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崧:一根針,一把草,傳統中醫傳承人的突破與變局

2020-12-22 臺海網

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11月26日訊 據福建衛生報報導 11月17日,福州市政府公布了福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新增項目28 項,增設保護單位2項。新增項目中,閩侯縣申報中草藥外治療法(尚幹林氏中醫)為傳統醫藥的唯一入選項目。

日前,中草藥外治療法(尚幹林氏中醫)傳承人、福州福其祥中醫院院長林祥崧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傳統中醫世家 傳承仁心仁術

「為人謙遜低調,行醫出手如雷,是傳統中醫的傳承人,卻又銳意突破,勇求變革。他是醫者,亦是善人。」這是熟悉林祥崧的人,對他的評價。

林祥崧出生在中醫世家,林氏家族五代行醫,堅持「一根針,一把草,為人民衛生健康服務」。祖父林增福擅用中草藥治療疔瘡、無名腫毒、傳染性肝炎、小兒疳積等疾病,在當地頗有名氣;父親林其遲在福州是知名的中醫外科醫師,擅用傳統中醫藥單方、驗方中的新鮮草藥,治療急性外科感染及部分疑難雜症。

林祥崧自幼耳濡目染,7歲接觸中藥炮製採集,17歲就跟隨父親學醫。大學期間受多位名醫教導,畢業後,隨父接診大量患者和參與學術交流,深得家族醫學真傳。

在林祥崧眼裡,父親林其遲行醫多年,來看病的不管是農民、漁民,還是企業家,但父親從不會因為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不同而對病人另眼相看,而是一視同仁,遇到貧困患者,還經常減少甚至免收治療費和藥費,真正把減輕病人的痛苦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使命。

父親這一份行醫濟世的善舉,對林祥崧影響深刻。坐堂行醫以來,他也經常免收治療費和藥費,每年僅為經濟條件差的患者減免費用就達六七萬元。

△薪火相傳,林其遲教孫子 林善慶識草藥

突破傳統中醫 取針刀療法除疾祛病

在常人眼中,只要守著舊有著這一份醫道家業,亦可不愁發展,然而林祥崧卻在傳統中醫的治法上,一直尋求突破。

經過大學正規的醫學教育,醫院進修幾年後,又跟隨父親在尚幹的診所學習,這期間遇到很多患者出現新的病症,促發了林祥崧對中醫傳統治法的思考與提升。

1998年,林祥崧發現小針刀療法對頸肩腰腿痛相關疾病效果顯著,便開始潛心研習,並逐步應用於臨床。十多年間,通過研習大量有關解剖、骨科、風溼科等學科知識,2006 年,林祥崧幸運地成為針刀醫學發明人朱漢章教授在北京中醫藥 大學指導的研究生。此後,他便形成了針刀療法為主,手法和物理治療為輔,衷中參西的治療模式。

△林祥崧參與「健康八閩行」義診活動

採訪過程中,不斷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來找林祥崧醫治。福州馬尾的陳阿姨,今年60歲,由於頸椎病,5年前出現眩暈,夜裡睡不著,白天經常天旋地轉,四處求醫,均無明顯效果。林祥崧起身走向患者,一邊按壓她的頸部,一邊輕聲細 語地問:「這裡痛嗎?」當患者回答痛時,他就在痛點處畫個標記,取出針刀,輕輕一紮,不到10分鐘,陳阿姨疼痛大大緩解,她握著林祥崧的手直呼「太神奇了」。

「針刀非針也非刀,它由合金材料製成,比針灸使用的針粗一些,直徑有0.4毫米、0.6毫米等,長度有3釐米、5釐米等;針尖是扁的,類似刀片。針刀療法以傳統針灸為基礎,結合了西醫解剖學、手術學和微創治療學。中醫針灸是對經絡起刺激作用,而西醫手術刀是起松解切割作用,在兩者的巧妙結合下,做一次針刀的刺激量,相當於30次針灸,療效明顯提高。」林祥崧說。

從醫多年,經林祥崧治癒的患者遍及全省各地,上至老叟,下至幼兒,甚至不少外省患者也慕名而來。

曾獲國務院「國家友誼獎」的加拿大卑詩省貿易部布萊恩·郝治先生,因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不能行走,加拿大當地醫院的治療建議是做膝關節置換術,經林祥崧針刀治療後,他疼痛消失,上下樓梯自如。

