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倉] 弗朗西斯·培根

2021-02-13 畫倉

人文丨藝術丨深度丨閱讀
在這裡遇見最好的自己 | 畫倉

▲ 你有高山,我有流水


拿著片豬是做啥啊

弗朗西斯・培根《尖叫的教皇》,1950年

片豬中間端坐的居然是教皇




「培根……那個畫那些可怕的畫的人」

——柴契爾夫人


畫家弗朗西斯·培根 | 攝影:布列松

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1909-1992

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

他的作品以粗獷,強烈暴力與噩夢般的圖像著稱,

他扭曲、變形和模糊的人物畫

使他成為戰後最有爭議的畫家之一

培根與伊莉莎白一世時代的著名哲學家培根同名,

因兩人名氣太大

很容易被後人混淆。

而事實上,藝術家培根確實是哲學家培根的遠親孫輩



盧西安·弗洛伊德(左2)、弗朗西斯·培根(左3)與朋友:

蒂莫西·貝倫斯(左1)、弗蘭克·奧爾巴赫(右2)、麥可·安德魯斯(右1)

弗洛伊德和培根

男人和男人之間

有不一樣的關係


培根畫的亨利塔·莫萊斯


培根和情人約翰·愛德華茲


我和你吻別,再無人的夜(唱)


Untitled, (Crouching Nude on Rail), 1952

Paintings, Oil on canvas

196.8 x 136.5 cm


Untitled (Half Length Figure in Sea)

Paintings, Oil on canvas

198.1 x 136.5 cm


Title:The End of the Line, 1953

Paintings, Oil on canvas

152.4 x 116.8 cm


Study for a Pope I , 1961

oil on canvas

152 x 119 cm


2013年11月,紐約佳士得以1.424億美元的天價拍賣出一組三聯的《盧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


培根在1969年創作的畫作《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三聯畫)


培根和喬治·戴爾攝於倫敦蘇荷


培根死後在他的工作室找到的他和戴爾的「大頭照」


培根畫筆下的自己和戴爾

一個關於鬥牛研究

65×50cm

1981

鏡子裡的鬥牛

三聯畫

1990


雖然培根的畫作不是人人喜歡,但是有部分人喜歡,這就夠了

莫名躺槍的教皇

狗狗也逃不過他的系列

《鏡中的喬治·戴爾肖像》(1968)
展示了弗朗西斯·培根的情人,
他於1971年死於吸毒和酗酒。
CreditCredit弗朗西斯·培根的遺產


∧「Triptych Inspired by the Oresteia of Aeschylus」 (1981)

∧A panel from 「Triptych」 (1970)


∧Francis Bacon, Female nude standing in doorway (1972)

∧Francis Bacon, Oedipus and the Sphinx after Ingres (1983)


他的長期搭檔喬治·戴爾(George Dyer)於1971年自殺身亡,這使培根隨後的畫作充滿更多深情。為了紀念已故的情人,創作了他的三聯畫系列,特別描繪了兩個坐著的人物及其在生死鬥爭中的耦合。


