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空洞無物毫無故事內容,也讓人無法拒絕,電影在視覺上便達成了一种放松,簡單,無壓迫,無懸念,更不必說本片的女主角還是不滿20歲的斯嘉麗·詹森。
時過境遷,好像我們已經開始習慣於她的成熟性感,但彼時由內而外溢出的青澀感在我看來似乎要更加珍貴。
尤其在扮演故事的女主角夏洛特時,這種青澀感讓她與夏洛特所展現出的氣質和精神狀態不謀而合。這當然頗為難得,一位演員在扮演故事角色時,最好的狀態是這位演員本身就無比近似於故事角色。
電影看起來似乎有點「悶」,並非我們一般認知中的愛情電影或者婚外情戲碼,或許是因為拍攝地點在東京,整部電影充滿了溫柔的東方氣質,而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不止一次地想起楊德昌導演的《一一》。男主角簡南俊與初戀重逢,兩人在東京走走停停,讓人誤以為他們之間可能會發生些什麼,但最後也沒有,互訴衷腸,點到為止。
電影《一一》片段
無論是在《迷失東京》還是《一一》裡,東京好像成了這樣的地方,可以讓人稍稍地放肆一下,但最後還是保持著冷靜、克制,欲說還休。
鮑勃與夏洛特像一對戀人一樣,牽手擁抱親吻睡在一張床上,幾乎完全從原本的身份中脫離出來,不再是一個過氣的已婚男星,不再是一個被丈夫冷落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年輕妻子。在異國他鄉,兩人扔掉了標籤,逐漸成為了兩個純粹一點的人,在這座城市裡,完成了一次短暫的郊遊。
為什麼是鮑勃和夏洛特,僅僅是因為同樣的人種膚色語言嗎,當然有這方面的因素,但本質上是因為相同的氣質,這種氣質恰恰就是【迷失感】,與周遭一切顯得格格不入,由此而展現出孤獨、木訥、頹唐。
儘管鮑勃與夏洛特是完全不同的人,性別、年紀、經歷……但本質上,這是兩個極其相似的人,相似之處便在於【精神狀態與社會身份的不匹配】
鮑勃·哈裡斯的身份是丈夫、父親、男演員,但從電影中來看,他的妻子與他的關係像是合夥夥伴,他們談論一些生活細節,但不會說愛,他的孩子們愛他,但也習慣了他不在身邊,他是有過高光時期的明星,但如今卻是個走下坡路的過氣演員。
夏洛特是結婚不久的年輕少婦,因丈夫的工作關係,與他一同前往東京,按照常識,她應該還處於甜蜜的婚姻狀態,然而丈夫只顧著工作,將她冷落一旁,而她待在酒店無所事事,於是陷入對於未來的迷茫。
一個男人,他是丈夫、父親、男演員,但這些身份出於種種因素都沒有很好地達成,成為一個甚至與自己都有些格格不入;一個女人,年輕少婦,並沒有受到丈夫很好地照顧,同時又對自己感到些許失望。
兩個人散發出來的失落情緒成了彼此吸引的前提和基礎,也正是因為這種失落,讓他們都保持了克制。
因此也可以判定,兩人之間並非是源自欲望的出軌,而是碰巧在異國相遇的同類,矯情地來說似乎可以形容為「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不過這樣的狀態倒也很符合電影的整體氛圍,一旦逾越了某個度,便容易失去美感(或許這也是故事中寧可讓男主角與其他女性發生關係的原因)。
他們迷失於東京,在龐大城市裡,短暫地傾訴了一會,成為了彼此港灣,分享了瑣事與困惑,在正常人生軌跡之外享受到片刻的閒暇輕鬆,無所顧忌地郊遊,仿佛以旁觀路人姿態遊走於時間之外,令人羨慕。
而電影最大的懸念在於,最後鮑勃和夏洛特分別時,在街頭耳語的內容,沒人能聽清他們到底在說什麼,那句話成了彼此之間的秘密。
他們還會在別處再次相逢嗎?他們的未來又是如何呢?這個懸念也最終成就了電影的氣質,留下悠長的餘韻與迴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