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怎樣發動高平陵事變,誅殺曹爽,篡奪曹魏軍政大權的?

2020-12-23 岢苡1966

「高平陵事變」,是魏少帝曹芳繼位時期,兩大輔政大臣之一

司馬懿

司馬懿被另一個輔政大臣

曹爽

曹爽排擠,「升」任徒有虛名的太傅後,不甘心被邊緣化,於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趁曹爽陪同曹芳至洛陽南拜謁魏明帝高平陵之際,在洛陽發動政變,控制京城,誅殺曹爽,篡奪曹魏軍政大權,他是怎樣怎樣做到的呢?

魏明帝曹叡景初三年(公元239年)病逝,遺詔由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這就是魏少帝,並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

雖然司馬懿成了輔政大臣,但有曹氏家族大將軍曹爽及其兄親

曹羲

曹羲牽制,實權在曹氏兄弟之手。曹爽這個人沒有才能,卻依仗自己是皇帝宗親,總想排擠司馬懿,獨攬大權。

曹爽因司馬懿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又才智出眾,文武雙全,起初還不敢獨斷專行,有事總是主動聽取司馬懿的意見。不久,曹爽任用心腹何晏等人掌管樞要,竭力排斥司馬懿在朝中的勢力;並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奏請魏少帝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司馬懿表面上升了官,實際上卻被削了權。曹爽又安排自己的弟弟曹羲擔任中領軍,率領禁軍;曹訓任武衛將軍,掌管一些軍權。從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地運作,權傾朝野,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則被完全駕空。

司馬懿對曹爽專擅朝政,很是不滿,看到自己徒有輔政之名,卻無輔政之權,為了等待時機,凝聚反擊力量,於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稱風痺病復發,回家養病,不參與政事,以迴避曹爽。

曹爽懷疑司馬懿不是真的有病,正巧自己的心腹李勝調任荊州刺史,於是派李勝到司馬懿家裡進行探察。李勝到了太傅府,求見司馬懿。司馬懿老謀深算,知道他的來意,決定將計就計,在李勝面前裝成一副年老體衰、病入膏肓、不久人世的樣子來迷惑李勝。李勝果然中計。李勝回去告訴曹爽:司馬懿已經形神離散,只剩下一口氣,活不了多久了。曹爽十分高興。從此就不再防備司馬懿了。

司馬懿迷惑了曹爽後,便積極進行政變的準備工作。當時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任中護軍,統領著一部分禁衛軍,但他覺得力量不夠,於是暗中結納、畜養心腹死士三千人,分布在洛陽城裡,準備隨時使用。司馬懿還看到,曹爽的獨斷專權,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滿,於是暗中聯絡太尉蔣濟等人,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一轉眼就是新年,魏少帝曹芳要到高平陵去祭祀。曹爽和他的兄弟曹羲等人也一同前往。

曹爽兄弟出城後,司馬懿便假借皇太后的命令,在洛陽城裡指揮政變,那三千敢死之士象從地下冒出來似的集結起來,關上城門,佔據武器庫。司馬懿命令司徒高柔行大事,佔據曹爽的軍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佔據曹羲的軍營,這樣,便接管了曹爽兄弟手中的武裝力量。然後司馬懿上奏曹芳,宣稱皇太后的命令把曹爽兄弟的官職給撤了。

曹爽接到了司馬懿的奏章,不敢交給曹芳,又想不出主意。司馬懿又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來傳達命令,讓曹爽早些回去,承認自己的過錯,交出兵權,那樣就不會為難他們。太尉蔣濟也寫信勸說曹爽投降。

曹爽只好乖乖地交出兵權,回到洛陽侯府家中。司馬懿把少帝曹芳接到宮裡去,當天晚上就派兵包圍了曹爽的府弟,在四角搭上高樓,叫人察看曹爽兄弟的舉動。沒過幾天,又讓人誣告曹爽謀反,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部誅殺,並滅三族。

