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之「序卦傳」原文與譯文

2021-02-19 正源易道

 

序卦傳——白話翻譯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

 

【白話】乾為天,坤為地,有天地,然後萬物才產生,盈滿天地之間的,唯有萬物,所以乾坤卦後,接著為屯卦。屯的意思是盈滿的意思,是萬物始生之意,萬物剛生下來,必定都是蒙昧的,故屯卦後,接著是蒙卦。蒙的意思,就是蒙昧,亦即是萬物在稚小的時候,不可以不養育,所以接著是需卦。需的意思,就是需要飲食的道理,解決飲食的問題,必定有爭訟,故接著是訟卦。爭訟,必定要糾集眾力,引動眾力的興起,所以接著是師卦。

 

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

 

【白話】師是眾多的意思,眾多必定有所比較,所以接著是比卦。比卦,就是比較的意思,比較以後必定使得人們有存畜,所以接著是小畜卦。物質畜積以後,要有條理,以存備之,故需要禮以調理之,所以接著是履卦。履即禮的意思,行禮則安泰,所以接著是泰卦。泰是通泰的意思,萬物皆不可能長久的通泰,所以接著是否卦。萬物不能終久的否塞不通,所以接著是同人卦。與人相同的,萬物必歸服他,所以接著是大有卦。有很偉大的事業和成就的人,不可以盈滿自負,必須謙虛,所以接著是謙卦。有偉大的成就,而又能謙虛的人,必定能夠豫樂,所以接著是豫卦。安逸豫樂的人,必定會委隨不振,所以接著是隨卦。以喜悅追隨人的人,必定會有事,所以接著是蠱卦。蠱的意思是事情多的意思。

 

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剝,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白話】有事然後可以創造大業,所以接著是臨卦。臨是大的意思,大了以後,才可以有觀光的價值,所以接著是觀卦。可以觀看以後,然後有所取合,所以接著是噬嗑卦。嗑是合的意思,萬物都不可以苟且求合,所以接著是賁卦。賁就是修飾的意思,修飾到極點以後,就亨通,而到了盡頭,所以接著是剝卦。剝,就是剝落的意思,萬物不可以終久的剝落,剝落至極上,則必定返下而生,所以接著是復卦。回復了以後就不會虛妄了,所以接著是無妄卦。

 

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白話】有了沒有虛妄的精神,然後可以存畜很多,所以接著是大畜卦。萬物既已畜積以後,然後可以養,所以接著是頤卦。頤是養的意思。不養育就不能行動,可以養育過度,所以接著是大過卦。萬物不可以始終過度,所以接著是坎卦;坎是險的意思。物陷落,必然就要攀附,所以接著是離卦;離是麗,亦即附麗、攀附的意思。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

 

【白話】有了天地以後,然後就有萬物的產生;有了萬物,就有雌雄男女的分辨,而人類也就產生了;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所以在《易經》有鹹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以後,人類愈多,而遂有君臣的名分;有君臣以後,就有上下尊卑的職份;有上下尊卑的職份後,禮義就可以措置實行於其間。夫婦的道理,不可以不長久,所以鹹卦後,接著是恆卦。恆就是長久的意思,萬物都不能長久的居於其外而不變化,所以接著是遁卦。遁是退的意思,萬物不可以終久的退藏,所以接著是大壯卦。物不可以長久的壯大,所以接著是晉卦。晉是前進的意思,前進必定有所傷,所以接著是明夷卦。夷就是傷的意思,受傷於外面的人,必定返回到他家裡,所以接著是家人卦。家道困窮的話,必定會乖違,所以接著是睽卦。

 

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白話】睽就是乖違的意思,乖違必定有災難,故接著是蹇卦。蹇就是災難的意思,萬物不可以終久的災難,所以接著是解卦。解,就是緩慢的意思,緩慢必定有所失敗,所以接著是損卦。損失而不停止,至不能損失時,必定會增益,所以接著是益卦。增益而不停止,必定有決去的一天,所以接著是夬卦。夬是決去的意思,決去必定有所遭遇,所以接著是姤卦。姤是遭遇的意思,萬物相遇了以後,就聚合起來,所以接著是萃卦。萃就是聚合的意思,聚集而上的,叫升,所以接著是升卦。上升而不停止,必有困苦的一天,所以接著是困卦。受困於上的人,必定會返回下面來,所以接著是井卦。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

 

【白話】井道不可以不革去汙姤,所以接著是革卦。革除物質的,沒有再比鼎更好的了,所以接著是鼎卦。主持鼎器的人,沒有比長子更洽當的了,所以接著是震卦。震是動的意思,萬物不可以長久的動,須要讓它止息,所以接著是艮卦。艮是停止的意思,物不可以終久的停止,故接著是漸卦。漸是漸漸前進之意,前進必定有所歸,所以接著是歸妹卦。得到它的歸宿的,必定強大,所以接著是豐卦。

