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是被自己蠢死滴

2021-02-07 史記和資治通鑑

公元二四九年正月初六,大將軍曹爽、其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等陪隨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掃,出城不久,後方傳來一個壞消息「司馬懿造反!」


估計曹爽聽到這個消息當場就懵了。原來自公元二四七年後,司馬懿一直在家養病,其次對於一位年滿七十歲的老人來說,造反不僅比權謀譎詐,更比生命長度。


很顯然司馬懿造反是早有預謀,不然不會如此周詳,此時他做了三步:


其一: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各個城門,率兵佔據武庫,並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斷絕曹爽回城之路。

其二: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佔據曹爽軍營,如同三百年前周勃奪呂祿之軍一樣。

其三: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佔據中領軍曹羲營地。


形勢對曹爽大大不利。


正當曹爽手足無措之時,司馬懿送來一份呈給皇帝的奏章,裡面寫道:


「臣以前從遼東回來時,先帝<曹睿>詔令陛下<曹芳>、秦王和臣到御床跟前,拉著臣的手臂,深以後事為憂。臣說:『太祖<曹操>、高祖<曹丕>也曾把後事囑託給臣,這是陛下您親眼見到的,沒有什麼可擔心的。萬一發生什麼不如意的事,臣當誓死執行陛下詔令。』」


曹爽心理罵道:「司馬懿這孫子,都到這個地步了,還假惺惺,不就是想取我曹家而代之嗎?」當他繼續往下看,發現字字殺人不見血。


「今大將軍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則專權。」何為僭擬?直白點說就是想做皇帝,這可是謀反的罪名!他曹爽,皇親國戚,論輩分還是皇帝的叔父。看到司馬懿的無中生有,他心裡不禁想唾司馬懿一臉。


 「重要官職,安置親信;皇宮宿值,換上私人。」誰當權不都是這樣嗎?曹爽接著往下看,「陛下便為寄坐,豈得久安!」曹爽不禁罵道:「你司馬懿造反有據,卻說我有不臣之心,當皇帝和我是三歲小兒呢?」


正在曹爽生氣的時候,奏章末尾委婉寫道:「臣已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臣施行。於是臣擅自作主免去曹爽兄弟官職兵權,保留爵位退職歸家,不得逗留延誤陛下回宮,如有阻擾,以軍法從事。」


「保留爵位退職歸家」,這幾個字引起了曹爽的注意。



不能坐以待斃,曹爽首先讓魏帝車駕留宿於伊水之南,構築好防衛工事,調遣數千名屯田兵做為護衛。


這時候,司馬懿派許允和陳泰來勸說曹爽儘早投降。緊接著殿中校尉尹大目又來勸說,並指著洛水發誓,僅是免去官職而已。尹大目一直受曹爽信任,此時指天發誓,曹爽心裡不免有些動搖。


正在此際,曹爽的「智囊」桓範從城裡逃出來了,勸說他先帶皇帝到許昌,然後召集勤王之師,如此一來,司馬懿獨守洛陽,反成坐以待斃。但桓範忽略了一點,這種遠慮只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曹爽就是俗人,他想到的只是眼前,哪能長遠!


就在曹爽猶豫之時,桓範接著說:


這不是明擺著的道理嗎?真不知你讀的是什麼書,明的是什麼理!以你的門第,若一旦失敗想求貧賤是不可能的。而今天子與你們在一起,詔令天下,誰敢不從?

中領軍(曹羲)有別營近在城南,洛陽典農中郎將的治所也在城外,他們都聽從調遣。從這到許昌,也不過很短路程,那裡的武器足夠你使用。我唯一擔心的是糧食問題,所幸大司農印就在我身上,到時可徵發。


曹爽等仍默然不從,從初更坐到五更。曹爽熬不住了,把刀扔在地上,愚蠢的說道:


曹子丹佳人,生了你等似牛兒一般的人物!哪能想到我今日受你等連坐族滅也!


曹爽徹底放棄啦!


他向魏帝曹芳上報了司馬懿的奏章,接著皇帝下詔讓曹爽等人「退職歸家」,可他前腳剛到家,司馬懿變卦了。派兵包圍了府邸,日夜看守,府邸的四角還搭起高樓,監視一舉一動。哪怕他到後花園玩玩彈弓,樓上的人就高聲叫喊:「故大將軍向東南去了。」


曹爽徹底玩完啦!


正月初十,距離初六才過四天,有人奏告「黃門張當私自把入宮的才人送給曹爽,他們之間可能隱有奸謀。」於是逮捕張當,交廷尉審訊。接下來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張當交待說:「曹爽與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陰謀反叛,將於三月中旬起事。」


於是收曹爽兄弟等人及桓範入獄,劾以謀反。魏律:「謀反者,皆腰斬。其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腰斬:用重斧從腰部將犯人砍作兩截;棄市:在人眾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


曹爽被誅滅三族!