一名60多歲的西藏上師,患有關節炎,又不慎摔傷導致髖關節骨折。因為交通不便,他採取了保守治療,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經信徒介紹,他花了幾天時間從藏區來到福州,找到林祥崧時坐著輪椅,一臉冷漠,他不太相信會有奇蹟發生。然而,經過十天的治療,上師可以拄著雙拐行走了。離開時,他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奉上潔白的哈達,對林祥崧行碰頭禮。回去十幾天後,上師發來視頻——他已經可以拄著單拐行走了。

有「守舊」的理由 卻一直變局立新

如今林祥崧的事務繁忙,但案頭學習功夫從沒停過。再忙,他也堅持每天看1小時國內外醫書。他說,病症門類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變化如此急劇和快速,疾病的譜系在發生改變,治療也要與時俱進,跟上速度。

醫學要守正創新,不僅僅只是診療技術上的突破與求變,還要把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做一個有效結合。

去年3月,林祥崧受邀到臺灣交流。去之前,他一直聽說中醫的根在臺灣,但到了臺灣後他才發現,中醫在當地只能治療一些亞健康的疾病,不能治療綜合疾病,而且臺灣沒有中醫院,只有中醫診所。回來後,林祥崧萌生了開中醫院的想法,希望能發揮傳統中醫藥的優勢,把中醫的精華一步步撿回來。

2020 年 10 月,林祥崧關閉了位於福州市區繁華地段、經營良好的福其祥中醫門診部,全力投入到福其祥中醫院的工作當中。 福其祥中醫院位於閩侯尚幹,佔地5400平方米,建築面積 13000平方米,是目前福州最大的民營中醫院。這是林祥崧的中醫夢想,他想依託中醫院,以中醫的方法挑戰一些重疾,例如糖尿病壞疽的治療。

開院不久,一名 30 歲的小夥,患糖尿病壞疽,雙足潰爛,上門求診,綜合醫院給他的治療建議是雙足截肢。而林祥崧採用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手法治療,僅用了14天,患者症狀即明顯好轉出院,轉為門診治療。

談到中醫與西醫的結合, 林祥崧希望有機會系統研究西醫指標與中醫四診及舌脈改變之間的關係,更深層次地探索中醫。

作為福其祥中醫院的掌門人,林祥崧深知民營醫療機構在醫療體系中的地位劣勢與生存不易,而營利又是大多數民營醫院對外開診的首要目的。如何在口碑與營利二者間取得平衡,不負將傳統中醫技法發揚光大的初心,需要勇,更需要毅。

「只要能讓患者在這裡有尊嚴地把病治好,我就會一路堅持下去。」談及未來,原本輕聲細語的林祥崧語調漸高,眼裡透出熾熱的光。

人物簡介:

林祥崧,閩侯縣人,畢業於江西省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針刀方向在職研究生,北京大學醫院管理EMBA,民建會員,福州市福其祥中醫院院長,福州市政協委員,福州市監委特約監督員,福州市公安局特邀監督,中國中醫促進會鄉村醫師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分會常委,世界中醫聯合骨傷專業委員會理事,福建省針灸學會針刀分會副會長,福建省中醫藥學會運動分會副會長,福建省中西醫結合風溼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草藥外治療法(尚幹林氏 中醫)特色:有新鮮中草藥治療、燈火燋及艾灸療法,中醫外科清瘡療法、針灸療法等。其中,對疔瘡、無名腫毒、皮膚潰瘍、帶狀皰疹等各種皮膚病,還有脈管炎,糖尿病壞疽的中醫保守治療,頸肩腰腿痛,各類風溼病及部分腫瘤疑難雜症等,都有顯著療效。

在治療上多利用傳統中醫藥單方、驗方中的新鮮草藥治療急性外科感染及部分疑難雜症,在皮膚瘡瘍疾患外治中也予以辨證,初期採用新鮮中草藥外敷以「消」,至毒(膿)成型,採用祖 傳硬膏聚毒(膿),擇機切開排毒(膿),對於皮膚潰破、長期不愈者結合現代手術療法,針對壞死組織予以清除,然後採用自製 「生肌膏」煨肉生皮,治癒數十萬計的中醫外科疾患。

