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
此三聯作的靈感源自公元前五世紀由艾斯奇勒斯(Aeschylus)譜寫的古希臘悲劇三部曲。培根在1962年至1991年之間創作了28幅巨幅三聯作,《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是其中之一。培根的巨幅三聯作在2014年初登拍場,本作是至今第六幅上拍的作品,近期更於備受好評的蓬皮杜中心展覽〈培根:書籍與繪畫〉上展出。
《書籍與繪畫的弗朗西斯培根》 大型個展蓬皮杜現場
奧斯陸的阿斯楚普.費恩利博物館(Astrup Fearnley Museet)
1984年,挪威收藏家漢斯.拉斯姆斯.阿斯楚普(Hans Rasmus Astrup)在倫敦馬勃洛畫廊(Marlborough Fine Art Ltd., London)購得《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此後一直保存於奧斯陸的阿斯楚普.費恩利博物館(Astrup Fearnley Museet)。
「三聯畫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培根在1979年說。「就我的作品質量而言,我常常覺得也許是三聯畫質量最好」培根的三聯作品,無論是史詩性的還是私密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職業生涯。
一起梳理下培根在拍賣市場上創下記錄的幾張史詩級三聯作品。
1 Triptych 1974-1977
198 x 442.5cm
2008年2月6日 佳士得 倫敦
成交:GBP 26,340,500
《三聯畫1974-77》是培根20世紀70年代最優秀、最神秘的作品之一,是培根為1971年情人喬治·戴爾的不幸去世而創作的大型三聯畫系列中的最後一幅。這幅畫是藝術家在1974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行的一次大型回顧展之前最後一幅作品。
作為那次展覽中最新的、也是最精緻和最雄心勃勃的作品之一,它形成了對培根60年代後期以後的職業生涯的重要時刻,並被認為是培根生涯中的一個裡程碑,也是一個轉折點。
培根最後一幅描繪戴爾的作品《1974-77三聯畫》也借鑑了早期三幅所謂的「黑色」三聯畫的一些元素(紀念喬治·戴爾,1971年,1972年8月的三聯畫和1973年5月至6月的三聯畫)。
像這些藝術家一樣,培根有意識地避免在他的作品中描繪任何有凝聚力的敘述感,他通過作品建立的繪畫謎團來尋找和重新強化他不斷的創新和直覺,以獲得圖像所產生的震驚和驚奇。
2008年,他的《三聯畫》(1976)在紐約蘇富比以8628萬美元易手,創下蘇富比現代作品拍賣紀錄,作品以古代希臘神話為主題,由三幅巨幅畫作組成,中間畫面是一個沒有頭的人被三隻禿鷲環繞,兩側畫面分別為一名面容畸形的男子。
培根凌亂的工作室
這幅作品被專家評價為私人收藏家手中最重要的弗朗西斯·培根的代表作,也被評論界認為是弗朗西斯·培根最好的作品。賣主1977年從巴黎克洛德·貝爾納畫廊購得這套畫作,珍藏30多年。倫敦泰特畫廊和巴黎蓬皮杜中心曾展示這件作品。
3 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
198 x 147.5 cm 1969
佳士得紐約2013年11月12日
成交:USD 142,405,000
《弗洛伊德三部曲》(1969)這幅高聳的真人大小的畫作在陽光黃色的調色板中閃耀著活力。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友誼和競爭者之一,兩位畫家從1945年初通過格雷厄姆·薩瑟蘭(Graham Sutherland)開始的近半個世紀的關係軌跡,激勵著每個人在具象繪畫領域達到更高的水平。
《弗洛伊德三部曲》局部
這件三聯中的每幅畫的場景都是精確地設置的,培根小心地建立起色彩鮮豔的地面和乾淨的水晶稜柱,用他自由但有控制力的手迅速地建立起人物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這件三聯作品被分開了大約15年的時間。這幅完整的作品於1970年首次在都靈的加拉泰亞大酒店展出,隨後於1971-1972年在巴黎的大皇宮舉辦了著名的回顧展。
培根和弗洛伊德
