多店只有小小的門臉,堆滿書的狹窄樓梯引向二樓,樓上的環境更逼仄,從天到地,目之所及全是書,空間僅供容身,身材稍微「豐滿」恐怕連轉身都難,更不用提找書了。來這裡淘書,除了要有好體力,有副好身材也是關鍵。


這樣的環境恐怕很難與「最美書店」之類的名號掛鈎,但也別有一番情趣。有些大書店寬敞些,也是極盡所能開發出所有空間,從地下室到搭小二層,恨不能把書都吊起來才能放得下。也有裝修好一些的書店,賣精品二手書和絕版書,掛了一排排寶水洞的舊照片做裝飾,充滿復古氣息。向店主詢問能否出售照片做紀念品,答曰:不賣。

寶水洞的舊書魚龍混雜,除了完全看不懂的韓文書,也有不少日語和中文圖書,有些80年代的中國出版社出的書,不知道怎麼流落至此。這裡的舊書,很多都是用過的舊教材、參考書、小說、畫冊、生活類圖書,也有一些售價較高的絕版書。還有一些是比較專業的書店,專門收集藝術書等專業書,店主看到我們是外國人,還搭訕問是不是來這裡大學訪問的學生,據他介紹,這裡的大部分顧客都是大學教授和研究生,也有一些是專業的藏書家。

寶水洞作為舊書交易市場的功能在網絡的浪潮中漸漸淡化,但逼仄的小巷並沒有因此冷清、沒落,相反,經過書商和愛書人的不懈努力,讓寶水洞書房街成功轉型成為釜山的文化地標,將書香傳統傳承廣大。


1996年,寶水洞的書商聯合會發起創立了「寶水洞書店節」,一開始是在每年5月舉行,後來由於釜山國際電影節的名氣越來越大,書店節也將時間改為電影節期間的9月,以此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遊客。在書店節期間,有街頭音樂會、古本書展示、客串書店主人等活動。寶水洞書房街還推出了自己的網站(www.bosubook.co.kr),為各地的讀者實現了在線找書、購書。

雖然街巷狹窄,但寶水洞書房街的規劃整潔、時尚,在保留了傳統的同時,絲毫不見邋遢之氣,甚至連地上的窨井蓋,都打上了書的烙印,圖案是長著翅膀的書,寫著「love book」和書房街的標誌,有些地面還刻上了名人名言和世宗大王的「訓民正音」。在書街分叉的街角,供奉著樸素的「書神」石雕和刻有寶水洞歷史的石碑,在通向山上的石階一側,還有以《小王子》為主題的壁畫,一些書店也把牆壁和捲簾閘門塗上了漂亮的童話彩繪,使得整個書房街成了自拍愛好者的取景天堂。


隨著文藝青年的大批湧入,書街的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十幾家,其中以「友利書房」最為出名。「跑男」的韓國版「running man」就曾來寶水洞書房街拍攝,並在友利取景,尋找一本有R標誌的書。友利的地上是書店,地下的書庫有一半是咖啡館,藏書以文學歷史類為主,還有不少中文的名著,比如《紅樓夢》。

釜山市旅遊機構曾經請韓國明星崔智友拍攝了書房街的推廣影片,加上「跑男」和其他一些娛樂節目的推介,寶水洞書房街的名氣在近些年越來越大。在小小的書房街博物館裡,有不少英文、日文和中文的留言,對很多遊客來說,雖然看不懂韓語書,但漫步古老與現代融合的書房街,仍有一份特殊的感動。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近期熱點文章:

誰捧紅了郭敬明?春風文藝這些年那些事

人類史上最暢銷的19本書,你看過幾本?

這個國家的圖書館比麥當勞還多!

2014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出版傳媒集團哪家強?

2014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圖書出版單位分類大排名

你一定不知道,《新華字典》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

2014年全球最暢銷的20本電子書,你看過幾本?

