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派 | 尼曼新聞實驗室:憂慮之下,播客業如何從黑天鵝事件中脫身?

2020-12-25 騰訊網

「最近實在是令人憂慮重重。」前Slate集團高管Jacob Weisberg如是說。

2018年末,Jacob Weisberg與Malcolm Gladwell合作,一同創立了一家播客製作公司Pushkin Industries。談及憂慮之事,他表示:「我們在擔憂的並不是公司是否能安然渡過難關之類的問題,而是等一切恢復正常之後,播客行業是否能迎來一輪報復性的加速增長。」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Lab)文章,帶你看看播客製作公司Pushkin如何頂住蕭條的行業頹勢,打破固有邊界,探索播客變現新玩法。

遭遇黑天鵝事件,播客遇冷

疫情為播客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就連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也沒能倖免。

在美國推行居家隔離政策的地區,Spotify的播客收益呈現出顯著的下降趨勢。為此,Spotify整體下調了全年收入預期,目前的預期銷售額為76.5億至80.5億歐元(按當前匯率計算為82.9億至84.8億美元)。此外,Spotify還將減緩今年招聘工作的節奏,並且將預期員工增長數下調30%。

黑天鵝事件幹擾了播客行業的正常運轉,播客製作公司Pushkin當然也不例外。該公司原本在2019年發展勢頭強勁,整個團隊在今年年初才剛剛搬到一個更開闊的新辦公室,輝煌的未來似乎就在明天。但就如今的狀況看,他們只能遠程辦公,走一步看一步。在具體實踐中反覆試錯,這對整個團隊的自信心實在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

Pushkin:探索不止,步履不停

是危機還是機遇?

儘管行業遇冷,Weisberg還是認為,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整個播客行業的生態系統依然是穩固的。

「廣告市場整體規模的確比較小,不過大多數廣告主還是非常願意在播客中投放廣告的,」他又補充道,「除非他們公司破產了或者徹底沒錢了,否則他們根本不會撤出播客。」

他還認為,這次危機可能也是媒體變革的一個關鍵機遇——這一變革將推動著人們形成許多新的內容消費習慣,這些習慣在疫情結束後也將繼續存在。當人們再次回到崗位上時,他們可能依然會在通勤時間聽播客,而不是聽線性廣播之類的其他內容。

不過,這一切是否會真正發生,我們可能需要觀察一段時間之後才能明了。Pushkin的當務之急是處理好當下的潛在危機——無法吸引到新的廣告主、難以贏得更多的可用資金。

聽眾收聽習慣已悄然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隔離期間聽眾的收聽習慣已經悄然變革。這對於播客行業來說也許是一個可喜的變化。這一點在Spotify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就已經有所體現。

Spotify談及疫情期間人們的日常生活時評價道:「現在的每一天都像周末。」人們基本每天都待在家裡,不需要經歷漫長通勤路的折磨,要麼躺在臥室,要麼待在客廳,這一變化實際上推動了播客行業的用戶增長。Spotify表示,目前有19%的月活躍用戶會選擇收聽播客節目,這一數據甚至比上一季度還增長了16%。

疫情之下≠中場休息

儘管市場氛圍整體比較緊張,Pushkin仍然在繼續積極推進下半年的工作進度,一點兒都沒有要中場休息一波的意思。

該公司剛剛推出Michael Lewis的Against the Rules和Laurie Santos的The Happiness Lab withDr.Laurie Santos最新一季。另外,歷史學家Jill Lepore的新節目The Last Archive也將首次亮相,該節目糅合了多種內容類型,並結合了經典廣播劇元素,致力於對當今時代的「真相之死」做一番全面而細緻的探討。下個月,Pushkin還將推出與Axios合作的每日新聞播客,以及發布它的旗艦產品——Gladwell的Revisionist History第五季。

Pushkin未來還將推出更多的新節目,不過大部分節目目前仍處於保密狀態。到今年年末,預計該團隊總計將推出15個左右的節目。當被問及Pushkin推出播客節目的原則時,Weisberg輕描淡寫地說:「就是運用智慧來追求樂趣罷了。」

除此之外,Pushkin還在視聽方面積極探索新的品牌重塑路徑。創意品牌總監John Custer將更新Pushkin的現有外觀,作曲家John Custer也將為其重新設計並製作一個全新的音頻logo。

