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什麼不吃豬頭?

2020-12-24 吃貨歷史觀

就在昨天(11月24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介紹了天津海聯冷庫的疫情源頭:北美豬頭!

看來除了海鮮不安全,進口的牛羊肉也不安全了,不過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一個一直被大家提起的問題,那就是美國人為何不吃像豬頭、豬腳以及豬內臟?

真的僅僅是因為美國人富有麼?其實問題遠沒有這麼簡單,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

美國人和歐洲人的不同

豐富的烹飪技法,是飲食文化高度發展的側面體現。

一談到西方人,我們很容易將歐洲人和美國人混為一談,其實二者雖然都以白種人為主,但差別還是蠻大的,比如歐洲各國普遍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民族成分也較為穩定,但美國卻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民族成分十分多樣,除卻主流族裔,其餘少數族裔幾乎囊括了世界每一個民族。

除了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美國的歷史也很短,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二百多年,又因為早期作為殖民地的美洲大陸基礎設施十分簡陋,過於原始的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又很有「挑戰性」,所以在美國建國前的美洲殖民地時期,這塊大陸長期被歐洲殖民者作為囚犯流放的目的地,這點和加拿大、澳大利亞很相近。

書本上所說的美洲殖民地的第一批移民是五月花號的上的清教徒,其實是有一定美化成分的,因為相較於清教徒,美洲早期的移民更多是白人囚犯以及在歐洲生活不下去的流浪漢。當這些人來到新大陸時,與其說是將歐洲的文化帶到美洲,倒不如說是迅速退化成了原始而又野蠻的「動物」。

明白了這個區別,我們便會發現優雅的法國人不僅吃家禽的肝臟(鵝肝醬),還能將蝸牛烹飪的有模有樣,而與之比鄰的德國佬香腸做的那叫一個香。

相比之下,早期的美洲移民就要差太多了,不僅文學藝術泛善可陳,飲食文化更是一塌糊塗,所以我們就不要指望早期的美國移民會有什麼烹飪技術來處理較為複雜的食材了。

進入20世紀以後,美國的飲食文化才算是真正出現,而在此時前,都可以算作美國飲食文化的「莽荒歲月」。

莽荒歲月下的美國人飲食

剛來到美洲的歐洲移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飢一頓飽一頓是常有的事情,偶爾吃上塊肉,都是件是得慶祝的事情。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由於自身掌握的技能和資源很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還算強大的印第安部落對這些早期移民生存空間的打壓。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美洲的白人移民發現了東海岸原始森林中的火雞,這種體型龐大且不怎麼會躲人的動物很快成為他們的主要肉食來源,或許是之前的生活實在是太艱苦了,於是不僅火雞差點吃滅絕了,原始森林更是徹底消失了(被砍伐殆盡)。

隨著歐洲移民數量的增加以及武器裝備的提高,這些人逐漸將探索範圍深入到了美國中部草原。在這片原本屬於印第安人的「大牧場」上,生活著大量的北美野牛,又因為天敵基本被印第安人消滅光了,北美野牛天生的攻擊性都低的可愛,這些天然的牛寶寶迅速讓歐洲移民實現了牛肉自由,美國人愛吃牛肉的習慣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養成的。

前文說過,這是一批囚犯和流浪漢組成了移民後裔,所以我們就無法指望這些人有多麼高的道德情操,在發現北美野牛可以隨獵殺後,毫無下限的浪費和糟蹋就開始了,到了最後,或許是人們連牛肉都吃膩了,所以打死北美野牛後只剝下牛皮取走牛舌,剩下偌大一具野牛屍體任其腐敗。

果不其然,沒多久北美野牛便滅絕了。

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在將動物資源浪費掉後,美國人又將肥沃的中西部草原糟蹋成了戈壁和荒漠,到了二十世紀初,我們熟悉的沙塵暴便已經在美國橫行無忌了。

所以早些年很多人提出,是因為美國人有錢生活好才不吃豬頭以及各種動物內臟,其實是不太準確的,除了物質條件原因,還有另一部分原因是美國人骨子裡依舊保留了祖先對自然資源隨意浪費的習慣。

美國人為何不吃這不吃那?