沛公進鹹陽,見秦宮室壯麗,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當頭棒喝:「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沛公不納,張良再諫,知迷而悟,後有天下。曹爽貴為大將軍,不明事理,曰:「我不失作富家翁。」豈知今朝倒持幹戈授人以柄,明日甘為貧賤亦不可得!悲哉,才疏志淺而居高位,亡身敗家之肇也!


—完—

感謝關注「資治通鑑讀友會」,您的分享與留言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往期經典:

相關焦點

  • 曹爽怎麼死的?曹爽真的被誅三族?
    然而曹爽驟登高位,卻將司馬懿排擠在外,任用自己信任的人,逐漸獨攬大權。司馬懿畢竟比曹爽多吃了幾十年的飯,他不動聲色,只讓曹爽以為自己將死,老邁昏聵,誰也沒想到,突然之間就發動一次政變。那麼在這一次的政變之後,曹爽的結局是什麼呢?曹爽是怎麼死的?
  • 三國曹爽是誰的兒子?曹爽的下場又是如何
    曹爽的部下李勝被命為荊州刺史。曹爽讓他以辭別為名前去探望司馬懿的病情。司馬懿故意裝出十分病重的樣子,騙過了曹爽。司馬懿與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暗中密謀,要伺機殺了曹爽。曹爽自少出入宮中,與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繼位後,任命他為散騎待郎,後遷任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再轉任武衛將軍,特別受到寵愛。公元231年(太和五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襲邵陵侯爵位。
  • 曹爽被誅
    司馬懿擔心曹爽絕地反擊,先後派侍中許允(事跡詳見前文《夏侯玄之死》)、尚書陳泰以及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力;並以洛水為誓,允諾只要曹爽交出兵權,便可保留爵位。蔣濟亦寫信給曹爽,稱司馬懿只想剝奪他們兄弟的兵權,不會傷害他們性命,可以保他們富貴。曹爽思考了一整夜,決定放棄抵抗,請皇帝罷免自己,並向司馬懿認罪、投降。曹爽兄弟被免職後,以侯爵身份回到府第。
  • 《曹爽傳》:爽爽爽,曹爽的爽!
    曹芳繼位後,曹爽加任侍中,該封武安侯,成為了「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VIP13人民幣玩家,與司馬懿各統率精兵三千,共同執掌朝政。在剛開始,曹爽對於司馬懿還挺尊重,凡事都會跟他一起商量,不敢造次,司馬懿也經常對他訴說自己的肺腑之言。
  • 司馬懿是怎麼輸給曹爽的?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 魏明帝死前為曹爽留下一位人才,本可對抗司馬懿,可惜曹爽不用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曹爽和司馬懿這兩位託孤大臣之間互相配合,相處融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曹爽和司馬懿之間走向對立,最終於公元249年爆發了高平陵之變。而在高平陵之變中,曹爽本人可謂不知所措,其手下也多是沽名釣譽之輩,沒有匹敵司馬懿一方的能力。最終,曹爽被殺,司馬懿家族篡奪了曹魏的大權。值得注意的是,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實際上為曹爽留下了一位人才。
  • 曹爽:我在詩詞中的形象如何?
    三國時期曹爽這個人物可能在部分人眼中只是個背景板,畢竟曾經是魏國舉足輕重的臣子,來看看詩詞中曹爽的形象,共計8首。 【關於三國人物的詩詞陳普很少缺席,作為曹叡的託孤大臣,曹爽在曹芳時期逐步走向了權力之巔,本篇沒有算上關於曹爽的謗語,要不然還會順帶提一下臺中三狗。】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時,曹爽為何束手就擒?
    首先要糾正問題裡一個錯誤,高平陵之變時曹爽身邊沒多少部隊,他選擇投降除了比較懦弱外,最重要的是沒有什麼勝利的希望。曹叡臨死前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顧命大臣,輔佐曹芳。然而司馬懿卻遭到曹爽排擠,最後司馬懿趁曹爽和曹芳出城去高平陵掃墓的機會發動政變,控制京都,以曹爽投降被殺告終。
  • 213、曹爽和他的三條狗狗
    劉放孫資這兩個小人聽到這話非常恐懼,因此就打定主意要挑撥離間,不讓這個班子能夠順利上位(懼有後害,陰圖間之)。做為未來班子的帶頭大哥,燕王曹宇是個很和善謙讓的人,得知曹睿要把重擔交給自己,就很誠意地推辭(燕王性恭良,陳誠固辭)。曹睿素來很能決斷,但是病重得也糊塗了,他把劉放孫資二人 叫進自己的寢宮問道:燕王這是什麼意思啊(燕王正爾為)?
  • 曹爽與司馬懿的十年明爭暗鬥,高平陵只是最後決戰
    曹爽毀中壘、中堅營,把兵交給弟弟中領軍曹羲,把中軍的大部分集中控制在自己手中,阻止司馬氏進一步染指。儘管司馬懿打出先帝舊制的旗號阻止,卻無法擋住曹爽付諸行動。以爭奪中軍控制權為焦點,曹爽、司馬懿之間的爭鬥逐漸表面化。  司馬懿決定政變的標誌事件,是司馬懿稱病不參加政事:【「(正始)八年夏四月,夫人張氏薨。
