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那些史詩三聯畫及背後的故事

2021-02-18 99藝術網
點擊上方「99藝術網」,進行「星標」,第一時間看好文培根巨幅三聯作品《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將於5月13日紐約當代藝術晚拍上亮相,預計成交價超越6000萬美元。

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

此三聯作的靈感源自公元前五世紀由艾斯奇勒斯(Aeschylus)譜寫的古希臘悲劇三部曲。培根在1962年至1991年之間創作了28幅巨幅三聯作,《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是其中之一。培根的巨幅三聯作在2014年初登拍場,本作是至今第六幅上拍的作品,近期更於備受好評的蓬皮杜中心展覽〈培根:書籍與繪畫〉上展出。

《書籍與繪畫的弗朗西斯培根》 大型個展蓬皮杜現場 

奧斯陸的阿斯楚普.費恩利博物館(Astrup Fearnley Museet)

1984年,挪威收藏家漢斯.拉斯姆斯.阿斯楚普(Hans Rasmus Astrup)在倫敦馬勃洛畫廊(Marlborough Fine Art Ltd., London)購得《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此後一直保存於奧斯陸的阿斯楚普.費恩利博物館(Astrup Fearnley Museet)。

 

「三聯畫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培根在1979年說。「就我的作品質量而言,我常常覺得也許是三聯畫質量最好」培根的三聯作品,無論是史詩性的還是私密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職業生涯。

一起梳理下培根在拍賣市場上創下記錄的幾張史詩級三聯作品。

1 Triptych 1974-1977  

198 x 442.5cm

2008年2月6日 佳士得 倫敦

成交:GBP 26,340,500  

《三聯畫1974-77》是培根20世紀70年代最優秀、最神秘的作品之一,是培根為1971年情人喬治·戴爾的不幸去世而創作的大型三聯畫系列中的最後一幅。這幅畫是藝術家在1974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行的一次大型回顧展之前最後一幅作品

 

作為那次展覽中最新的、也是最精緻和最雄心勃勃的作品之一,它形成了對培根60年代後期以後的職業生涯的重要時刻,並被認為是培根生涯中的一個裡程碑,也是一個轉折點。

 

培根最後一幅描繪戴爾的作品《1974-77三聯畫》也借鑑了早期三幅所謂的「黑色」三聯畫的一些元素(紀念喬治·戴爾,1971年,1972年8月的三聯畫和1973年5月至6月的三聯畫)。

 

像這些藝術家一樣,培根有意識地避免在他的作品中描繪任何有凝聚力的敘述感,他通過作品建立的繪畫謎團來尋找和重新強化他不斷的創新和直覺,以獲得圖像所產生的震驚和驚奇。

 

2008年,他的《三聯畫》(1976)在紐約蘇富比以8628萬美元易手,創下蘇富比現代作品拍賣紀錄,作品以古代希臘神話為主題,由三幅巨幅畫作組成,中間畫面是一個沒有頭的人被三隻禿鷲環繞,兩側畫面分別為一名面容畸形的男子。

培根凌亂的工作室

這幅作品被專家評價為私人收藏家手中最重要的弗朗西斯·培根的代表作,也被評論界認為是弗朗西斯·培根最好的作品。賣主1977年從巴黎克洛德·貝爾納畫廊購得這套畫作,珍藏30多年。倫敦泰特畫廊和巴黎蓬皮杜中心曾展示這件作品。

3 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 

198 x 147.5 cm 1969

佳士得紐約2013年11月12日

成交:USD 142,405,000

 《弗洛伊德三部曲》(1969)這幅高聳的真人大小的畫作在陽光黃色的調色板中閃耀著活力。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友誼和競爭者之一,兩位畫家從1945年初通過格雷厄姆·薩瑟蘭(Graham Sutherland)開始的近半個世紀的關係軌跡,激勵著每個人在具象繪畫領域達到更高的水平。

《弗洛伊德三部曲》局部

這件三聯中的每幅畫的場景都是精確地設置的,培根小心地建立起色彩鮮豔的地面和乾淨的水晶稜柱,用他自由但有控制力的手迅速地建立起人物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這件三聯作品被分開了大約15年的時間。這幅完整的作品於1970年首次在都靈的加拉泰亞大酒店展出,隨後於1971-1972年在巴黎的大皇宮舉辦了著名的回顧展。

