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我在詩詞中是什麼形象?

2020-12-24 秉筆春秋呂書生

即便情況在好轉,大家還是要做好防護工作呀。在三國時期提及「仁德」你會想起誰?可能很多人都會提到劉備,但應該很少有人會提到華歆,本篇就來看看關於華歆的9首詩詞。

《論詩三十首·十四》 金 元好問

出處殊塗聽所安,山林何得賤衣冠。華歆一擲金隨重,大是渠儂被眼謾。

【這裡提到的是華歆和管寧當年鋤地發現金子的事,管寧置若罔聞,華歆撿起來又扔掉,接下來又發生了著名的「管寧割席」,關於華歆的詩詞大多數都引用了這個典故,只是光以此事來評判華歆的德行並不公允。相比之下荀攸就很可惜沒留下什麼典故,涉及的詩詞極少】

《詠史上·華歆》 宋 陳普

拈起黃金日豈疑,斬關發壁復何為。遼東不洗巢由耳,痛切初年割席遲。

【這次陳普也沒有錯過,依然是「管寧割席」的典故,其實這個典故來自《世說新語》,作為研究魏晉歷史的重要史料,《世說新語》裡一部分故事的真實性存疑】

詠史五首·其五·華歆》 唐 王翰

一擲難如不顧人,豫章一屈匪躬臣。葛巾野服非君物,合著當年夷皓身。

【華歆降過孫策,在曹操上表請求下,又被漢獻帝劉協召入了朝中,步步高升】

《蒙求》唐 李瀚

華歆忤旨,陳群蹙容。

【又是一個被《蒙求》提及的典故,只是很遺憾詩詞基本用不上此典。這應該指的是曹丕受禪時華歆、陳群的表現,其他臣子喜形於色,唯獨他倆悶悶不樂,這也引發了曹丕的關注】

《次韻晦父喜雨詩》 宋 曹彥約

何處鳴鳩只好音,誰家孝婦有冤心。古來禋祀關仍寂,今日兵飢憶華歆。

王制不堪乖用仂,春秋從此卻書霖。君詩好似靈湫水,清絕無人測淺深。

【華歆: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華歆提出了很美好的願景,兵荒馬亂的時期總有缺糧的時候,不如順便想想魯肅、張楊等人的雪中送炭】

《寄楊贊圖學士(學士與元昆俱以龍腦登選)》 唐 黃滔

東堂第一領春風,時怪關西小驥慵。華表柱頭還有鶴,華歆名下別無龍。

君恩鳳閣含毫數,詩景珠宮列肆供。今日江南駐舟處,莫言歸計為雲峰。

【華歆、邴原、管寧合稱「一龍」,三人均在遼東揚名,唯獨管寧終身未仕,哪怕華歆多次向朝廷舉薦自己的老朋友,並不像經歷過所謂「管寧割席」典故的樣子,甚至是安車徵辟,管寧也沒有出仕】