畫作

198x132cm

油彩 粉蠟筆於亞麻布

1946

《畫作1946年》的第二個版本

198x147.5cm

1971

肖像習作

66x56cm

油彩和沙子於畫布上

1952

人體習作

147.5x131cm

1949

蜷伏的裸體習作

198x137cm

1952

頭像習作

1955

一幅肖像畫的習作

198x137.5cm

1953

藍色的男人Ⅶ

1954

藍色的男人Ⅵ

1954


頭像Ⅵ

1949

根據委拉斯貴支《教皇英諾森十世》所作的習作

198x137.2cm

1950

根據委拉斯貴支《教皇英諾森十世》所作的習作

198x137cm

1951

根據委拉斯貴支《教皇英諾森十世》所作的習作

153x118cm

1953

……

自畫像

85x65cm

1973

魯西安·弗洛伊德的肖像

198x137cm

1951作品。

而事實上,


對喬治·戴爾肖像的三種研究

1963

為自畫像而作的三幅習作

37.5x31.8cm

1979-1980

199x138cm

1952

反射在鏡子中的寫作者

1976


三聯畫,1972年8月

198x147.5cm x3

1972

男子背部的三幅習作

198x147.5cm x3

1970

三聯畫

1986-1987

……

為約翰·愛德華茲所作的習作

1986

為約翰·愛德華茲肖像所作的習作

1986

受埃斯庫羅斯《奧瑞斯提亞》啟發而作的三聯畫

198x147.5cm x3

1981

躺著的女人

1969


培根發起的是一場關於「形象」的革命,而非「形象化」。

只有形象才能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實,

即使是錯位、變形的形象。

後現代藝術是對現代藝術的完全性顛覆,

它通過破碎、去中心化的思維框架,

打破敘事語言和敘述功能,改寫構成後現代藝術的基本走向。

弗朗西斯·培根與他的「馬廄」畫室


「馬廄」畫室一角


「馬廄」畫室一角


弗朗西斯·培根與他的「馬廄」畫室展覽現場


弗朗西斯·培根與他的「馬廄」畫室


培根把「馬廄」託付給了晚年結交的好友貝瑞·焦爾



透過他的作品,

我們依舊能夠感受的到他的驚恐、他的分裂、

以及他的感性和對藝術真實的忠誠。


以受難為題的三張習作

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以粗獷、犀利,具強烈暴力與噩夢般的圖像著稱。從60年代中期開始到70年代初,培根主要的作品是他朋友們的小型頭部肖像。


《1944年三聯畫》的第二個版本


自畫像


培根畫的弗洛伊德三聯肖像習作

▲ 弗朗西斯·培根 《三聯畫1983》三聯一組

 86.7 x 60.6 cm(每幅)1983


Study for the Body from Ingres, 1982-1984

Lithograph

88.9 × 61 cm

Triptych 1983, 1983

A set of three lithographs


▲ 弗朗西斯·培根《 雙重臉面的畢卡索》 

28.5x30cm 照片紙上油彩、色粉及鉛筆 1950

▲ 弗朗西斯·培根《 叼菸斗的凡·高頭像》

 28.5x29.5cm 照片紙上油彩、色粉及鉛筆 1957

「他的大膽是對傳統、古典、唯美的藝術形態一次最徹底的顛覆,也是對內心、情感、以及靈魂深處的自我反思及拷問」

「 他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拯救了形象在20世紀的命運。」

弗朗西斯·培根《純真X世教皇肖像畫研究習作1989》

 115.6 x 76.8 cm 平版畫 1989


Taken from a photograph , 1987

Etching

89 × 62 cm


Study for a bullfight, 1981

65 × 50 cm



Three Studies for Self-Portrait, 1976
Oil on canvas in three parts


Sleeping Figure, 1959

Oil on canvas

119 × 152 cm


Self Portrait (No. 2), 1973

Lithograph

85.1 × 65.1 cm


Second Version, Triptych 1944, 1989

Lithograph

76 × 56 cm


THREE STUDIES FOR A SELF-PORTRAIT, 1983

83.8 × 223.5 cm


Second Version, Triptych 1944, 1989

Lithograph

76 × 56 cm


Study for a Human Body, 1981

45 × 32 cm


Poster Georges a Bicyclette

poster

85.1 x 64.8 cm


Oedipie et le Sphinx, 1984

Lithograph

128 × 90 cm


Study after a life mask of William Blake, 1991

Lithograph

80 × 60 cm


Study for Self Portrait 1982, 1984

Offset lithograph

94 × 65.1 cm


August Triptych, Right Panel, 1972

Lithograph

64.8 × 48.3 cm


Triptych inspired by the Oresteia of Aeschylus, 1981

Lithograph

53.3 × 103.5 cm


Three lithographs in colors on a single sheet of Arches paper

52.07 x 93.68 cm

Signed and inscribed H.C. in pencil


Study for the Human Body, 1975

Prints and Multiples, Lithograph on paper

157.2 x 105.9 cm


Étude pour un portrait de John Edwards (Study for a portrait of John Edwards), 1986

60.5 x 44.5 cm


Person schreibend, reflektiert in einem Spiegel, 1978

100 x 70 cm


Mirror of Bullfighting, 1990

Medium:Prints and Multiples, Three lithographs


Seated Figure, 1992

Prints and Multiples, Lithograph


Painting 2, 1971

113 x 91.4 cm


Seated figure, 1983

Medium:Prints and Multiples, Etching

101.5 x 71 cm


Study for a Pope III, 1961

152.4 x 119.4 cm


Etude de tauromachie

93,5 x 67 cm frame


Title:Study from the Human Body, 1981

100.6 x 66 cm


Figure at a Washbasin, 1978

67.3 x 52.1 cm


Homme ecrivant reflete dans un miroir , 1977

lithograph

85.2 x 63.6 cm


Two Men Working in a Field , 1971

oil on canvas

198 x 147 cm


Title:Seated Figure , 1983

Medium:color aquatint on wove paper

72.3 x 54 cm


Étude pour un portrait de John Edwards (Study for a Portrait of John Edwards) , 1986

Medium:Lithograph in colours, on Arches paper, with full margins,

60.5 x 44.8 cm


Etude pour un portrait du pape innocent x d'apres velasquez

color lithograph

101 x 71 cm


Miroir de la tauromachie

lithographs

48 x 37.5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Exhibition Poster), 1975 , 1975