培根和弗洛伊德

培根畫了弗洛伊德十四次,其中包括三幅大型三聯畫,其餘的作為大型作品的一部分。從1964年到1969年,一年一幅,其中大部分現在都在博物館裡,在對盧西恩·弗洛伊德·培根的三項研究中,培根把每一幅連續的油畫都用明亮的黃色調色,在金色赭石的彎曲地面上,與他童年在愛爾蘭的家中高高彎曲的弓形窗戶相呼應。

培根在對弗洛伊德的三個研究中,使用了空間框架及其乾淨的內部結構,將弗洛伊德的形象鎖定在某個時間和空間,正如Wieland Schmied所描述的,「培根的空間顛覆了我們觀察的習慣,拋棄了視角,打破了我們日常環境中熟悉的外觀,培根的空間都是以人的生命為中心構思的。」

4  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John Edwards 

《約翰·愛德華茲肖像》於1984年完成,是對弗朗西斯·培根一生中最重要和最重要的關係的慶祝。這幅畫的主人是約翰·愛德華茲,他是倫敦東區的一位酒吧經理,培根十年前就認識了他,後來成了這位藝術家的密室和最值得信賴的夥伴之一。

 

在三個畫布上,培根用他特有的神韻和繪畫般的色彩描繪了愛德華茲穿著白襯衫和灰色褲子的輕盈形象。培根將自己的主題定位在一個空靈的競技場般的空間中,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愛德華茲的特徵上,每一筆的筆觸都沒有像他在早期肖像畫中那樣充滿焦慮和恐懼,而是充滿了一種被認為是溫暖和寧靜的感覺,這也成為他後期作品的標誌。

 

這幅肖像畫被培根選為1985年他在泰特美術館舉辦的第二次大型回顧展的最後作品。約翰·愛德華茲肖像畫的三項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徵之一是培根將空間作為作畫手段的使用發生了變化。培根生命的最後幾十年裡,他公開宣稱要減少畫中的內容,並在1989年表示:「你更清楚的是,每件東西的十分之九都是無關緊要的。所謂的「現實」變得更加集中,可以用更少的話來概括」。

 

培根的傳記作家麥可·佩皮亞特指出,「約翰·愛德華茲的肖像尤其傳達出一種詭異的平靜感,就像通過暴力對話實現的和諧。畫面上幾乎所有培根的傳統道具和裝置都被清空了,留下了一種強烈的空虛感」。

 

培根在工作室

愛德華茲是一個倫敦碼頭工人的誦讀困難的兒子,培根是一個活潑好動的人,培根於1992年4月去世,他在遺囑中指定約翰·愛德華茲為他的唯一繼承人和遺產管理人,直到他自己在2003年去世。

5 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George Dyer   

35.5 x 30.5 cm 1963

佳士得 紐約2017年5月17日

成交:USD 51,767,500

這幅迷人的三聯畫在培根第一次見到喬治·戴爾僅僅幾個月後就完成了喬治·戴爾是倫敦東區一個英俊的小偷。這對戀人的邂逅是一場變革,戴爾變成了培根,就像多拉·馬爾對畢卡索所說的那樣。他的陽剛之氣和肌肉,為畫作的突破提供了源泉,幫助培根成為20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

多年來,培根一直痴迷於描繪戴爾的臉和身體。戴爾出現在培根的至少40幅畫作中,其中許多是1971年他在巴黎去世後創作的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這幅三聯畫很少公開展出,但近年來,它被列入重要的國際個人畫展,包括2008年至2009年間在倫敦泰特美術館、馬德裡國家普拉多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巡展的弗朗西斯·培根回顧展。

 

喬治·戴爾(左)與弗朗西斯·培根喬治·戴爾(左)與弗朗西斯·培根

1971年,戴爾被邀請和培根的隨行人員一起去巴黎參加在大皇宮舉行的回顧展,但培根一到巴黎就對他視而不見。由於無法應付長期包圍培根的政要和仰慕者的人群,戴爾開始酗酒和吃藥。第二天早上,他被發現死在他們酒店的房間裡,培根和酒店經理同意在兩天內不宣布戴爾的死亡,以防止醜聞影響展覽開幕式。

日本的當代藝術市場及Hi-Lite的興起沃霍爾的假髮才是他泰特回顧展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周推薦