  • 沈伯俊:老謀深算,陰狠毒辣——《司馬懿詐病賺曹爽》賞析
    事情的發展表明,司馬懿選擇了第三種可能,用殘酷的屠戮為自己爭得了獨攬一切的大權。作品以史實為線索,層次分明地表現了這場奪權鬥爭的全部過程。 第一層,寫雙方矛盾的產生。輔政之初,曹爽自居後輩,對司馬懿執禮甚恭,「一應大事,必先啟知」。
  • 如果你是「高平陵之變」中的曹爽,你會怎麼辦?
    在曹魏正始十年(294年)的時候,太傅司馬懿趁著大將軍曹爽和魏帝曹芳去拜謁魏明帝之墓高平陵的時候發動政變,控制京師,又派遣侍中、高陽人許允和尚書陳泰去勸說曹爽,告訴他應該儘早歸降認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訴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職而已,並指著洛水發了誓。
  • 被投訴而導致本文被刪——曹爽、司馬懿系列第三篇
    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兩篇文章發了後,很多人留言說曹爽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自己優勢時殺掉司馬懿。
  • 司馬懿是怎樣發動高平陵事變,誅殺曹爽,篡奪曹魏軍政大權的?
    曹爽這個人沒有才能,卻依仗自己是皇帝宗親,總想排擠司馬懿,獨攬大權。曹爽因司馬懿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又才智出眾,文武雙全,起初還不敢獨斷專行,有事總是主動聽取司馬懿的意見。不久,曹爽任用心腹何晏等人掌管樞要,竭力排斥司馬懿在朝中的勢力;並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奏請魏少帝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司馬懿表面上升了官,實際上卻被削了權。
  • 連曹爽都殺了,司馬懿為什麼還是堅辭九錫?
    也是因此,在齊王芳繼位後,此前曹爽並無威望,也無功勳,只是通過很簡單的辦法,就能迫使司馬懿託病不朝,隱居不出,以求避禍。這就說明,直到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雖然看上去威望隆重,一門父子兄弟十一個人封侯,但他不要說完全掌握曹魏政權的文武大權,就是連在與曹爽的鬥爭中都是處於下風的。所以,在曹爽黨政時期,雖然他多次對曹爽的一些做法提出異議,但是曹爽不聽,他也沒有辦法。
  • 被剝奪實權的司馬懿,憑什麼成功政變搞死了曹爽
    就算是這樣,那麼機會也是曹家自己給他的,或者說,最終導致司馬懿發動政變,是曹家人自找的!因為有曹丕極度信任,所以到了曹叡執政時期,司馬懿的職權,可以說是達到了頂點,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要職務,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曹叡對他也是十分信任,不然臨終時,也不會像他爹曹丕那樣,令司馬懿為兩個輔政大臣之一,和曹爽一起輔佐幼帝曹芳。
  • 曹爽身邊最強謀士,被司馬懿稱為「智囊」,最終是什麼結局?
    隨後要遷任冀州牧,但桓範因為當時的鎮北將軍呂昭比他遲出仕,而他的職官卻比自己高,桓範於是稱病不上任。對此,在筆者看來,桓範顯然是一個做事較真,脾氣比較暴躁的人。在面對曹爽這位主公的時候,桓範更是敢於痛罵前者,這無疑是桓範性格特點的體現了。
  • 位高權重的曹爽到底是曹操的什麼人?其父曹真,是曹操的兒子嗎?
    -曹爽是曹真的長子,並且因為曹真去世早,曹爽很早就承襲了曹真的爵位。對於曹真來說,他出身只是曹操家族的一個普通族人,但是曹真的生身父親卻在一次戰鬥中為曹操的統一大業捐軀。因此,喪父的曹真在早年被曹操收為養子。所以不管曹真還是曹爽,其實法律意義上講算是皇族一脈。正因為如此,曹爽與魏明帝曹叡年紀相仿,二人是從小玩到大的髮小。
  • 司馬懿政變殺曹爽奪權,曹氏宗親為什麼不反抗?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遺命8歲的養子曹芳繼位為帝,司馬懿和曹爽為輔政大臣。這兩個也都不是什麼好人,打著操縱曹芳、自己當隱形皇帝的主意,第一回合的爭鬥中,司馬懿暫敗,不得不避退一步,以身體有病為由辭職回家。曹爽還真以為半隻腳踏進棺材的司馬懿沒什麼殺傷力了,從此對他不太警惕。但他就沒想過,司馬懿連曹操都不太看得起,怎麼可能甘心被他曹爽壓制?
  •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依然握有兵權,他為何選擇投降?
    曹爽軍事能力太弱曹爽接到消息後非常氣憤,冷靜下來後非常驚恐,因為曹爽很明白自己實力比不過司馬懿。曹爽雖然貴為大將軍,但實際上是因為他的父親曹真。曹真是曹操的養子對曹氏忠貞不貳,很大一段時間掌控曹魏軍事大權。曹真死後曹爽繼位,但曹爽更多像一個普通的武將,一直作者中護軍一類保護皇宮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