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四九年正月初六,大將軍曹爽、其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等陪隨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掃,出城不久,後方傳來一個壞消息「司馬懿造反!」
估計曹爽聽到這個消息當場就懵了。原來自公元二四七年後,司馬懿一直在家養病,其次對於一位年滿七十歲的老人來說,造反不僅比權謀譎詐,更比生命長度。
很顯然司馬懿造反是早有預謀,不然不會如此周詳,此時他做了三步:
其一: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各個城門,率兵佔據武庫,並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斷絕曹爽回城之路。
其二: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佔據曹爽軍營,如同三百年前周勃奪呂祿之軍一樣。
其三: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佔據中領軍曹羲營地。
形勢對曹爽大大不利。
正當曹爽手足無措之時,司馬懿送來一份呈給皇帝的奏章,裡面寫道:
「臣以前從遼東回來時,先帝<曹睿>詔令陛下<曹芳>、秦王和臣到御床跟前,拉著臣的手臂,深以後事為憂。臣說:『太祖<曹操>、高祖<曹丕>也曾把後事囑託給臣,這是陛下您親眼見到的,沒有什麼可擔心的。萬一發生什麼不如意的事,臣當誓死執行陛下詔令。』」
曹爽心理罵道:「司馬懿這孫子,都到這個地步了,還假惺惺,不就是想取我曹家而代之嗎?」當他繼續往下看,發現字字殺人不見血。
「今大將軍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則專權。」何為僭擬?直白點說就是想做皇帝,這可是謀反的罪名!他曹爽,皇親國戚,論輩分還是皇帝的叔父。看到司馬懿的無中生有,他心裡不禁想唾司馬懿一臉。
「重要官職,安置親信;皇宮宿值,換上私人。」誰當權不都是這樣嗎?曹爽接著往下看,「陛下便為寄坐,豈得久安!」曹爽不禁罵道:「你司馬懿造反有據,卻說我有不臣之心,當皇帝和我是三歲小兒呢?」
正在曹爽生氣的時候,奏章末尾委婉寫道:「臣已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臣施行。於是臣擅自作主免去曹爽兄弟官職兵權,保留爵位退職歸家,不得逗留延誤陛下回宮,如有阻擾,以軍法從事。」
「保留爵位退職歸家」,這幾個字引起了曹爽的注意。
不能坐以待斃,曹爽首先讓魏帝車駕留宿於伊水之南,構築好防衛工事,調遣數千名屯田兵做為護衛。
這時候,司馬懿派許允和陳泰來勸說曹爽儘早投降。緊接著殿中校尉尹大目又來勸說,並指著洛水發誓,僅是免去官職而已。尹大目一直受曹爽信任,此時指天發誓,曹爽心裡不免有些動搖。
正在此際,曹爽的「智囊」桓範從城裡逃出來了,勸說他先帶皇帝到許昌,然後召集勤王之師,如此一來,司馬懿獨守洛陽,反成坐以待斃。但桓範忽略了一點,這種遠慮只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曹爽就是俗人,他想到的只是眼前,哪能長遠!
就在曹爽猶豫之時,桓範接著說:
這不是明擺著的道理嗎?真不知你讀的是什麼書,明的是什麼理!以你的門第,若一旦失敗想求貧賤是不可能的。而今天子與你們在一起,詔令天下,誰敢不從?
中領軍(曹羲)有別營近在城南,洛陽典農中郎將的治所也在城外,他們都聽從調遣。從這到許昌,也不過很短路程,那裡的武器足夠你使用。我唯一擔心的是糧食問題,所幸大司農印就在我身上,到時可徵發。
曹爽等仍默然不從,從初更坐到五更。曹爽熬不住了,把刀扔在地上,愚蠢的說道:
曹子丹佳人,生了你等似牛兒一般的人物!哪能想到我今日受你等連坐族滅也!
曹爽徹底放棄啦!
他向魏帝曹芳上報了司馬懿的奏章,接著皇帝下詔讓曹爽等人「退職歸家」,可他前腳剛到家,司馬懿變卦了。派兵包圍了府邸,日夜看守,府邸的四角還搭起高樓,監視一舉一動。哪怕他到後花園玩玩彈弓,樓上的人就高聲叫喊:「故大將軍向東南去了。」
曹爽徹底玩完啦!
正月初十,距離初六才過四天,有人奏告「黃門張當私自把入宮的才人送給曹爽,他們之間可能隱有奸謀。」於是逮捕張當,交廷尉審訊。接下來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張當交待說:「曹爽與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陰謀反叛,將於三月中旬起事。」
於是收曹爽兄弟等人及桓範入獄,劾以謀反。魏律:「謀反者,皆腰斬。其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腰斬:用重斧從腰部將犯人砍作兩截;棄市:在人眾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
曹爽被誅滅三族!
沛公進鹹陽,見秦宮室壯麗,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當頭棒喝:「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沛公不納,張良再諫,知迷而悟,後有天下。曹爽貴為大將軍,不明事理,曰:「我不失作富家翁。」豈知今朝倒持幹戈授人以柄,明日甘為貧賤亦不可得!悲哉,才疏志淺而居高位,亡身敗家之肇也!
—完—
感謝關注「資治通鑑讀友會」,您的分享與留言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往期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