曹爽死後,司馬懿擔任丞相,篡奪了曹魏的軍政大權,曹魏從此名存實亡。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為何能篡奪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叡都犯了一個錯誤!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國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都城洛陽。作為執掌曹魏大權多年的重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完成了對曹爽的致命一擊。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獲得了哪些人的支持和幫助?
    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因此,司馬懿贏得了高平陵之變的勝利,從而掌握了曹魏大權。對於司馬懿來說,之所以能在高平陵之變中擊敗曹爽,離不開背後眾人的支持。比如在司馬懿家族內部,司馬孚、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就參與了這場兵變。當然,這場兵變中,司馬懿所獲得的支持,遠遠不止司馬孚、司馬師、司馬昭等自家的人,還有以下幾位也幫助和支持了司馬懿。
  • 曹魏大將軍曹爽實力有多強?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像賭命
    公元249年發生一件大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奠定日後司馬炎竄魏的基礎,但這次政變對他來說,是一次十分兇險的冒險,不但自己勢力和曹魏大將軍曹爽的勢力懸殊,就算主動發動攻勢,直到最後一刻才能取勝。怎說司馬懿是險中求勝?如果比對一下雙方的軍事力量,就可以知道他實在贏得僥倖。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時,曹爽為何束手就擒?
    按:歷史有時總會跟人開個大大的玩笑,相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徵服四方何等的威風,可是其後代遇到了權臣司馬懿,卻落得個跟漢獻帝一樣的結局,而曹家丟年政權卻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有直接關係
  • 連曹爽都殺了,司馬懿為什麼還是堅辭九錫?
    也是因此,在齊王芳繼位後,此前曹爽並無威望,也無功勳,只是通過很簡單的辦法,就能迫使司馬懿託病不朝,隱居不出,以求避禍。這就說明,直到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雖然看上去威望隆重,一門父子兄弟十一個人封侯,但他不要說完全掌握曹魏政權的文武大權,就是連在與曹爽的鬥爭中都是處於下風的。所以,在曹爽黨政時期,雖然他多次對曹爽的一些做法提出異議,但是曹爽不聽,他也沒有辦法。
  • 高平陵事變,為什麼嬴的是司馬懿
    司馬懿取勝之後,並沒有跟他向曹爽承諾的那樣,讓他繼續做官享受富貴,而是出爾反爾,將他和他所屬的利益團體一網打盡,直接消滅掉了曹魏宗室有實際權力的精英。在這之後,司馬懿繼續做自己的「魏臣」,但是此後局勢的發展,當時人已經能夠看清,北方中國將會是司馬家的。
  •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屠戮曹氏宗族近5000餘人,此人為何坐視不管?
    在高平陵事變發生前,所有人都不知道司馬懿有此野心。大家都認為司馬懿認老服輸了,就這麼一直在家生病蝸居,了此殘生,畢竟司馬懿年紀也這麼大了,就這樣吧。而當時的魏國朝堂,其實是被曹爽霸佔了的,無論是宮內還是宮外,到處都是曹爽的親信。事實上,只要曹爽一直呆在洛陽,司馬懿就沒有機會。
  • 【史學】高平陵事變
    魏明帝曹叡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曹爽排斥司馬懿,晉升司馬懿為太傅而奪去了他的實權。之後曹爽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訓為中領軍及武衛將軍,從此曹爽控制了朝廷的運作,權傾朝野。司馬懿無法參與政令決策,為了等待時機,凝聚反擊力量,於正始八年(公元247年)藉故生病辭職以迴避曹爽。
  • 「高平陵之變」曹爽手裡有皇帝為何向司馬懿投降?並不是因為愚蠢
    電視劇裡的曹爽在後三國時期最有名的歷史事件當屬發生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了。曹魏太傅司馬懿乘大將軍曹爽帶著小皇帝曹芳出城掃墓之機,以郭太后名義突然發動政變,最終誅滅了大將軍曹爽滿門;從此,曹魏軍政大權逐漸落在了司馬氏的手裡,為後來司馬氏篡魏自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 為何夏侯玄有能力卻不反抗, 最後丟掉性命
    高平陵事變在中國歷史上市比較有名的事變,在這場事變之後,曹爽、曹羲兄弟被殺,曹魏宗室勢力一下子衰退了,司馬懿徹底掌握曹魏政權,同時這場事變也是夏侯玄改變命運的時刻
  • 曹魏的十一位「太尉」:除了司馬懿,你還知道哪一個?