《齊·王倫之》 唐 孫元晏

豫章太守重詞林,圖畫陳蕃與華歆。更奠子將並孺子,為君千載作知音。

【陳蕃、華歆兩人都擔任過豫章太守,華歆任職期間官吏百姓也對他頗為愛戴,甚至在劉繇逝去後他一度被推舉為揚州刺史】

《漢通天台金銅仙人歌》 清 管世銘

華歆王朗盡名士,及見銅人辭漢無。

【只是截取了兩句,說到華歆、王朗,兩人都是魏國的三公,在《世說新語》中還有比較他們兩人德行優劣的故事】

關於華歆的詩詞,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管寧與華歆
    邊上的華歆瞧見了,將金子揀起來。他一眼瞅過去,發現管寧臉色不太好看,只好丟掉金子。另一次,二人同坐在蓆子上讀書。忽然,門外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有位官員乘坐豪華馬車從門口經過,不少人跑出去看熱鬧。管寧一動不動,繼續埋頭讀書。而華歆卻丟下書本,衝向門外……當滿臉興奮的華歆從門外走進來時,管寧只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就割開蓆子,淡淡說道:「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華歆本是道德高尚之人,《三國演義》中,卻被誣為為虎作倀之輩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華歆是一個奸賊的形象,他勢利、貪婪、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幫助曹丕威逼漢獻帝退位。京劇中的華歆更是勾白尖臉,眼角下垂,一看就知道是兇狠殘暴、狐假虎威的大奸臣。然而真實的華歆卻並非如此,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截然相反具有極高品德與才能的人物。
  • 專欄 || 華歆:真勇士,敢自黑
    在青春期因為一場友情滑鐵盧,遭受眾人鄙棄的華歆,多年後再次亮相,已是東漢王朝一位業績出眾深受人民愛戴的政府公務員。當時的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的動蕩時期:帝都朝堂,你來我往挾天子以令諸侯;地方軍閥紛紛自立為王,搶地盤爭奪戰時時上演。
  • 高唐名人華歆:一等功臣的兩副面孔
    所以江南人送華歆外號「華獨坐」。  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在狩獵中遭襲而死,弟孫權接掌其位。曹操在官渡與袁紹戰事吃緊,上書獻帝,假天子命召華歆回朝議事。孫權愛華歆之才,意圖將其留在江南。華歆心存「復興漢室」之念,便對孫權說:「將軍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義未固,使僕得為將軍效心,豈不有益乎?今空留僕,是為養無用之物,非將軍之良計也。」
  • 華歆到底是為虎作倀之輩還是德行高尚之人?
    在《三國演義》中,華歆是一個奸賊,勢利貪婪,支持曹丕威逼漢獻帝退位可謂為虎作倀,助紂為虐,壞事做盡。在京劇臉譜中,華歆的形象也是勾白尖臉,眼角下垂的奸臣嘴臉,而歷史記載中對華歆的評價卻與我們看到的頗多相左之處。
  • 曹爽:我在詩詞中的形象如何?
    三國時期曹爽這個人物可能在部分人眼中只是個背景板,畢竟曾經是魏國舉足輕重的臣子,來看看詩詞中曹爽的形象,共計8首。 【關於三國人物的詩詞陳普很少缺席,作為曹叡的託孤大臣,曹爽在曹芳時期逐步走向了權力之巔,本篇沒有算上關於曹爽的謗語,要不然還會順帶提一下臺中三狗。】
  • 管寧華歆邴原:境界之異
    當年被母親拎著去塘廈聽了一天半的《人物誌》,可叫一個雲裡霧裡,那時的我還是「筆記不輟」式聽課,雖記錄浩繁,但依稀只聽進去了一個「中和平淡」,至於才性數等、徵觀之妙,只叫我頭昏。第一行:「清節之家、思想教化、管寧」……第一行我便霎時兩眼一亮,頓住了。我雖記憶力亟需磨礪,卻不至於記不住此人——管寧割席,年少時便有智慧有勇氣地踐行了「道不同不相為謀」,見華歆「貪財慕榮」「學而不專」,便與華歆斷交。我一度自動將管寧歸為清者,華歆歸為俗人。然而了解程度也到此為止了,畢竟激起了好奇,我便翻出了倆人的傳記。
  • 割席絕交|「華歆,我不跟你玩了」,「哼,你這是道德綁架!」
    是華歆把他們騙了,還是歷史把我們騙了?管寧、華歆(xīn)是生活在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人,他們年輕時是很好的朋友。一天,兩人在園中鋤菜,從地裡掘出一片金子。管寧像沒看見一樣,把金子當做一般的瓦石,繼續揮舞鋤頭幹活。華歆把金片拿在手裡,把玩一會兒,見管寧如此淡然就也把金片扔到一旁。又有一次,兩人同坐一張蓆子讀書。
  • 管寧華歆已割席,我們還要不要做朋友?
    大家能做朋友,全為同氣相投,否則,一個官員和一個樵夫之間有什麼好交換的?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也不必多說。國族利益當前,意氣之爭實不重要,一旦把話說開,前嫌冰釋,「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兩人都堪稱胸懷坦蕩!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史稱管鮑之交。管仲少時家窮,鮑叔牙一直接濟他,即使管仲在合作中佔便宜,鮑叔牙也總能以理解的態度給以包容。