言歸正傳,美國作為一個國家,從「蠻荒」進入工業革命的過程太快了。從南北戰爭以後,美國人的物質生活就開始不斷提高,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利堅合眾國迅速崛起成為超級大國。

在這短短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新大陸的移民在工業發展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時間去積累和發展所謂的飲食文化。明白了這樣的歷史背景,我們便會理解,為何李鴻章訪問美國時,會引起那樣的轟動?就連隨身攜帶的廚子向記者透露的食譜都會成為報紙頭版。

沒辦法,大陸國家上千年積累的飲食文化是這些移民後代難以想像的。

受限於飲食文化上的匱乏,再加上原本就對自然資源有著揮霍浪費的習慣,美國人自然就不屑於吃這吃那,這裡既包括豬頭、豬內臟,也包括淡水魚和雞頭雞爪等食材。要知道咱們中國人之所以愛吃豬肉,可是經歷了從南宋開始,數百年以豬肉為主的肉食環境培養出來的(之前豬肉只是肉食之一)。

這期間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發明改進了豬肉相關的烹飪技術,因此我們才會在中餐名菜中,看到從回鍋肉、獅子頭再到九轉大腸這樣的傳世名菜。

這是中國人的驕傲,卻也是美國這樣新興國家的軟肋,雖然二戰後美國崛起,無奈只能拿出像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速食快餐,作為自身飲食文化的代表來輸出,如今看來,這對於一個大國來說真的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

除了飲食方面的浪費,我們還會發現美國人同時浪費著世界上最多的自然資源,擁有最高的人均碳排放量,卻回過頭來指責一直謹守本分的其他國家汙染環境。

或許是裝模作樣太累了,前一陣美國乾脆退出了巴黎協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氣候變化協定。不過可悲的是一些人還信以為真了,天真的以為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的。

