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我在詩詞中的形象如何?

2020-12-23 騰訊網

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注意防護。三國時期曹爽這個人物可能在部分人眼中只是個背景板,畢竟曾經是魏國舉足輕重的臣子,來看看詩詞中曹爽的形象,共計8首。

詠史下·曹爽陳普

眼中鸞鳳悉豺梟,一日翩翩忽滿朝。死近天教為呂祿,罪深地不著良宵。

【關於三國人物的詩詞陳普很少缺席,作為曹叡的託孤大臣,曹爽在曹芳時期逐步走向了權力之巔,本篇沒有算上關於曹爽的謗語,要不然還會順帶提一下臺中三狗。】

詠史下·曹爽宋 陳普

四聰八達免官時,仲達含香拜玉墀。二鬼不來同壑谷,未愁寡婦與孤兒。

【在曹叡抑制浮華的策略下,浮華黨沒有什麼發揮空間,直到曹爽大權獨攬,所謂四聰八達才能一展所長,有名聲也有影響力,卻沒能落得什麼好下場。】

往復酬和積十餘篇濤不能詩肯堂強之乃依其韻而錯雜用之勉成一首賀濤

吾師性好客,亭園極遐賞。高宴無虛日,嘉客時來往。酒政酷漢吏,詩律密秦網。

張李爭出奇,範子才無兩。群雄不相下,建國各分壤。小侯執贄來,聽命甘誚謗。

郡縣不敢居,退思乘一障。憶我二十餘,抗志薄今曩。良馬脫羈絡,千裡猶莽蒼。

盲進不知退,力竭仍思強。豈料遇仲達,唾手收曹爽。蟻垤恐顛躓,嵩華惡能上。

範子笑其旁,瓦缶擊之響。憐彼蜩與鳩,不使控草莽。趣我令當陣,怯夫膽忽放。

縱橫大敵前,那復計弱壯。思酬知己恩,勝負不設想。請師備良藥,將療灌夫創。

【「病賺曹爽」是個多麼著名的故事喲,不過主要被忽悠的是李勝,當然曹爽也被司馬懿收拾了】

六十吟陸遊

人生久矣無百年,六十七十已為壽。嗟予忽忽蹈此境,衰發如蓬面枯瘦。

孤松摧折老澗壑,病馬悽涼依棧豆。尚無籌策活目前,豈有功名付身後。

壁疏風入燈焰搖,地爐火盡寒蕭蕭。胸中白虹吐千丈,庭樹葉空衣未纊。

【曹爽有一個著名的典故,「駑馬戀棧豆」,這是桓範對於他的譏諷,用來表達對於曹爽目光短淺的不滿】

《用碩夫韻述懷二首》宋 李彌遜

黃塵工染寒士裾,造物不與相乘除,君愁盡寫杜陵句,我老欲作嵇康書。

何門真是萬人敵,近事不聞三顧廬。端知駑馬巒棧豆,水激自有溟南魚。

【曹爽:子非我,安知我】

後答吳尚書胡如壎

渥窪困鹽車,帖耳聲復吞。駑駘飽棧豆,嘶鳴尚軒軒。

向來溝中斷,青黃即犧樽。薰蕕既同器,玉石且俱燔。

物理安可齊,我今欲忘言。

【駘即劣馬,還是熟悉的典故,也被用來自嘲】

勾龍元應以詩送王子友從診斷綿竹之招語多見李流謙

君慚棧豆戀,自了非駿骨。

【只截取了兩句,這就是駑馬和駿馬的對比,用詞倒是不怎麼激烈】

為林中洲題馬圖王恭

漢家神驥出宛西,鳳臆蘭筋破月蹄。冀北群空知汗血,長楊獵罷見霜蹄。

青絲引轡穿花入,黃帕蒙鞍對御嘶。莫道時平淹棧豆,飛騰思與六龍齊。

【曹爽:龍翔九天也行,富家翁亦可】

關於曹爽的詩詞,就到此為止。

相關焦點

  • 三國曹爽是誰的兒子?曹爽的下場又是如何
    曹爽的部下李勝被命為荊州刺史。曹爽讓他以辭別為名前去探望司馬懿的病情。司馬懿故意裝出十分病重的樣子,騙過了曹爽。司馬懿與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暗中密謀,要伺機殺了曹爽。曹爽自少出入宮中,與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繼位後,任命他為散騎待郎,後遷任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再轉任武衛將軍,特別受到寵愛。公元231年(太和五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襲邵陵侯爵位。
  • 曹爽被誅
    但很快曹爽聽從親信丁謐之計,尊司馬懿為太傅,削去司馬懿軍權;升司馬懿親信蔣濟為太尉,免去蔣濟的領軍將軍一職,改命二弟曹羲為中領軍,廢除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校尉,將兩營兵眾交由曹羲直接統領;另以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曹彥為散騎常侍,曹爽兄弟完全掌握京師禁軍;表弟夏侯玄則被任命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
  • 司馬懿:關於我的詩詞中總有諸葛亮出現