  • 從割席斷交說開去——評述三國人物管寧華歆
    人非聖賢,尤其面對金錢、美女、權勢時,隱士淡泊名利,不至於偽善演戲.一南朝宋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裡講的割席斷交的故事,幾乎盡人皆知,割席斷交也成了一個典故。這個典故說的是三國時期的管寧和華歆二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和同學。有一天,兩人在一塊鋤草。管寧的鋤頭剷出了一塊黃金。
  • 崔烈:很遺憾在詩詞中是這種形象
    漢末時期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各種錢幣一度被廢棄,甚至恢復到谷帛為市的狀態,而崔烈在這時卻因為錢幣揚名,本篇就來看看他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10首。 《蒙求》 唐 李瀚 魯褒錢神,崔烈銅臭。
  • 「道不同,不相為謀」:劃清界限,你做管寧,我做華歆,完美之道
    東漢的管寧,華歆,「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各自安好,互不傷害,互不詆毀。從朋友變成陌路,一個做了名臣,一個做了隱士,其間還有故事。看後不勝感慨,劃清界限,你做管寧,我做華歆,不失為一種完美之道。至少,他們要比龐涓,孫臏的結局要完美。
  • 華歆居然是這樣的人——語文教材背後的故事之七(讀《乘船》和《割席斷交》有感)
    但是統編版七上的教材《有朋自遠方來》給與了一個故事《割席斷交》,華歆再次上榜,裡面的華歆又是這樣的形象: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陸抗:你知道詩詞裡的我是什麼形象嗎?
    三國時期的陸遜、陸抗父子歷來受人讚頌,有人感嘆於他們的功績,有人遺憾於他們的際遇,之前已經寫過關於陸遜的詩詞,本篇來看看詩詞裡的陸抗是什麼形象,共計10首詩詞。
  • 華歆是劉備的師叔,品德高尚清正廉潔,卻被黑得挺慘!
    其實歷史上的華歆品德高尚,清正廉潔,沒那麼不堪。《世說新語》——華歆貪財,羨慕權貴華歆的黑材料首次出現其實是在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裡面,我們中學時代都學過「管寧割席」的故事: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
  • 三國時收殺伏皇后的華歆是良臣還是佞臣,其實判斷標準明確且唯一
    人們對華歆的討厭,來自於《世說新語》記載的他和管寧的對比: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割席斷交」的管寧與華歆,走上了怎樣不同的道路呢?
    ;曾經,管寧和華歆同坐在同一張蓆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華麗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依舊在看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到了袁術的領地,華歆勸袁術發兵討伐董卓,但袁術沒有採納,華歆決定拋棄袁術另走他鄉,在這時正好碰到了漢獻帝的太傅馬日磾,被馬日磾召做掾屬,繞來繞去,最終華歆還是繼續為天子做事,
  • 「垂死病中驚坐起」的下一句是什麼?當你讀懂後就不會惡搞詩詞了
    比如元稹有一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的詩詞,裡面有一句「垂死病中驚坐起」乃千古名句,但是卻被網友們拿來惡搞,將賀知章《回鄉偶書》一詩中的「笑問客從何處來」與之湊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很特別的「詩詞意境」。相信對於這樣的詩詞組合大家還看到過不少,但是你知道元稹那句詩真正的下一句是什麼嗎?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你好,我是當歸姑娘,今天我想從詩詞和細節方面來看崔鶯鶯這一形象。塑造人物形象在《西廂記》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實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手段,不僅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動、豐滿、典型的人物形象,還推動了情節發展,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題。在《西廂記》中,詩詞刻畫和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 【詩詞鑑賞】萬古北海誰真龍?——劉因《幼安濯足圖》品賞
    《世說新語》曾有如下一段文字記述他的品性——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視貴金如瓦石、棄高官如敝屣,這就是青年時代管寧的本色。漢末大亂,管寧避居遼東3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