培根畫了弗洛伊德十四次,其中包括三幅大型三聯畫,其餘的作為大型作品的一部分。從1964年到1969年,一年一幅,其中大部分現在都在博物館裡,在對盧西恩·弗洛伊德·培根的三項研究中,培根把每一幅連續的油畫都用明亮的黃色調色,在金色赭石的彎曲地面上,與他童年在愛爾蘭的家中高高彎曲的弓形窗戶相呼應。
培根在對弗洛伊德的三個研究中,使用了空間框架及其乾淨的內部結構,將弗洛伊德的形象鎖定在某個時間和空間,正如Wieland Schmied所描述的,「培根的空間顛覆了我們觀察的習慣,拋棄了視角,打破了我們日常環境中熟悉的外觀,培根的空間都是以人的生命為中心構思的。」
4 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John Edwards《約翰·愛德華茲肖像》於1984年完成,是對弗朗西斯·培根一生中最重要和最重要的關係的慶祝。這幅畫的主人是約翰·愛德華茲,他是倫敦東區的一位酒吧經理,培根十年前就認識了他,後來成了這位藝術家的密室和最值得信賴的夥伴之一。
在三個畫布上,培根用他特有的神韻和繪畫般的色彩描繪了愛德華茲穿著白襯衫和灰色褲子的輕盈形象。培根將自己的主題定位在一個空靈的競技場般的空間中,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愛德華茲的特徵上,每一筆的筆觸都沒有像他在早期肖像畫中那樣充滿焦慮和恐懼,而是充滿了一種被認為是溫暖和寧靜的感覺,這也成為他後期作品的標誌。
這幅肖像畫被培根選為1985年他在泰特美術館舉辦的第二次大型回顧展的最後作品。約翰·愛德華茲肖像畫的三項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徵之一是培根將空間作為作畫手段的使用發生了變化。培根生命的最後幾十年裡,他公開宣稱要減少畫中的內容,並在1989年表示:「你更清楚的是,每件東西的十分之九都是無關緊要的。所謂的「現實」變得更加集中,可以用更少的話來概括」。
培根的傳記作家麥可·佩皮亞特指出,「約翰·愛德華茲的肖像尤其傳達出一種詭異的平靜感,就像通過暴力對話實現的和諧。畫面上幾乎所有培根的傳統道具和裝置都被清空了,留下了一種強烈的空虛感」。
培根在工作室
愛德華茲是一個倫敦碼頭工人的誦讀困難的兒子,培根是一個活潑好動的人,培根於1992年4月去世,他在遺囑中指定約翰·愛德華茲為他的唯一繼承人和遺產管理人,直到他自己在2003年去世。
5 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George Dyer
35.5 x 30.5 cm 1963
佳士得 紐約2017年5月17日
成交:USD 51,767,500
這幅迷人的三聯畫在培根第一次見到喬治·戴爾僅僅幾個月後就完成了,喬治·戴爾是倫敦東區一個英俊的小偷。這對戀人的邂逅是一場變革,戴爾變成了培根,就像多拉·馬爾對畢卡索所說的那樣。他的陽剛之氣和肌肉,為畫作的突破提供了源泉,幫助培根成為20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
多年來,培根一直痴迷於描繪戴爾的臉和身體。戴爾出現在培根的至少40幅畫作中,其中許多是1971年他在巴黎去世後創作的。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這幅三聯畫很少公開展出,但近年來,它被列入重要的國際個人畫展,包括2008年至2009年間在倫敦泰特美術館、馬德裡國家普拉多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巡展的弗朗西斯·培根回顧展。
喬治·戴爾(左)與弗朗西斯·培根喬治·戴爾(左)與弗朗西斯·培根
1971年,戴爾被邀請和培根的隨行人員一起去巴黎參加在大皇宮舉行的回顧展,但培根一到巴黎就對他視而不見。由於無法應付長期包圍培根的政要和仰慕者的人群,戴爾開始酗酒和吃藥。第二天早上,他被發現死在他們酒店的房間裡,培根和酒店經理同意在兩天內不宣布戴爾的死亡,以防止醜聞影響展覽開幕式。
日本的當代藝術市場及Hi-Lite的興起沃霍爾的假髮才是他泰特回顧展的正確打開方式本周推薦
《如何讀懂當代藝術》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麥可•威爾遜撰寫
174位藝術家
600多件作品
讀懂一位藝術家
僅需三分鐘
長按二維碼→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店鋪
(然後瘋狂下拉至下方「限量版畫」中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