全國2500家繪本館的生態地圖

謀局者王亞非退休,他對中國出版業做出了哪些貢獻

20年,40家:海外出版商的在華「版圖」

勵訊集團:外商入華做出版,怎樣才能「接地氣」

開卷發布2015年圖書市場報告——渠道分析與暢銷書統計

相關焦點

  • 香港二手書店指南
    於是,我在網上搜索資料,整理了一份香港二手書店指南,給登爹,當然,也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有書店情結,那麼先看一部紀錄片吧——《書店裡的影像詩》,一共40集,每集平均3分鐘,呈現了臺灣40家獨立書店的特色及故事。片子簡短清澈,像一首首白描的詩。
  • 從臺灣買醫書有感,聊聊臺灣二手書店文化
    逛了幾家二手書店,被臺灣保護傳統文化的能力感動。在大陸別說二手書店,連新書店在網購的衝擊下都難以生存。我查了一下資料,光臺北就有49家二手實體書店!!!在臺南草祭二手書店,買了本《千金翼方》回來收藏。為嘛一個城市就有49個二手書店開的紅火?
  • 臺灣十家二手書店
  • 巷子裡的二手書店
    充滿文化氣息的正興街,轉進熱鬧的國華街商圈,罕見的有間年輕二手書店,正悄悄的發芽茁壯。
  • 【57】大城市裡的老靈魂:香港二手書店群像
    「流動風景」是坐落於中環的一家英文二手書店,從文學、小說,到人文、歷史、地理、藝術、社會科學,再到旅遊、建築、設計……舉凡你想得到的書籍種類,這裡都有。據說,老闆其實一直有收中文二手書,只是書種和數量都少,客人也少,很難維持,最後乾脆以英文二手書為主。之前收書量之所以大增,據說其實和金融海嘯有關。金融海嘯後不少外國人打包回國,臨走前將書拿來賣,或乾脆送給老闆,導致藏書量大增。
  • 廣州二手書店地圖
    據南都記者了解,由於租金的壓力,網絡售書的衝擊,廣州不少二手書店的經營規模和生存空間確實在逐步縮小縮窄,不得不搬離鬧市區,依傍大學校園。但南都記者走訪發現,廣州目前仍有十多家二手書店存在城市的角落中。老闆們在堅守,書友們在尋找。承載著滿滿的知識,滿滿的閱歷,二手書店從來是小眾的,只是城市的發展,讓它們越發邊緣化。其實在那裡,每一天都上演著書與人的相遇。
  • 馬家輝:二樓書店變身二手書店?
    文化人並非欠缺創意,也並非完全沒有市場,只不過市場容量過於細小,來來去去就只有那麼一些人,參與其中的創意人亦是來來去去只是那幾個,十年不變,二十年也不變,一起共老,溫暖有餘,格局不足,到最後,再好的創意亦難實踐,或搞得意興闌珊,或乾脆懶得去搞,創意云乎哉, 便永遠停留在「創」和「意」的構想階段,不易得到落實。
  • 【文藝腔】那些不能錯過的臺灣二手書店
    1、茉莉二手書店茉莉二手書店是臺灣第一家連鎖二手書店,創始於 1980 年代,當時還是臺北市光華商場的舊書攤之一,那時候它還不叫茉莉,而是叫「光華商場地下室 22 號」,店面空間只有三坪米大。2002 年,老闆蔡謨利、戴莉珍夫妻在臺大公館商圈開了茉莉二手書店第一間店,並且借鑑統一超商和誠品書店的經營模式,由於轉型相當成功,逐漸打響了茉莉二手書店的名號。
  • 【書店】臺北茉莉二手書店:臺區首大,天道酬勤(上)
    晚餐結束後,傅先生送我回酒店,在路上他告訴我說,他已經在茉莉二手書店工作了幾年,就經營規模來論,此書店乃是臺灣地區最大的一家,並且這家書店有著獨特的經營理念。一家二手書店能有這麼多的想法,這當然令我很新奇,然而當時我的行程安排已滿,來不及參觀這家奇特的書店。四年過後,我又一次來到了臺北,這次當然要目睹一下茉莉二手書店是怎樣的情形。
  • 你想去哪 | 不止誠品書店,臺灣的二手書店也是家喻戶曉的!
    臺灣的二手書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為了節省開店花費、也為了打造出理想中的書店樣貌,店內的桌子、架子不是男主人自製就是以二手家具改造,其中還能看到許多國小課桌椅,就連木頭杯墊也是自己 DIY 完成。木屋裡置入了這些充滿手感和溫度的家具、雜貨以及難以計數的書籍後,風格倏然轉變,彷彿這木屋原本就是為書店而生。地址:桃園市平鎮區福龍路一段
  • 香港故事ing|尋訪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
    我們第一站就是香港神州舊書店——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在老師的安排下,該店的老闆歐陽先生還親自同我們分享了書店的故事。從柴灣地鐵站C口出來,穿越幾條馬路後就到了富成工業大廈樓下,進入大廈直接坐電梯至23層,電梯口一出來便可以看到香港神州舊書文玩有限公司的招牌。
  • 【臺灣】二手書店尋寶記