(來源:福建衛生報)

相關焦點

  • 河南漢方藥業總經理耿永華出席《我是中醫傳承人》錄製現場
    但相較於西醫而言,中醫藥傳承的間斷性又再次限制了傳統醫藥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承中醫藥文化,《我是中醫傳承人》欄目應運而生。河南漢方藥業作為《我是中醫傳承人》欄目第一季的冠名商,在第二季的節目當中,河南漢方藥業也受邀參與到了此次欄目當中,共同助力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和發展,河南漢方藥業總經理耿永華更來到了節目現場,作為企業代表對參賽選手們的偏方驗房、中醫療法的實用價值等進行點評,同時也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為傳承人的產品推廣提出建議。
  • 《我是中醫傳承人》第二季火熱播出,傳承中醫藥文化,河南漢方藥業...
    《我是中醫傳承人》第二季火熱播出,傳承中醫藥文化,河南漢方藥業始終在行動 財訊網 | 2020-12-15 10:03:56 近日,由河南漢方藥業特別贊助的國內首檔中醫藥「真人秀」《我是中醫傳承人》第二季開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傳承者的目光,不少中醫藥傳承者親臨現場
  • 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福州舉行 探索中醫生活化
    葉秋雲 攝中新網福州12月20日電(葉秋雲)壺山林氏中醫內科平衡針療法、畲藥錘板拍打療法、周氏喉科外治法、永同惠頸腰柱病中醫「三位一體」療法……20日,三十多家福建中醫藥老字號匯聚於福州市鼓樓區A-one運動公園,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此舉行。
  • 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舉行 30多家中醫老字號匯聚一堂
    東南網12月20日訊(本網記者 馮川葉)今日上午,「品健康行 共『全福遊』」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暨壺山林氏傳統中醫藥文化節在福州舉行。現場,壺山林氏中醫內科平衡針療法、畲藥錘板拍打療法、周氏喉科外治法、永同惠頸腰柱病中醫「三位一體」療法等三十多家福建中醫藥老字號匯聚於此。
  • 時尚與傳統混搭|「發現中醫之美,引領健康生活」獲獎作品展示
    發現中醫之美,引領健康生活黃浦區作為海派中醫文化重要發源地,為宣傳推廣中醫藥傳統文化,於今年7月份啟動以「發現中醫之美,引領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醫藥文化創意作品線上徵集活動,並於10月10日舉行線下頒獎儀式,詳細內容可戳,以下為徵集活動獲獎作品展示。
  • 傳統技藝傳承人獲獎!
    之前小虹為大家介紹了放棄高薪外企高管職務的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蠟染技藝傳承人楊寧>>>了解詳情最近我區「傳統蠟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寧的「鳳舞申城」非遺蠟染筆袋榮獲商品類優秀紀念商品獎(三等獎)。
  • 傳統文化!詠春拳、中醫針灸班開班啦!
    畢業於浙江中醫藥大學,臨床中醫專業。從事中醫臨床二十餘年,具有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及要旨。出生於中醫世家,秉承家訓,自幼習醫。師承家父周虎林名老中醫,自幼學醫,在家父指導下熟讀中醫古典,經典醫籍,並常侍左右跟隨臨證。為周氏骨病診療嫡系傳承人。
  • 常州市文廣新局關於公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加強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鼓勵並支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常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根據《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與認定辦法》的相關規定,在各轄(市)區傳承人自願申報、當地文化行政部門推薦的基礎上,經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審議,初步確定65名傳承人入選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民間中醫絕活不能被埋沒!全國政協委員王宜建議重視中醫非遺傳承
    王宜委員介紹,中國傳統醫藥的方劑、療法不下十萬餘種,而國家級非遺項目卻只有百餘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已公布的4批10類別137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傳統醫藥有137項,佔9.99%,與中醫藥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稱。中醫藥的傳承斷層問題導致很多中醫項目沒有得到好的傳承與發展。
  • 發揚中醫文化: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
    央廣網福州12月2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古法阿膠膏熬製、手工芝麻丸製作、山楂丸製作、製作傳統中藥小香囊……今天(20日)上午,「品健康行 共全福遊——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司長馬文輝在致辭中提出,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增進大眾對中醫藥的了解和認同,使中醫藥更好地惠及百姓,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藝委會副主席、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院長盧一心先生表示,希望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節,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理念,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 巴渝中醫 五代傳承③|發揚