 《如何讀懂當代藝術》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麥可•威爾遜撰寫

174位藝術家

600多件作品

讀懂一位藝術家

僅需三分鐘

長按二維碼→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店鋪

(然後瘋狂下拉至下方「限量版畫」中購買)

相關焦點

  • [畫倉] 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那個畫那些可怕的畫的人」培根在1969年創作的畫作《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三聯畫)他的長期搭檔喬治·戴爾(George Dyer)於1971年自殺身亡,這使培根隨後的畫作充滿更多深情。為了紀念已故的情人,創作了他的三聯畫系列,特別描繪了兩個坐著的人物及其在生死鬥爭中的耦合。
  • 弗蘭西斯·培根 「畫那些可怕的畫的人」
    《自畫像》(1973)培根喜歡易裝,是同性戀,也是嬉皮時代的見證人和創造者。《1978年繪畫》(1978) 「想著這把鑰匙,各人守著一座監獄」,艾略特《荒原》中的詩句搭配畫作似乎很應景。培根曾為這幅作品的標題加上「艾略特」一詞,後來又刪掉了。
  • 弗朗西斯 培根新展:「書籍和繪畫」在巴黎蓬皮度藝術中心火熱展出!
    Giacobetti),而他所說的「它們」正是他龐大的書籍和照片收藏,「我需要想像那些引導我走向其他形式的東西,這讓我聯想到其他形式、主題或細節,進而影響我神經系統的圖像,並改變基本想法。」 《1944年三聯畫的第二版》局部 培根於1988年創作的《1944年三聯畫的第二版》(Second Version of Triptych
  • 蘇富比一晚三拍|當代藝術斬獲RMB 16.6億 培根RMB 6億三聯巨畫領銜
    ▲ 電話席保持分隔,確保社交距離全場共4件拍品以逾億人民幣成交,培根(Francis Bacon)受希臘悲劇啟發創作的三聯巨畫,連傭以近US$8,460萬(RMB 6億)成交,冠絕全場,單計此作已佔去3分1總成交額
  • 弒夫殺母希臘悲劇啟發 | 估計逾RMB 4億成交的培根名畫
    這位英國巨匠的一組三聯巨畫,以世上僅存的古希臘三部曲為靈感,將於5月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方預期成交價將超越US$6,000萬(RMB 4億)。▲ 培根三聯巨作《Triptych Inspired by the Oresteia of Aeschylus》
  • 弗朗西斯·培根畫作8500萬美元成交,蘇富比首次直播拍賣
    弗朗西斯·培根畫作8500萬美元成交,蘇富比首次直播拍賣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綜合編譯 2020-07-01 18:13
  • 弗朗西斯•培根: 撒旦的同性愛人
    ↑ 弗朗西斯·培根 《鬥牛》,1969年「他們的死就像是蒼蠅一樣圍繞著我,我厭惡自己的臉孔,但是我除了畫自己以外沒有其他人可以畫了,我除了畫自己以外不知道還要做什麼。」↑ 弗朗西斯•培根 《自畫像三聯畫》戴爾死後,失去了摯愛的培根更加孤獨。他開始創作大量的自畫像,其實培根從來沒真正學過畫畫。
  • 米蘭· 昆德拉:培根的恐懼與肉慾
    這篇刊在《弧》上的文章寫的是培根畫的亨莉耶妲·莫瑞耶斯( Henrietta Moraes )三聯畫肖像,寫作時間是我移居海外的最初期,約莫是一九七七年。當時我滿腦子還是對於離去未久的故鄉的回憶,在我的記憶中,那裡宛如一個審訊與監控的國度。如今,我還是得從這篇舊作展開我對培根的藝術的新省思。
  • 三聯學術丨庚子盛夏閱讀書單(上)
    ► 十位負責一線勘探的考古人:劉斌、許宏、唐際根、高大倫、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段清波、楊軍、劉瑞、崔勇、樊錦詩,以親歷者的角度為公眾揭開考古探掘的面紗,帶領讀者來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現場,講述重大考古發現的發掘經歷、前沿進展以及文明背後的故事。
  • 《權力的遊戲》遇到慕夏,背後的故事像史詩一樣波瀾壯闊
    這背後的故事不僅僅是關聯到慕夏個人的人生經歷,同時也涉及到人類文明發展中一段波瀾起伏的歷史。那個時期,慕夏為香菸、啤酒、葡萄酒、巧克力、餅乾、自行車和香水而畫的海報也常常遍布巴黎的街頭。並且,美女背後一般都會有一個「鍋」。「鍋」上一般裝飾有神秘的符號或者植物花卉作為紋飾。從拜佔庭藝術那裡,估計慕夏從中獲得不少靈感。