Medium:Lithograph in colors

121.29 x 91.44 cm


Seated Woman , 1961

Medium:oil on canvas

165 x 142.2 cm


Autoportrait (Sabatier 12) , 1977

lithograph

100.2 x 72.2 cm


Untitled (Leon Trotsky), from Triptych , ca. 1986

Medium:prints and multiples, aquatint

88.9 x 62 cm


Left Panel from, Second Version of the Triptych , 1944

color lithograph

62.5 x 46.5 cm


Reclining Figure. Wohl , ca. 1970–1979

color lithograph

54.4 x 44.9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1975

Medium:color lithograph

160 x 112 cm


Title:Man at a Washbasin , 1977–1978

Medium:color aquatint and etching

47.5 x 26.4 cm


Triptych: Left panel , 1981

color etching w/aquatint

39 x 29.6 cm



END

畫倉  HUA-CANG

推薦本年度最好的藝術視頻號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畫倉小店

相關焦點

  • 弗朗西斯•培根: 撒旦的同性愛人
    ↑ 弗朗西斯·培根 《鬥牛》,1969年「他們的死就像是蒼蠅一樣圍繞著我,我厭惡自己的臉孔,但是我除了畫自己以外沒有其他人可以畫了,我除了畫自己以外不知道還要做什麼。」↑ 弗朗西斯•培根 《自畫像三聯畫》戴爾死後,失去了摯愛的培根更加孤獨。他開始創作大量的自畫像,其實培根從來沒真正學過畫畫。
  • 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天才間的友誼
    原創 虛度er 好好虛度時光▲弗朗西斯·培根和盧西安·弗洛伊德。如果非要說出相同點,那就是畫中的人物都有著被人難以捉摸的深情,並不友好,抵擋著現實。同樣有著光輝的家族史,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卻度過了大相逕庭的童年。
  • 弗朗西斯·培根畫作8500萬美元成交,蘇富比首次直播拍賣
    弗朗西斯·培根畫作8500萬美元成交,蘇富比首次直播拍賣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綜合編譯 2020-07-01 18:13
  • 弗朗西斯·培根 史上最昂貴+最前衛的藝術狂人
    弗朗西斯·培根「真正的畫家不是按照事物實際存在的樣子來畫它們,而是根據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感覺來畫它們。」培根說。這世上有2個偉大的腦袋被喚作Francis Bacon。另一位弗朗西斯·培根——電影《Love Is the Devil》的主角,戰後歐洲最具個人色彩、最強有力又令人不安的藝術狂人。《情迷畫色(Love Is the Devil)》,在影片中你也許無法找到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軌跡和那些怪誕緊張的傑作的心理根源,但你能清楚的看到他的表象,培根的激情、恐懼、肉慾、變態,都展現在那些影像的碎片和怪誕的噩夢之中。
  • 弗朗西斯 培根新展:「書籍和繪畫」在巴黎蓬皮度藝術中心火熱展出!
    弗朗西斯·培根《1944年三聯畫的第二版》布面油畫 198×147.5 cm 1988年作> 《1944年三聯畫的第二版》局部 培根於1988年創作的《1944年三聯畫的第二版
  • [畫倉] 弗洛伊德和卡羅琳:分手只因一頓飯
    人文丨藝術丨深度丨閱讀在這裡遇見最好的自己 | 畫倉蘇荷區不乏形形色色的藝術家,弗洛伊德夫婦幾乎每天都和畫家弗朗西斯·培根吃中飯和晚飯。雖然盧西安比培根小了十三歲,但絲毫不影響兩人成為形影不離的摯友。他們在藝術上惺惺相惜,而且都喜愛詩歌。
  • 培根那些史詩三聯畫及背後的故事
    培根最後一幅描繪戴爾的作品《1974-77三聯畫》也借鑑了早期三幅所謂的「黑色」三聯畫的一些元素(紀念喬治·戴爾,1971年,1972年8月的三聯畫和1973年5月至6月的三聯畫)。培根凌亂的工作室這幅作品被專家評價為私人收藏家手中最重要的弗朗西斯·培根的代表作,也被評論界認為是弗朗西斯·培根最好的作品。