    相對於蜀漢和東吳,曹魏的太尉是一個常設的官職,也即曹魏歷史上,共有十一位太尉。那麼,問題來了,曹魏的十一位「太尉」:除了司馬懿,你還知道哪一個? 三國後期曹魏名臣,歷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駕崩,齊王曹芳即位,蔣濟轉為領軍將軍,進封昌陵亭侯。太尉司馬懿晉升太傅後,蔣濟又升遷為太尉。
  • 高平陵之變後,曹芳已經17歲了,司馬懿為何不將權力還給他?
    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因此,司馬懿贏得了高平陵之變的勝利,從而掌握了曹魏大權。對於司馬懿來說,之所以發動高平陵之變,明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將軍曹爽罪無可赦,自己需要誅滅曹爽及其黨羽。不過,在除掉曹爽及其黨羽之後,司馬懿依然將曹魏大權牢牢抓在手中,也即沒有交給已經17歲的曹芳了。
  • 司馬懿僅用6000人發動高平陵之變,看似豪賭,實際早已推演上萬次
    曹爽作為曹真(曹操養子)之子,靠襲承父親爵位而進入朝堂,和司馬懿相比,曹爽初出茅廬,外厲內荏。曹爽獨攬大權後,打算除掉司馬懿,司馬懿被逼得無路可退,為了自保,不得不韜光養晦,稱病在家,一副老邁不堪重用的樣子。縱然如此,曹爽依然不放心司馬懿這隻「老狐狸」,公然監視司馬懿的府邸。
  • 高平陵之變中的曹爽如何翻盤?桓範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曹真卻怕了
    然而三國也有令人非常痛恨的家族,那就是司馬懿家族。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篡奪了曹魏政權,這也意味著三國歸晉拉開了序幕。而在高平陵政變中,最關鍵的人物只有兩個,那就是司馬懿和對手曹爽。曹爽不加抵抗,便投降了司馬懿。曹爽高平陵之變中的曹爽,表現如草包一樣魏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隨魏帝祭掃高平陵之機,發動政變。
  • 為什麼說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
    其實拋開整個劇不談,只從魏武帝曹操、曹丕辛苦建立的基業被司馬氏篡奪來說,原來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他倆做了什麼以至於後人會給予他們如此的評價。原本在曹操當政的時代,對於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曹操就很是忌諱,想著把他除掉,以絕後患,但由於曹丕的處處維護這才讓司馬懿倖存了下來。
  • 此人曹魏死忠,受司馬懿賞識,被曹爽重用,為何司馬師將之誅殺?
    近期熱播的影視劇《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的權力鬥爭想必給大伙兒留下了挺深刻的印象吧,除此之外,不知道大伙兒是否對夏侯玄這個人物很好奇呢
  • 三國時的司馬懿為什麼是最後的贏家
    司馬懿,三國時期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於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託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司馬懿的忠奸評價  一般人錯認的印象是司馬懿篡奪曹魏,若不就演義而就正史,忠奸相當可議。  首先是從現有的史料,找不出司馬懿背叛曹魏皇家的證據。
  • 《虎嘯龍吟》高平陵事變,曹爽有天子和兵權怎麼還投降?
    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暴起發難,趁著曹爽等人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京城出現權力真空的短暫縫隙之時,以私養的三千死士發動政變,佔武庫,攻皇城,長驅直入司馬門
  • 魏明帝死前為曹爽留下一位人才,本可對抗司馬懿,可惜曹爽不用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曹爽和司馬懿這兩位託孤大臣之間互相配合,相處融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曹爽和司馬懿之間走向對立,最終於公元249年爆發了高平陵之變。而在高平陵之變中,曹爽本人可謂不知所措,其手下也多是沽名釣譽之輩,沒有匹敵司馬懿一方的能力。最終,曹爽被殺,司馬懿家族篡奪了曹魏的大權。值得注意的是,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實際上為曹爽留下了一位人才。
  • 曹芳見識尚不如優伶,存亡關頭錯失最後反擊機會,曹魏亡得不冤
    高平陵事變後,司馬家族掏空了曹魏政權的內瓤,七歲即位的曹芳,形同傀儡。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甘受制於人的曹芳,於嘉平六年二月,聯合李豐、夏侯玄、張緝等人,企圖發動政變幹掉司馬師。結果計劃洩露,政變參與人被滅族。李豐政變失敗後,司馬師、司馬昭兄弟開始醞釀廢黜曹芳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