Pushkin在業務端也繼續創新,其在洛杉磯設立了新分部,並且聘請了Headspace新上任的音頻總監David Markowitz擔任該分部的總製作人。另外,他們還聘請了The Paris Review播客的製作人、Dinner Party Download的前聯合主持人Brendan Francis Newnam來擔任特定節目的副總監,該職務主要包括帶領團隊為分發於傳統播客渠道之外的產品提供創意。因為除傳統的廣告營收模式之外,Pushkin也一直對變現契機抱有興趣,並且,這一興趣在當前內容消費增長廣告投放卻下滑的背景下顯得更加濃厚了。

Pushkin還另闢蹊徑,開始雄心勃勃地進軍有聲書領域。例如Gladwell的Talking to Strangers就被製作成了播客一樣的形式,並且大獲成功。可以說,這一節目的成功意味著Pushkin團隊在有聲書領域也許大有可為。

播客與有聲書的合流之路

傳統播客營收模式

FIPP最新發布的媒體報告中將播客描述為也許是世界上驅動收入與訂閱增長最偉大的工具」IAB發布的《2019年播客收入報告》顯示,早在2018年美國播客廣告支出就已經高達4.79億美元,比前一年的3.14億美元增長了53%。IAB還做出了大膽預測——美國播客行業廣告收入預計將會在2021年達到10億美元。

同時,越來越多的播客內容營收採取了付費牆的模式,播客還有其他多種變現方式:舉辦線上虛擬峰會、品牌延伸、內容再包裝、知識付費、開展直播活動、開發付費應用等。

獨家玩法:播客+有聲書

除了以上的變現路徑之外,Pushkin有自己的獨家玩法:進軍有聲書領域。

Weisberg解釋道:「我們採取這一策略的前提之一是,播客聽眾與有聲書聽眾之間並沒有大面積重疊。我們的想法是,在某種程度上能不能嘗試打破這兩者之間的固有邊界——讓播客更像一種有聲書,讓有聲書更像一種播客,並且讓其中一種內容形態的聽眾也會收聽另一種內容。」

在他的理解中,播客與有聲書,這兩種媒介樣態的區別僅僅在於商業模式不同,本質上並不存在內容形態上的根本差別。有聲書模式在創意展現方面已經很久沒有什麼新動向,是時候搞點創新了。

在團隊方面,Pushkin進軍有聲書領域有著天然優勢——該公司的領導團隊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擁有圖書出版經歷,大多數合作夥伴也都是在圖書出版方面資歷豐富、頗有聲譽的人。事實上,從去年這家公司的行業表現來看,我們應該關注到,圖書出版商在Pushkin團隊結構中處於較為重要的位置,這也是理解Pushkin播客業務定位的關鍵。

如團隊成員之一——上文提到的哈佛大學美國歷史教授Jill Lepore,就是《紐約客》的專職作家,主要涉獵領域為歷史、法律與文學。Lepore目前已出版多部作品,她也曾經獲得過美國國家圖書獎和國家雜誌獎,並兩次入圍普立茲獎的決賽。

未來的潛在困境

全面地來分析,Pushkin高調進軍有聲書行業,拓展業務領域,長期看來有可能為發展帶來一些隱憂。Pushkin目前有26個全職員工投入到了業務拓展工作中。隨著公司不斷地成長,Weisberg開始仔細考慮這一進程中的發展策略,以及隨之而來的一些困境。

他開始擔憂:目前為止,我能夠深入參與到每一項節目製作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業務組合會變得極為龐大,龐大到我無暇顧及每一個節目。」

可見,Pushkin搶灘有聲書市場的發展策略對公司現行的管理運作模式提出了挑戰。顯然,隨著Pushkin業務拓展的進一步深入,未來該公司有必要在組織架構與人員配置方面作出相應的改革與調整

參考連結:

相關焦點

  • 播客業2019:戳破泡沫危機,你還在「充耳不聞」嗎?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2019 年到來前,很多人抱持這樣的觀點:播客行業已經處在泡沫破裂的陰影當中,變現能力有限,增長成本過高,這門生意,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做。
  • 全媒派 | 每日新聞播客:在疫情陰影下,如何建立新的內容消費習慣?
    前段時間,路透社新聞研究所發布有關每日新聞播客在2020年發展狀況的研究報告,通過對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瑞典和丹麥六個國家的新聞播客行業進行研究和分析,試圖全面地展現每日新聞播客這一「新興」產品的生產及消費圖景,及其在疫情中受到了怎樣的影響。
  • 尼曼2018年預測出爐:全球媒體界最聰明的人如何判斷潮水的方向 |德外薦讀
    >來源:全媒派(ID:quanmeipai)2018年已經到來,和往年一樣,哈佛尼曼新聞實驗室邀請了全球範圍內百餘位「最聰明」的媒體人,共同探討未來一年新聞行業的發展趨勢。恰如路透社多媒體創新部全球總監Jassim Ahmad在回答中說道的那樣:「2018年註定是轉折性的一年,激流中的勇進者和被裹挾著的漂流者,最終將會被帶往不同的海岸。」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受權編譯尼曼新聞實驗室2018年趨勢預測,帶你潛入深海,洞察潮水從何而來,又將蔓延至何方。
  • 傳統媒體如何玩轉新型播客?這家老牌新聞巨頭給出方法論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傳統新聞媒體探索更多新興內容傳播載體已成為主流趨勢,但是如何將現有業務與新渠道相結合?如何突破壁壘進入全新賽道?
  • 全媒派 | 新聞媒體如何實現用播客創收?八種方式告訴你
    儘管播客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對於許多新聞媒體而言,其仍然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傳播渠道,獲利模式也並不明朗。雖然一些新聞組織也在不斷嘗試採取各種商業策略來取得收入,但總歸看起來不是特別成熟。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轉載青年記者的文章,通過分析播客創收的代表性案例,希望能為新聞媒體在播客收入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 自動化新聞案例集結:國際媒體新聞編輯室如何利用AI?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 騰訊傳媒,36氪經授權發布。原標題《自動化新聞案例集結:國際媒體如何利用AI賦能新聞編輯室?》 自動化加速落地,AI照進現實。 在駛向未來的旅程中,新聞業從未掉隊,媒體在觀察社會風向的同時,亦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未來。
  • 值得追的Netflix新劇指南_全媒派_騰訊新聞
    劇情演到第4季,編劇該如何滿足胃口越加挑剔的觀眾?Tales by Light(光影傳奇)第2季上線時間:4月21日跟隨攝影師的鏡頭,去探尋無人之境,用全新的光影視角捕捉我們的大自然和我們文化中的驚豔瞬間。
  • 《黑天鵝》讀後|李衛廣:在有秩序的世界中認識黑天鵝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時不時地提到「黑天鵝」三個字,比如美國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的次貸危機、2016年川普贏得總統大選,2020年川普競選總統失敗;比如日本2011年的地震;國內的黑天鵝事件比如2013年光大「烏龍指」事件;2015年證券市場暴跌事件;2020年的冠狀病毒流行事件。
  • 播客如何成為好萊塢的一座IP金礦
    點擊進入JustPod小程序影視業與播客業的關係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好萊塢從本世紀初就嘗試在播客中發掘劇本創意
  • 「黑天鵝」事件代表著什麼?
    常常在金融,商業等領域看到「黑天鵝」事件的說法,下面看一下具體指代什麼意思。2019陝西真題人們常常用「黑天鵝」事件和「灰犀牛」事件來形容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的風險。下列表述中,屬於「黑天鵝」事件特徵的是( )。
  • 《黑天鵝》讀後|王夢:從黑天鵝中尋找白天鵝?