    【「籌筆驛」這個地名相傳就與諸葛亮出師籌謀有關,有多首詩詞以此為名】 《詠史下·曹操七首》 宋 陳普遷都避宇豈男兒,子翼私行更可悲。四顧次且天獄裹,蚤如仲達滷城時。【司馬懿這種熱點人物自然會被陳普在詞作中提及,不過這次主角是曹操】 《石鼻城》 宋 蘇轍千山欲盡垂為鼻,百戰皆空但有城。虎闖穴中秦地恐,龍飛渭上漢江傾。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將猶存仲達精。睥睨陵遲春草滿,白羊無數向風鳴。【司馬懿:是學習我的耐心嗎?】
  • 《曹爽傳》:爽爽爽,曹爽的爽!
    只不過後來,曹爽聽從了丁謐的建議,逐漸疏遠了司馬懿,將其邊緣化,趁機削去了司馬懿的軍權,將他明升暗降,同時將司馬的親信蔣濟拜為太尉,趁機免去了蔣濟原執掌禁衛大權的領軍將軍一職。曹爽改任自己的二弟曹羲為中領軍,又廢除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校尉,把兩營兵眾交由曹羲直接統領,總之就是安插了諸多自己人;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曹彥為散騎常侍。自此,曹爽兄弟完全掌控了京師的禁軍。
  • 高平陵之變中的曹爽如何翻盤?桓範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曹真卻怕了
    而在高平陵政變中,最關鍵的人物只有兩個,那就是司馬懿和對手曹爽。曹爽不加抵抗,便投降了司馬懿。曹爽高平陵之變中的曹爽,表現如草包一樣魏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隨魏帝祭掃高平陵之機,發動政變。又迫郭太后(明帝後)下令廢曹爽兄弟官職。派人送奏章給魏帝,要求罷免曹爽兄弟。司馬懿忽悠曹爽和曹羲兄弟,只要他們投降就能活命。
  • 曹爽是被自己蠢死滴
    很顯然司馬懿造反是早有預謀,不然不會如此周詳,此時他做了三步:其一: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各個城門,率兵佔據武庫,並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斷絕曹爽回城之路。其二: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佔據曹爽軍營,如同三百年前周勃奪呂祿之軍一樣。其三: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佔據中領軍曹羲營地。
  • 曹爽怎麼死的?曹爽真的被誅三族?
    然而曹爽驟登高位,卻將司馬懿排擠在外,任用自己信任的人,逐漸獨攬大權。司馬懿畢竟比曹爽多吃了幾十年的飯,他不動聲色,只讓曹爽以為自己將死,老邁昏聵,誰也沒想到,突然之間就發動一次政變。那麼在這一次的政變之後,曹爽的結局是什麼呢?曹爽是怎麼死的?
  • 華歆:我在詩詞中是什麼形象?
    可能很多人都會提到劉備,但應該很少有人會提到華歆,本篇就來看看關於華歆的9首詩詞。《論詩三十首·十四》 金 元好問出處殊塗聽所安,山林何得賤衣冠。華歆一擲金隨重,大是渠儂被眼謾。【這裡提到的是華歆和管寧當年鋤地發現金子的事,管寧置若罔聞,華歆撿起來又扔掉,接下來又發生了著名的「管寧割席」,關於華歆的詩詞大多數都引用了這個典故,只是光以此事來評判華歆的德行並不公允。
  • 司馬懿是怎麼輸給曹爽的?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 沈伯俊:老謀深算,陰狠毒辣——《司馬懿詐病賺曹爽》賞析
    羅貫中緊緊抓住司馬懿這一性格特徵,濃墨重彩地予以描繪,使其藝術形象大大地深化了一層。 小說第106回後半,寫魏明帝曹睿病重,乃據親信劉放、孫資之薦,拜曹真之子曹爽為大將軍,總攬朝政,並召剛剛平定公孫淵叛亂的太尉司馬懿火急入朝,將年僅八歲的太子曹芳託付給二人。 曹睿卒,曹芳即位,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
  • 213、曹爽和他的三條狗狗
    曹爽一聽,汗都下來了,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爽流汗不能對)。劉放欺負曹睿病重在床上看不清楚,輕手輕腳湊到曹爽的耳邊教他回答(放躡其足,耳之曰):臣願以死奉社稷。曹睿就此決定放棄原來曹宇搭班子的打算,由曹爽、司馬懿組成二人組合,共同輔佐曹芳。歷史的進程就在這幾分鐘的交談中,悄悄地改變了方向。為了把這件事情敲死了,劉放請求曹睿下個手詔。
  • 崔烈:很遺憾在詩詞中是這種形象
    漢末時期通貨膨脹較為嚴重,各種錢幣一度被廢棄,甚至恢復到谷帛為市的狀態,而崔烈在這時卻因為錢幣揚名,本篇就來看看他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10首。 《蒙求》 唐 李瀚 魯褒錢神,崔烈銅臭。