  • 培根最後的訪談:我的畫不暴力,生、死才暴力
    20世紀最偉大的愛爾蘭畫家佛朗西斯·培根,在他去世的兩個月前接受了法國攝影師佛朗西斯·賈科貝蒂的採訪。
  • 培根卷土豆,味道絕了
    培根卷土豆泥,最初只是想做給小朋友吃的,沒想到這個培根和土豆真是絕配,做出來的味道一家大小都喜歡的不得了,好吧,做法如此簡單,我也樂意多做點大家一起享用了。有好長時間沒做了,別說孩子了,我都想念那個味道了。
  • 三聯2018深圳書博會活動預告
    鄭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文化出版分社社長  徐國強深圳市野生動物園動物管理部經理  董建秀  熊貓是人見人愛的動物,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對於西方讀者來說,一百多年前,由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發現的這種動物,不僅僅代表了可愛,它身上可能蘊含著更多的神秘信息和文化含義。
  • 「三聯」迭經重創背後故事揭秘之二:「明星」企業塵封十年後再次...
    早已被「拍賣」嚇破肝膽的山東「三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三聯」),將再一次面臨「拍賣」。12月9日,因一筆2952萬元債務糾紛,濟南中院將在阿里拍賣平臺拍賣「三聯」持有的齊魯銀行3000萬股股權,股權評估價為1.13億元,起拍價為7938萬元。不出大的意外,齊魯銀行將於明年在國內主板上市。
  • 弗朗西斯·培根 史上最昂貴+最前衛的藝術狂人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故事,在培根的眾多生活故事裡,佔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培根怎麼可能只有緋聞呢?要知道,他作品已經持續好些年在各大拍賣場取得佳績,至今還保持著世界拍賣紀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國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同時還是,史上最昂貴+最前衛的藝術狂人。
  • 蔡志忠的稿費成了三聯書店的員工宿舍
    我畫漫畫,我的智商是186,會十種技術,每一個都是亞洲級的,詩人們會什麼?我當然沒有這樣講他們,我就想說漫畫家不是好欺負的!從此都沒有詩人、作家敢批評漫畫家了!」1971年,他出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此時,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後來成為蔡太太的楊琬瓊。楊琬瓊22歲成為臺灣最年輕的導播。
  • 畫壇兩大聖手弗洛伊德與培根,用藝術「撕咬」對方
    Two gamblers: Freud and Bacon photographed by Harry Diamond弗洛伊德與培根一度幾乎每天都見面,見面地點一般是他們最喜歡去的位於倫敦蘇荷區的Colony Room酒吧。而他們偶爾也會為對方畫肖像畫,可見他們藝術上的相互認同。
  • 【培根吐司】來說說讓你討厭的那些事
    想起來前陣子在微博上看到的一篇吐槽那些討厭鬼的文章,此時太有共鳴了。其實我也想問問,這些人,到底是如何把自己一步步修煉成讓人討厭的人的?說的好像你沒喝沒穿沒吃的似的@琥珀川之夏我現在的一個觀點就是我不喜歡一個東西但是朋友中有人喜歡我就不會去說這個東西半點壞話因為朋友看見了心裡會難過最煩的就是那些明明知道你喜歡那樣東西的人一直不停的逼逼這個東西垃圾啊難看啊什麼的還開罵說些侮辱性的詞彙
  • 文化流氓五條人,憑什麼敢懟三聯?
    觀眾們期望有人能進入他們半封閉的星球,窺探一下其中到底有什麼奇妙的化學元素,三聯的專訪就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 樂夏決賽前,三聯生活周刊又做了一次樂隊專題,封面是人氣斷層五條人(去年的封面是新褲子樂隊)。 文章的最後一段,是三聯主筆黑麥寫下的採訪感悟,這段話用陰陽怪氣來形容或許並不為過。
  • 三聯最「有面」的記者電臺重新開張了
    說黑麥是三聯最「有面」的記者,絕對不為過。因為他的《有面》大型周更「吃播」節目,很多用戶成了他的「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