殊不知所謂的香味,瀰漫的很可能是百年前北美野牛腐敗的臭味。

2020.11.25(午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吃「豬頭肉」?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看完長見識了
    周末大早上去菜市場買新鮮的肉,只見豬肉攤上人頭攢動,都在買豬頭肉吃,這東西不在乎叫法,讓人痴迷的是這豬頭肉,顧名思義它是豬頭上的肉,我們這叫豬臉,到外國吃豬肉只吃豬排,但在我們中國豬身上都是寶貝,尤其是豬頭肉雖然名字不怎麼好聽,但是它吃起來比豬其它部位更香,誘惑力極大,很多人都喜歡吃。
  • 為什麼有的豬頭肉吃起來脆脆的,有的吃起來確實很爛的?
    為什麼有的豬頭肉吃起來脆脆的,有的吃起來卻很爛,這個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火候,不同的食材,放的調料不同等等都會使做出來的豬頭肉,吃起來口感也不同,不過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有的喜歡吃口感脆脆的,有的喜歡口感軟爛的。
  • 逢年過節,經常吃豬頭肉是好是壞?知道後,再吃也不晚
    現在已經臨近過年了,大家應該都已經走街串巷起來了吧,到處去拜訪老哥哥老姐姐們,也是為了客氣,我們總會買各種大魚大肉的,尤其是在現在物質生活提高之後,這件事更成了一件容易且享受的事情,家裡人都聚在一起,吃著滿滿這一桌的大魚大肉,聊著天喝著酒,便是再舒服不過的了
  • 為什麼祭祀時要供豬頭呢?
    所以,古人有句話說「無豬不成家」,可見古人對豬的重視程度。古時「六畜」,「三牲」、「太牢」、「少牢」等場合總少不了「豬」的前影。農耕文明時,在中國長期的農業社會當中,豬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有一首古詩寫得好:「年逢亥歲紅運開,人遇賢君定發財。抬頭見喜迎富貴,肥豬拱門送福來。滿腹經綸題硃筆,進士及第添光彩」。
  • 豬頭肉怎麼做好吃不膩 滷水豬頭肉怎麼做好吃不膩
    豬頭肉怎麼做好吃豬頭肉的營養還是比較高的,而懷孕期間需要補充營養,那麼孕婦可以吃豬頭肉嗎?孕婦可以適量吃豬頭肉,但是不能食用過多。豬頭肉中含有優質蛋白和脂肪等營養素,對孕婦身體十分有幫助。
  • 豬頭肉在家這樣滷著吃,入味不膩,做一次吃好幾頓,非常實惠滿足
    導語:豬頭肉在家這樣滷著吃,入味不膩,做一次吃好幾頓,非常實惠滿足我們都知道,黃瓜真是一種清爽可口的蔬菜,這個黃瓜不管怎麼吃,都比較爽口,即使是炒著吃,也會很好吃的。但是呢,在我們的日常中,黃瓜的最多做法還是涼拌著吃吧。
  • 買一個大豬頭,教你農村人最愛吃的豬頭肉做法,肉香不膩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如果你請客,我可以陪你多吃一會兒!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蛙蛙小廚,我這一輩子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每天與你分享不一樣的美食做法,期待與我見面吧!今天上街買了一個豬頭16斤,重12塊錢一斤,一共是一百九十幾塊錢。
  • 想吃吃不到,才最寂寞:豬頭肉,如何燒出天籟感?
    緊要之處首先是食材,老者本事再大,食材不對,也白搭。六合豬頭肉好吃,首先是豬源取自六合北部山區的「散步豬」;還有一個緊要,是只可取本地當天宰殺下來的鮮豬頭。然而,時下市場裡的豬肉檔口,是不賣豬頭的,有專門的人收。
  • 網子豬頭肉
    站在「人到中年」這個時間節點上,重溫往昔,就有了別樣的意味。今天發一篇《網子豬頭肉》。對於網子其人、網子豬頭肉,恐怕只有四十歲向上的周家樓人才有印象。在筆者兒時,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物質生活貧乏,在平時能夠買一碗豬頭肉吃吃,就是奢侈的享受了。依筆者看,說到舌尖上的周家樓,兒時所吃的網子豬頭肉應該算得上一款。
  • 喜歡吃「豬頭肉」的你,一定要看懂這些知識,快點告訴家人還不晚
    怎麼才能買到好「豬頭肉」?除了找老字號,還有這「3招」要學會豬頭肉是很多人喜歡吃的,尤其作為下酒菜,那是相當的美味。記得小的時候,只有到年底「殺年豬」時,我們才能吃上一些豬頭肉,每當這個時候,便覺得生活真的很幸福了。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只要想吃,便會吃一些豬頭肉,特別是涼拌豬頭肉,那味兒真的是妙不可言。常吃豬頭肉,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危害?
  • 泰興一家有特色的館子,豬頭肉55元一斤,想吃只能乖乖排隊