    臺灣吸引我的,在出發前做攻略時差不多已經心理有譜了——二手書店。不管去哪個城市,臺北、臺南、花蓮,幾乎都能搜到二手書店。當然有一些小一點的地方就沒有,比如距離墾丁不遠的恆春鎮。第一次踏入二手書店不是在第一站臺北,臺北只住了兩個晚上,就奔向了臺南。臺北去了誠品書店,一看那書價,就有一種果不其然的感覺。因為之前從朋友處已經得知,臺灣書價是大陸書價的翻倍。
  • 香港印象 令人驚嘆的香港二手書店
    梅馨書舍的海拔不低,在一座舊唐樓的7樓,來這淘書的人得先搭乘一部咯吱咯吱的70年代老電梯才能到達這裡。一走近梅馨書舍,就能看見門前的聯上赫然寫著「三千道德空諸子」,書生氣魄十足。踏入這家書屋,放眼望去儘是書,除此之外,書店還提供了一排小沙發給客人們休憩,友善的空間總讓書蟲們在這不知不覺泡上一下午。
  • 那些隱蔽在臺灣各角落的二手復古書店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感到快樂——二手書店的秘密  都說「人醜」就要多讀書,那像我這樣美上天的小仙女就更不用說啦~除了誠品書店,臺灣的二手書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 二手書店的智能化轉型分析
    在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購買習慣迅速變化的時代,圖書市場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二手書店的經營與生存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亟需進一步的轉型升級。書店在城市文明進程和全民閱讀推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二手書店的發展儘管舉步維艱但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現存的二手書店的經營模式和運營模式,從技術發展的角度,探討和總結二手書店的轉型方向。
  • 杭州風雨書店:冷不丁 二手書店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
    因此,聽聞這樣的書店喜訊,我們自然覺得高興。這次,我們將給大家介紹的「風雨書店」是家二手書店。就書而言,新有新的朝氣,舊有舊的味道。與刻板印象裡陳舊雜亂的二手書店不一樣,她靠著精緻的設計感和二手書獨有的人情溫度,冷不丁地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是的,我們最初注意到她的存在,就是在年輕人集聚的社交平臺上。
  • 杭州風雨書店: 冷不丁 二手書店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
    因此,聽聞這樣的書店喜訊,我們自然覺得高興。 這次,我們將給大家介紹的「風雨書店」是家二手書店。就書而言,新有新的朝氣,舊有舊的味道。與刻板印象裡陳舊雜亂的二手書店不一樣,她靠著精緻的設計感和二手書獨有的人情溫度,冷不丁地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是的,我們最初注意到她的存在,就是在年輕人集聚的社交平臺上。
  • 夜讀 在臺北無人二手書店
    臺北無人二手書店,門牌上寫著「BOOKS 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攝2020跨年夜,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上的商鋪多已放假歇業,只有一間無人二手書店依舊沒有打烊。吳雅慧一直希望在書店嘗試無人經營的模式,碰巧「舊香居」餘下的藏書需要一間新店來分銷,無人二手書店便應運而生。與大多空間逼仄的二手書店不同,吳雅慧的店面寬敞明亮,書桌、長凳、檯燈、冷氣一應俱全;書架擺放錯落有致,好書之人在架前尋書不顯拘束;店內收藏的萬本書籍分門別類整齊碼放,讀者可隨意翻閱,遇到心儀的書籍就可以低於100元新臺幣的「銅板價」帶回家。
  • 告訴你臺灣最文藝的十家二手書店
    茉莉二手書店茉莉二手書店是臺灣第一家連鎖二手書店,創始於 1980 年代,當時還是臺北市光華商場的舊書攤之一,那時候它還不叫茉莉,而是叫「光華商場地下室 22 號」。店面空間只有三坪米大。2002 年,老闆蔡謨利、戴莉珍夫妻在臺大公館商圈開了茉莉二手書店第一間店,並且借鑑統一超商和誠品書店的經營模式,由於轉型相當成功,逐漸打響了茉莉二手書店的名號。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這裡所有書籍只有兩種售價,新臺幣50元和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