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與人類相識已逾越100多年,是人類的七大營養素之一,人們對它並不陌生。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又稱為核黃素的維生素B2。
水溶性維生素B族
水溶性維生素B族易溶於水,大多是輔酶的組成部分,通過輔酶(幫助人體細胞進行氧化、還原等生化反應)發揮作用,以維持人體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人體對水溶性維生素B族的貯量不大,當組織貯存飽和後,多餘的可迅速自尿液中排出。
1879年,英國著名化學家布魯斯發現牛奶的上層乳清中存在一種黃綠色的螢光色素,他採用各種方法提取,試圖發現其化學本質,但都沒有獲得成功。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儘管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從不同來源的動植物中都發現了這種黃色物質,但都無法辨明其廬山真面目。
1932年,兩位德國科學家分離出一種「黃酶」,後經鑑定認為是一種混合物。1933年,在海德堡大學工作的美國科學家庫恩終於從1000多公斤牛奶中得到18毫克這種物質;1935年,他成功地確定了其化學結構,並進行了人工合成。
瑞士科學家卡勒等在同年也獨立完成了同樣的工作,並因其分子式上有一個核糖醇,將其命名為核黃素。
1952年,該名稱被國際生物化學命名委員會正式採納。核黃素是B族維生素大家庭中第二個被發現的成員,故又名為維生素B2。
維生素B2的重要性
維生素B2在人體內以黃素單核苷酸和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形式存在,為氧化還原酶的輔酶,廣泛參與人體細胞氧化還原系統傳遞氫的反應,促進脂肪、糖、蛋白質的代謝,此外,對皮膚、黏膜和視覺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可治療因核黃素缺乏所致的唇炎、舌炎、潰瘍、口角炎、脂溢性皮炎。
體內缺乏維生素B2時,人體的生物氧化過程會受到影響,正常的代謝發生障礙,即可出現典型的維生素B2缺乏症狀,以皮膚與黏膜的損害較為突出,病變多發生於口、眼和外生殖器。
首先出現的是咽喉炎和口角炎,稍後為舌炎、鼻炎、唇炎(紅色剝脫唇)、結膜炎、面部脂溢性皮炎、軀幹和四肢皮炎,最後有貧血和神經症狀;眼部有刺癢、燒灼感、視力模糊和視疲勞;有些患者有明顯的角膜血管增生和白內障形成,少數伴發陰囊炎或陰道炎等。
維生素B2的來源及易缺乏人群
維生素B2在有綠色葉子的蔬菜中如菠菜、大豆、蠶豆、土豆、番茄、花生、胡蘿蔔、小麥中,或豬羊的肝腎、肉類、酵母、雞蛋、蛋黃、牛奶、麵包、穀殼中含量較多。
易致維生素B2缺乏的人群
1
食譜單一,膳食中維生素B2供應不足者;
2
對維生素B2需求量增加者,或由於胃腸病、腹瀉、甲狀腺功能亢進、燒傷、慢性感染、潰瘍、發熱、腫瘤、血液透析、重體力勞動、腦力消耗過度使維生素B2的吸收發生障礙者;
3
妊娠及哺乳期的婦女;
4
長期服用吩噻嗪類抗抑鬱藥、緩瀉藥、抗生素或口服避孕藥者。
服用維生素B2的注意事項
正常人對維生素B2的需求甚微,每日在膳食中最低有1.2毫克足矣,而在用於治療維生素B2缺乏症時,不同人群的用量用法有所不同,請謹遵醫囑或說明書服用。
服用維生素B2的注意事項
1
餐中服用可使吸收較完全,伴隨食物緩慢進入小腸中以利於吸收;
2
大量服用維生素B2後尿液呈黃色,這屬於十分正常的色澤,無須驚慌;
3
辣椒、胡椒、白酒、羊肉等食品可擴張血管和促進血流,加速維生素B2的排洩,酒精也可影響維生素B2的吸收,就像跑步時增多了氧氣的消耗一樣。
部分圖源來自網絡
作者 / 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院 張石革
編輯 / 廣東省藥監局政務服務中心(PAN)
審稿 / 鄒宇華