    泰興一家有特色的館子,豬頭肉55元一斤,想吃只能乖乖排隊!不得不佩國人的創造力,很多食材經過廚師的雙手都可以變成美味。美食具有很大的誘惑力,而這種誘惑力很少人能夠拒絕。在泰興這裡,有一家滷肉店,看似很尋常,但是每天門口都排著隊,大家不為別的,就為這家店的豬頭肉。這家店開了很長時間了,而且門臉也不起眼,上面寫著永興滷菜,這樣的店名絲毫不出眾。但是這家店的生意卻十分的火爆。一進店門就能聞到濃鬱的滷菜味道,店老闆說店裡的滷湯很有講究,而且都是老湯,每天都會加入一些水,補充一些鹽和香料,一年四季都是這樣。
  • 公安俗話說:豬頭魚尾,吃了不悔!(公安縣傳媒中心主持人鄉土散文系列)
    文中羅小通的父親「最喜歡吃的就是豬頭肉,每隔幾天,就會提回一個腮幫子慘白、耳朵梢子通紅的肥豬頭」。由此可見,豬頭肉的美味勿庸置疑,尤其是民間的一種過癮的、解饞的嚮往所在。 豬頭肉在各地的做法,大多是滷煮後冷 切、爆炒等,而在公安,還有另一種吃法:乾鍋豬頭肉。
  • 「豬頭」上供的由來
    「豬頭」上供的由來(疫情嚴重,足不出戶,回想幼時,以餉一樂!)小時候,最高興的就是過年,應為過年不僅在家能吃到好東西,而且走親戚拜年時也能吃到好東西。但是要湊齊這六種家畜,除了有錢人家,一般的小民百姓的不太可能拿的出了的,畢竟牛馬羊之類的普通人家也養不起,即使養得起也是用來從事農耕生產和養殖買賣,不會拿來自己消費。用豬頭祭祀說法最早是源於商代,都說富人吃羊,窮人吃豬,豬和雞才是普通大眾偶爾能消費一下的奢侈品,所以後來供品臺上的三牲六畜,一般都被簡化成豬雞魚這些老百姓能夠買得起的葷食了。整雞整魚還好說,整豬也是買不起的了,因此就用豬頭代替。
  • 不一樣的夾肉餅,壽陽豬頭肉夾餅!
    喜歡就關注我吧 吃過西安的臘汁肉夾饃也吃過河間的驢肉火燒,但要說最特別的,還得是壽陽的豬頭肉夾餅更讓人難以忘懷,推薦夾肉餅愛好者一定要嘗嘗這獨特的口感,肥而不膩,吃完後口中留有餘香,用兩個字形容就是:上頭!
  • 打算買個豬頭,怎樣把整個豬頭滷的好吃?
    打算買個豬頭,怎樣把整個豬頭滷的好吃,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準確的講應該是我的做法,因為整個豬頭是不好不經過處理直接滷的,那樣滷出來出來不入味,肉也不容易爛,所以豬頭肉要想滷的好吃,要經過一定的處理步驟再滷,那樣做出來的滋味才美,肉也更加的軟爛、入味。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具體怎做吧。怎樣選豬頭想要做好吃的滷豬頭,選料是關鍵。那麼到底應該怎麼選擇豬頭呢?
  • 你個豬頭呀
    我媽嘆口氣說,這輩子怕是打不成豬草了。我媽中風好多年了。又說,往年還有一些糠,堆在樓上。又嘆口氣說,這輩子怕是餵不成豬了。我媽喜歡餵豬,把豬餵肥了,心裡難過。請殺豬匠前,給豬吃一頓好的。豬嗵嗵地吃,小尾巴一甩,一甩。我媽抹一下眼睛。我媽說,豬小時候也好玩,說到其中一隻,喜歡攆腳,人走快了,它就哼唧,好像要人等它。從外頭回來,它聽見了,狗一樣跑過來。
  • 茄鯗和豬頭肉
    ,只要有錢,又有做菜的方子,平頭老百姓也不愁做不出這茄鯗,可是,你看看吧,人家是當泡蘿蔔、泡白菜吃呢。你有錢,你有這閒情逸緻去講究不?每周五加二,白加黑,966,好容易有個國慶大假,睡到下午,吃晚飯時臉沒洗頭沒梳,你吃茄鯗?算了吧,吃泡麵,吃外賣還差不多。
  • 淺談脫脂豬頭肉技術
    所以通常我們現在市面上購買的脫脂豬頭肉,當你切開時,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季高溫下,往往豬頭肉縫隙中也會出現凝膠現象,這主要就是由於現代脫脂工藝中澱粉作用,而並非是肉中的膠原蛋白產生的凍。通常此類的脫脂豬頭肉,我們剛開始吃或者品嘗時覺會得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清脆,越吃越想吃。
  •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燕子&豬頭:如果愛請深愛,不愛請儘早離開
    豬頭為了存更多的錢,希望能夠給燕子一個家,他吃穿儉用,甚至不惜天天到最好的朋友家(陳末)蹭吃蹭喝蹭住。燕子,你帶我走吧」豬頭的付出等來的卻是燕子的一句分手,陳末也因此為豬頭感到不值,他數落了燕子一番,他甚至懷疑燕子就是當年偷錢那個人,結果豬頭和陳末打了起來。
  • 豬頭三也愛陽光生活
    朱小爺是她給自己的封號,用旁人的話說「成天你爺爺我…你爺爺我的」,其實根本沒人拿她當個爺,也極少有人瞧得上她,大家平日裡都叫她的外號——豬頭三。十裡八鄉但凡是保媒拉線兒的,一聽到豬頭三的名號那都是一個頭兩個大,這推銷的難度就算是紅娘再世、月老下凡他也幹不成這屌上天的買賣。        很多人都以為豬頭三是個無業游民,要麼就是在夜總會裡搞不正經的,正常人白天上班她在家睡覺,正常人晚上睡覺她出門上班,成天晝伏夜出,沒精打採,蓬頭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