    在塔勒布的書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確切的名詞對它們加以概括——黑天鵝事件。或許我們應該感謝現在這個自由的環境,如果處於舊時代,例於文藝復興時期,塔勒布大概會步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後塵,被送上斷頭臺。因為他的有些觀點未免過於特立獨行。
  • 遺傳代謝罕見病之尼曼匹克病,探究基因背後的奧秘,從此遠離疾病
    一起了解罕見病,探究背後奧秘1、什麼是尼曼匹克病?有研究稱A型和B型NPD臨床表現的不同是由於個體等位基因突變在不同組織中所表達的殘餘ASM活性不同所致。新生兒期可出現腹水、黃疸遷延難退、肝功損害、間質性肺病,肌張力減低,幼兒期可出現肝脾腫大,隨後出現垂直性核上性凝視麻痺、驚厥發作、痴笑猝倒、共濟失調、肌張力障礙,成人中可表現為痴呆、抑鬱、精神分裂、雙相障礙。
  • 國內MCN機構分布地圖梳理_全媒派_騰訊新聞
    此前,青藤文化CEO紀方圓在接受全媒派採訪時說,「計劃於2017年籤約或孵化60%的微博前50母嬰帳號」。在紀方圓看來,真正有價值的「垂直領域」,不僅需要有垂直人群,同時也需要是垂直市場,即內容受眾與消費市場高度重合,看完內容就能直接影響到消費。青藤文化也在開展海外內容資源引入業務,提供跨境MCN服務。
  • 黑天鵝與灰犀牛的區別與聯繫
    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是最近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彙,黑天鵝事件指的是極其罕見的,出人意料的風險,而灰犀牛事件指的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但為什麼會存在這兩種事件呢?這還要從人類的認知特點說起。雖然人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之下,但人類的感官是有限的,只能觀察到部分的世界,這一部分世界在人類的大腦中形成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印象,但這個印象只是來源於外界真實世界的一小部分,但在人們的心中,這已經是全部的世界了。人類邏輯思維和判斷的基礎,來源於自己心中的世界,而非外部真實的世界。
  • 中文深度報導播客,有哪些值得聽?
    內地財經媒體《財新》在2019年和2020年連續推出了兩季調查報導類播客節目,講述報導背後的調查路徑、故事細節和現場情景;而臺灣地區的多家媒體也將播客作為接觸讀者的新渠道,用聲音分享深度報導的幕後故事,《關鍵評論網》、《轉角國際》和《鏡傳媒》這三家媒體平臺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中文播客矩陣。本文從這些中文播客中,挑選出了七個以深度調查報導作為切入的節目,一起聽聽那些優秀的深度報導是如何誕生的吧!
  • 如何用播客客戶端訂閱 YouTube
    它把YouTube 頻道轉為可供播客軟體訂閱的 RSS Feed,使 YouTube 內容帶上播客特性。 從視頻轉換成音頻,節目中的信息幾乎沒有損失。 另外,針對不同節目的更新頻率,我設置了相應的刷新頻率。時事類影片時效性要求高,設定每小時刷新一次;科技類新聞,則半天一次。
  • 有聲內容已成為全球出版傳媒業的共同增量;QQ音樂「播客」模塊正式...
    在最新7.0.20版本的微信中,視頻號的直播功能上線了連麥功能,還支持美顏瘦臉、打賞等功能。 另外,視頻號新增兩大流量入口。一是「發現」tab 裡的「附近的直播和人」。二是視頻號將展示在微信的個人名片上,即朋友圈一欄下方新增視頻號入口。
  • 2016年全球新聞傳播新趨勢大預測
    本文由清華大學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授權網易新聞學院獨家發布,文章選自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與清華大學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合作發布的《2016年新聞業預測》系列報告。
  • 全媒派 | 眼見不為實:新聞中的「照騙」是如何偽造與核查的?
    「幾乎在每一次的重大事件中,社交媒體上都會出現誤導性視頻和照片。」路透社UGC內容部門主管黑茲爾·貝克的這番言論,反映了一種真實存在的傳播特徵。目前新聞報導的形式愈發多樣化,視頻、圖片等元素,很多時候比文字更具衝擊力。然而,與白紙黑字相比,視覺素材不僅更易造假,其中的錯誤信息也更容易擴散。
  • 全媒派讀者養出了最漲知識的評論區
    你們看到了「遊戲」,我們看到了「新聞」周四,全媒派以「新聞+遊戲」為引子,全景解析傳媒業的交互融合技法,「傳媒業×遊戲」案例打包:報導/交互/IP開發,用腦洞指揮注意力對於經濟上逐漸困頓的傳統媒體而言,「傳媒業×遊戲」可能會是一個新的變現機會,以遊戲為修辭方式,通過互動和沉浸感來傳遞當下社會生活中的事件或有意義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