  • 如果你是「高平陵之變」中的曹爽,你會怎麼辦?
    在曹魏正始十年(294年)的時候,太傅司馬懿趁著大將軍曹爽和魏帝曹芳去拜謁魏明帝之墓高平陵的時候發動政變,控制京師,又派遣侍中、高陽人許允和尚書陳泰去勸說曹爽,告訴他應該儘早歸降認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訴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職而已,並指著洛水發了誓。
  • 曹爽身邊最強謀士,被司馬懿稱為「智囊」,最終是什麼結局?
    在古裝電視劇《虎嘯龍吟》當中,曹魏大將軍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驕橫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將軍」形象,論智識權謀的水平,跟心機似海、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相比
  • 高平陵兵變中,曹爽為何會相信司馬懿不會殺他,最終交出了兵權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高平陵兵變,這對整個三國歷史來說都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因為它代表著曾經在三國歷史上叱吒一時的曹魏家族的徹底沒落,從此曹魏王朝雖然還存在,但是已經姓司馬了。曹魏丟掉天下,這一切都源於在高平陵兵變中,曹爽居然輕易的相信了司馬懿所謂的諾言,最終交出兵權,導致曹魏家族失去了兵權,沒有了倚仗,最後被司馬家族給欺負。
  • 此人曹魏死忠,受司馬懿賞識,被曹爽重用,為何司馬師將之誅殺?
    近期熱播的影視劇《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的權力鬥爭想必給大伙兒留下了挺深刻的印象吧,除此之外,不知道大伙兒是否對夏侯玄這個人物很好奇呢
  • 一文讀懂曹操、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曹爽七人間的關係
    曹真在鎮壓賊寇的戰鬥中立下功勞,被曹操冊封為靈壽亭侯,之後又在漢中之戰中立功,被提升為中領軍。在曹操去世後,曹真被曹丕任命為鎮西將軍,加封東鄉侯,主要負責涼州和雍州的所有軍務。曹真在任期間,派兵平定了張掖郡人張進等的反叛,並大敗在河西作亂的羌胡聯軍,為魏國西北邊境的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之後被曹丕任命為上軍大將軍,成為魏國軍隊的最高統帥之一。
  • 曹爽與司馬懿的十年明爭暗鬥,高平陵只是最後決戰
    曹爽和司馬懿、劉放、孫資合作,排斥燕王曹宇和夏侯獻,讓曹魏中樞本來就所剩不多的曹魏宗室元氣大傷。而且禁軍控制被大大動搖,然後就是唯一的曹氏軍團長,荊州軍區換人,這已經是讓曹氏丟了大半力量了。    夏侯玄遷任、曹爽率軍西徵之時,司馬懿把持朝政,又乘機讓司馬師接替了中護軍職位。司馬懿擅長統兵,在軍隊中威信極高,他一旦有控制中軍的勢頭,對曹爽集團無疑是個嚴重威脅。
  • 魏明帝死前為曹爽留下一位人才,本可對抗司馬懿,可惜曹爽不用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曹爽和司馬懿這兩位託孤大臣之間互相配合,相處融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曹爽和司馬懿之間走向對立,最終於公元249年爆發了高平陵之變。而在高平陵之變中,曹爽本人可謂不知所措,其手下也多是沽名釣譽之輩,沒有匹敵司馬懿一方的能力。最終,曹爽被殺,司馬懿家族篡奪了曹魏的大權。值得注意的是,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實際上為曹爽留下了一位人才。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時,曹爽為何束手就擒?
    首先要糾正問題裡一個錯誤,高平陵之變時曹爽身邊沒多少部隊,他選擇投降除了比較懦弱外,最重要的是沒有什麼勝利的希望。曹叡臨死前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顧命大臣,輔佐曹芳。然而司馬懿卻遭到曹爽排擠,最後司馬懿趁曹爽和曹芳出城去高平陵掃墓的機會發動政變,控制京都,以曹爽投降被殺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