    相關報導巴渝中醫 五代傳承① | 新生巴渝中醫 五代傳承② | 突破育才隨著中醫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中醫院的門診量逐年增加,尤其一些特色中醫門診更成了「香餑餑」。專科服務量佔本院總業務量比重逐年上升,並帶動了全院服務能力提升。「現在的中醫傳承,除了學校教學外,跟師學習也很重要,要兩條腿走路,同步發展,才能傳承好這一傳統醫學。」徐月說,「我能做的,就是把經驗更多地教給後來人。」
  • 非遺傳承人陳建彬:行醫是種樂趣
    12月3日,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國醫堂,福州「陳氏燒傷科」第五代傳承人陳建彬如是說道。五十多年前,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一個小小少年赤著腳跟在母親身後,上山採藥,回家配製採藥……陳建彬坦言,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時,便想著要成為一個醫生。六七歲,正是孩童貪玩愛鬧的年紀,陳建彬卻喜歡跟著母親邱翠娟。十歲左右,他開始正式跟著母親學習中草藥配製和燒傷治療。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2020閩臺匠人大會近日在福州舉行,數百名來自閩臺各地的手工藝者、非遺傳承人及文創業者齊聚一堂,共話兩岸傳統工藝融合之道,把脈非遺傳承與發展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本報記者 劉深魁 文/圖  跨海拜師,一脈同心
  • 關於蚌山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的公示
    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蚌山區開展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確定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8位在京劇、北京評書、彩塑等領域卓有建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輪番走上舞臺,接受27名徒弟行拜師大禮。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在今天第8個「文化遺產日」上,北京市文化局啟動了「名家傳藝」工程,旨在通過拜師學藝,逐漸完成北京非遺產人才隊伍建設上的薪火相傳,逐步建立起一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水準較高的非遺傳承保護隊伍。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從現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茶葉)來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其傳承人的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的「活」的文化形態。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先後命名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3068人。
  • 與太極的邂逅——傳承人麻彩英成功入庫《中國傳承人才智庫》
    2020年5月28日,經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專委會召開專家組評審會議,一致認同浙江省蘭谿市麻彩英同志申報的「混元太極」具有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價值,並向中國傳承人網、中國鄉土文化網《中國傳承·人才智庫》推薦入庫,經審核完全符合入庫標準,準許入庫,授予受國家知識版權保護的非遺和傳統文化《
  • 宿遷非遺剪紙傳承人指尖上的「花樣」年華 傳承傳統文化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拿在54歲的錢響勝手裡,就像玩魔術似的,折折剪剪,一會兒工夫,一隻展翅飛翔的小鳥躍然而出,栩栩如生。  錢響勝是宿城區蔡集鎮劉莊村人,宿城區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10歲執剪,鋒破紙間,在40多年的剪紙創作中,將剪紙與傳統文化、鄉土民俗融於一體。他剪紙的題材十分廣泛,作品從人物、花鳥、山水、神話,到民間故事,都是他的拿手好戲。
  • 中國中醫科學院:深化瀾湄六國傳統醫藥領域合作,打造瀾湄健康命運...
    2020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申報並獲批立項「本草惠瀾湄」和「中醫針灸進瀾湄」兩個項目,圍繞瀾湄國家的傳統醫藥產業發展,服務瀾湄流域國家(中國、泰國、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人民健康,著力貫徹落實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實施。  在當前,傳統醫藥已成為瀾湄六國合作的新亮點,將為地區發展注入新的「源頭活水」。
  • 傳統文化.中醫養生冬令營——三寶學堂2020年潛藏以待
    ,更離不開對生命的全面認知,傳統文化.中醫養生冬令營與自然相處,感悟自然生養;與經典相伴,格於物而知身;與明師同行,效法自然以修身傳統文化.中醫養生冬令營開啟智慧之門為孩子種下生命的種子增加生命的厚度此次冬令營,三寶學堂特邀以推動古中醫自然療法為已任的草坊堂醫道養生院的趙倫院長,與學習者一起研讀和踐行真正的傳統文化,體驗中醫中藥、艾灸、點穴療法,為大家帶來一場中國傳統文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