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白話】豐是盛大的意思,窮極盛大的人,必定失去它的住所,所以接著是旅卦。旅行於外,而沒有收容的地方,所以接著是巽卦。巽是進入的意思,進入了以後,就會慢慢喜悅,所以接著是兌卦。兌是喜悅的意思,喜悅而後會散去,所以接著是渙卦。渙是離散的意思,物不可以終久的離散,所以接著是節卦。節儉約制了以後,就能使人相信,所以接著是中孚卦。孚是信的意思,有信用的人,必定能實行它,所以接著是小過卦。有超過事物的人,必定能成事,所以接著是既濟卦。萬物是不可能窮盡的,所以接著是未濟卦,而《易經》六十四卦終止。象徵著人類的文明,是永遠在進步,永遠未完成的。

來源:古文網

相關焦點

  • 《易傳•十翼》之《雜卦傳》(1/17)
    《雜卦傳》的排序看似雜亂無序,其實雜而不亂,還是有跡可循的,我們試著梳理一下其前後相承上下銜接的脈絡。《雜卦傳》是對各卦卦義的高度概括,也是對《序卦傳》的補充完善,在《序卦傳》中聖人主要從各卦的銜接關係來揭示卦義,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聖人就在《雜卦傳》中做一下完善補充。所以《雜卦傳》的重要用處就是揭示每個卦的另外一條主線,是從別的角度來解讀卦爻辭的哲理。
  • 譯論|劉華文:理雅各《易傳》翻譯的哲學中立化:一種自證和互證方法
    理雅各在哲學層面上會重新賦予譯文以相異的歧義性,或者消除了歧義性,抑或將譯本的哲學內涵中立化。發生這些變化的可能性是因為《易傳》原文文本中儒家特徵和道家特徵同在所產生的緊張關係。本文運用中國傳統經學中的自證(或本證)和旁通的詮釋手段,尤其是後者的兩種派生手段即同例和同旨,旨在考察理雅各的《易傳》翻譯與他的《老子》和《莊子》翻譯所發生的互文關係。
  • 破解《周易》:如何讀懂《周易》—《易經》和《易傳》
    《周易》分為《經》和《傳》兩大部分。《經》乃卜筮之書,大約成文於殷商之際,是上古丞史文化的遺存;《經》乃戰國中後期作品,為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反應新興封建階級的世界觀。一般來講《傳》是對《經》的註解。一、《易經》1、卦象:卦象是周易的基本符號,《周易》六十四卦對應六十四個不同的卦象,每個卦象均由「六爻」組成,從下往上數。
  • 忍經原文及譯文
    【譯文】《易經;損卦》說:「君子自己抑制憤怒,控制情慾。」 一、細過掩匿【原文】曹參為國相,舍後園近吏舍。日夜飲呼,吏患之,引參遊園,幸國招召,按之。乃反,獨帳坐飲,亦歌呼相應。見人細過,則掩匿蓋覆。【譯文】曹參擔任宰相時,他家後園與小官住的宿舍很近。
  • 論先秦古籍翻譯中文本與傳註譯文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對林理璋《易經》文本譯文和《易傳》及傳註譯文的比較分析表明,二者之間存在思想層面的同質化,對《易經》文本的文獻價值在譯文中的保持產生了不利影響。基於當今古籍研究的進展,文本的翻譯應與傳注翻譯拉開一定距離,適當再現原有差異,這應是今日古籍外譯一個新的努力方向。
  • 《易經》序卦傳全文
    《易經·序卦傳·上》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 將進酒原文譯文對照
    原文 譯文對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易經》破解19之臨卦:事到臨頭,解決起來有什麼妙訣?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
  • 《易經》第30卦之離卦:火火的人生需要什麼,或許你真的不知道!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
  • 《易傳》之「雜卦傳」
    雜卦傳·白話 《雜卦傳》是將繁雜的六十四卦卦名,加以精要的解釋,因不依《序卦》的次序,所以叫《雜卦》。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
  • 《易經·序卦傳》
    《易經·序卦傳》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 女誡(原文+譯文)__班昭
    回去吧,努力行之!  【原文】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臥之床下,弄之瓦磚,而齋告焉(詩小雅斯幹曰: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弄之瓦。毛萇注云:瓦,紡塼也。鄭玄箋云:臥之於地,卑之也。紡塼,習其所有事也)。臥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磚,明其習勞,主執勤也。
  • 《桃花源記》注釋、譯文及原文填空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注釋: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  緣:順著,沿著。  行:划行。      忽:忽然。   逢:遇到。   芳:花。落英;落花。繽紛:繁多的樣子。    漁人:捕魚的人。異之:對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之,見到的景象。
  • 破解《易經》第38卦之睽卦:怎樣開啟一個脫胎換骨的人生?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
  • 《師說》原文譯文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jiē)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 【小戴禮記】《禮記·曲禮》完整版|原文注釋+譯文
    ②冠:古人中,二十歲的男子要行加冠之禮,從這時起,意味著已經長大成人。③艾:指艾草,形容人年紀大了,頭髮發白的顏色如艾草。④服:擔任,掌管之意。⑤耆:與"齊"同音,年老之意。⑥傳:分配家產,交代家事。⑦耄:與"茂"同音,視力、聽覺明顯下降,活動能力也明顯減退。⑧頤:贍養老人之意。
  • 《師說》原文和譯文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 《莊子·大宗師》原文及譯文
    《莊子·大宗師》原文及譯文   (一)【題解】「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師」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