  • 米蘭· 昆德拉:培根的恐懼與肉慾
    畢卡索在這個短暫時期所創作的抽象畫,可以說都是畫家的一種輕浮的手勢,將人體的主題轉化成二維的、自由的形式,讓這些主題不像原來的樣子。在培根的畫作裡,畢卡索遊戲式的歡愉換成了驚訝(或者恐懼),他看到的是我們的存在,是我們物質性、肉體性的存在。
  • 畫壇兩大聖手弗洛伊德與培根,用藝術「撕咬」對方
    弗洛伊德與培根:知己與對手盧西安·弗洛伊德(左二)與弗朗西斯·培根(左三)在聚會上,1962年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與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國戰後繪畫的兩大巨頭,相識於1945年,當時培根36歲,弗洛伊德不到23歲。
  • 弗蘭西斯·培根 「畫那些可怕的畫的人」
    《自畫像》(1973)培根喜歡易裝,是同性戀,也是嬉皮時代的見證人和創造者。《1978年繪畫》(1978) 「想著這把鑰匙,各人守著一座監獄」,艾略特《荒原》中的詩句搭配畫作似乎很應景。培根曾為這幅作品的標題加上「艾略特」一詞,後來又刪掉了。
  • 培根到底是什麼肉?回答豬肉的只對了一半!
    咱們常說的培根一般是指用豬肉醃製、風乾或煙燻而成的肉類。按著部位不同,一般分為三種,分別是:厚培根、五花肉培根、外脊培根。當然,這也是我們大部分人現在對培根的認識。但說到培根的故事,還有很多說法……培根與獵人的傳說相傳,培根的由來是跟芬蘭的一個獵人有關。
  • 培根與莎士比亞之間的文字聯繫,不禁讓人懷疑誰是真的莎士比亞!
    大家好,很多認為莎士比亞這個人物並不存在的歷史學家或者文學家都會不遺餘力的尋找一切證據來證明這一點,而弗朗西斯·培根或許是一個更好的突破口,他被認為是「真正莎士比亞」的有力候選人之一。而這份手稿由一個包含幾份手稿的羊皮紙文件夾組成,其中六個是弗朗西斯·培根的,它是這個故事中的部分之一。正如培根的擁護者所指出的那樣,它被主流的莎士比亞學者所忽視,雖然在18世紀受到火災的破壞,但仍有足夠的東西可以挖掘伊莉莎白時代文學方面的秘密。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除了培根在封面上的名字外,還有威廉·莎士比亞這個名字,這兩個名字都寫過幾次,雖然表面上看似沒有聯繫。
  • 培根和牛頓,誰是近代自然科學的締造者?小編認為,要判給培根!
    大家或許認為是牛頓,其實,在牛頓以前,還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走在了人類思想的前面,這個人就是弗朗西斯·培根。培根和牛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我們知道,自古希臘以來的學術傳統,都是非常重視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神學,又非常輕視自然科學的,尤其是到了中世紀,自然科學基本上處於停滯階段。培根第一個站出來,批判這種傾向。
  • [畫倉] Grant Wood:詭異的美國哥特
    時間丨藝術丨深度丨我們在這裡遇見最好的自己 | 畫倉格蘭特·伍德,《美國哥德式》,1930一個拿著乾草叉的中年農民,一個神情嚴肅的婦人——這個背景中有著哥德式窗子的雙人像《美國哥德式》,可能是20世紀美國最具象徵意義的畫作了。
  • 培根最後的訪談:我的畫不暴力,生、死才暴力
    20世紀最偉大的愛爾蘭畫家佛朗西斯·培根,在他去世的兩個月前接受了法國攝影師佛朗西斯·賈科貝蒂的採訪。
  • 福柯談杜拉斯:她的影片像培根,小說像布朗肖
    這種湧現不需要那種人的呈現,它是一個動作的湧現,一個眼神的湧動,是一個走出迷霧的人物;我聯想到了弗朗西斯·培根。我認為杜拉斯的影片有點像培根(編者註:指愛爾蘭畫家弗朗西斯·培根),如同她的小說像布朗肖:一邊是減除,一邊是湧現。 西克蘇:不過,它們是分不開的。說到電影,我只看過她的兩部作品。我看了《毀滅,她說》。和《印度之歌》。
  • 梵谷博物館重開放:「在畫中」首次聚焦梵谷自畫像及影響
    澎湃新聞獲悉,6月1日,自3月中旬暫停開放的荷蘭梵谷博物館已重新開放,原定於2月20日至5月24日展出的「在畫中:描繪藝術家」展延期至8月30日。「在畫中:描繪藝術家」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並聚焦梵谷自畫像的作用、意義和影響。
  • 培根卷土豆,味道絕了
    培根卷土豆泥,最初只是想做給小朋友吃的,沒想到這個培根和土豆真是絕配,做出來的味道一家大小都喜歡的不得了,好吧,做法如此簡單,我也樂意多做點大家一起享用了。有好長時間沒做了,別說孩子了,我都想念那個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